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什么并不重要,没说什么才重要?请看这本书

Taraaa 开智学堂

作者:Taraaa 来源:公众号「Taraaa」

今天给大家安利一本我想打 6 星的书——《人类沟通的语用学》。

图片

这本书的作者还有另一本大名鼎鼎的神作:《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确切地说,作者都是两本书的第一作者。《改变》提出了一种极具创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讲什么呢?

在书中,作者瓦兹拉维克引用过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例子:

…..只需通过数量有限的棋面合法布局,就可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元象棋”定理。用这种方式可以得到白方开棋走法的数量,同样也可以得出“当白方只有两个士和王而黑方只有王时,白方将不可能将死黑方”这样的“元象棋”定理。

他认为,在人类的沟通中,也存在着这样的演算方法,它的规则能在成功的沟通中被看到,失败的沟通会破坏它。只是它还没有被完全破译。

而这,在他眼里,堪比那些尚未被实际观测到,但却已经被理论天文学家假设存在并推测出了具体位置的星星。

多么令人激动的意象!我好想知道,那颗暗夜中的星星,它长什么样!

瓦兹拉维克只是总结了一些初步的和粗糙(他自己说的)的原理。而这些,已经令人震撼。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师,瓦兹拉维克提炼沟通理论,主要是源于和用于心理治疗。这本书成书于 1967 年(是啊年代久远经典永流传),深受当时兴起的三论,即控制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影响,同时也涉及数学、逻辑学等其他学科。

01 说什么并不重要,没说什么才重要

一个原理是沟通分为“内容“和”关系”。这块在《你如何提问,就如何过一生中》提到过:

「老公的朋友大老远来到自己的城市,他留朋友在家住宿。老公认为妻子会同意,就没和她打招呼。事后他们大吵了一架。但是发现其实妻子也是同意这位朋友留宿的。

计算机如果要将两个数字相乘,就必须输入信息(这两个数字),以及指令(关于信息的信息)“将它们相乘”。与此类似,瓦兹拉维克认为人类的沟通也分为内容和关系两个层面。

上面的例子中,夫妻的分歧并不在内容层面(是否让哥们儿留宿),而是在关系层面,即“谁有权在不和对方商量的情况下做决定”。」

说的都是“内容”,没说的是“关系”。

瓦兹维克深刻地指出:一段关系越是病态,越会在“关系”方面持续斗争,沟通的内容就越不重要;而越是健康,沟通的关系越不重要。

几年前我看过一本书《高难度谈话》,作者是哈佛法学院的一个讲师,自己开了个咨询公司。他把这条原则细化了。他指出,每一场谈话都包括 3 个方面的内容:

  • 事实是什么
  • 情绪是怎样的
  • 自我认知是怎样的

事实部分包括“发生了什么”,对方的意图是什么,责任在谁那里

“发生了什么”属于内容部分。意图、责任、自我认知属于关系。作者新提出情绪的维度。

热剧《隐秘的角落》中,父母离异,孩子朱朝阳判给妈妈,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次妈妈发现他为了帮爸爸掩盖一些事情而向警察撒谎后,说了这么一番话:

图片

在这段话中:

事实:你为什么撒谎?

意图:你撒谎帮助爸爸。因为你爸带你游泳你就偏爱他。

情绪:受伤的情绪没有表达出来,而是转化成指责。

自我认知:你要站边你爸爸,你要抛弃我。丈夫抛弃了我,孩子也要抛弃我。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回报。

高难度谈话之所以难,是因为:我们感觉受了伤害,觉得是对方伤害了我,实际是我们假设了对方的意图;自己的情绪没有表达出口,导致只关注自己并引发指责的欲望;陷入自我认知失衡,无法再倾听对方,甚至因为急于保护自我而指责对方。

一旦开始争辩,我们了解对方视角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我们会倾向以一种交易的心态来总结对话。于是对话就成了一场双方思维“底线”的对抗赛。

在高难度谈话中:

找出正确的事实从来都不是谈话的重点。谈话双方争论的是他们对此在感知、阐释和价值观上的不同见解。

这和瓦兹拉维克的“一段关系越是病态,越会在‘关系’方面持续斗争,沟通的内容就越不重要”不谋而合。这本书出版于 1999 年,不知道是否受到瓦兹拉维克的启发。

02 关系的本质,视信息序列的分割方式而定

数学家博尔扎诺提出过一个无限震荡序列:

S=a-a+a-a+a-a+a-a…….

