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中的这些思维误区,你中招了几个?专家教你这样对付
大卫·迪绍夫 开智学堂
“ 人类大脑是如何适应这个千变万化世界的?我们的思维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吗?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公共教育专家大卫·迪绍夫,以人们如何处理所谓的「思维错误」为例,告诉你大脑如何应变稳态,应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那么,你是否好奇常见的思维错误有哪些?又该如何走出这些思维误区呢?一起往下看吧~
作者丨大卫·迪绍夫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适应道路上的重点:应变稳态和自稳态
应变稳态与自稳态,这两个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对立的术语告诉我们人类大脑是如何适应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的,并且它们直接对人格产生影响。我们先来谈谈自稳态。
自稳态是指一个系统试图去保持稳定、平衡的状态,而不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著名的生理学家沃尔特·布雷德福·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提出了这个关于生理系统的术语(正如我们所知,大脑正是这样一个系统)。事实上,大脑和身体都是一个生理系统,因此,它们都倾向于自稳态——一个稳定的「舒适区」。
与之对立又互为补充的应变稳态是一个需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系统所必备的,目的就是要接近自稳态。
我们的大脑同时包含了这两种动态。举例来说,大脑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中寻求一种恒定的平衡(在放松状态和警觉状态之间),但是我们从来不会一直保持其中的某一种状态。
相反,为了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影响,大脑会在这些状态之间来回变换(见下图)。如果我们长时间停滞于一种状态,那么对我们的身心都会产生不利的后果。
图片来源 《元认知》
比如,刻意延长休息时间会滋生抑郁;而长时间保持攻击或逃跑状态下的高强度应激反应则会使我们的血压飙升。想象一下如果你把车放在车库里闲置了一年,再次启动会怎么样?又或者你以最高时速在高速公路上飞奔了几个小时,你的发动机这时会如何?
古语云:「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无论是放松还是警觉,过度都不健康。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但也会处于应变稳态的原因。因为大脑要不断地面对来自于内部和外部的挑战、困难和突变,使自身适应。举一应变稳态的最好例子,就是人们如何处理所谓的「思维错误」。
走出思维误区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试图通过改变思维来改变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自它问世以来,在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中,它最大的特色是认为,由于我们的认知中存着一系列的「思维错误」,使我们不合理地解释了事件,从而导致心理问题,这一切与事件本身没有关系。当我们受困于思维错误的迷宫时,大脑就会错误地解读信息(事实),从而导致反馈回路发生偏移。进而,阻碍我们适应的能力。
常见的思维错误:
- 「非黑即白」的思维
- 以偏概全
- 否定正面信息
- 否定负面信息
- 主观臆测
- 宿命论
- 最大化或最小化
- 情绪性推理
- 乱贴标签
- 自找罪受
- 错误比较
- 错误预期
「非黑即白」的绝对思维
思维绝对化,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没有折中。「假如一个人过去对我很冷淡,那么他就一直对我很冷淡。」「如果我得不到我想要的进步,我就放弃。」
以偏概全
凭借仅有的经验去判断类似的所有事情,就像盲人摸象。「买大排放量汽车的人都不注重保护环境。身上有刺青的人都不是好人。」
否定正面信息
认为发生的一切好事,都是由于运气,坏事才是正常的结果。「如果这次考试考好了,那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如果没考好,很正常,因为我不够聪明。」
否定负面信息
如果事情发展不尽如人意,皆是外部原因所致,例如运气不好;反之,进展顺利,都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如果我没有得到这份工作,那不意外,因为老板怕我功高震主,他们想要能力普通点的人。」
主观臆测
即使没有足够的证据,你也认为你能够确定他人的想法。「老板想要提拔我,她肯定心里不忿。我如果跟她说话,她一定故意找茬儿。」
宿命论
在任何情况下,都想到最坏的可能后果。「我要去约会了,但是有什么用呢,我知道我们不可能在一起。」
最大化或最小化
要么高估,要么低估了一个情境的真实性。「如果斯蒂芬妮拒绝我的话,就证明我真的是一个没有魅力的人,不配得到任何的人青睐。」
情绪性推理
对你的消极感受深信不疑,并据此采取行动。「我感到很愤怒,因此必须让愤怒得以纾解。」
乱贴标签
无视事实,随意地给他人扣上一顶帽子,从此左右以后的判断。「约翰居然戴了耳环,他一定是个轻浮的人。我绝不能信任他。」
自找罪受
认为所有事情都与你有关。「莎拉今天在过道中看到我的时候没有笑,她一定对我有所不满。」
错误比较
没能看到人或事之间的重要差别。「一间大公司的经理和其他公司的经理一样悲惨,什么地方都一样。」
错误预期
没能看到预定目标或问题真实的维度、变量或可能性。「如果我成绩好,我就能获得一份薪水很高的工作。」
图片来源 Pixabay
思维错误使反馈回路发生偏移
因为反馈回路依靠事实的输入和加工,而这些都会受到错误思维的影响。由一个思维错误引起的不准确的心理过滤可能会将思维加工过程引向歧途。
打个比方,如果你开始做一件事之前就想,要么做到 100%,要么就不做,那么你在思维的结果阶段就会变得相当武断,因为你已经决定除非你能完全达到想要的效果,否则你压根就不会着手去做。
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你一开始就秉持着「非黑即白」的态度,那么你会忽略掉能部分实现你目标的可能性。而这种量变的积累,往往到最后能实现质的飞跃。但是由于一个思维上的错误,你已经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如果你一开始就只是主观臆测,那么你就会以一种扭曲的视角对事实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往往与事实相差甚远。若你一开始就对事件做出「错误预期」,那你要么低估了行动的难度,要么夸大了成功的困难。
为了最大限度地从反馈回路中获益,你要具备一双「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