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智实习半年,我收获了什么?

珈瑜 开智学堂

在开智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中工作会有哪些收获?且看实习生珈瑜的复盘。如果你也想在这个极客气质的公司锻炼受益一生的工作习惯,欢迎加入。我们正在招募,详情请看今天头条推文~

一只船停在荒凉的河岸,那就是你居住的城市。

一个少年赤脚来到人间,同侪与信任,伴她摆渡而过。

1

2018 年 4 月 4 日,我发了一条朋友圈:

img

那天我幸运地通过了开智学堂的实习生面试。第二天南下杭州看西湖,四月雨绵绵,心却晴朗。

在 2017 年 3 月 29 号的晚上,开智推送了晴子的实习复盘文。16 年开始关注开智的我,心跳不已。

这不是我第一次打开智的主意。

曾听过 2017 年的开智大会,也参加过认知写作学五期,得到悦悦教练的肯定,然而拉出开智招聘的清单,逐一对比,不由气馁。

下面是打击到我的招聘条件:

开智学堂长期招募符合下述至少 2 项描述的人才:

  • 有坚持 2 年以上的习惯,注重内在动机驱动,比如写博客、健身、早起等
  • 爱读经典,笔头功夫扎实,英文阅读无障碍
  • 用 Mac ,用 Google ,不发怵用技术来改善工作效率
  • 使用某门编程语言开发商业项目 2 年以上
  • 在 GitHub 维护某个开源项目半年以上
  • 发起或深度参与过社区/品牌建设
  • 硕士及以上学历,尤其认知科学相关专业,或有 2 年以上互联网教育行业经验

或许我读研期间,买一台 Mac,然后用两年养成一个好习惯,再把英文阅读提升一下,就可以去「碰瓷」了!抱着这样的期待,我买了 Mac Pro,努力学习开智提倡的工具,利用测试效应倒逼自己。2018 年 1 月,一战雅思,阅读 8.0。

后来,朋友看我那学期课少,劝我实习「长长见识」。就在我打听到一家公司的实习信息时,开智公众号发布了招募实习生的推送。

脚后跟硬生生一转,转去了五道口。

2

开智是一家极客气质的公司,也温暖而有趣。

在开智,GitHub(程序员们聚集的极客社区)、Markdown、WorkFlowy、Google使用是常态。极客工具,不断挑战人的能力,有备而来,工具上手还算熟练,只是在遇到不熟悉的做图排版软件,搞得很复杂,同事及时提醒我,善用前人成果,避免重复造轮子。

尽管每一天都是高密度的脑力激荡,但,开智对外传播,依然尽可能放低姿态,沉淀可复用的文档指南和操作视频,让更多人快速了解上手。这一点,也让我的实习快速上了轨道。

4 月份实习,恰逢开智「史上最忙碌时期」,信息分析一期紧锣密鼓研发上线,同事无暇顾及实习生的新手上路。那会儿来到人间,却进入荒岛。

满心茫然地看着工作任务,循着工作仓库 wiki(GitHub 仓库里的一个版块,用来共享关于项目的内容,例如如何使用它、如何设计它或其核心原则)一点点上手,才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大家的真气,连绵不绝。后来按照 wiki 指南,写了周报,意外得到了同事们的快速反馈和好评。

原来,当你奔跑的时候,开智人都看得见

从那一刻起,种子悄然种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后来也渐渐明白,协作中「异步沟通」和「同步沟通」同样重要。人人都忙碌无比,日报、周报就成了我们彼此沟通协作的重要参考。

在周报里,我一点点消化吸收着每一天的高密度信息,短短时间吸收无数工作经验。开智同事的风格是: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后,还会条理清晰地剖析优劣一二三四,更有甚者,会认真地发来参考链接。

在这种高信息、高信任的环境下,哪怕是旁观,你也能扩展不一样的视野。莱夫(J.Lave)和温格(E.Wenger)告诉我们,如果你是一个新手,你要以合法身份进入一个实践共同体,从外围边缘开始潜移默化地学习。这就是合法性边缘参与(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img

