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凌隽:时间管理中的“塞满之毒”与“空灵之美”

陈凌隽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你是不是也会这样:恨不能把大脑、日程,甚至休息都塞得满满当当,一闲下来就觉得愧疚?但是不是也发现了,这样做工作效率和质量其实很糟糕?怎么办?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凌隽,与你分享她如何在实践中,一点点挑战和改变「塞满」的行为,享受空灵之美的。

作者:陈凌隽 来源:公众号「凌隽与楷」

时间管理中有一个常见的坑,我曾经深陷其中,现在偶尔也会掉进去。它的名字就叫作「塞满」。从某种意义上,「多塞一些东西会更好」的理念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是一致的。因为事情那么多,信息那么多,我们不抓紧时间多「武装」自己一点怎么行?

于是乎,仿佛越多时间干活越正确,闲下来立刻愧疚,并且希望自己在单位时间内能占有尽可能多的意义单元。恨不能把大脑、日程、甚至休息都塞得满满当当。

然而,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实是很糟糕的。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一天下来后人会疲累不堪,入睡还很难,而且感觉自己并没有真正的成长,变成了干活的机器。

好在,后来的我开始重新审视「塞满」这件事本身,并在实践中一点点挑战和改变「塞满」的行为。这样的转换不但没有损失,还让我不断的收获和体验到「留白」所带来的幸福感。这份喜悦促使我写下此文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心得。

《神雕侠侣》中有一句对小龙女的描述,说她「灵台清明,少受物羁」。十年前读小说的时候,这句话给我的震撼很大,以致于整本小说读完,我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两个词。

其实,这样的精神状态或许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也不妨试着采纳「空灵」或「极简」这样的理念,看看是不是受用。以下则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操作。

01 如何给大脑空间?

关于清空自己的大脑「车厢」,除了「暂停休息」这个相对万能的方法之外,我也比较推荐「mind/brain dump」(有人翻译成「大脑倾倒」或「大脑倾存」)。

即脑中想到的待办事项都先写下来(至于待办的细化和整合则可以之后再做),然后遇到一些突然产生的待办事项但不能立刻去做的也记下来。这样一来,大脑就不用额外再去记住它们,从而更专注于当下的任务。

02 如何给日程空间?

最核心的是日程安排去理想化

具体来说就是初步安排日程后,估算一下每个事项所需的时间和自己总共拥有的时间,如果感觉有点拥挤的话,就调整一下,留些余量。找出那些可以松动的事加个「外快」标记。

作用是提醒自己,有些事只是捞外快的性质,先把核心工作做好,如果这天还有额外的时间才予以考虑,避免让自己负担过重。

余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内心对剩余时间的感知就好像网络的带宽一样,它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人脑的「网速」,即处理信息和决策的效率[1]。如果觉得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多,就会有疲于奔命之感,越做事反而越焦虑。所以留一点余量,做起事来心中也会舒畅。

另外,当面临一项相对比较繁杂的任务时,它的微观时间结构也可以被优化。是不是要「中场休息」因人和因任务而异,但不管中间有没有暂停,切分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能给复杂的任务做一定程度的切分,其实就是让它内部子任务之间的间隙更加显化。而这种间隙至少能让人在心理上喘口气。

大家都很熟悉「游刃有余」这个成语,它出自《庄子-养生主》,形容的是一个顶级厨师——庖丁。他对刀的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能根据牛各个部位之间的纹理轻松的把牛分解开。

最后,不仅牛肉「如土委地」,而且刀还没有损耗,用了十九年还像刚从磨刀石上拿下来一样(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一句「以无厚入有间」充分说明了处理棘手问题时发现内部空隙的重要性。毕竟用「刀」直接去切「牛」对两者都是一种伤害,再锋利的「刀」也会变钝。

如果说休息能帮我们除「厚」,那么在内心切分任务则相当于给自己安排好了「间」,这两者同等重要。

03 如何给休息空间?

最后说说休息本身,它最容易中「塞满」之毒。很多人觉得睡眠只忙碌一天累了躺在床上恢复体力而已。但对于脑力劳动比较重的朋友来说,睡眠其实没有那么简单。

睡前最好能安排一个「放空」的时间,从而真正的把自己从紧凑的日程中解放出来。至于具体做什么比较好,同样也是因人而异。

比如,我有一个佛教徒朋友睡前会有一套固定的礼佛仪式,包括焚香、敬拜和祝祷等,感觉很能帮助他静心。而我自己的话,在对比和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活动之后,也发现了最合适自己睡前进行的休闲活动,那就是阅读纸质或电子书,对睡眠质量的提升特别有帮助。

很多人把休闲放松的时光也变成了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时刻。曾经的我就是这样。吃饭、洗碗、身体拉伸的时候都在看一些视频/节目,还争取多看几个,喜欢调成 1.75 倍变速。结果并没有真正起到休息的作用。之后再回去工作状态也不好,我的身体还常用头疼来回敬我。

后来我才意识到「无脑」时间对个人身心健康很重要。之前我看对网上张文宏医生的一段访谈发言就是挺好的例子,他说「在我极度疲劳的时候我基本上是看这种非常无聊的电视剧。反正你觉得哪些无聊我就看哪些,不要动脑筋……我在这里坐着看就休息,看了一会就结束了,然后疲劳好转了……」[2]。

都已经在休闲放松了,那就纯粹一点。没有必要追求活动的数量和效率,「要多看掉一些东西」的念头一旦推敲就很荒谬。密不透风的娱乐和密不透风的干活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娱乐项目带来的快乐也存在边际效应,有的时候做得越多反而会越觉得没劲。

现在我调整了自己的休闲状态,头疼就很少再「光临」了。我做家务或拉伸的时候便只是放空或专注于这件事情本身。看视频,依然使用 1.75 倍变速,但每天看得很少,1-3 个,偶尔降速,比如看一些艺术设计展示类的短片我就会调回到 1.25,慢慢欣赏。

既然说到了艺术,那就以它作结吧。不同于把纸面用色彩铺得满满的西洋油画,传统的水墨国画讲究一种空灵的意境,所以纸上会有大量的留白。这样一安排,整幅画就变得气韵生动了起来。

其实不必铺开画纸或跑到博物馆,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轻松的享受这种空灵之美。秘诀只在于,你愿意在时间管理中多为自己开放一点空间吗?■

参考文献与注释

[1] Mullainathan, S., & Shafir, E.(2013). Scarcity: Why having too little means so much. Macmillan. [2] 张文宏医生采访视频剪辑: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07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