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万字长文说透人性与暴力

阳志平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如果站在千年尺度上来看,当前人类与世界所处什么位置?我们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人生发展?这是阳志平老师的一篇经典好文,信息密度巨大无比,但又用清晰的逻辑说透人性与暴力。开始享受阅读吧。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如果以 100-1000-10000 年为单位,在大时间尺度上,人类与世界所处什么位置?

管中窥豹,简单回顾人类历史后;我将接着探讨在当今时代大变局下,你可以做点什么,才能减少决策偏差,以及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地球,你可以做点什么。

01 世界发生了什么

在发蓝的河水里 洗洗双手 洗洗参加过古代战争的双手 围猎已是很遥远的事

—— 海子《农耕民族》

世界正在快速变化。这是每个人的感受。

虚拟现实、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一夜冒出,突然之间,世界从此大不一样。从前衣食住行拿现金,到后面刷卡,再到现在使用 App。

甚至如果一个贼不去更新知识,抢劫都抢不到钱了。反之,如果一位超级骇客,成功入侵银行,从每个人账户上偷一分钱,他能造成社会财富重大损失。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时代。

日本第一位诺奖得主汤川秀树在《现代科学与人类》中感叹,「就整个人类生活而言,也存在刺激过剩、信息过剩、技术过剩之感。对刺激的迅速回应,被信息所缠绕,为技术所主宰,最终使人类失去了自我,甚至连自己将何去何从都不去思考了。」假设汤川是生活在今天,他也许会窒息得失去创造力。

汤川因为研究量子力学荣获 1949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生致力于探索「真实世界」。

在物理学家眼中的真实世界,以一些简洁规则运作,这些规则往往具备数学美。你我生存的「现实世界」则是真实世界的投影。「现实世界」不同于「真实世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周期多系统的世界,噪音较大。

图片

如果你拥有上帝之眼,能够统计出人类在「现实世界」中生产出的所有信息量,你会发现,从 2010 年前后,人类信息量步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期。

每一天,数亿智能手机联系在一起,生产着各种文字、图片、音频与视频。新学科新科技喷涌而出,高引用论文 2015 年高达 10 万篇,短短几年内,深度学习、光遗传学、基因编辑技术席卷天下,十年间新增数百个新学科。

又是短短几年内,App Store 应用数量从零到 300 万;微信公众号数量从零到 1000 万。每个新学科、每篇高引用论文、每个 App ,每个微信公众号又是一个新的「信息源」,继续引爆第二轮信息爆炸。

02 信息与信任

是谁这么说过 海水 要走了 要到处看看 我们曾在这儿坐过

—— 海子《海子小夜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信息火喷,燃烧的是你的心力。信息爆炸,它会如何影响人类文明发展?—— 是信任。

信息深深地影响了人类之间的信任。

以我的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学生时代举例,那时少男少女们流行交笔友。因为当时我发表过一些诗歌,常常会收到笔友来信,但到了年底,加上所有笔友在内,值得邮寄贺卡的朋友,依然不会超过 150 人。然而在今天,你同时和 50 人以上交流太正常了,甚至你会同时与成千上万人交流。

按照英国进化心理学家邓巴的研究,人类从远古狩猎-采集时代到近代,你的社交网络始终由一系列层层包含的圈子构成,每个层次都比它相邻的内部层次大三倍。

你可以按照亲疏远近,将这些圈子分为亲密朋友(最里层的 5 人)、最要好的朋友(15 人圈)、好朋友(50 人圈)、朋友(150 人圈)、认识的人(500 人圈)以及脸熟但叫不出名字的人(1500 人圈)。

最为内部的四个层次(到 150 人圈),一半是家人一半是朋友。超过 150 人之后,变为纯随机认识,没有一人是家人。如下图所示。

图片

如果你对照观察,黑猩猩和狒狒只有三层;智商更低的髯猴只有不到两层。这是因为,维持这种多层次社交网络结构的能力,它受制于动物社会脑的发育,也就是社会认知能力。

因为人类的社会脑足够发达,才足以支撑更复杂的社交网络。按照人类意向层次论推演,我们可以将人类理解或社会推理层次划分为:

a. 我知道; b. 我知道你知道; c. 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 d. 我知道你知道她知道他知道。

