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精英,难在哪里?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猫柳&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写在前面

同样的来访者,从咨询助理眼中,与我眼中,看到的问题各自有何差异?特同步刊发咨询助理撰写的咨询手记,是为咨询双重奏

35号来访者的咨询项目中,猫柳担任我的助理。她是我多年助手,曾配合我研发了包括行为分析在内的多门课程。在人生发展咨询项目中,猫柳与其他几位咨询师组成的小组为:“奇思妙想小组”,简而言之,就是接待那些生活轨迹常常不同于常人的来访者。

同样,猫柳自己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所谓“个性”,就是经常做出“奇奇怪怪”的决定,不按常理出牌。因此,她更容易理解那些选择了小众路线的来访者。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正在为自己的选择犹豫、挫折、迷茫,不妨预约猫柳聊聊。

图片

以下,为猫柳撰写的咨询手记正文。前情参见:如何给你的人生发展加杠杆?

01

成为精英,难吗?

当然难。即使你出生在不错的家庭,智商理商不错,读不错的学校,拿到不错的学位,加入不错的公司。过五关斩六将,进入职场工作几年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成为精英,难吗?

也没那么难。刚进入职场时,敏锐地意识到关键节点来了,主动向高手请教:这个发展方向适合我吗?若我这样走下去,该设定怎样的目标?

这就是 35 号来访者的咨询诉求。在该个案中,我作为阳老师的咨询助理,接待了来访者。

02

35 号来访者像是“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温和、成绩好。她本科就读于国内 985 名校,毕业后选择到国外深造。博士毕业后,她在国外觅得一份衣食无忧的工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她毅然选择回国,加入一家有潜力的高科技研发公司。

生活上,有父母为她准备好房子;感情上,有背景相当、相处愉快的男朋友;工作上,已升任为公司高管助理,日常能跟业内顶尖高手过招。

状态已是如此“天从人愿”,为什么还要来咨询呢?

从提交的资料中,我读到她在职业发展上的一丝迷茫,她提及:

⾃⼰之前的⼈⽣主要在求学中度过,博⼠毕业后⼯作几年,在同一家公司每隔⼀段时间就会被安排新的⼯作⽅向。尽管我为每个方向发展新的能力感到高兴,但是每次做得再好,最后被安排换方向时,都有种一切重新归零的感觉。这导致我⼯作了几年,在事业上依然没有什么积累。对此我很困惑,想听听咨询师的建议。

03

这个讲述,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看来,来访者的领导似乎有意让她快速了解该行业各岗位的特点,有着重培养的意思。那么实情是如我推测那样,还是我判断有误呢?

从这个细节入手,我跟来访者仔细梳理她的发展现状,包括人生发展整体状态、过往职业经历、个人婚恋问题等。

在面谈之初,我依然被来访者的精英光环吸引。她的资历实在太漂亮了:三十多岁,正是职业发展黄金期;拥有博士学位,所在企业是高科技独角兽公司,在未来十年依然是黄金行业;婚恋上,男友职业稳定、背景相当、性格温和,是个适合携手走进婚姻的人选。——仿佛灿烂的人生刚刚在她眼前展开,态势一片向好。

难道来访者前来咨询是“为赋新词强说愁”?难道这些烦恼不是暂时的,不是因她正处在回国初期,职业发展早期,因行业人脉积累不够,专业技能尚未养成,才有这样的烦恼吗?

在最初的判断中,我认为依照来访者呈现出的工作能力,她的烦恼只需静待时间发展,一切终将迎刃而解。但在围观阳老师咨询后,我才发现自己天真了。

纵观相似发展节奏的同学,来访者如果一直找不到技能的突破点,或者继续在发展方向上犯迷糊,很容易让自己“一手好牌打烂”,让自己在下一个周期陷入低谷。

那么,此时该做什么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字:忙起来。

04

忙起来,不是盲目地忙碌,而是有方向地忙碌。那么,来访者该朝什么方向“忙起来”呢?

发展机会必然隐藏在来访者已经拥有的资源上。

来访者的人生发展正处在上升期,各项人生资本维度得分要么高分,要么中高,除了社会资本因其人脉尚未形成积累,评分为中等。来访者的能力突出,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而领导也正有意提携她往管理者的角色培养。

而问题正是出现在“管理者”这个角色上。来访者对此产生的第一个疑问:我的性格适合当管理者吗?前面三十多岁的人生都在为学业准备,很少跟人打交道,我擅长从事这个未来需要广泛与人打交道的角色吗?

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跟她的人性系统相关。最初,我判断来访者的人性系统:性格比较均衡,宜人性较高,智商和理商较高,动机偏自主、合作与亲和。

错误却恰恰落在我对来访者动机偏好的判断上。在我看来,来访者自主选择本科专业方向、主动放弃国外优渥的职业,主动选择回国发展,这不都是高度自主独立的表现吗?

但阳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戳破了来访者自主的泡泡。阳老师问:“每次转换方向,你是很抗拒地接受,还是很愉快接受?”

来访者思考片刻后回答:“没有多大的抗拒,一般都是听从领导的建议,顺畅地更换方向。”

原来,来访者第一个烦恼源自她的性格,一个顺从的、合作的、温和的管理者,会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吗?

