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小阻力之路,开始此生的行动

易来 开智学堂

作者:易来 来源:知识星球「安人书院」

观察世界,学习;理解世界,坚韧;改造世界,行动。——阳志平

在开智大会听了两天的故事,开心。

我们的行动,最终成为自己的故事,重点从来不是语言,重点从来都是行动,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

01 人生的lived life重要,还是told story更重要呢?

因为过去要进入未来,所以有了故事。 因为在深夜里,你会想不起你是怎么从原来走到的现在,所以有了故事。——蒂姆·欧布里安

如果我不让过去进入未来,就没有故事; 如果我记得我来时的脚步,就没有故事; 重点从来不是故事,重点从来都是你。——易来

受益于赵昱鲲老师卓越的主持才能,我有机会在现场提出以下问题:“除了郭老师以外的其他三位老师,您认为人生中的’真实生活’(lived life)与’被叙述故事’(told story)哪个更为重要?今天的演讲更偏向哪个方面呢?”

我听到了三位老师的回答,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答案。

图片

这个问题的灵感来源于郭歆老师的演讲主题《做一个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女性》中提到的核心概念:“真实生活”(lived life)和“被叙述的故事”(told story)。这一概念最初由 Tom Wengraf 提出,其主要动机是因为在采访中,受访者的叙述与真实生活之间存在着差距

真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材料,正如郭歆老师所称的“硬数据”。这些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包括我们的出生背景、家庭状况、婚姻、子女、工作变迁等等。而受访者的叙述则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其意图的途径。受访者的叙述角度、事实选择、时间和地点以及真实性都具有其独特的用意。

从真实生活(lived life)中观察,一个人如何基于这个基础构建自己的叙述故事(told story)。在郭歆老师的演讲中,她以叙述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这让我深刻记住了她的演讲并深受启发。

有趣的是,一位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观察:“郭歆老师的行为模式一再出现。”让我明白了阳老师说的不同的现实世界的表达。

阳老师在第二天分享中提到的现实世界,每个人因为大脑的差异而感知世界不同,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独特世界中,有一花一世界的感觉。因此,我借此机会展示了我小小的大脑所感知到的现实世界。

我认为郭歆老师的叙述,她在真实生活中经历的种种,使她更加坚定地做出了不同于之前两个选项的第三选择。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险,但这次的抉择与之前完全不同。她没有重复相同的模式,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经历,在真实生活中做出了连贯的选择,从而构建并提升了她的叙述故事。

当我们抛开郭歆老师说当孩子逐渐长大,要考虑孩子的想法,也在有意地寻找长久的平台来创造一个更稳定的环境,避免多年的走南闯北,但是当有一个能够办一所创新性的学校的机会出现在面前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后者。

令人不能忽视的是,她对这个决定自己也感到惊讶。这种惊讶不是因为再次选择冒险,而是因为在经历了如此多真实生活的变迁并建构了出色叙述故事后,她仍然做出了果断的选择。

这种果断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的坚定表现,而不是执拗,是清明的决策,是人生选择的体现。这正是郭歆老师真实生活的体现,当然,我们也期待她之后的叙述故事。

重要的不是她的授课内容和幻灯片,而是她本人,郭歆老师。她总是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前进。

图片

在郭老师旁边,史老师首先回答:“这两者都不重要。”这看起来似乎与郭老师的选择无关,但实际上是在表达,没有这些概念,我只是在生活,为了赚钱,去抓住热点,也为了自己内心的田园,种菜、浇花,陪伴孩子们嬉戏。这是我的田园,这是我的日常,也是我的生活。我见过饥饿的人,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饥饿的滋味。这不是故事,这就是生活。

重点不在于建刚老师所描述的“城中仙”,重点在于史老师本人。史老师成功赚取了财富,过上了他想要的生活。这就是他的故事,也是他选择要过的日子。

范老师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完全支持李老师的看法。李老师的跑步经历让她明白,两者都有其重要性,但不要忘记,无论是顶尖跑者的生活还是普通跑者的生活,都是个体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顶尖还是普通,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

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真实的还是解释建构的?重要的是,你。你相信什么?你渴望什么?你想要什么?

但,这个你,拥有相信、渴望、想,就足够了吗?

02 坚韧的心——就足够了吗?

不是拥有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看到希望。——蔡磊

当我观看京东原副总裁、患有渐冻症的蔡磊的短片故事时,我开始思考,是什么力量推动人们开始关注渐冻症的故事?