只有人类,可以推论到四阶意向层次以上;只有人类才能诞生语言,创造辉煌的艺术。

信息倍增,带来的是什么?它深深地影响了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

这是人类第一次,开始尝试管理第七个层级及以上的社交网络圈子。从此,人类的社交网络开始变为:5-15-50-150-500-1500-4500,如下图所示:

图片

4500 人也是不少社交达人的好友数量上限。意向层次的层级跃迁,意味着人类能与更多人共享心智模型。

绝大多数动物生下来,能够借助于身体触摸,与 5 位左右的同胞家属等达成连接;借助于肢体语言,可以与 15 位左右的同族达成连接;一旦需要与 50 人连接,就不得不借助于口头语言;到了 150 人、500 人,不得不借助符号语言。

正是语言的诞生,人类通过故事,相互连接在一起,从此,有了部落、村庄与城市。

信息与信任构成了人类历史的两大基本命题。从三个意向层次跃迁到六个意向层次以上,我们从猿猴成为人;从六个意向层次跃迁为九个意向层次以上,我们从人变为超级人类。这就是当前人类所处的演化周期。

伟大作家普遍在第六层级的意向层次工作;同样,刚刚萌芽的虚拟现实技术,将把人类普遍带入到第七层级的意向层次。当有一天,人类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同时触及四万人时,那时人类正式步入超级人类时代。

03 人性史与暴力史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 海子《活在珍贵的人间》

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整个人类就是一部暴力史。

如果以暴力的尺度,来度量人性的演化。结合信息与信任两个维度,可以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常态,如下图所示:

图片

  • 负信息负信任:人与人之间相互敌对,不创造新信息,将万事万物导向无序。典型形态如恐怖主义,破坏就是目的。
  • 正信息负信任:人与人之间依然相互敌对,难以构建信任,但创造新信息。典型形态如人类战争,带来了文化交流。
  • 负信息正信任: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但不追求创造信息,万事万物之间存在无序的混乱状态。典型形态如原始人部落。
  • 正信息正信任:人类社会的常态。典型形态如各类组织,比如宗教、民族、国家,共享一定的信息与信任,相互连接在一起。

你还可以将「正信息正信任」这个区间按照信息密度与信任浓度的高低大小不同,划分为四个象限,它们分别是:

图片

低信息与低信任

交易型组织。这是人类社会组织常态,多数常见社群与组织都是这种形态。它遵循你买我卖交易原则。在哪个组织,我的获益最大,我就加入哪个组织或与其交易。不过,由于人类大脑有限理性的特点,使得人们误以为能够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结果并不好。

为什么有的人职业生涯转型会成功,有的人会失败。背后深层次原因与「区间生态位迁移」有关。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位同学,本来他在潮州银行当主管非常滋润,家有贤妻外受尊敬。此时,他身处「低信息与低信任区间生态位」。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并不大,跟潮州当地的朋友吃喝玩乐即可。

突然有一天,他加入了一个社群,天天被高密度信息刺激,这使得他的认知与行为开始失调,不得不做出改变,于是他从潮州来深圳工作。除非他退出这个社群,回到从前在潮州的低密度信息低浓度信任区间的生态位。

有的人转型失败,是因为从一个低信息行业跳到一个高信息行业,信任并没有跟进。他在某个低信息领域工作的时候,人际交往范围往往停留在 5-15-50 这个层级,一天交往的极限是 50 人,再怎么折腾,也不超过这个数量。

如果你从潮州银行这种低信息阈值的工作单位跳到一个高密度信息的新行业工作,你的信任必须跟进,这样职业生涯才能更好地转型。

信任跟进,意味着一方面需要你从 5-15-50 这个层级跃迁为 5-15-50-150-500 这种层级,能够与更多的人际圈子建立信任关系;同时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你需要与更多的人从弱联系变为强联系。如之前的 150-500-1500 人都是自己的弱联系,现在开始,50-150-500 都是自己的强联系。

