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那么多时间管理方法,为什么对你就是没用?

尹昕航 开智学堂

img

你是否每天都很忙碌?学习了各种时间管理方法,使用了多款时间管理软件,可还是有很多事情没能做好?为什么会这样?又应该怎么做呢?开智校友尹昕航,为你揭示常见时间管理方法的误区,告诉你如何从个人管理的视角下谈时间管理,提高效率。一起来看吧~

作者丨尹昕航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核试验基地」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时间管理,人人必学,市场火爆。随便上哪儿一搜,到处都是夸张的课程和工具,好像买了用了你就成功了。

我认为这里面有很严重的问题,时间利用高效,不代表你在实现你的目标;各种工具大行其道,但却鲜有抓住实现目标核心的工具。

你的误解

Elisabeth Hendrickson 在《待办清单的‘暴政’」》中谈到:

我经常感觉自己必须完成我待办清单上的所有事情,这让我挣扎,但是这又不可能完成。更糟糕的是,我有时候感觉自己需要先完成待办清单上某件费力的事情,再做某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有些待办清单上麻烦的工作可能相比有趣的事情来说不那么重要,但是它们在我的待办清单上了,所以我觉得必须要完成。结果是麻烦的和有趣的我都没完成,这让我很麻木。

是不是很像你?很多人对时间管理都有误解,就是以为自己做了多少事,时间管理就多么有效了。待办清单的问题在哪儿呢?没有明确价值观的待办清单是事务的垃圾场。

你不可能把事项收集起来,然后放在一个角落,随便拿起点什么就开始做,你得分清楚先后。很多人低估了这一步的重要性,大部分人根本没有事件优先级的原则,而是根据习惯来分先后。但是我们做事情应该既清楚 「是什么」,也知道是「为什么我要去做」。

第二,分配事项这件小事,容易犯的错误比你想象的还要多,正如 Linda Hill 和 Kent Lineback 在《更好的时间管理不是答案》中所说:「现实是,管理本身非常脆弱,它很容易改变」。事件并不按我们的计划来,这就导致我们常常需要将目标重新分出主次。

认识到管理的复杂,有助于阻止我们想要去管理一切的欲望,未来是复杂的,大部分计划终究被放弃,因此,我们只有一些计划是可以坚持到底的。从时间上讲,每个人的思想都会有变化,太长远的计划可能会报废。

正本清源

摘自维基百科对时间管理的定义:

它是一种管理,它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所有活动的利益最大化,因为时间本身无法控制,所以只能控制活动。(It is a meta-activity with the goal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benefit of a set of other activities withi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of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as time itself cannot be managed because it is fixed.)

就是说,时间管理是在有限时间内最大化其效益的活动,这就是时间管理之道。

传统上,我们把近期要做的事项列出来,然后把这些事项一个一个的安到近期的时间中,但我的观点是用分配时间取代分配事项,这个观点来自于阳志平老师。为什么?

有一个很奇妙的点,GTD 全称 Getting Things Done,将其称为「things」,可如果我们真的认为所作所为是「一件事」,那么它就往往不重要,benefit 和 things 这些隐喻,会阻碍我们把时间管理得更好。

从事项来考虑计划只会陷入利益得失,但时间才是最重要的成本。事项包含一套流程,上下有分类,这些无穷无尽且易变,但时间可以把事项打包,不易变。

与其规划好时间管理中的易变量——事项,不如确定时间管理中的难变量——时间分配。对我们来说,这要求我们终止对成就感的痴迷,用分配时间这个方法来抵御这个世界对我们越来越多的要求。

我建议你做一个月的具体计划,只规划一天的时间是目光狭隘的行为。著名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在他的《意志力》中讲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那些规划一个月事项的学生比只规划一天事项的学生成就更多。

至于有更长远的计划,就相对模糊一些。有些时间管理工具居然要人做一年内的具体计划,我怀疑根本没有多少人坚持下来。

另一方面,计划必须是一项尊重动机的行动,对于音乐,我很有热情,那么做五年,十年,二十年的模糊计划,我很愿意。

但是很多计划并没有热情支撑,相关危险变量也很多,这样的计划肯定容易夭折。所以,计划本身不是万能的必胜策略,世界这么大,根本计划不到的危险常常发生,这是真正刺激和危险的。

在此,我更推荐久经科学界考验和承认的执行意图(implementation intention),相关知识有阳志平、高地清风等人作文,写得很好,在此不班门弄斧。

img

图片来源:Pixabay

不要被烂工具耽误时间

阳志平曾说过:

GTD 适用于职业经理人和循规蹈矩的事务型工作者,不适用常常需要面向未来与拥抱不确定的人。

一个事项有很多变量,何时开始(when),准备怎么做(how),在哪里(where)。市面上很多工具做得不够优秀,规划的功能就是确定一个时间点,其他的信息只能写在备注里,对于 how 的解决,则用大任务里面切分成子任务的形式解决。

我的反驳是,确定时间点只不过是确定何时去做的一种方式而已,还有很多情况下,一件事的开始时间需要伴随着另一件事的结束,这种情况下规划时间点没有任何意义。

另外,大任务里面切分成小任务的这种树状结构,只适用于实际和传统工作,而创造性工作的工作流是网状的,切分成小任务是在制造麻烦。

第三点批评是,清单式的信息结构是低可读性的文本,给别人阅读和换个时间阅读都交流不便,比如:

  • 写文章

  • 明天上午 9:00

    • 阅读资料
    • 写读书卡片
    • 尝试拼接,写新的卡片
    • 组合成文
    • 修改
    • 发表

写起来很麻烦,要读懂更麻烦。放弃使用类似 Getting Things Done 这样的工具很久之后,有一天我重新打开它,发现自己根本读不懂当时写的事项,最后统统删除,如今我会在备忘录里将其写成:

「明天上午吃完早饭到图书馆就开始写文章,我先阅读资料,写几张卡片,接着尝试拼接,把新的卡片组合成文,最后修改并发表。」

是不是可读性强多了?

一切为价值观服务

各种时间管理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对效益(benefit)是什么有一套自己的主张,最流行的偏见是,所有要做的都是「任务」,如果你想利益最大化,那么你就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

但是人类不是任务机器和电脑处理器,自由艺术的心灵可不会相信这一套。真正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的组成形态包含何时去做,如何进行,何时结束。每个人都是高度个性化的,这些程序需要自我设计,自我创造,个人才能尽可能的去享受他自己。

美国管理畅销书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

如果你需要解决一些个人领导方面的问题,通常都要先自问一些人生最本质的问题。

不对事情作出一番认真的价值观取舍,人们很可能把时间花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而如果你让你的待办清单上充满这些事情,你得到的是负担而不是解放。

史蒂芬·柯维还提出了最有影响力的紧迫-重要的二分法来管理事项。柯维认为:角色是价值观的载体,事务重要性由价值观决定;紧迫是外部要求。

但他的语言非常繁琐,「重要」和「紧急」这两个词在他的论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含义仍然难以理解,举的例子都是从一个经理的角度出发,难以让非商业的读者联系实际。

img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个理论讨论了时间应该利用的方向,对于柯维来说,我们应该尽量把时间花在第二空间,不紧急但重要的事项上,才能最大化利用我们的时间。

我的批评在于,重要和紧急其实是柯维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一个文人可能会选择「灵感喷涌」和「快乐」,一个工人可能会选择「快乐」和「老板要求」,有些人甚至会觉得什么都不重要,选择什么都可以,因此生活只不过只有紧急和不紧急。

时间管理是个人管理的子集

时间管理的概念在上个世纪非常流行。但是在近十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各大作者普遍对时间管理表示质疑。这是十篇在此杂志上的文章标题:

img

图片来源:截图

大家的共识是什么呢?那就是跳出时间的范畴来谈管理,这是必然的,因为时间管理只是个人管理中的一部分,个人管理不够有效,时间管理得再好,也只是「无效努力」。

在我的定义里,个人管理是对个人一切活动的控制,它包括精力(energy),注意力(attention),习惯(habits)等。

有一件趣事,2007年有一篇著名文章叫《管理你的精力而不是时间》,2019年一个叫 Maura Thomas 的作家在网页上这样宣传她的新书:「时间管理已死!注意力管理才是你所需要的。」

为什么大家逐渐反思时间管理?为什么大家都呼吁转移对时间管理的注意力?因为不从个人管理的视角来谈时间管理,注定低效,这也正是史蒂芬·柯维的观点。■

References:

[1] 《更好的时间管理不是答案》 https://hbr.org/2011/03/better-time-management-is-not [2] 心智工具箱(4):执行意图 https://www.yangzhiping.com/psy/implementation-intentions.html [3] 执行意图计划法是万能的吗? *http://www.zhantuo.com/archives/675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