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战胜拖延症?试试这三个方法

李万中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你是否经常这样,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某件事,但就是拖着不去做,想着以后再去做,明天再去做?为什么人们会有拖延症?拖延症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能战胜拖延症吗?下文,《思维的利剑》作者李万中,与你分享三个他认为能有效应对拖延症的方法~

作者:李万中 来源:公众号「认真想」 图源:Unsplash

01

许多人都有拖延症,也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某件事,但就是拖着先不去做,想着以后再去做,明天再去做。

比如,我明明知道自己肚子上有些赘肉了,应该要减肥了,但实际上去拖延着不去运动。

曾经,我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去拔掉智齿,但我依然拖延着不去看牙医(后来我解决了这个拖延问题。)

此时此刻,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书籍、论文要去读,但我拖延着没有去读。

此时此刻,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书稿要去撰写并修改,我还有很多工作上的任务要完成,比如给学生备课等,但我依然拖着没有去做。

为什么人们会有拖延症?拖延症的本质是什么?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让我们换一个思路,追问另一个问题。对于哪些行为,人们几乎不会拖延,而是会立刻去做?

有没有人会拖延着不去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和好朋友聊天?

几乎没有人会拖延着不去做这些让自己很开心的事情。会引起拖延症的,都是让人们不那么开心的事情。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某件事情让自己不开心,那么还要去做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可以理智地认识到,有些让自己不那么开心的事情,实际上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而有些让自己比较开心的事情,实际上对自己没那么多好处。

比如,吸烟能让自己很开心,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读一本很难读懂的好书让自己不那么开心,但对自己很有好处。和狐朋狗友一边吃饭,一边吹牛,让自己很开心,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坚持运动让自己没那么开心,但对自己有好处。

所以,拖延症的本质,就是我们难以去做那些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好处,但当下又比较难受的事情。我们倾向于去做当下就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对自己有好处,那就更好。如果没有好处,我们依然想要去做。

这里说的「难受」不仅仅指肚子疼、头痛这种生理上的难受,更多是指情绪上的负面感受。焦虑、痛苦、沮丧、恐惧、嫉妒、无聊等,都算是难受。人们很想要避免这些难受的情况。

以无聊为例,它表面看来没什么难受的,不就是无法获取新鲜信息吗?但实际上,如果把你关进单人监狱,不给你提供任何信息,比如报纸、书籍等,你会感到非常无聊。无聊到甚至通过自残来获取新鲜刺激,以痛苦为代价来避免无聊。

拖延症是人类的普遍情况。人们难以去做一件虽然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当下又比较难受的事情。尤其是在人们实际上可以选择去做另一件当下就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时,前一种选择就会显得更难受。

图片

02

我们现在了解了拖延症的本质,那该如何战胜拖延症呢?

严格来说,拖延症是无法完全战胜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在重要的情况下,减轻自己拖延行为。比如,如果是写毕业论文,参加某个工作面试,去医院看医生等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最好不要去拖延。

大家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许多应对拖延症的方案,我猜很多方案应该是有效的。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分享一些对我来说很有用的方法。如果你的情况和我类似,那这些方案对你来说可能也很有用。

1.寻找更多信息,尤其是提供信息的人,让自己进一步意识到那件应该去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让自己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清除一些可以被清除的负面情绪和感受。

以减肥为例。我目前还拖着不去做运动,可能就是因为我还没有真切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假设一位我信任的医生告诉我,如果我再不运动,我就会得某种病,我的寿命会缩减 10 年左右,那我就会更有动力去运动。

再以拔牙为例。我当初拖着不去拔牙,一是因为我担心拔牙很疼,二是因为我担心拔牙的费用太高,三是因为我错误地以为只要这次清理好牙齿,下次智齿周围就不会再发炎,不会再疼了。