根据百度指数的数据,早些时候已经有报道蔡磊的故事,但没有引起太多关注,直到一年前才开始引发广泛兴趣。在视频中,我看到了华大基因的尹烨,我看到了俞敏洪,我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尹烨最近一年才开始受到关注,而上东方甄选更是前几个月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现象的爆发?各种知名人物开始关注,这个我没有波动,而镜头让我看到站在那些大人物的画面边角上的人,在酒局和参加演讲后,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的人,在“决战渐冻症”的字画下,忙前顾后的人,他的妻子。

妻子的经历了陪伴渐冻症患者的每一天,不是一句“五年来”的简单替代。镜头故事中的语言和不断切换的画面,语调的变化,使我们忘记了自从 19 年的那一天以来,每一天的 24 小时,每小时的 60 分钟,每分钟的 60 秒都存在着。

我们在旁观看“决战渐冻症”的京东原副总裁蔡磊的故事,而他的妻子则经历着每个瞬间,每个具体事件。我们说笑着谈论“决战渐冻症”,而蔡磊的妻子则在房间里默默地熬粥,因为只有流食才能入口。

这些并不是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但却是蔡磊的妻子放弃多年职业生涯,进入会计领域后又回到不喜欢的地方和不喜欢的领域,并且还带着她最亲密的人——她的丈夫一起回来的经历。

这样的真实生活,应该以何种方式来叙述呢?难道只需用“相信”这两个词就足够吗?

蔡磊说:“不是拥有希望才努力,而是努力才看到希望。”这是相信的力量,这是行动的力量。

那么,仅仅相信足够吗?如果蔡总没有采取行动,我们是否还会看到《相信》这本书呢?

图片

03 什么都能耽误,别耽误我“赚钱”

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大老粗——阳志平

阳老师用「什么都能耽误,不能耽误我赚钱」这样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标题,引起了文化人的强烈反应。文化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却发现自己在财富方面并不如意。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现象真的存在吗?

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大老粗,是阳老师的暗示;什么都能耽误,别耽误我“赚钱”,是阳老师的明示;用作品牵引学习与工作,用实践指引解释与观察,颠倒三个世界观的顺序,从认知中习得的「认识—解释—改造」颠倒成实践中习得的「改造—解释—认识」,这是阳老师希望我们成为智能时代的行动者,看见更大的世界的方法。

图片

认识世界

微博和头条上充斥着知识无用论,这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看到抖音上的小杨哥 5 年内财富暴增,我们看到网络上的陌生人赚钱无数,我们不禁怀疑,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学习呢?我们参加各种会议,周末上各种培训,晚上还不忘记上开智课程,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是:你今天学习了吗?

当我们陷入知识无用论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世界的呢?我们是从自己的主观想法出发,随意地选择身边或手机里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做出一系列的行动。

阳老师提醒,我们心念世界认识世界最习惯的方式是:找不同。心念世界看不同的观察方式,往往是随意的、碎片的、片面的,不能全面地反映实际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习惯于用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过滤和解释现实世界,而忽略了现实世界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和心念世界之间建立一定的距离和区别,我们就能有更好的认识。

阳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种更好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深描。深描有两个要点:一是增进层次,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的主观想法,而要走向现实世界,甚至是真实世界;二是沉浸感受

有趣的是,深描这个概念其实来源于定性研究中的一种方法——深度访谈。深度访谈主要指的是半结构式的访谈,也就是由 Wengraf 提出的那种能够探究真实世界和讲述故事的访谈方式。

深描这个方法有两个重点:第一,要如何真实地记录文化,避免人类学著作成为人类学家臆造的“虚构”作品;第二,要如何解释文化,不能只用一套抽象的符号系统,而要与实际事件相联系的理论框架。

人类学家提示我们:不要忽略了现实世界,不要抽象成符号,不与实际事件失去联系。

而阳老师说:文化人的骄傲是停留在沉浸在心念世界,而不迈向现实世界。

解释世界

当我们想要去的远方,在时间的流逝中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时,我们会不会怀疑自己的选择?

不爱学习的同学都发财了,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财富没有增长。这一切,是不是说明了知识没有价值,时间不是金钱?还是真实世界给我们的反馈,告诉我们,我们没有适应性地去实践,只是在做一种重复地从心念世界出发的人?

我们拥有很多价值观,但是我们无法真正地快乐生活。我们拥有很多文明的原则,但是我们无法获得野蛮人的自由。我们是生活在文明城市中的文明人,还是生活在文明枷锁中的野蛮人?我们拥有一片草原,可是我们却把自己困住在一方帐篷中。

我们从自我中心出发,从情境出发,试图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但是我们的大脑习惯于把复杂情景加工成一个单一的方向然后行动。不管是什么情景,最终都变成一个习惯的情景,也就是重复同一套模式。

这个模式就像你心底的河床,你的行为就像河水,永远只能沿着河床流动。这是大脑的局限性。我们应该意识到,结构的重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重要。

所以阳老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这个事情没有我会怎么样?

