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乐华:你的情绪和语言,有什么特点?

程乐华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程乐华老师新作《感性理性系统分化说》中,介绍了「感性理性系统分化说」这一人格理论,将人格分成了四种类型,那么,这四种类型是怎么样的?各有什么特点?如何通过它来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呢?阅读下文,看程乐华老师的讲解~

作者:程乐华 来源:《感性理性系统分化说》

**01 **感理分化说中四种分化类型

我们认为个体的感性-理性遗传基础,结合感性-理性提供的两种社会化方向,相互作用,分化出四种结合模式。

这四种模式分别是:

1)遗传基础与社会化方向都以感性为主,简称「感感」; 2)遗传基础以感性为主,社会化方向以理性为主,简称「感理」; 3)遗传基础以理性为主,社会化方向以感性为主,简称「理感」; 4)遗传基础与社会化方向都以理性为主,简称「理理」。

四种模型(即四种分化类型)的关系如表 2-1 所示。

图片

遗传双系统和社会化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关系,与中国的太极图十分类似。

于是我们将两仪四象图加以改动,将阴阳对应地视作感性-理性系统,面积大的即是优势系统;阴阳在两个太极内运行,我们将内部的太极视为遗传基础,外面的太极视为社会化。

这样得到的图可以称为两仪四分图,如图 2-1 所示。

图片

不懂太极示意图的读者可以参考图 2-2。

图中虽然没有提到太极的动态,但在静态的图示意义上更符合大众隐喻,即方为理性,圆为感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进行选用。

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呈现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其名称和图示都在形式上突出了四个类型的独立性,但不能因此忽视遗传基础和社会化的变化可能性。

比如,社会环境的变迁会促进人的社会化方向的变化,这些弹性变化可以通过家庭的变故、学业的波动、重要关系的解离等对人的社会化表达产生重大的影响。

通过阐述这些变化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看到不能固化地理解四个类型,每个人围绕着自己的遗传基础的变动才是永恒的,稳定都是暂时的。

也正是这种可塑性才使得在理解了感理分化说以后,个体可以超越之前的自我认识,明白自己可以主控的是什么,哪些是合适自己的社会化方向,以及如何行动、如何与人合作、合作中应该注意什么等,从而有理有据地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并为之努力。

**02 **四种分化类型的情绪特点

在分类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访谈,我们发现这四种分化类型不只具有主观概念上的差别,还能表现出不同的身心表达。

重要的身心表达包括情绪、表情、肢体动作和语言等。其中,情绪和语言是身心共同参与的过程,一旦有了固定模式,就很难通过意识改变。

通过对这四种不同的个体进行大量对比观察,我们初步了解到这四种个体在情绪上的差别特征,其核心区分标准是情绪表达的风格与流畅程度。

在情绪的遗传基础中,感性与理性的分化使个体情绪产生波动与平静的不同变化;社会化中,倾向感性的个体偏好表达情绪,倾向理性的个体偏好管理情绪。

遗传基础与社会化倾向一致的个体,情绪表达就通畅;不一致的个体情绪表达多不通畅,也会呈现相应的情绪处理模式。

总结起来看,这四种类型的人大致会出现以下特点。

1)感感的人(简称感感)

内在情绪丰富,情绪表达通畅(意为表达模式内外一致),脸部表情自然协调,整个身体会随着不同情绪而共振,比如开心的时候,会笑得花枝乱颤。

2)感理的人(简称感理)

内在情绪丰富,但有明显的情绪表达管理倾向和痕迹,大部分典型的感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抑制。情绪抑制体现在面部和身体的僵硬或不舒展。

3)理感的人(简称理感)

内在基本平静,有外显的情感表达,但会表现出节奏感。最舒服的状态是平静,然而个体也会根据社交情境进行情绪表达,常态和有情绪状态相互转换时反差很大,容易被感性个体知觉为夸张。其夸张体现在表情和肢体上的不协调。

4)理理的人(简称理理)

内在基本平静,少情感表达。有情绪时,反应主要集中在脸上,持续时间不长,基本没有肢体参与。理理在没遇上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很少产生负面情绪,也很难和其他类型的人共情。

**03 **四种分化类型的语言特点

在语言与意义方面,遗传感性的个体在信息加工上倾向部分叠加式加工,使用类似群岛的信息组织形式;遗传理性的个体在信息加工上倾向逻辑串联的整体加工,使用类似半岛的信息组织形式

社会化中感性与理性的分化使个体在与外界交流的方面出现分化。语言表述上的分化具体体现在说和写两个过程,个体对它们的把握程度是相对独立的。

总的来说,感性倾向的个体语言表述准确性不够,而理性倾向的个体语言表述较为准确。具体包括以下特点。

1)感感

对意义把握不佳,表达意义的语言精确度不高,但使用文字进行表达的效果好于口语;学习新概念时往往只能复述原话,需要加工到一定程度才能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口语上这个特点更突出。

2)感理

对意义理解尚可,但表达意义的语言精确度不够高;会尝试用自己的社会化理性去理解意义,当社会化理性囿于经验系统的影响时,较难准确把握科学理性的真正含义,会出现用词与他人一致,但意义不一致且不准的现象。

3)理感

对意义的理解整体上是准确的,喜欢探索复杂问题,化繁为简,但在表达时会出现细微偏差,会出现同一概念用不同符号指代的现象,且会尝试用感性化的语言阐释。

4)理理

非常擅长理解意义,喜欢探讨结构清晰的问题,探讨规律,表达意义的语言精度也高。在认知处理上倾向于走精简路线。

在个体所处的不同情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口语和文字的差别。口语更多用于面对面的交流,这时情绪互动比较重要,这使得我们在交流时一定要照顾对方的情绪、感受,这种互动是令人愉快的。

口语能表达一些情感,同时非言语信息,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语气词,都有助于我们沟通。这种多通道、全方位的沟通也使得我们在口语交流时效率比较高,因为可以各个通道并行处理,通过不同通道的分析、对比去识别正确和错误的信息,并对错误信息进行及时的修正。

然而,正是由于口语对话中,很多信息是通过非言语信息传递的,因此将口语直接转化成文字是不全面的。在将口语转化成文字进行间接沟通时,必须考虑对话的情境,否则就会造成意义传递的错位。

虽然文字在传达口语交流内容时会损失信息,但其优势是可以把思想客体化。人们在不能见面的情况下,都要通过文字去认识他人的思想,自然会遗漏很多非言语信息,因此也就需要写作者更理性、全面地去表达。

对于遗传感性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通过文字才能进入非对话过程,阐述才能进入比较细致的部分,而且不用耗费大量的认知资源去加工别人的情绪,更多的是只通过一个通道来输入,这样就使得交流的质量比较高。

由于脱离个体存在,通过文字,大家能够共享同一个媒介,如果再对语言进行一定的规范,就会使得沟通错误的概率比面对面的沟通少很多,在这里单通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文字语言单通道的特点使得其在表达多通道或者感受性的信息时变得比较苍白,然而感性个体能够更好地用文字传达信息,是由于他们本来就对描述的对象拥有更完整、全面的多层面的认识,会更多地使用主体视角和情境描述,因而别人在接收文字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浸入其营造的主体视角,也更容易被带入他们描述的情境。

所以感性人在表达文字上,尤其是在场景和叙事表达上是非常有优势的。正是由于这些特长,感性人成为比较好的小说家和文字工作者的可能性更大。

写《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曾公开讲过自己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他的情感特点确实能够让他在幻想文学创作上更有优势和潜力。存在类似精神问题的作家还有很多,如海明威、顾城,他们的情感起伏以及相应的体验都对他们的文字创作起到了生理层面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