高信息与低信任

巨头型组织。它们位于高信息与低信任区间。它的特征是信息流动速度很快,往往垄断了某个行业,遵循「一家独大」原则

典型公司是科技巨头型企业,在这种企业中,对 80% 的员工智力要求并不高,仅仅对其中的 20% 员工智力要求极高。同事与同事之间往往较低信任。

高信息与高信任

极客型组织。极客型组织既是高信息流,又是高信任流。典型莫过于早期的谷歌、早期的 GitHub,还有早期的 37Signals。这类组织的特征是信息流通快,智力密集,小世界林立,多赢普及。团队成员遵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原则。

在对待员工要求上,极客型组织与巨头型组织并不相同,它对你职业生涯发展的要求也大不一样。

一家独大的巨头型公司,你和工作伙伴不需要建立强信任关系,只需要按照公司分配的任务做好就够了。但在极客型组织工作,如果你的智力不跟上,你会被秒杀,发现自己以前的工作完全是浪费时间,甚至开始怀疑人生。

如果你的智力水平达不到极客型组织的要求,你也不一定非要走向「高信息与高信任」这个生态位。

低信息与高信任

亲缘型组织。同处于低信息领域,亲缘型组织与交易型组织又不同,它要求极高的信任。它们严守等级制,遵循核心圈获取利益最大原则。典型的如中国各类商会。商会小圈子虽然信息流速低,但价值高,你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取。

从古至今,你所归属的生态位,决定了你在世界的位置。阶层流通背后是「生态位」的跃迁;战争背后都是「生态位」的冲突;人类文明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信息密度与信任浓度的提升。

在猿猴时代,人类仅仅能处理 5-15-50 的人际关系;在工业时代,人类开始能处理 50-150-500 的人际关系;我们今天开始尝试挑战 150-500-1500-4500 的人际关系。

人类社会认知能力不断跃迁,带来的是彼此之间更容易处理更高密度的信息流通,以及建构更高浓度的信任。

04 未来世界会变得怎么样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 海子《思念前生》

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想要知道未来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先得回顾历史趋势。认知科学家平克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中认为,人类历史中最重大的事情,正是暴力呈现下降这个趋势。

今天,人类正处于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平克以 100-1000-10000 年为尺度,总结出人类暴力下降的六个趋势:

1)人类在五千年前从无政府状态向第一个具有城市和政府的农耕文明过渡的平靖进程; 2)从中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商贸文明架构形成的文明进程; 3)十七和十八世纪的理性时代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人道主义革命; 4)二战结束后迄今的长期和平; 5)武装冲突变得越来越有节制的新和平; 6)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带来的权利革命。

平克总结了人类暴力下降的五种历史力量:利维坦、商业、女性化、世界主义的力量与理性的滚梯。无论是六个趋势还是五种历史力量,均可归纳到人类的信息-信任层级的跃迁。

经济史学家格雷戈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教授认为人类历史上其实只发生了一件事,即 1800 年前后开始的工业革命。人类只有工业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业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其他的历史细节有意思但不关键。

为什么呢?克拉克教授如是说:「从大的方面看,世界人均 GDP 在 1800 年前的两三千年里基本没有变化,工业革命之后才逐渐上升。微观方面,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政治形态以及文化内涵都有本质性的大变革。」

正是工业革命,才使得人类开始摆脱马尔萨斯式陷阱。

图片

如今人类则处在第三个文明周期,信息与信任开始步入新的发展周期。有的人将其称之为人类社会的第四次革命——神经革命;有的人将其称之为信息革命。我更喜欢将其称之为认知时代。

在二十一世纪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宏伟计划:《聚合四大技术,提升人类素质计划》。

在该计划中,美国国家科研政策制定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有三大重要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而这三大技术应在认知科学统帅之下,直接提升人类素质。

将纳米、生物、信息、认知四大前沿科技英文缩写汇总在一起,这就是 NBIC 一词的来源。NBIC,也意味着当前人类科学前沿。

人类演化到新的文明周期——认知时代,我们可以粗略地推测未来会发生什么。

科技周期

先看看科技周期。为什么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火?你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实际上,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智能+的时代,开始了新一轮科技周期。目前流行的各类协议,如 TCP/IP 协议诞生于 1974 年;HTTP1.0 协议发布于 1996 年。所有这部分的协议,在过去三五十年之间,已经齐备。这部分红利消耗殆尽。不过,一个新的世界在你眼前展开,它就是虚拟世界。

