如何利用卡片进行知识生产?

哈喽李桐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知识生产者?你要学会高效创作。农业和工业都有一套生产工具和固定的生产程序,那么,知识生产,是不是也有一套工具和程序呢?日本生态学家梅棹忠夫在他的《智识的生产技术》中,就介绍了自己利用卡片进行知识生产的方法和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来看李桐的读书笔记。

作者:李桐 来源:公众号「俗世书童」 图源:Unsplash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相比于以前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在能够生产的,不仅有粮食和工业品,还有知识。很多人都靠生产知识打造了个人品牌,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农业和工业都有一套生产工具和固定的生产程序,那生产知识的工具和程序是什么呢?

日本的理学博士梅棹忠夫在他的《智识的生产技术》这本书里,介绍了卡片写作法和卡片写作的程序。相比于其他写作工具,为什么利用卡片写作效果会更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01 卡片写作的好处

还记得我们做学生时是如何做笔记的吗?每个人都会用厚厚的本子来写笔记。现在,很多写作者也是用笔记本来收集写作素材的。但笔记本有一个缺点: 不利于整理素材。

比如,当我们要把笔记本里与「阅读」有关的资料整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遇到麻烦,因为笔记本是固定的,但我们平常收集到有关「阅读」的资料是分布在不同位置的,除非你把笔记本拆开,不然很难整理。

梅棹忠夫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也是用笔记本做记录。等调查做完,整理资料时,才发现资料太多了,有联系的资料分布在笔记本不同的位置,要整理非常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记本的缺点,关键在于不能够拆开整理,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使用卡片就可以了。

图片

使用卡片有两个好处:

第一、思想外化,便于组合。

当我们要写一篇文章的时候,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而人的大脑工作容量有限,太多的想法会导致大脑死机。

如果把头脑里的想法,写在一张张卡片上,使抽象的思维变成具体的文字,减少大脑的工作负荷。而且一张张卡片摆在眼前,就可以知道文章应该怎样去组织了。

第二、激发灵感,提升创意。

大多数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是从头一个字一个字写起。

假设我们人的大脑里储存着 1000 个字词,要从这 1000 个字词中挑选出合适的词语,组合成一篇三千字的文章,这工作量得有多大?大脑的压力有多大?这就是很多写作者有拖延症的原因。而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创意不够。

用卡片来写作就不同了,因为事先把想法都写成一张张小小的卡片。一张卡片三百字左右,相比于三千字,整整九倍的差距,难度降低了很多。

把十几张卡片排列起来,就像做积木游戏一样,把一篇文章拼接起来,原本看似不想关的内容,产生了不可思议的联系,这就是灵感和创意的由来。

总的来说,用卡片进行写作,方便整理组合,同时还能够提升文章的创意。

02 卡片的注意事项

写卡片要注意的事项:

1.标注来源。

2.一卡一事。

3.用卡片内容的一句话作为标题。

4.在左下角写上日期。

5.如果一件事连续写了多张卡片,比如 8 张,则要在卡片的右上角写上 1/8。

6.写卡片的目的,不是为了 存储,所以不需要去分类。

卡片一旦分类,就会失去生命。因为很多看似不相关的卡片,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联系,这就是创意。平时要不断翻阅卡片,排列组合卡片,把一张张卡片变成文章。

图片

03 卡片尺寸

书中作者建议卡片的尺寸是:12.8 厘米乘以 18.2 厘米。我们可以自己用 A4 纸自己制作,大小差不多就行。也可以直接购买 A6 纸,这种纸的规格是 10.5 厘米乘以 14.85 厘米,是 A4 纸的四分之一。

当然,除了纸质卡片,我们还可以用电子卡片。相对于纸质卡片,电子卡片更加方便。也不需要去用那些付费的软件,用手机自带的备忘录就可以了。随时都可以写,而且打字比写字快。当我们想要调用卡片的时候,还可以直接搜索。

04 卡片写作的程序

知道了卡片写作的好处,那用卡片来写作有什么程序呢?

第一步,收集卡片。

当我们要写某一个主题的文章时,可以用卡片收集与之相关的素材。

第二步,排列组合。

将收集到的卡片排列起来,把其中有逻辑相关的卡片收集在一起,用一张新的卡片写上小标题,然后把它们夹起来,这就是文章的一个小结。一篇文章一般有三个小节,那么就可以收集组合到三个卡片集。

第三步,组合文章。

把这三个卡片集排好,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文章框架了。你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组织文章,也可以用起承转合的结构组织文章,只要文章逻辑严谨,通顺就行。

很多人一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不知道要写什么题材。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适合用来练习的,就是写读书笔记。

因为新手没有积累,根本就没有素材可以写。而读书笔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你看过书,总知道书里讲什么吧?然后你自己的心得感受是什么?把这些写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读书笔记了。

图片

那如何阅读呢?作者梅棹忠夫认为:读书要从头到尾读完。那种跳读,选读的阅读方法,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只有读完全书,才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意图。阅读过程中,遇到好的内容,做好标记就行。等到全书都读完了,再回过头把笔记写成卡片。这样就相当于把一本书读了两遍。

在我看来,作者的读书方法,是非常落后的。现在是知识爆炸时代,好书坏书都有。而且很多情况下,坏书总是多过好书。如果对于好书和坏书,我们都用同样的阅读方法,那实在是太不科学了。就算是一本好书,我们也没有必要从头读到尾。

要想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完全可以从书的目录,每个章节的小标题,开头结尾就能够知道了。换句话说,我所推崇的阅读法,是对每一本书进行拆解,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就行了,其他无关内容可以不读或者粗略读过就行。

当然,这种阅读方法只适合读非虚构类的作品,对于小说,从头读到尾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

同时,要等到全书读完才做笔记,其实也不是很有效率。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灵感,这时候如果不写下来,过后就会忘记。所以,一边看一边写读书卡片,也未尝不可。

写这篇读书笔记的时候,我就是一边读一边写卡片。全书看完,积累了十张卡片。排列组合成四个主要部分:用卡片代替笔记本、卡片写作的好处、卡片写作的程序、怎样写读书笔记。然后排列拼接起来,再进行补充修改,就是一篇读书笔记了。

05 读书笔记的重点

作者认为:写读书笔记并不是要照搬书中的内容,把笔记写成读书概要。如果要这样的话,那还不如直接去读原书。写读书笔记的重点,在于延伸。

也就是说:我们读完一本书,写读书笔记,重点在于我们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我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在读书笔记中融入我们自己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原书没有的。

图片

这里要介绍一下知识生产的概念。书中作者是这么写的:所谓智识生产,就是运用自己的大脑,以人们明白无误的形式,提出一种新的东西——信息。

也就是说,知识生产的重点,在于创新。以读书笔记为例,如果这篇笔记都是写的原书的内容,而没有写作者自己的思想,那这篇笔记的价值并不大。只有加入了写作者自己对于原书作者观点的看法,延伸,甚至反驳,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叫作生产知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你写的读书笔记都是原书的内容,说明这本书跟你没什么关系,你看完了,知识也不会被整合进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把你自己的看法、经历、感受写出来,才能够把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成为一个好的知识生产者,就一定要学会用卡片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