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外向的人,也会社交恐惧吗?(赠书)

王宇 开智学堂

图片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你觉得只有性格内向的人才会对社交恐惧吗?知道如何对社交恐惧症进行诊断吗?又是否知道它的成因呢?阅读下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宇,为你解答上述疑问。文章摘自作者《社交恐惧症》一书。本周末,开智学堂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举办赠书活动,积极参与留言,就有机会获赠这本书哦~

作者丨王宇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图片

社交恐惧是怎样的体验

人们往往容易把一些饱受煎熬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看成性格内向与孤僻的人。实际上,性格的内外向与社交恐惧基本上没有关系,外向的人也可能对社交产生恐惧,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别人的看法敏感。

有时,人们会主观地认为社交恐惧症患者的朋友很少,实际上也许恰恰相反,他也可能会有很多朋友。所以,社交恐惧和一个人的社交能力并没有多大关系。

不同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体验和症状表现可能截然不同——有的人只要在人前就会紧张;有的人则在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人面前才会感觉不自在,而在其他场合完全没有问题。

一个患者所恐惧的情境或人,对另一患者来说可能不是问题。就算面对同一症状或情境,每个人所在乎之处和恐惧的理由也是不同的。比如余光恐惧患者中,有的人担心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有的人则担心被别人认为是猥琐之人,还有的人担心自己的目光会影响别人,且有深深的愧疚感。

社交恐惧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引发人们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还会影响一个人的感知、思维与对未来的看法。

图片

社交恐惧症的心理诊断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社交恐惧,不仅要根据主观体验,也要依据专业的诊断标准。当然,确诊还需要到相关医疗机构和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业的治疗师进行判断。

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对社交恐惧症的诊断

1、对社交场合或表现自己的情境有显著且持续不断的恐惧。

在这些情况下,他担心做出丢脸或令人尴尬的事,或表现出焦虑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患社交恐惧症的人不一定真会做出丢人或令人尴尬的事,他们仅仅是担心会做,有时甚至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只是感到可能会有尴尬的事发生,并因此感到害怕和焦虑。

2、一旦处于让人感到恐惧的社交场合,他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焦虑。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所害怕的,可能在他人看来完全没必要紧张:在电话中交谈、促膝长谈、进入一个满是人的屋子,或是在一群人面前讲话。但这些对社交恐惧症患者来说,真的太难了。

3、他能够认识到恐惧和担心是多余的、毫无道理的。

社交恐惧一个令人苦恼的后果是,你知道让你焦虑的情境并不可怕,但你就是无法停止焦虑,也无法放松下来。

4、他会避免处在让自己感到恐惧的社交场合或表现自己的情境中,如不能避免,他会非常焦虑,痛苦地忍受这一切。

为了强调正常的社交焦虑与临床诊断中的社交恐惧之间的差异,诊断手册又添加了一些基本的评判点:社交恐惧必须影响到生活,引起较大程度的痛苦,并至少持续六个月。

专业诊断是一种概括性描述,它依然不能涵盖所有类型。在临床中,社交恐惧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细分各种社交恐惧亚型,下面将用「症状」来对社交恐惧分类。

图片

社交恐惧症的「症状」分类

对视恐惧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会恐惧与别人对视,担心目光不正常被别人发现。有时,他也会认为自己的目光影响了别人,让别人也变得不自然和紧张,而此时他会非常自责与恐惧。

余光恐惧

每个人都有余光,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对患者来说,这成了一种无法容忍的症状。他认为用余光看人是一种不正常或猥琐的表现,担心别人发现,从而把自己当成一个不正常的人。所以,他会极力控制余光,但这些努力又徒劳无用,毕竟余光本就不可控。

赤面恐惧

赤面恐惧又称脸红恐惧,是指患者在他人面前易脸红,但他又无法接受自己脸红,从而引发心理上的冲突。脸红本是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患者却解读出了很多象征意义,比如不成熟、幼稚、被人误会等。

表情恐惧

当一个人过于在意自己的表现及他人的评价时,他会对自己的表现极其敏感,注意力会集中到任何可能招致别人反感的地方。当这种敏感神经关注到表情时,他就会异常担心自己表情不对,会招人反感。越是如此,他对自己的表情就越不自信,害怕被别人误会。

手抖恐惧

一些疾病会引发手抖的现象,如帕金森综合征、脑动脉硬化、脑缺血、药物与酒精中毒等。而手抖恐惧患者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只是因为害怕手抖,反倒引发了手抖。

口吃恐惧

口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世界卫生组织把「口吃」定义为:一种言语节律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个体确切地知道他希望说什么,但有时由于不随意的发音重复、延长或停顿,从而在表达思想时产生困难。

其实,口吃充其量就是一个人的缺点而已,如同一个人长得矮或胖,也不能说是一种病。只有你对此恐惧,口吃才会影响你的生活。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一些人越关注,口吃就越厉害。

以上仅仅是列举了一些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的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远不止这些——凡是患者自认为会丢人的事情、会被他人看不起的方面,都会引发他的恐惧,诸如长得黑、相貌不端正、嘴的气味、狐臭等,不胜枚举。