信息一旦膨胀到一定程度,会诞生新的信任关系。虚拟世界现在是开荒阶段。相关协议正在制定之中,今天一些科技公司联合在一起,制定人工智能世界的协议。比如约定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该如何通信;机器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伤害人类,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伤害人类。

这些事情,表面上看似与你的当下工作没有多大关系。一旦你把它放在三十年的周期看,它会深深地影响到未来世界运转。就像多年前诞生的 TCP/IP 协议与 HTTP 协议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基础。

人口周期

再看看人口周期。信息一旦越过临界值,如同弗林效应,未来人类素质将变得越来越好。如果说三四十岁这一代知识工作者,更多通过书本学习,是成长信息匮乏时代的陆生动物。

与之相反,九零后、零零后这一代数字土著,他们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在信息汪洋时代中诞生的海生动物。他们大脑运作模式、思维结构与学习方式,将大大不同于传统一代。

相应地,人口素质提高可能会影响到生育欲望的下降。未来多数国家将不得不鼓励人们开始生育多胎。

城市周期

人口周期、经济周期与城市周期密切相关。

有位朋友看空中国未来,他认为中国房价崩盘是在 2016 年 6 月份,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他的分析哪里出错了?尽管他文章中罗列的不少判断都是对的,比如他认为中国经济步入转折周期。

事实的确如此,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 1980 年至 2015 年,中国 GDP 的年平均增长率都达到了 9.74%。但到了 2016 年 6 月份开始下滑。上次出现 5%左右的数字还是在 1989 年至 1990 年之间。自 2016 年开始中国正式步入经济转型周期。

但这位朋友忽略了一个重要可能,也就是我反复说的信息和信任加速带来的时代大变局。以儿童教育为例,八零后这一代,不少人上的幼儿园直接以你所在的街道命名。未来你的孩子可能就读的是教育集团管理之下的幼儿园。

为什么呢?因为当地幼教老师已经应对不了信息大爆炸时代带来的挑战。不得不引入更先进的师资,才能重建师生之间的信任。这就是全国不同省份不同行业正在普遍发生的事实。这样带来了很多经济发展新机会。

整个人类文明步入到如今信息与信任加速的新周期,会深深地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与信任会先天地具备侵袭特征,从此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体现在城市上,会在全世界,逐步形成以硅谷、纽约、北京、深圳、伦敦等城市集群为中心的资源带。而在中国,则会形成以高铁为枢纽的十大超级城市集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南京、西安、重庆。

十大超级城市集群与 App 用户、微信公众号用户的城市分布是一致的。信息密集高地往往也是未来的人口、资金与资源密集高地。

十大超级城市集群,会把整个中国 80%的人口,80%的资金,80%优质的资源全都聚集过来,这就是正在你我身边急剧发生的趋势。有的城市正年轻,有的城市正老去。

05 改变世界的三大力量

我们的嘴唇第一次拥有 蓝色的水 盛满陶罐 还有十几只南方的星辰 火种 最初忧伤的别离

岁月呵

—— 海子《历史》

在人类的过往文明周期,改变世界最直接的力量总是暴力。在原始社会,能护佑部落,打猎获得食物的人成为部落英雄;在封建时代,谁能输出最大暴力,谁就拥有对整个社会最大的征收赋税的权力。

正如前文所述,暴力总是发生在负信任、负信息象限。如今信息与信任流通加速,人类社会变得日益温和,与暴力相对应的另一批力量成为社会主流,它们就是改变世界的三大力量:教育、技术与设计。

就像任何时代离不开暴力一样,人类同样离不开教育-技术-设计这三大主题。虽然不同时代,我们会使用不同的称谓。从柏拉图创建雅典学院到王阳明创办书院讲学;从仓颉造字到今天各类极客开发程序;从原始人模仿天籁,绘制壁画到今天的工业设计蔚然大观。

