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社会学大师布迪厄,认识了三点隐秘社会真相

舞鹤草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布迪厄是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法国社会学家,对社会生活有敏锐的洞察。下文,开智人生资本阅读课的舞鹤草同学,与你分享布迪厄的一些深刻见解,比如,符号暴力如何让职场人无法察觉,并接受绩效主义的不公;教师的评判如何对应着社会的准则,并影响了学生的认知;习性如何内化于我们的身心,并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作者:舞鹤草 来源:原创 图源:Unsplash

北漂小镇女孩小雨努力工作,终于在两年一度的加薪中抱回了大零蛋。隔壁桌的大嘴,划水嚼舌惹是生非,倒凭着逆天的吹捧能力升职加薪样样不落。

当晚梦里,多年不见的老师夸奖小雨:诚实、正直、善良,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小雨咧开嘴,却看到父母指责:你除了做题还会什么?不会交际,总是软弱,不会展示,嘴笨人傻……

小雨很可能正在遭受「符号暴力」。尽管绩效评估具有合法性(被人们所公认),却不一定公平。制定上,非销售绩效指标量化困难,量化指标又难于反映全貌。

评估中,老板对员工的绩效评分带有主观成分。若深究,绩效理论本身,就缺乏对员工内在动机的尊重。涨薪更是复杂因素混合而成,却常常以个人表现、甚至个人能力为由强施于员工,让他/她独自承担后果。

在绩效制度合法性面前,千千万万个屈服的小雨,与施行者一起,共谋并延续了这场「符号暴力」。

01 符号暴力

「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20 世纪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提出。它意指掌权者在行使权力时,通过向被宰制者灌输特定的意义(meaning),以遮掩赤裸裸的权力关系。

成功的符号暴力,帮助掌权者将宰制关系合法化,以获得符号力量(即符号资本,独立于经济、文化、社会资本,也为布迪厄提出)。

被宰制者即使有本能的拒绝,也难以形成实质上的反抗。因为为了有效牟利,行动者把背后的动机隐藏了起来,让行动看起来不是为了私利,进而具有了合法性。

虽然不具合法性的权力关系及制度也可以长久屹立不倒,但拥有符号资本的制度,则更具合法性,不容易被大众质疑或反抗。

在符号力量的驱策下,大量管理者企图通过「绩效主义」向员工施加「符号暴力」以巩固其管理的合法性。

它利用了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的理念,表面上能者多得,实际上,掩盖了管理行为中的任意性,隐藏了不平等权力关系。员工以为绩效达标就能升职加薪,事实上,权力关系没有改变,主动权仍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图片

文化资本的特性导致它较其他类型资本更具符号力量。因此,当绩效管理以管理科学的面貌出现时,人们难以辨清,便接受了它所宣称的公平。

「科学」的绩效管理,赋予打工人工作的意义(即使工作重复枯燥),许诺他们发展的前景(爬格子,却不知自己的天花板在哪里),与他们已有的心智结构较契合。

于是,小雨即使在与绩效挂钩的涨薪中遭遇不公,也难以公开质疑,只能归结于自身能力的缺乏。在小雨们被反复灌输的系统性过程中,绩效主义悄悄拥有了符号资本,成为掌权者手中的合法武器。

小雨们可能想象不到,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被反复灌输。

布迪厄在《国家精英》一书中分析了另一个反复灌输的机构——远离世俗的具有神圣光芒的——教育体系。教师对学生反复灌输,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形成习性,小雨们缺少质疑的顺从(遭遇不公却认为是自己的错),很可能来自教育体系。

02 教师的评判

在实施教育的环境中,潜移默化传授的东西,比课堂上明确传授的知识,往往更重要。教学活动中,教师反复灌输学生,向他们推行了构成感知、判断、思想和行动结构的图式。

例如,教师反复强调课堂纪律、学校纪律,要求学生听话。小雨们由此学会了如何与掌权者和睦相处,丧失或者根本没来得及形成质疑与反抗公权的意识,他们戏谑国外的罢工,听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在被定制的发展轨道上,他们听从于规定的学科内容,学业进度,评判标准……在公司的绩效制度下,他们顺理成章地跟随。

教师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当他们表扬小雨诚实、正直、善良、听话时,便传播了价值观,也使得小雨从权威评论中认识了自己,继而强化了这种自我认识。

