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扬名:如果有设备可以完整保存我们的经验,你会使用吗?

黄扬名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人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而且记忆容易出错,我们不能完整记住所有事情,能记住的,也不一定准确。所以,如果有方法,可以完整保存你的所有经验,你会用吗?这样的方法,会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如果要用,又应该怎么用呢?不妨跟着辅仁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黄扬名,一起来开开脑洞~

作者:黄扬名 来源:黄扬名的 Zine 专栏 图源:Unsplash

01 记忆是多面向的

老歌不了情,歌词当中提到了:

忘不了 忘不了 忘不了你的错 忘不了你的好 忘不了雨中的散步 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因为歌词把情人分开之后的心境描述的唯妙唯肖,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流传了几十年。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首歌的歌词,我觉得创作者很厉害的掌握了记忆的精随,也就是记忆是很多面向的,包含了看的影像、听到的声音、肢体上的感觉等等的。

虽然大家都知道记忆的组成是很多元的,可是受限于科技的发展,现有的一些用来保存记忆的东西,似乎还是没有办法那么全面性的把我们经历过的事情保存下来。再这边我就不谈一些简单的作法,我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比较有趣的作法。

首先是英国心理学家 Martin Conway 和团队开发的 SenseCam,这是一个挂在胸口的方形设备,这个设备在环境有改变的时候,会自动拍照留存,比方说环境的亮度改变了,或是当事人移动的速度突然变化了都会驱使这个设备自动拍照。

这产品的设计的逻辑其实蛮好的,因为有这些变动,表示当事人可能正在经历一件不一样的事情,所以特此记录下来。研究上的结果也发现,如果让有认知障碍的人,在一天结束之后快速浏览这样的影片片段,对于他们记下来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是有明显帮助的。

接着要介绍的是利用 GPS 来绑定记忆的技术,这概念上很简单,就是当我们一些值得记住的事情,是在特定地点发生的,那么如果可以把这记忆和这个位置绑订在一起,那么未来到了这个地点的时候,这个服务会推播你过去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事情,让你可以回味一下过去发生的事情。

比方说,你是在台北 101 跟你的另一半告白的,那么之后你再次到台北 101 的时候,系统可能就会跳出讯息,告诉你说要不要回忆过去在这里发生的事情。

这个其实有很多可能的应用,像是有一间日本公司,就鼓励用户可以在身前录下影片给亲友,并且指定要在亲友到达哪个位置的时候才会播放。想象一下如果一位逝世的亲人,知道你旧地重游的时候会想到他,而他早就预录了一段影片给你,那应该是非常窝心、感人的一件事情。

图片

再来想跟大家介绍现有的穿戴装置,有一些设备宣称可以将亲友的心跳、呼吸频率记录下来,让你可以同步或是非同步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

想象一下必须远距相处的情侣,如果可以在入睡的时候,感受到对方的心跳、呼吸,就有一些对方也在自己身边的错觉,或许就不会觉得对方离自己很远很远。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可以用设备记录下来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被保存下来,之后再用某种型态来重现。照片、影片、录音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但这些绝对不是唯一的做法,若我们的记忆只保存那些讯息,也略嫌残缺了。

02 你要完整保存经验吗

那么假设有一个方法可以完整保存经验,你要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带大家去想想,如果我们仰赖这个系统,会有哪些好处以及坏处。

我们先来谈谈好处。

因为我们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如果有一个方法,可以完整保存经验,那确实可以节省不少的资源。

这个在研究上也确实发现了,如果让参与者把需要记住的字词用随身碟储存下来,那么他们之后的记忆表现会比较好。研究者认为,那是因为在那个状况下,人们不会投入资源去覆诵那些用随身碟储存的字词,自然有比较多的资源可以去记下其他的字词。

另外,人的记忆其实相当容易出错,有的时候是在把讯息储存进大脑 (登录阶段)的时候就出错了。既然一开始就记错,之后怎么可以回想出来正确的讯息呢?更别说随着时间的间距拉长,我们的记忆就会越来越模糊,很多细节的讯息都会被遗忘。

如果你不相信,请你回想上个星期二你晚上吃了哪些东西。在多数的情况下,大家应该都不能马上答出来,除非那是一顿有特殊意义的晚餐,像是庆生派对之类的。

基于这样的立场,若有一个设备可以帮你完整保存经验,感觉上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就像我跟学生讨论事情,我都会提醒他们一定要录音,因为我讲完之后我可能就会忘掉了。

在影集《黑镜》的第一季当中,就有一集介绍了一个未来可能出现的设备,这个设备是植入你大脑的,然后会链接你的感知系统,把你经历过的事情完整地纪录下来。你自己可以透过遥控器和一个屏幕,来回放自己的记忆,别人在你同意的状况下,也可以自由浏览你的记忆。