越本质的东西往往在历史上的保真度越高。它不是以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为单位保真,而是以一千年、一万年为单位保真。如果说暴力消除的是坏的可能,教育-设计-技术,则是在创造好的可能。

教育本质是人人交互。它促成了人类社会从「低信任」区域到「高信任」区域流通。文明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信任,反之,蛮荒世界,用拳头说话。

技术本质是机机交互。它促进人类社会从「低信息」区域到「高信息」区域流通。当你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意味着你掌握了不一样的信息或者不一样的传播信息的能力。比如一位原始部落的族长,率先将石头磨得锋利,从此上山打老虎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设计本质则是人机交互。比如你借助于陶器、青铜器等祭祀礼仪之器与上天进行沟通。与教育、技术不一样,它更多在系统外发生作用,它看上去无关信息、信任,但又同时关联信息与信任,设计总是会被说成「无用之用」。

图片

教育本质是人人交互;技术本质是机机交互;设计本质是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协议模糊,演化缓慢,迭代慢;机机交互协议好制定;人机交互人物交互核心点在发现新的可能。

当然,三者肯定会相互重合,如教育技术,如技术设计,如技术教育。只是它们各自最本质的力量,与其他改变世界的力量相比,有所侧重。比如,教育技术侧重技术;技术设计侧重设计;技术教育侧重教育。

教育因为是人人交互,传递信息保真度低,因此传递信息流采取的是震荡传递方式;设计以物为媒介,传递信息半精准,更多考量是降低复杂度与提升美感;技术可以非常自动与稳健,传递信息保真度最高。优秀教育者能成为圣人,说服与改变别人能力极强;优秀设计师能击中人类自主心智或者发现新的人-物通道;优秀的工程师制定新的协议。

大道趋同,走到终点都是一致的。教育极致是成为全宇宙的神,将思想传递给所有人,使之听从;设计极致也是成为全宇宙的神,设计整个宇宙与所有生命;技术极致也是成为全宇宙的神,制定万物之间的通信协议。

只是三者工作的尺度不一样。教育最宏观;设计次之;技术最微观。如果套用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盲眼钟表匠」隐喻与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C. Dennett)的「宇宙酸」隐喻来看,这个神正是人类自己,人类对宇宙的观测使得我们成为自己的神。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虚拟世界从竞争到冲突再到战争交织和平的历史周期;接下来,2100 年之后,开始处在太空时代从竞争到冲突再到战争交织和平的历史周期。背后永恒不变的是人性;是信息与信任。

改变世界的核心力量是暴力与教育-设计-技术这两大核心力量。整个人类历史由此展开,前者是破坏的建设;后者是建设的破坏。

06 成为智力侵略者

把我的宝剑 盔甲 以至王冠 都埋进四周高高的山上 北方马车 在黄土的情意中住了下来

—— 海子《农耕民族》

如果以 100-1000-10000 年为尺度,你该如何掌握改变世界的核心力量?

孔子喜欢文行忠信四科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柏拉图推崇辩论、修辞与文法智者三艺,以及算术、几何、天文与音乐贵族四科。在今天,我倡导元学科。

每个时代,有 20% 的学科会诞生 80% 的知识体系;而这 20% 的学科中,又有 20% 个学科格外重要。所谓元学科,学科的学科。美国有 60 个一级学科、362 个二级学科,2318 个三级学科;中国是 62 个一级学科、676 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 个三级学科。

如果以二级三级学科为考量单位,将每一个学科里面发表论文的数量、高引用论文作者的数量、论文引用数等排列,会发现一些学科被人们频繁提及,那么,这些相对来说,更重要,构成了某个时代被众多学科高频引用的学科,我将其称之为「元学科」。

这些学科,既有存在数千年的经典学科,也有近百年才诞生不久的新学科。不同领域的从业者有自己偏好的元学科,对我来说,主要在认知科学领域工作,那么,我偏好的元学科是网络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诗学。

网络科学与认知科学

先说说网络科学。

网络科学始于 1934 年,社会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Jacob Levy Moreno)在 1934 年的著作《谁将生存?》中,借助于图论与矩阵数学,通过对青少年的研究,首次确立了今日社会网络分析的基础:社会测量及社会图。