图片

布迪厄和他的学生调查了 20 世纪法国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评判。在中立性的幻觉中,教师的评判几乎无法掩盖其社会偏见。统计数据显示:教师对学生的评判与学生的社会出身存在联系。

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教师通常给予平庸、贫乏、缺乏自信等负面评价。少有的正面评价常常是勤奋、顺从温良,特别是小学教员子女。

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几乎没有得到过最消极的评价,却能得到最珍贵的德行,比如聪明、有趣、有创见。出身商业资产阶级家庭的学生,则全部逃脱了最不公正的评价。

这并不是说教师刻意了解学生家庭出身,以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事实上,教师的准则对应了社会的准则,他们感知到的学生身上的特点,与学生的社会出身密切关联,因此,他们对学生的评判与学生的社会出身统计相关。

教师的引导和评判,影响并强化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也不可避免地增强了社会出身在学生身上的印记。若教师把挑战权威的少数派归类为「坏学生」,那么他们在学校与社会都可能是非主流。

小雨无疑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她的好,为她带来了学业优势, 也带来了性格弱势。

在她进入社会时,「好学生」的光环消失,社会出身的劣势显现——她在经济、文化、社会资本承继上存在欠缺。不仅仅是那种具体实物资本的欠缺,比如人脉、财产,还包括一种无形且影响深远的具身资本的不适应——融于小雨身体中的习性。

03 位置与习性

「与智者同行,必得智慧;与愚者为伍,必受其累。」「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统治者受制于自己的统治。」

我们以为自己是自由的行动者,实际上,我们的决定是基于可预见的、规定的行为,以及他人的态度。我们建立的认知,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结构的反映。

与生俱来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本,是我们出生的土壤,决定了我们生长所能获得的供给,刻画出我们最初的模样。

习性,内化于我们身心的文化专断,在我们生活的场域养成,比如家庭、社区、学校。它包含了一种性情系统,生成了我们的感知、信仰、鉴别与实践。

我们过去的经验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视野。我们做的决定,有赖于这一刻我们的可选范围、视野和习性。我们的选择,又塑造了我们将来的可能性。这种习性结构不是设定,而是在演进中——持久、渗透,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图片

小雨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出身于草根家庭。她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工人阶级使用的语言:充斥简短的命令句,大量情绪用语及决断性命题,缺乏逻辑性……经过长时间苦学,也许还有遗传上的幸运,小雨考上了北京的重点大学。

父母以为,学业资本是她跨入中产的保障。殊不知,在长期成长环境下养成的习性,持久渗透,变化缓慢,滞后于她一路奔跑跨入的场域(公司)。身份不会自动转变为习性,也不能自动转变成资本。

学校教育主要依靠文字符号,而谈吐交际需要通过实操习得。儿时便拥有家庭文化资本的竞争者,他们在孩童时期潜移默化习得的技能,对于小雨来说,是一种「高阶技能」。因为她无法从家庭习得,又不能在学校按照明确规则学习,俨然没「天赋」。

小雨的不幸来自于她的幸运。这个曾经的做题家,活成了传说中的高分低能。曾经成绩一般靠家底凑的同学,或者老师眼中的「坏孩子」,倒如鱼得水,顺顺利利。

她觉得有些看不透这世界了,想躺平。她可能不知道,多年北漂经验塑造了她现在的视野,如今的她,大概率回不去了。

04 为自己加冕

吐完槽生活还得继续,认可先给予自己。小雨的生活经验虽独一无二,却也是一系列结构构造出来的。北漂的小镇做题家,与她共享相似的位置变化,拥有类似的喜好与特性。

「有格言说,平等带来愉悦……相似产生友谊。」人类有着跟自己类似的人交往的普遍倾向,即同质性。相近的位置,共同的挑战与目标,相互的理解与认同,都可能将他们联结。

因此,小雨最好寻找同伴同行,以增强心理资本,建立信心。寻找与自己有相似背景,或者相似爱好的老板,也可能带来意外惊喜。

当然,能力提高也要提上日程。在开智「人生资本阅读课」学习人生资本论,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资本,了解提高心理资本、技能资本的途径,积累可能带来工作机会的社会资本。身处追求进步的同侪环境,更是会让你在前进的迷雾中,不孤单,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