后来,我从对拔牙颇有经验的朋友那里得知,拔牙虽然有点疼,但还可以接受。只要智齿不是太畸形,拔牙也不是很贵。而且后续的经验让我意识到,智齿周围很容易发炎,不发炎才是小概率事件。于是,我就去拔牙了。拔完以后,我最后悔为何不早几年去拔牙,害得我白受了几年罪。

以读书为例。假设我一直拖延着不去读某一本书。但是,我很信赖的某位老师或朋友告诉我,那一本书非常值得读。于是,我就有更强的动力开始去读那本书,即便那本书的读起来很乏味。

2.让自己当下没有太多开心的事情可以选。并且,将那件不那么开心但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和另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结合在一起,绑定在一起做。

许多要减肥的朋友,会刻意不在冰箱里存零食,也会可以避免去逛超市里的零食区。许多想要坚持不刷手机的朋友,会安装一个特殊的 App,这个 App 会在固定时间禁止你用手机做别的事情。

有些人也知道自己无法隔绝诱惑,于是会拜托别人帮自己隔绝诱惑。比如,拜托别人帮自己保管一下手机,等自己干完了某个重要的事情,再把手机还给自己。或者,拜托别人帮自己卸载某些让自己沉迷的 App,并监督自己不要再下载回来。

将不开心但有好处的事情与开心的事情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克服拖延症的策略。举一些虚构的例子。假设练习弹钢琴是一件让我不开心的事情,但玩钢琴游戏是一件令我开心的事情,于是我就可以将玩钢琴游戏与练习弹钢琴结合起来。

或者,假设学习经济学是一件让我不开心的事情,但和小美相处是一件让我开心的事情,小美恰好很懂经济学。于是,我可以让小美教我经济学。

我的某个学员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思考复杂的哲学问题对他来说是不开心的,虽然他相信这么做能锻炼他的思考能力,对他来说有长远的好处。

他还说,和我交流是一件令他开心的事情。虽然我不知为何,应该不是因为我的声音很好听,或者长相很迷人。于是,他决定在和我交流的同时,思考复杂的哲学问题。

图片

3.利用社会环境的力量,将自己放置于一个更容易去做那件对自己有好处但让自己难受的事情的社会环境中。

拖延是一种人类的普遍行为倾向。不过,人类还有很多别的普遍行为倾向。比如,人类通常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去做某一个社会规范期望我们做的事情,或者去做和周围人类似的事情。

许多大学生喜欢去图书馆学习,而不是在寝室里学习。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学生知道,自己在寝室里就更容易打游戏。而去图书馆则更容易学习。图书馆里坐满了认真学习的的人,自己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学习的氛围,被他人影响去学习。如果大家都在学习,就你一个人在图书馆里打游戏,你也很不好意思。

以职场人士为例。许多职场人士会付费参加一些读书会,一些进修班。假定自己一个人读书也能读懂,假定进修班的老师讲的课并不比免费的视频课更容易懂。为什么这些人不自己一个人读书,不自己通过网络上的免费的视频课程来自学呢?这是因为,读书会里有其他人在,进修班里有其他同学。这些人会影响自己,让自己更容易读书,学习。

为什么这些社会环境会影响个体?个体为什么会表现出与周围人类似的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给出了很多解释,其中之一就是,人们想要融入那个群体,想要和群体中的其他人做朋友。于是乎,人们想要表达出与周围人类似的行为。

并且,在他人的注视下,人们想要表现成一个勤劳、真诚、聪明的人,不想要表现出懒散、自制力差,愚笨,没有责任心的样子。而在个人独处时,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太能影响我们的社会形象,于是我们就更可能表现出懒惰的样子。

利用社会环境是克服拖延症的最有效的方式。为此,你需要做的就是将自己放置在一个更不容易拖延的人群之中。

以上就是三种我认为很有效的应对拖延症的办法。我认为它们原理上是有效的,而且实践上也很容易操作。应用这些策略也不花钱,或者花不了太多钱。所以,我相信这三种策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