之后,1959 年 Erdos 随机图理论诞生,奠定复杂网络新一代研究数学基础;1967 年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发现小世界现象;1973 年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提出弱联系理论;再到 1998 年邓肯·瓦茨(Duncan J. Watts) 发现小世界模型,开启社会网络研究与复杂网络研究的合流,导致今日网络科学的诞生。

再说说认知科学。

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心智如何工作的学科,目前公认有六个母亲:哲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核心主干是:计算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

虽然心理学源自 1879 年冯特,认知心理学却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才诞生;认知神经科学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诞生;计算认知科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如果以认知科学期刊与认知科学学会诞生为标志,那么认知科学普遍被认为正式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每个时代有一些学科会比另一个学科变得更重要。二十世纪重要的是进化论,二十一世纪则是网络科学与认知科学。

为什么是这两个学科比其他的学科更重要?评估一个学科的重要性,我看的是它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时代的人类认知边界。

比如以前人类信奉地心说,哥白尼借助于一些巧妙的实验,揭示了与当时不同的「反常识」,从此,你开始信奉日心说。再如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与望远镜,人人皆可验证,人人皆可掌握——这就是科学的威力。

人类自尊遭受到了二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来自哥白尼,他论证了地球并非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则来自达尔文的研究,他论证了人类只不过是一种由低级动物进化而来的高级动物。

网络科学与认知科学将大大地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渐进的,因为有了 A 才有了 B;A 和 B 本是相关,但会误以为是因果。但网络科学讲究涌现、自组织。

网络科学的三个高阶模型: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它们大大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边界;认知科学则让人类普遍意识到,人类不过是有限理性的动物。

数学与诗学

每个时代,还有一些深深影响我们知识体系的经典学科。在这些学科中,我推崇数学与诗学。

先说说数学。从孔子六艺到柏拉图的贵族四科,始终存在数学。

为什么?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人类知识体系中高阶的反常识证据。数学给予再高评价也不过分,因为它是人类心智皇冠。唯有数学,才能提供思维最高抽象级别的鲜活证据。

再说诗学。人类知识体系变得日益复杂,我们不得不借助科学发明越来越多的术语。今天使用的众多术语,百年后可能不复存在,但百年后你依然还会背诵「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诗歌是非常特殊的人类知识体系,它是唯一一种思想载体,能用非常简洁的形式,来表达无穷无尽的复杂和不确定。

计算机科学

最后,说说计算机科学。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更为重要的行动母题。在人类步入第三个文明周期之前,常见的行动母题是战争,如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那个文明周期,最杰出的人才始终与军事脱不了关系。

整个人类文明从「低信息低信任」区域跃迁到「高信息高信任」区域,慢慢地,战争减少。那些掌握教育-技术-设计力量的人,变得更有权势。就像在二十世纪离不开军事一样,二十一世纪最有权势的人往往离不开计算机科学领域。

一个时代的行动母题会如何形成?答案依然在于信息和信任。拿二十世纪举例,那时国家和国家之间很难交流,它的利益捆绑不会像今天这么紧密,后来有了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

今天回头看冷战历史,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如此傻的行为,别人登月我也跟着登月。恰恰是这种看似愚蠢的行为,成就了人类今天。因为人类是通过进化的「搭乘」机制来获取智慧与成功。人类的进步是由愚蠢和聪明交织在一起。

如果说二十一世纪之前的行动母题离不开战争;二十一世纪的行动母题离不开建设虚拟世界,二十二世纪的行动母题是什么?