有多少种会丢人的事情,就会有多少种症状。他无法接受症状就是因为他无法面对丢人和被否定的可能性。

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症状,而在于他无法接受现实——每个人都有缺点及被人否定的时候,也没有人能和所有人都搞好关系,并给所有人留下好印象。

治疗的重点不在于症状的消除,而在于心态的调整——如何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

图片

社交恐惧的成因

为何会患上社交恐惧症,不同的学科和理论会给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社交恐惧的成因,学界依然没有给出一个唯一、确定的「真理」,各种学说只是从其特定的视角来解读社交恐惧的成因。

下面谈谈社交恐惧的成因。

家庭因素

父母的个性与教育方式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童年缺乏爱、温暖、肯定与尊重,或在过于溺爱、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就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

他要么自命不凡,要么妄自菲薄,总之他无法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而和他人的关系其实就是自我关系的一种投射,因此他同样处理不好和他人的关系。各种流派虽然对社交恐惧的成因各有论述,但在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的影响上有着高度一致的观点。

患者大多有一个苛责的爸爸或妈妈,当他犯了一点错误时,就会受到责骂或毒打。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认可,在他内心深处始终不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自己是足够好的。

试想,一个孩子没有被父母温柔对待,还不断地受到伤害,他如何能建立对周围的人和世界的信任与安全感?

人生观与价值观

虽然病态的父母伤害了我们,但无形中我们也会继承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们愤世嫉俗,我们也会对这个世界持有负面的看法;他们残暴苛刻,我们也会如此苛责自己;他们爱慕虚荣,我们也会用「成就」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如果一个人继承了母亲的价值观——你要做大事,所以你要更用功、更优秀、更完美。虽然这样的价值观让他更努力,甚至比周围的人更优秀,但这也成了他自我接纳的条件,也成了他的枷锁。

当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自己所期待的、所要求的标准,他就越来越瞧不起自己。他的初衷虽是试图超越自己,结果却越来越无法接纳自己。

幻想与现实

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无法达到对自己的期待,他就会躲在美好的幻想之中。内心深处的伤痕有多深,他幻想中的自己就有多伟大。

但这只是他幻想出来的,他只是用他并不具备的能力来苛求自己,用他并没有的权力来要求别人,用他并没有的地位来凌驾于这个世界之上,因此他的内心充满了冲突——幻想与现实的冲突。

当他活在理想化自我的幻想之中,他就不再按照实际的自我来要求自己,来计划自己的人生。因此他只会贪婪地要求自己,诸如「我应该和每个人都处理好关系」「我应该比别人强,而别人都应该尊重我」⋯⋯他不会发现这一切病态,他只会一味地去满足这些病态。

他的病态人格也因此形成。所谓病态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贯的非理性追求、行为方式及价值观的集合。

病态人格最突出的表现是执着,他执着于名誉、权力、地位、被爱、被尊重,以及任何可以凸显他价值的东西。在他内心深处,他认为自己可以做好一切、控制一切、心想事成,自己就应该是一个超人。

内心的冲突

极致的完美与成功在现实中是无法达到的,因此他在「理应如此」与「事实如此」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冲突。而症状与痛苦也正源于此——他因不能成为幻想中的自己而痛恨现实中的自己,他也因为现实中的一切不是他所要的而愤怒。

他的内心充满冲突,或者说正在进行着一场战争——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战争。他总是幻想消灭症状,改造现实中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他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他就是不愿放弃。就算他来治疗,也是想让治疗师帮助他达成心愿。

停止内心冲突的关键不在于执着,而在于懂得放下。在这个治疗过程中,他需要勇敢地面对他所逃避的生活与自我,也需要通过症状看清自己内心的冲突,并醒悟自己一直活在梦中而迷失了真实自己的事实。当他可以放弃「自我」之时,才能找回「自我」。■

文章摘自:王宇《社交恐惧症》,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获授权。

图片

图片

内容简介

越来越多的人在感受繁华都市生活喧嚣与落寞的同时,开始对社会生活产生心理排斥。因为恐惧而选择「安全」,以逃避应对,这看似是合理的选择,但社交恐惧者却因此失去了在痛苦中觉察自我、了解自我、实现心灵成长的机会。

如何摆脱内心的冲突与挣扎,找回真我?蜕变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本书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切入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一线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社交恐惧症的发生发展规律、自测判断标准、认知障碍、深层心理问题以及改变的方法,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并最终成为你自己。

作者简介

王宇

南京森知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曾兼任江苏卫视、《金陵晚报》《东方卫报》等媒体心理专家。

咨询案例近 3000 例,治疗时长超 15000 小时。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等各类神经症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已出版畅销图书《走出抑郁症: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

留言互动福利

互动话题

你有社交恐惧症吗?文章的观点,是否颠覆了你对社交恐惧的一些认知呢?对你有什么启发或帮助吗?与大家分享下你的经历、想法或思考吧~

参与方式

如果你是开智书友会成员,请以「我是开智书友会 xx 分会成员」开头留言,一休将综合留言内容和点赞数(高质量、用心的留言更容易被选中哦),选取 2 名书友会成员,1 名非书友会成员作为幸运读者,每人获赠 1 本《社交恐惧症》(获奖名单将于明日 18:00 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