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四本书,四位社会心理学家教会我如何理解人类行为

一休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人是社会中的人,应当如何理解个人和群体的心理及行为呢?社会心理学可以帮助你。今天,一休为你整理了四位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的四本经典著作,读完之后,相信你对社会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一休 来源:原创

《个性动力论》

图片

《个性动力论》作者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又译为库尔特·勒温),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他首创传播学把关人理论,并以人类行为场理论著称。

本书是勒温的论文合集,相比其经典名著《拓扑心理学》,虽没那么系统,但思想更通俗易懂。它有四大特色:

  1. 科学手段与人文洞见相结合。
  2. 动力论、场论、拓扑学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有力武器;矢量、诱发力、场力、拓扑结构等概念运用得心应手。
  3. 上百个图表彰显了它的「理科」色彩。
  4. 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手段极富说服力。

《归因动机论》

图片

《归因动机论》作者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是当代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发展了所有社会心理学教材都会介绍的归因理论。

本书是韦纳晚年集大成之作,全书提出了一种关于人际或社会动机的归因理论,回顾了归因研究领域的不同流派,通过对比彰显归因动机论的独特性与普适性,以隐喻的手法阐释各种社会语境中的情感与行动,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并就人类生活中「为什么」与「有什么后果」做出解答。

韦纳对归因动机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生活是法庭,人是法官。个人需要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产生情感反应,进而做出行动。归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偏见的本质》

图片

《偏见的本质》作者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者,社会心理学一代宗师、实验社会心理学先驱,人格心理学之父、人格特质理论的始创者。

这是一部既具有严谨的学术性,又闪现着人本主义光辉的不朽杰作。

奥尔波特把可观的各类资料井井有条地安排在一起,并将它们清晰而富有激情地组织起来,分别对偏见产生的社会思维、社会群体、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基础进行了梳理,然后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对偏见的获得过程进行了考察,对偏见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创造性地从人格结构的角度对偏见的成因进行了追溯,最后上升到社会政策层面提出了偏见治理的路径。

《偏见》

图片

《偏见》(第2版)作者鲁珀特·布朗(Rupert Brown),是欧洲社会心理学奠基者泰费尔的学生,在偏见、群体过程和群际关系课程方面有超过 25 年的教学经验。

本书是泰费尔之后关于人类群体行为最佳的描述作品之一,全面介绍了偏见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并提供了针对近期研究进展的批判性分析。布朗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偏见,将它视为主要来源于群体过程的现象,但反过来,它也可以塑造个体的行为和知觉。

在关注群际动力学的同时,书中囊括了所有尝试理解偏见的重要研究,包括经典人格理论的解释、发展的视角以及着眼于分类和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应用出发,用真实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偏见的实例评估了偏见研究在人类同偏见作斗争和减少偏见方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