那时,人类步入太空时代。从此,二十二世纪最重要的学科变为宇宙学。你需要学习如何与更多星球甚至外星人打交道。你今天习得的认知再次被大大颠覆。

整个人类社会趋向温和,直接暴力日益减少,来自智力的暴力变得频繁多见。正如斯坦诺维奇所言:

知识精英独自享用了现代科学的成果。…留给普罗大众的都是出现在我们科学史之前的故事。…这是一种未来的科学唯物主义的场景。其中,社会经济层面的无产者被消灭殆尽,取代他们的将是知识层面的无产者。

统计学家吴喜之老师说,所谓科学,就是你到了任意一个国家任意一种制度,都能很好生存的能力。我非常认同。虽然今天是一个强科学主义时代,不少人缺的依然是「科学思维」,太民科太民哲太鸡血是通病。

所谓「科学思维」,是指你掌握了「定义-假设-质疑」的系列方法论。

科学思维重要的不是发论文,重要的是掌握这套逻辑方法论。它能够帮助你在任意一个国家任意一种制度下都能够生存。我们可以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扩充一点,从被动改为更主动一些,从生存改为发展:

所谓智力侵略就是你到了任意一个星球、任意一个国家都能够很好发展的能力。

中国的未来在谁手中?不在匠者、官僚、书囊、商贩与群氓手中,而在能够对外国展开智力侵略的人手中。世界的未来在谁手中,在那些能够对星辰大海开展智力侵略的人手中。

当一个人在大时代足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往往意味着他/她掌握着改变世界的核心力量,能够对任意一个国家任意一个星球,开展智力侵略。

07 看得见的未来不叫未来

得不到你 妻子滑动河水 情意泥沙俱下

—— 海子《得不到你》

在二十多年前,有一个流行现象。因为毕业时在不同城市就业,校园恋人不得不分手,这是一个今天看来很傻的行为,因为他主动放弃了未来,去追求一个看似确定的「当下」。

随着中国城市集群建设完毕,这类行为今天不再成为社会热点。同样,你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今天的你,是不是会做一些在 2046 年、2146 年的人看来很傻的行为?

怎样才能减少重大决策偏差?你需要用「爱与智慧」去拥抱不确定。爱、智慧都是人类提倡的美德。用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的话来总结,是人类六大美德。

每年我组织的开智大会的主题就是从中抽取两类人类不同美德,形成张力。第一届开智大会的主题是爱与智慧,第二届是美与好奇,第三届是创造与热情。这些都是人类美德,但你知道再多依然很难转化为行动。

人类美德它是人类基本文化模因,以几万年与几亿年为单位,沉淀在人类自主心智中。每个时代,人类美德一致,具体的高阶模型却不一样。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你需要掌握更多体现人类美德的具体高阶模型。

那么,什么是高阶模型呢?它是支撑一个新学科诞生的术语体系。

如「隐喻」之于认知语言学;它也是一个经典学科发展成熟时公认的巅峰之作,如「大五人格模型」之于人格心理学;它还是学科范式转型的承上启下之作,如「工作记忆」之于认知科学;它更是连接不同学科的桥梁,如「有限理性」之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

普世智慧永恒流传,但对你启发更大的是掌握一个时代的高阶模型。对于一个时代来说,重要的高阶模型数量有限。理解、消化并灵活运用其中的一小部分,可以让你理性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许多难题。

先说说「爱」的高阶模型。在二十一世纪,你要学习自我决定论,成为内在动机驱动而非经常计算、奖赏驱动的人。

内在动机能让你带来热爱、激情与诚信。这些都跟改变世界的力量有关。有内在动机,才能更好地影响你的同事、下属与客户,这就是教育;有内在动机,你更容易发现新的可能,这就是技术与设计。

不同世界的爱是一样的,但不同世界的智慧不一样。假设你到了不同的世界,有魔法世界、科幻世界、修真世界,不同世界的智慧不一。在今天这个时代,你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智慧?

你需要学习理性等启迪心智的高阶模型,你还可以尝试回到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行动母题:如何建设一个更好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机器人。

一旦你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机器人,你就会开始思考自己怎样才能给别人提供稳定的接口,稳定地输出,并且这个输出能够自动化。所谓靠谱,就是他的输出稳定、接口简洁、能自动化、批量化帮你解决问题。

发现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是人类文明大大的进步,我们得以减少彼此的痛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将孤独的人类连接成更大的族群。伴随人类文明步入第三个周期,我们还需要从减少痛苦到追求美德,用「爱与智慧」来拥抱不确定。

08 小结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期待各位读者能够像哥伦布一样发现新大陆,像哥白尼、达尔文一样大大地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