这种全局方式的理解,并不是让你拥有上帝视角。你无法拥有,也很难拥有。这种理解只有一个目的:接受这个真实的世界。

当你把自己放在世界中时,你容易陷入自己为主导的心念世界。也就是 tone store 的故事。你可以讲这样的故事,你可以创造任何故事。但是如果你想让这个故事动人,让人流传,你需要的是真实。不管是虚构与否,都必须让人相信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而唯一的方式就是:接受了真实世界,你才愿意去观察真实世界的样子。不然你的知识只会让你变得傲慢和孤独。剩下的,就只有自我的世界。那是一个孤独而封闭的世界。孤独你可以忍受,但是封闭会让你枯萎。因为你是一棵树,你无法离开太阳。

所以阳老师自问:这个事情没有我会怎么样?

改造世界——一条路是这样形成的,一个人是这样行动的

阳老师在《看见更大的世界:成为智能时代的行动者》的演讲中指出,我们总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用心念世界来解释现实世界,但却受到三个我“反省我、算法我、自主我”的局限,导致我们陷入僵化不变的实践模式。

我们乐于撞南墙,因为我们在从我出发的过程中,随意地搜集信息,形成片面的观念,重复“撞南墙”的行为。撞南墙的实践,是一种僵化不变的实践,是一种「重复伴侣」的实践。

那么这个南墙从何而来呢?可能是你的自主我、算法我、或者其他什么我。

这种重复的实践行为,隐藏在自我的深处,就像河道一样。河水总是会沿着河道的方向流动,如果我们不去改变河道,那么就无法改变流水的方向。就像我们总是分手,总是找同类型的伴侣,只是改变了外在的容貌。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适应式实践。也就是最小阻力的路。

路是怎么形成的?是人走多了,也可能是牛走多了。更多的时候是牛走出来的。动物知道哪条路最省力。所以很多城市的发展之路,比如波士顿的路,就是由牛走出来的。为什么?因为对于动物来说,天生就知道最小阻力是什么。

在地面上移动的牛总是挑最容易走的路。当牛看见前方有一座山丘时,它不会对自己说:“啊哈!一座山丘!我一定要硬闯过去。”而是会一步步慢慢走,挑最容易行走的地方。也许还会避开岩石,走最不陡峭的路段。

身背重担的老牛最想做的事情就是省力。

对你来说,什么是最小阻力呢?我想最小阻力就是做出选择。

对于阳老师来说,钱就是自己当时最想要的东西。于是什么都能耽误,不能耽误挣钱。

对于虎平老师来说,帮助年轻人就是自己当时最想要的事情。对于安替老师来说,分享自己对新事物的理解和与大家互动就是自己现在最想要做的事情。对于你来说呢?什么是你最想要做的事情?你自然就会走向这条路。

最终,当你开始适应式地实践时,做出阻力最小的选择时,这必然和全局性地理解世界相一致。我们必须看到自己解释世界的模式,并突破它。你的解释世界的方式,不是来自于你的眼睛,而是来自于你的心。

表面的东西,是语言,是 PPT,是演讲者的语气,动作。而用心观察的,是深入的实践,是心气,是作品,是经历,是演讲者眼中的光芒。

最终,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其实就是突破心念自我的世界。对我来说不是更大的世界,而是你我眼前的现实世界。

04 后记

从北京回杭州的路上,想起了群里的讨论:范老师不愧是语言学家,Keynote 用文字大小的简单变化,凸显传递的力量和态度。又想起了我和鱼的深夜回访,仿佛就是那句话:

如鱼饮水,只有范老师和鱼知道,为什么 PPT 是这样的方式呈现;冷暖自知,你我的现实世界不同,绝对的全局看不见,能做的就是用行动去看见,更大的世界。

范老师说到:除了继续做我的研究,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够帮助我,做学术研究,是我对抗巨大伤害的最佳方式,这是什么都不能耽误我的学术研究。

阳老师说到:年轻的时候,在草根群体的竞争中备感疲态,深恶痛觉,于是决心“什么都不能耽误我赚钱”。

而对你我而言,The Priority Thing 最优先的事各不相同,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人们都爱听故事,但我知道,我不能忘记自己的故事,我会用不断地行动播下种子,配上如水的时间,最终酝酿成一首写给自己的诗,题目是:此生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