我们现在或许还没有那样的技术,不过大家早已经习惯用一些设备来辅助我们记下一些讯息,像是朋友的电话号码、email 信箱、自己的行程等等。

我想现在人应该都有过,因为行程没有记在行事历 app,结果忘记某个行程的糗事。所以,有这样的设备,对于生活的便利性,应该是一个加分的。

图片

讲完好处,那么我也要很负责的跟大家讨论一下,如果用了这样的设备,可能会有怎么样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当然就是,如果我们过度仰赖这个设备,自己是不是有可能会变笨。

简单的答案,当然是会变笨,而且这也不是随便说说。有一些证据都显示,仰赖科技产品对人有不好的影响,只是我自己觉得很多这类的研究并不公平,因为这些参与者通常不是数字原住民,也就是说用科技的方式来协助自己,都是第二个学到的方法,所以会有劣势,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很务实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系统出错了,我们可能无法察觉。

我想请各位想象一个情境,就是未来有一个智能的行事历系统,会自动把你在对话中出现的行程,自动加进你的行事历。大家觉得这样的方式,你是否就不会错过行程呢?我自己惨痛的经验告诉我,那可不一定。

我有一个惨痛的经验,就是有一次我要去别的学校担任口试委员,明明这个行程有记载在我的行事历 app 中,而且这个 app 也有提醒我。但是,我一直到了这个行程要开始前的几分钟,出于好奇看了一下提醒讯息,才发现自己忘了有这个行程。

在这个经验中,系统根本是好的,而是我自己犯了一个错,结果造成了别人的不方便。因为这样的经验,我后来每天早上都会稍微回顾一下自己一天的行程,就是怕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连系统都没有出错的状况,这样的系统都有可能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更别说当系统出错的时候,又会有怎样的悲剧了。

比方说,你的云端硬盘,有一个文件夹就这样凭空消失了,你很有可能就跟这些讯息道别了。又或者,有心人故意把错误的讯息放进你的系统中,那么你就会有错误的记忆了。

多年前有一部经典电影《记忆拼图》(Memento)谈的是一个没有办法形成长期记忆的男子,利用刺青在自己身上,还有在拍立得照片上注记,来帮助自己记下事情。过程中,他就故意记下错误的讯息,结果自己还信以为真,酿成了悲剧。

第三个问题,是我觉得大家最需要慎重的,就是如果你仰赖系统来帮你记住所有的事情,那么你这个人的价值在哪里。

很多记忆研究者会认为,记忆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把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记下来,而是记住自己究竟是谁。在我们记忆还没有严重退化的时候,我们很难联想到这件事情是多么的重要。

但是,若你因为一些疾病,有记忆退化的时候,你就会惊觉,最重要的事情是记住自己究竟是谁。

几年前有一部电影《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中文片名就取得非常好,因为对于有阿兹海默氏症的人来说,关于自己的点点滴滴,就是会逐渐消失了,所以你会忘了你爱的亲友,忘了你爱的事物,到最后关于你这个人的点滴只保存在你的亲友心中。

03 我的选择

我的选择是什么?

身为一个宅男,重度科技产品用户,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大家,我一定会用这样的系统。原因很简单,每个系统一定都有优点,也会有缺点,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有缺点,就不去使用它。

图片

我们该做的,是搞清楚使用这个东西,有可能对自己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想办法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好处。

就像有些人对自己的隐私很在意,所以不使用社交平台,也关闭所有的 cookie 等地。这样或许保护了自己的隐私,但这些工具带来的便利性,也跟你是无缘的。

我会用这个系统来帮助我处理我不记住,但又不得不记下的信息。通常这类的信息跟我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没有关系,所以我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比方说,以前我很讨厌的一个科目有机化学,我就希望会有一个系统可以帮我储存所有课本上的内容,这样我考试就可以考高分。

但是如果这个讯息对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有影响的,那么我除了仰赖系统之外,我也会用我自己的方式,来保存对这件事情的记忆。虽然我的诠释有可能是有错误的,有缺陷的,但是那就是属于我的记忆。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银翼杀手2049》当中的一个片段,剧中的一个人类角色,她是一个记忆建筑师,负责帮仿生人打造记忆,她说有真的记忆,这些仿生人才像真的人一样。很多人觉得真的记忆是充满细节的,但我觉得不是,真实的记忆是一片混沌。

剧中的主角请这位记忆建筑师看一段它反复想到的事情是不是真的记忆,这记忆建筑师看了看,流着泪说这是真的,someone lived this。这电影很好看,可惜没有被看懂,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