05

阳老师对此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了打破来访者对管理者的刻板印象,他给来访者介绍了一位自己的朋友,也是来访者所在的高科技研发领域的大牛。而这位大牛跟来访者人性系统相近、专业背景相同、职业发展相似。也是一位性格温和,一直扮演配合者的角色,但在行业中已经做到顶尖位置。

阳老师让来访者跟这位大牛的情况进行对标,看看这位行业大牛发展路径有什么特色,其关键里程碑又是什么。这样一对标,来访者对自己具备什么优势、发展是快了还是落后,在哪个阶段该达成什么高度,一目了然。

用阳老师提出的“人性系统论”术语来说,这是叙事改变法。通过新的榜样,从而看到自己已经走了多远。

既然来访者的人性系统与未来职业角色匹配,她本身能力也足以胜任当前工作,且当前技能训练也符合她个人预期,那么,她还有烦恼呢?

来访者的第二个烦恼仍然落在“管理者”这个发展方向上:我年纪轻轻就培养管理技能,没有足够的技术打底,是否在技能上“虚”大于“实”?万一天有不测风云,自己没有足够技能傍身,是否会成为被优化的第一人?

来访者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人生发展咨询团队接待的个案中,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来访者,他们早已跻身国内一线大公司,但因技能不够扎实,拿年薪百万的那几年就是其人生巅峰,一旦行业稍有变故,便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对于来访者来说,为了防范风险,她当前该做什么准备呢?

06

答案的核心词是:作品。那么,该准备什么作品?

这需要结合“擅长的技能”与“行业最看重的经验”来思考,再极致地推演什么样的作品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对于来访者来说,她身处的这个高科技研发行业。什么样的作品形态最能承载成果呢?

答案正是专利。阳老师说,专利才是知识工作者的商标。纵观过去一百年高科技细分行业,比如新药研发、汽车、芯片、能源、化工、光学,其实就是一部专利战争史。

不同行业的人有不同的作品形态。文科生的商标是个人图书;理科生的商标是论文;工科生的商标是专利或开源项目;商科生的商标是公司;艺术生的商标是个人演出或展会;医学生的商标是行业协会主题报告。

既然已经知道在当前发展上,来访者最值得投入创作的作品是专利,那么,行动上该怎样做呢?

07

行动上的第一个建议,在当前阶段要在发表专利一事“加杠杆”。

为什么不能“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与人生发展的特点有关。

人生发展是一件动态变化的事情,当前发展好,不能保证下个周期发展依然好;当前发展不好,也不代表下个周期不会迎来春风。

当来访者当前处在较好的人生发展节奏时,适合走“高风险、高回报”策略路线,也就是可以将时间与精力倾斜在未来最能带来高收益的事情上。

具体来说,建议来访者在数量上发表大量的专利,比如三年内发表 1~30 个专利。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来访者能在三年后顺利地申请到 30 份专利,那么她在行业的地位将如何?

显然,前景值得期待。那么,实际行动该如何推进呢?

这里有个阳老师经常说的妙招,利用批量思维:从思考我可以如何拿到一个专利,变为,我可以如何批量生成 300 个专利,然后甄选出其中最好的 30 个,申请成功?

结合来访者拥有的职业技能与行业特点,阳老师建议围绕“行业信息 + 创新算法 + 人工智能”去思考。

在行业信息上,可以利用文献计量学,对所在行业及相关上下游做一个全局分析,从而获得独特认识。

接着再说“创新算法”。什么是“创新算法”?它是阳老师非常推崇的一套创新方法论,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奇苏勒提出。阳老师将其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目前在专利、制造业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但在来访者所从事的行业并没有人使用。而阳老师恰巧在几年前,给一位在该行业从业的高管朋友讲过。

阳老师建议来访者在创新算法上,可以将有关中英文图书都买来,并拿到一个专业证书,深入掌握这套思维方法。

在人工智能上,则尽量提前锁定一些关键设施、关键人脉。比如,利用自己的海外名校校友网络,提前与 MIT、剑桥等顶尖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朋友认识。一旦有新的算法诞生,尝试应用到自己行业。

如此多管齐下,那么,来访者容易达成目标。说不定数量上去了,在发表专利这一事上形成独特的方法论,等到经验足够丰富后,是不是也可以写一本《某某高科技研发行业的创新算法》呢?

08

咨询来到这里,来访者头脑中的“管理者”有了更具体的形象,只是当一名温和的管理者吗?不,成为“高科技行业最懂创新算法的COO”。

除了作品,在这路上前进时,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环:积累行业人脉。也许连来访者都没有注意到,她在人际关系丰富度存在缺失。在面谈时,阳老师发现,她日常经常接触的,要么同事,要么男朋友,恰恰缺少了能带给她不同类型信息的朋友,例如闺蜜。

对于这个信息点的发掘,阳老师在咨询中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我在看你人生小传了,找了又找,找不到“闺蜜”二字。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过去以为结交行业大牛很重要,原来有没有闺蜜,也挺重要的啊。阳老师对此的解释是,人际关系在类型上补全一些,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若未来公司或男友一方出了问题,不至于做出极端的选择,且这能帮助减少决策偏差的影响,让我们对现实和社会多一点真实认识。

原来,人生发展不仅要加杠杆,还要打补丁,提前预判一些风险。

09

咨询结束以来,来访者行动有了不少进展,例如一周后,她向我们汇报已经规划了三个专利的方向,选了其中可行性较大的一个集中推进;几个月后,这个专利已经初步申请通过,并衍生出两个新的专利;新年之际,她再次发来好消息:之前申请的一个专利已经被初步授权。

看到来访者的进展,时常让我感慨:当我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敢于想象“如果我就是一个行业中最顶尖的人才”,我该做什么呢?

也许你会发现,可以做的东西很多,先让自己忙起来。而在忙的时候,还有很多巧妙解,可以事半功倍。

当然,你还可以尝试约人生发展咨询师聊聊。阳老师的人生发展学理论+近两百位同学的个案沉淀,也许会让你少走一些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