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优雅的信息捕食者?请看这本书

李仁冲 开智学堂

作者:李仁冲 来源:公众号「千书改命」

威廉・吉布森,赛博朋克的科幻小说先驱。他说,“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It’s just not evenly distributed yet.)

有一些信息,代表了未来。但只有极少数拥有敏锐嗅觉的信息捕食者,才能猎取到这些先机。

01 指向决策(树)

决策源于信息。你会做怎样的决策,首先取决于你拥有什么信息(认知),其次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人性系统决定了决策偏好),最后在决策树的枝枝杈杈里挑选一个当时觉得是顺眼的果子。

图片决策,必然带来牺牲

选择,同时也是放弃。你的时间、金钱等资源,总是有限。摘下这个果子,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可能。你为这个果子支付了溢价。而溢价总是源自,你在信息搜索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基于信息熵原理,信息熵(差异)越大,你就越有可能还原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同时,也会带来信息过载,让你的决策变得复杂而庞大,导致决策压力。

在人类大脑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限制之下,你只能够通过论证分析的哲学思想实验,证伪去除那些不靠谱的信息,利用决策分析的一些模型来降低决策难度。另一条路径,是通过人工智能 AI 的贝叶斯探索,利用电脑远超人类算法心智的算力,探寻到另外的可能路径。

但悖论就是,当你的一切决策都依赖AI嚼烂数据之后吐出的答案,你作为一个思想独立的人类,你是否还真正拥有自己的思想?

你更需要掌握,如何在这个模糊的世界,优雅地捕食信息。

02 可寻性

在原始单机独立的电脑世界,信息被割裂,封装在一个个盒子……哦不!是被封装在一个个文件里面。这些盒子,被封存在一台台电脑的硬盘上,像是被扔在一座座孤岛。有限的一些盒子,会被独木舟(软盘、光盘等移动存储媒介)运送到不同的岛上。信息交流,艰难而低效。

当互联网诞生,信息的盒子被打开,信息得以通过网络传播。搜索引擎的诞生,让这些信息通过一些难以预料的随机搜索路径,可以被人访问。

盒子不再重要,文件的存在意义被削弱,更重要的是承载了这些数据信息的数据库。信息,被纳入数据库,只要存在一个界面,让这些信息可以被拉取呈现,信息就可以被随机访问。

可寻性,是否可访问,是主宰了「信息是否被使用」的关键因素。

Morville 给出了可寻性的一些描述。信息的环境可寻性(Ambient Findability),系统或环境支持特定物体可被定位/导航的程度

所以在信息架构师的眼中,信息的可寻性,可以被提前规划和设计。这也决定了你所发布的信息,是否能够被你的目标受众,随机搜索访问。

如果你是一个产品的发布者,你总是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让你的用户,在他产生需求的时候,能够轻松找到他需要的东西?而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产品或服务,恰好又是你提供的?

这是现在这个信息日趋过载的时代,你不得不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图片信息的罗网

而作为一个信息捕食者,你反而需要掌握「搜寻到不容易被搜寻到的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落入别人提前编织好的那张罗网

03 信息捕食者

互联网这短短二十多年,陪伴着许多青年,步入了中年。而互联网带来的这个信息世界,伴随着硬件升级、软件迭代、算法创造,依然像一个初生的婴孩,不断成长蜕变。

信息,不再像互联网史前时代那样,被有限的几个全国性媒体、地方性媒体所垄断。曾经,你只能通过有限的几个媒体,获取有限的信息。比如 80 后儿时的 FM101.7 广播,央视晚新闻,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新民晚报,还有我更喜欢流连的新华书店和书报摊。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从集中的媒体推送,转变为更自由的随意搜索。只是在最近这几年,你又重新遭遇了 AI 算法推流所新建的信息茧房

如果你掌握随意搜索的能力,你就会像我曾经流连书店报摊那样,随机探索那些能令我惊奇的信息,获得更多的乐趣。而如果你陷入信息的推流,被平台 AI 识别你的信息趣味和偏好,再被打上一个标签,填鸭你喜欢的信息……你成了算法的猎物

人生如果失去了探索和惊奇,那该是多么的无趣啊?!

图片看见未来

通过 Morville 这本书,在 17 年后你依然可以从中看到决策树、元数据、贝叶斯探索、语义网络等,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概念(除非你像我一样,混迹开智社群多年,懂得很多这类前沿黑话)。正是作者优质的信息摄取习惯,让他能够在大量有趣信息的哺育下,酝酿出一些先于未来的预言。

图片

你,或许也可以成为这样一个优雅的信息捕食者。

04 长尾

有趣的信息,是那些高价值,但不为人知的信息。拥有这些信息,你便一只脚,踏入了未来。

另一只脚,是否能够提前跨入未来?这取决于你的行动。

决策,为行动服务。而决策,来源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