几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分割1:

S=(a-a)+(a-a)+(a-a)+(a-a)+……. S=0

分割2:

S=a-(a-a)-(a-a)-(a-a)-(a-a)-……. S=a

分割3:

S=a-(a-a+a-a+a-a+a-…….) S=a-S 2S=a S=1/2a

作者认为,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对信息序列的分割方式可能是不同的。例如他举了这么一个心理治疗的案例:

  • 丈夫(对治疗师说):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我知道如果想要家里安宁一点,我就不能违背她的意愿。
  • 妻子:那不是真的——我倒是希望你能稍微主动一点,在有些事情上多少能做点决定,因为……
  • 丈夫(打断她):你从来就没允许我这么做过!
  • 妻子:我很乐意让你这么做——可即使我放手让你做,你也什么都不做,最后我还是得揽下所有的事情。
  • 丈夫(对治疗师说):你懂的吧,事情不能等到它们出现了再处理——必须提前一周制定好计划,组织好。
  • 妻子:你给我举一个例子,证明这过去的几年里你确实做过什么事情。
  • 丈夫:我猜我举不出来——因为一切都由你做主,这对大家——包括孩子——都好。结婚没多久我就发现了。
  • 妻子:你从来都是这样,打从一开始就是——你一直把所有事情都推到我这里来!

图片

在这个案例中,丈夫感知的序列是 1-2-3,3-4-5,5-6-7 等。妻子感知的序列是 2-3-4,4-5-6,6-7-8。

同样的事情,由于信息感知的序列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因果判断。

03 他说了很多“我爱你”,为什么不能相信?

有一个游戏,你们应该都玩过,“你画我猜”,一个人比划一个人猜。这个游戏让沟通更费劲了,是因为我们在进行“模拟沟通”向“数字沟通”的翻译。

语言沟通是一种“数字沟通”。“猫”这个字只是一个符号,用来指代猫这种生物,我们完全可以定义其他的符号来表示“猫”。语言是我们约定的编码。

模拟沟通,在作者的定义里,指所有非语言的沟通,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等。你用手比划出猫,或你画了一只猫,就是模拟沟通。

这个概念借用了计算机里的“数字计算”和“模拟计算”的概念。(计算机科学当时刚刚兴起,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 1946 年,不过 20 几年。“计算机科学“一词诞生于之后的 60 年代。)

动物只能进行模拟沟通。动物的发声、意向运动和情绪信号都属于模拟沟通。

你在吃小鱼干,猫咪蹭着你的裤腿喵喵叫,并不表示“我想吃小鱼干”。这个动作只在小猫与成年猫咪相处时才能被观察到,不会发生在两只成年动物之间。它是在说:“做我妈妈吧。”这是一种对关系的请求。

沟通的内容部分通常是数字沟通,关系部分通常是模拟沟通。数字沟通能承载很多信息量。模拟沟通无法做精确沟通,却能很好地表达“关系”。

下面这个书中的例子体现了数字沟通表达“关系”时的问题:

图片

  • 女孩:我觉得我笑起来很可爱。
  • 女孩:我从没听你说过我笑起来很可爱。你觉得我笑起来可爱吗?
  • 男孩:可爱呀。我觉得你是有史以来笑得最可爱的人。
  • 女孩:即便他这么说了,他也没有这么说(他也不是这个意思)。

数字沟通表达关系——“我觉得你很可爱,我喜欢你”,并不令人信服。

所以我们说,要看一个人是否爱你,不要听 TA 说什么,要看做什么。然而为什么呢?因为说谎很容易?从瓦兹拉维克的沟通理论来说,因为数字沟通(说了什么)很难表达关系(我爱你)。

而模拟沟通的问题在于,不能表达“否”。假如你只能用表情来玩“你画我猜”,表达“我不会攻击你”比表达“我会攻击你”要难多了。

再例如这个:

