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高阶学习者?

鱼串串 开智学堂

img

关于学习、知识、卡片、职业和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疑问。阳志平老师曾经就这些问题为大家解答过,最终以「十二问」的形式集合成文章。开智校友鱼串串同学把这些文章认真记在小本本上,归类整理,现在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

作者丨鱼串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鱼串串」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学习十二问

1. 什么是导师?

和他一起工作,缔结了心理契约,共享了心智模型,结成了利益同盟军。找到他,模仿他,然后成为你自己。一定要面对面,而不是网上看。

2. 什么是社会化学习?

认知学徒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影响人。导师内隐知识:他整个人是一种什么生活方式,他如何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养分。导师创造一个有利于生发内隐知识的「场」。

3. 如何读好大部头书?

如果回到知识源头阅读,很多大部头书不好理解,可以先从一章读起。一章往往 7-20 张卡片组成,覆盖掉 80% 知识点。每天 3 章卡片,将认知负荷拆解。Step by Step。比如我最近践行的,每天读 10 页英文原版书(先定一个小目标),捡起英文(再来大目标)。

4. 如何高效检索信息?

Google 学术很好,Wikipedia 词条下的参考文献很好,要善于找到知识的源头,不管是论文还是书,英文还是中文。另外,关键词检索小窍门,前提是对知识谱系有个认知。比如运营,这个词分解后,关联的有「人类功效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心理学」,然后从这些二级词汇去搜索,效率会提高。

5. 什么是融合学习?

书籍、论文、杂志、新闻。文字、图片、视频。中文,英文。读书笔记、思维导图。我大致这样分类,然后依照主题,去建立自己的知识树。

我的践行。为了更好理解《未来简史》,我看书,看了中文看英文;然后搜索别人的笔记,评论,最后还在 Youtube 上找了几个赫拉利的视频看。最好玩的是,还把思维导图贴在了墙上,锻炼身体的时候看一眼。为自己创造一个「场」,文字,图片,视觉,听觉。

6. 什么是科学素养?

善于独立思维,知道定义-验证-质疑这套方法论,知道怎么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知道怎么查找相应的证据支撑自己的思想。

今天是强科学主义时代,但多数人缺乏「科学训练」。检讨我自己。记住道金斯、丹尼特、斯坦诺维奇、平克、卡尔萨根。

7. 英文、英文、英文

作为一个英语专业,顶着专八证的人,实在惭愧,退化不少。阳志平说,阅读 100 本以上英文好书,英文阅读能力就会上来,恩。另外,我最近在 Youtube 上扒视频也很好玩,还订了纽约客、哈佛商业评论,至少第一步走得不错哦。贵在坚持。

8. 什么是元认知

在中国儒家叫:博观而约取,得鱼而忘荃。西方的词汇「元认知」属于精确科学,儒家属于行动哲学,它用模糊的词汇,激发你对人类真善美的向往,这种感觉促使你行动。恩,这种解释很有意思。

9. 如何治疗写作拖延?

用性感词汇做标题;实在找不到用 1234 也比用是什么、为什么那种表面逻辑严谨的标题要好,因为逻辑强会阻碍直觉参与写作。

10. 如何做一个高阶学习者?

学习者的分类:低阶、中阶、高阶。知识的分类:内隐知识、外显知识。

这两张图值得存下来,时不时看一下:

img

img

知识十二问

1. 如何寻找新时代的知识源头?

人类知识体系太复杂,看看阳志平的分类——21 世纪五大元学科:网络科学、认知-神经-心理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诗学。

2. 如何跨界寻找知识源头?

跨界寻找侧重内隐知识,需要找到相关知识生发的湿地,比如 Github,最聪明的程序员全在这里,你尽早进入这种知识黑洞,天天浸泡在这里,会不知不觉习得更多内隐知识。为什么你愿意呆在北京?也许这也是某种知识黑洞吧。

3.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四要素:

  • 为什么诞生?
  • 有哪些核心的一级属于体系?
  • 有哪些二级体系?
  • 其他学科如何研究的?

以认知语言学为例。诞生于对人类归类现象和颜色的研究,一级术语体系是隐喻,二级术语体系是相似性和象似性原则的冲突。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同论、自我归类论也在研究这个话题。

自己如何生成知识体系?可以选择三个领域:自己工作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完全陌生的。我选的话,会是:新经济,幸福学,以及编程,串起来估计会比较好玩。

4. 如何防止「司机知识」过多?

「司机知识」,就是知道分子,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用起来更谈不上。芒格用 60 年,总结出 100 个高阶模型,你背下来了,也只是知道而已。

关键在于实践,给这些模型更多的实践机会。芒格的办法就是和聪明人聊天,把高阶模型反复在头脑中预演。然后是止损,100 个够了,不要贪多。

所有知识,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来内化,才会真正转变为自己的本能。影响你一生的关键决策只有 20 来次,比如选择和谁结婚,所以你需要给这个重大决策创造足够多的练习机会。

5. 网络科学为何重要?

因为它大大地扩展了人的认知边界。人类思维习惯是线性因果思维,但是网络科学让你意识到,幂律、多层、尺度、分形、自组织等观念。《网络科学引论》、《网络、群体与市场》可做入门。

6. 如何理解专业分工与跨界?