3

开智同事,个个与众不同。你既能听到新同事对宇宙行星的分享,也会听到小姐姐分析海子诗歌里的时空变形,沉迷课程研发的同事还会捉大家当小白鼠做题。

那会儿,周会是最有趣的环节,难得全员对话的时刻。每周一上午十点,我们准时坐在会议室讨论工作进展,短短四十分钟内,跳跃激荡,又有追踪项目进度、讨论疑难。

周会之后同事还会拉着我们实习生单独开小灶,时常聊着聊着到了中午,再一路相约去餐馆吃饭。大厦后面那间不起眼的餐馆,成了我们打卡之地,每次必点一份水煮肉,在老板「好嘞——」的吆喝声中,相坐而谈。我们也从一开始毕恭毕敬的「卓老师」,变成了后来「璇大佬啊」的调侃。

甚至,偶尔还会被忙碌的老阳关怀:「男朋友找了没?早点找一个啦 。」老阳还诙谐地开了「解放单身狗俱乐部」。被萌萌的阳老板催着找对象,也是好玩的经历。

我的视角开始转变,从开智学员到开智同事,看见了平凡中点点滴滴的荣光。同事携手作战,课程历次迭代改版,开智一直在努力将陡峭的上手学习曲线降得平缓,只为了让学员们体验好一点,再好一点。

少年赤足走过人间,河水哗哗淌过,天上有太阳。

从 2018 年 4 月 8 号到开智,每一天都在写日报,每一周都在做复盘。

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当你写下,时间之河冲刷而过,却在你脚下浮现出清晰的轮廓,它是你走过的那一天天日子,它也是你每周日下午提交的周报进展,它更是每三个月一总结的季报。它们共同发出一个声音:对结果负责。

在季报里,我沉淀了一份《实习生手册》,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开智,你会在相同的空间,与不同时间的我相遇。那是一圈圈的涟漪,从晴子来到我这里,再到我后面的阿知,现在,这点涟漪,但愿也能传递给你。

米开朗琪罗曾经说:

很简单,我去采石场,看见一块巨大的大理石我在它身上看到了大卫。我要做的只是凿去多余的石头,去掉那些不该有的大理石。

写下一份份周报的时候,时间也会在你身上凿去多余的石头。从细节清单的执行,到日报周报季报的不断循环复盘,再到一份份工作文档的沉淀输出,你的生命,浮出无数个优美的长廊,回环相抱,在暮霭中遥望远山大江。

原来,当你奔跑的时候,时间也看得见

春去秋来,少年的半年实习结束了。

img

4

少年赤脚来到人间,骑上时间的绿色群马奔驰而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只是,开智点点滴滴的习惯,却在我身上留下了痕迹。Zotero 管理,Pull Requets(GitHub 的高阶协作),RSS 订阅,这些得益于我在开智的实习训练。

曾经花了整整一周,疯狂扫荡谷歌学术、Web of Science 等网站的高被引文献,保存到 Zotero,从此养成对信息源头的偏好;也学会了拆分分支提交 Pull Request ,原始数据与演绎数据彼此分开;还探索用 git 指令生成 GitBook,入门生成优雅体系的路径;一人奋战,将开智师友数百个优质博客制作成 Rss 订阅源,供同事们关注跟进,从此我也不再片面依赖网络信息。

偷偷说,每次你写下一篇博文,叮——开智看得见

这一切的一切,是内隐的技巧,当我是写作学学员,我对它们视而不见;当我进入开智后,身心在高密度的挑战下,日益强韧。

以至于,好朋友调侃我说: 你像是参加了认知写作学的研究生选拔考试,考进开智读了个研究生,认了师兄师姐,受到严格的训练,业余时间在学校打打杂,难道这是五道口莫比乌斯环?

当你努力想要成长时,发现你早已经在改变的路上奔跑了很久。

返回学校潜心开题报告,依然是熟悉的外文文献,依然沉浸在高密度的脑力激荡,也依然是,不断写着日报、周报,自我监控、反馈和调整,不断利用 Zotero 和 Rss 追踪文献进度,不断随手沉淀开题中的种种坑,种种经验,写成只有我自己看的「开题报告求生手册」。这是我又一个季报之作。

那三个月孤军奋战,然而,压力调节,结果导向,对结果负责。一年下来,对人类智力和理性,有了更深的沉浸,购买了更多的纸质书,在宿舍里,一人一杯山花开。

尽管不再提交给开智周报,我却告诉自己:你要写给自己看。

从四月在开智写下第一份,一直到 2018 年底,我一共写了三十八份周报。

img

5

后来我和别人描述坐标,会用「五道口」,那像一串北方的星,紧咬在雪白的牙齿间,一种思念。

你会卸载坏的心智程序,告别过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微暗之火。

今夜北方七星升起,火焰升起,像大海涌向天空。■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田三亩」,已获原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