图片

无法用模拟沟通表达“否”——即“我没有收到”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地,模拟沟通也无法表达其他的一些逻辑关系例如“或者”。因此在表达的精确性上要比数字沟通差很多。

04 沟通分“对称型”和“互补型”

瓦兹拉维克的导师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他也是一个在多学科有建树的牛人,例如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等)在研究一个部落的时候,发现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对称型”和“互补型”。

对称型指的是一方不断发号施令,另一方也发号施令。延伸到国家的关系就像冷战的军备竞赛。一方觉得有危险,提升自己的军备。另一方看到后觉得更加危险,进一步提升军备,这就是对称型的。

对称型的沟通像这样:(摘录书中例子,包括【】中的评论)

采访者:地球上有这么多人,你们两个怎么就走到一起去了呢?

丈夫:我们…..都在同一个地方工作。我妻子那儿有一台康普托计算机,我是维修康普托计算机的,所以……

【丈夫先说话,给出整个故事单方面总结,以此表明在自己有这么做的权力。】

妻子:我们在同一栋楼里上班。

【妻子用自己的话重复了相同的信息。不是简单地表示同意,而是在他们这场讨论中建立对称型关系。】

丈夫:她所在的公司有一台很大的设备,我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工作,因为那是一台很大的设备。因此,那就是我们相遇的地方。

【丈夫并没有增加新的信息,只是简单地、累赘地附属他最开头说的话。这说明,为了与妻子的行为相对称,他坚持着自己给出这条信息的权力;在关系层面,他们在争夺“一锤定音”的地位。丈夫尝试用他的第二句话终结这轮对话。】

妻子:我们是经那里的一些姑娘介绍认识的。(停顿)

【妻子并没有放弃:她修正了丈夫的话,再次重申她在讨论中的平等参与权。尽管这一修正如同那句“我们在同一栋楼里上班”一样被动(因为两者都没有掌握到主动),但她还是成功地使自己“更平等了一点”。因为她强调“一些姑娘”,显然她是这一群体中的一员,而丈夫不是。这一停顿结束了第一轮的对称型沟通。】

互补型指的是一方不断发号施令而另一方不断服从。

互补型的沟通像这样:(摘录书中例子)

  • 丈夫:嗯——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过来工作的?
  • 妻子:我——我没有任何,我——
  • 丈夫:(打断)——我记得好像是,我是十月份来的,第二年……你可能是在……二月份,呃,一月份或者二月份——大概是二月份或者三月份,因为你的生日是十二月份,那一年。
  • 妻子:嗯,我甚至不记得……
  • 丈夫:(打断)所以我碰巧送了点花给她,你知道的,在——我们第一次出去约会的时候。然后就再也没有——我们再也没有去过其他地方约会,对吗?
  • 妻子:(笑了笑)对的,没有,我一点儿也不惊讶。
  • 丈夫:我们从那之后就这么开始了。大约一年之后吧,我猜,我们就结婚了。一年多一点。

不健康的对称型沟通会导致“升级”从而失控。

不健康的互补型关系会导致“僵化”。就是一开始双方习惯彼此的角色,这种互补的关系。但当一些变化出现的时候,一方想对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另一方可能没有适应或同意,会导致关系的僵化。

这也许就是所谓“吸引情侣在一起的也最终导致他们分开。”

这一发现对心理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在对称型关系中引入互补性和在互补型关系中引入对称性等来干预。

除了以上四条,还有一条沟通原则是“人不可能不沟通”。意思是即便你拒绝沟通,你拒绝的眼神、姿势等也传达出了讯号。

到这里还只介绍了《人类沟通的语用学》的前半本书。

可以看出,诚如瓦兹拉维克所言,他和团队提出的这些理论,还相当粗糙。借鉴了很多学科(有些在当时才刚刚兴起),提出的是一些方向性的想法,还没有很具体的阐释和很多的实验论证。

但即便如此,他的这些理论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令人震撼和兴奋。不过经典有的时候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它意味着在过去的这些年这些理论(据我所知,可能我孤陋寡闻)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好期待有后续的学者可以去摘,瓦兹拉维克所说的那枚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