《知识大融通》作者威尔逊,他是一位生物学大拿,被称之为「当代达尔文」,他也是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把生物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在一起,产生社会生物学,然后在此基础上又诞生进化心理学。所以学科是相通的。芒格的跨界是值得赞赏的。

雨果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

如果你观察会发现,越是在社会大分工的阶段,最上层的一小撮精英越不分工,他们根据需要,一会儿做金融家,一会儿做船长,一会儿做农场主。他们在全世界范围选择原材料,把人口挪来挪去、商品到处运输,这种资本驱动的链条才是资本主义。

7. 花多少时间在通识教育上?

真正的大拿,一定是领域导向的,芒格在投资领域,艾柯在文学领域,费曼在物理学领域,术业有专攻。

尽可能深耕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借助于跨学科习得的新知识,来解决领域的大问题。时间分配可以参照 7/2/1:70% 跟专业领域相关,20% 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0% 用于随机搜索,保持开放性。

8. 新知不断,如何学会约束和克制?

大脑的工作规律就是喜新厌旧,但是你要养成习惯,把这种喜新厌旧加以约束,最好是四。因为人的工作记忆广度最舒适的是。学会克制,专注。

9. 知识如何内化,如何应用到工作中?

首先是内化,源头知识很难一下子笑话,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

以认知偏差为例,芒格用演讲的形式讲;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当中用科普散文形式讲;斯坦诺维奇的《超越智商》则偏学术论文,他的《机器人叛乱》又偏隐喻。一旦你从不同角度学习同一知识,你会突然顿悟,产生心流,内化成自己的。

然后是应用。双盲试验,你学了,内化了,怎么用?它指导你在头脑中进行不同方向的思想实验,它提醒你注重「样本」、「对照组」与「基础概率」,避免「主观偏见」、「随机效应」、「安慰剂效应」等等,一旦养成「双盲实验」的习惯,就可以在头脑中干掉很多「认知偏差」。

10. 如何简化生活?

批量化解决问题;提高自我决定指数。后者的意思是说,你需要回到知识源头,掌握深层次的愿力,创造足够多的联系机会,让它内化成你的本能。

读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理解世界的规律,找到与世界沟通的支点,然后撬动它。越是信息过载的时代,越需要以有限知识,撬动无尽世界。

回到知识源头,嗯。

卡片十二问

1. 什么是卡片?

是降低认知负荷的方法,把知识用卡片记起来,最后串起来,可以无限连接。作家纳博科夫用得多。其实,李敖、李欣频、钱钟书,也这样用。

2. 如何制作一张清晰的卡片?

标注来源,摘抄作者的思考,写出自己的思考。一次解决一个问题,有种、有趣、有料。卡片是最小的知识单元,书也一种知识单元。

3. 知识创造的三层次(如图):

img

职业十二问

1. 寻则职业需要注意什么?

人的大脑最擅长胜任:轻度脑力劳动 + 中度体力劳动。医生属于:重度体力劳动 + 中度脑力劳动,翻译属于:重度脑力 + 重度体力。

2. 如何选择一生志业?

志业是涌现出来而非事先选择的。尽量选择与聪明人为伍,尽量让自己做事有始有终,尽量有自己的作品,building stuff.

3、如何活在当下?

从好的学习习惯,好的知识创造系统入手,从细节出发,保证每天有心流产生,使自己成为一名内在动机驱使的人。慢慢来,比较快。

4. 如何做好职业转型?

内在动机驱使;坚持输出;给自己设置缓冲器。

5. 大平台就一定好吗?

如果正好赶上大平台,获得足够多练手机会,很好;如果自己走了雨中不同的道路,用时间来练手,给自己创造足够多的练手机会。

我觉得未来是自由人时代,自己有不可替代的能力,才是最重要。

生活十二问

1. 逃离这个世界,反而获得更大的世界。

阳志平的方法就是,买同一家店的衣服,住在公司附近,走路上班,我不见人人来见我。其内核是:保持简单,少关注八卦。

2. 有潜力的作家如何被毁掉?

很多 IT 评论文作者就是这样一种人,对任何公司、任何产品、任何商业模型都看似了如指掌,评头论足,头头是道。但这类文章写多了,文笔越来越差。

这点心有戚戚。说出了媒体人的弊病,太能说,太能写,有时候并不是好事。爱护你的天赋,将其分配到更专注的领域去吧。

3. 简单。

简单的生活方式,好的生活习惯,能让我们培养更多自动化的模式,从而让我们培养更多自动化的模式,从而让大脑的认知负荷变小。

自律让我自由。以前我是一个特别没有定力的人,做事老师东一下、西一下,现在好像好点了,时间的力量,在我身上刻度。感恩。多读书,多锻炼,好好睡觉,我的健康生活三大宝。

4. 如何找到简单的生活方式?

阳志平说:一个好伴侣,一个好导师,一对好工具。工具可以自己找,对的人可遇不可求,所以在一切到来之前,自己做自己。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为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帅吧。

5.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其实是心流管理,每天保证生产几个心流时间,一次又一次,你会过得更开心。这个很同意。

6. 游山玩水,拥抱大自然。

想想大学四年,真是美味,可惜一去不复返。

7. 如何避免行为瘫痪?

最小行动;形成信息闭环,和伙伴沟通。

8. 如何成为内在动机驱使的人?

制定目标,然后完成。不要依赖任何人就能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馈,能更好的保护你的内在动机。

9.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