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好文章?这个重要知识没有人告诉你
阳志平 开智学堂
“ 你知道什么是元话语吗?知道元话语在一篇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吗?又是否知道,正确使用、改写元话语,可以让你的文章更加清爽生动?那么,如何正确使用、改写元话语呢?开智学堂自主研发的智能写作软件「写匠」,刚上线的「元话语标注」功能,就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实现元话语的自动分析。如何使用?往下看,阳志平老师为你讲解~
作者丨阳志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心智工具箱」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1. 什么是元话语
什么是元话语?你可能听过元认知、元记忆、元学习,认知科学关心「meta」词缀,不少术语均以「meta」开头。元话语(metadiscourse)是指语篇中标示话语结构的标记语言。你可以将元话语理解为「关于话语的话语」。
在认知科学上,元话语是与基本话语对立的,两者构成了语言本身。 试看作家王朔的一个例子。
北京话说起来有一种趋于热闹的特点,行文时很容易话赶话,那种口腔快感很容易让说者沉醉,以为自己聪明,因而越发卖弄。若仅仅要寻个卖点,换几声喝彩,应个景,那也没什么。但,不瞒各位,我还是有一个文学初衷的,那就是:还原生活。我说的是找到人物行动时所受的真实驱使,那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隐于表情之下的,原始支配力。 ——王朔《看上去很美》
在王朔的这段话中,「北京话…」这句表达了北京话的特色,是基本话语。「若仅仅要寻个卖点…」这句表达了态度,是基本话语。「我还是有一个文学初衷的…」这句表达了王朔的写作初衷,是基本话语。「找到人物行动时所受的真实驱使…」是对写作初衷的进一步表达,还是基本话语。
在这段话中,还有一些基本话语之外的词汇,比如「但」、「不瞒各位」、「我说的是」指向的是语言本身,这些词汇就是「元话语」。
2. 元话语的分类
元话语在人类语言发展早期模拟社会关系、自然关系诞生。这些元话语,帮助我们连接文章,梳理逻辑。
元话语概念在语言学中诞生很早,第一个系统研究的是韩礼德老先生。他在 1976 年第一次系统定义了元话语与分类。之后,韩礼德开创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篇章语言学流派各位学者,深入探讨了元话语的定义、分类等等。
韩礼德关于元话语的研究有几个不足。首先,韩礼德对元话语的定义太宽泛,数量高达近 20 万个词汇。韩礼德将所有与语篇处理相关的词汇,都列入在元话语中。定义太宽泛,最后就是什么都没定义。
其次,韩礼德对元话语的研究以英语为主,与汉语的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古汉语虚词少,常用的 18 个而已,「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按照韩礼德的定义,这些都属于元话语,这并不恰当。
最后,韩礼德那个时代,没有很好的工具来自动分析与统计文本中的元话语。
四年前,在我开创的认知写作学中,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重新整理了一个元话语分类体系。主要来自三方面的研究成果:1)韩礼德在 1976 年的著作;2)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相关成果;3)平克、特纳等认知科学家的相关成果。当时,在认知写作学课程上,不得不让各位同学背诵元话语的分类及词表,来分析自己的写作逻辑。
这不够酷。
3. 如何自动分析元话语
时隔四年,今天写匠 AIWriter 1.5 版发布,上线了各位读者久候的「元话语标注」功能!这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实现元话语的自动分析。
使用方法如下,在当前卡片的上方,点击「元话语标注」按钮,即可实时获得分析结果。
分析王朔老师的那段文本,结果如下:
将鼠标浮动到相关元话语上,写匠会提示分类与例句。分类分成三级分类,一级分类是「语篇元话语」与「人际元话语」。接下来是相应的子类,这是「不瞒各位」的弹窗:
例句来自我带队研发的「中文写作通用语料库」。这是一个收集了白话文诞生以来,所有伟大作家的语料库。各位写作者参考伟大作家的例句,能够更好地掌握元话语的写作技巧。
4. 元话语与写作
如何应用「元话语标注」的分析结果?记住我总结的一句话——多删减「语篇元话语」,多增加「人际元话语」。
什么是「语篇元话语」?那些将文字连缀成篇的词汇。我们来看看,由我引入中国,认知科学家平克撰写的《风格感觉》一书中的例子:
本章的剩余部分结构如下:第一小节介绍「元话语」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设置路标。第二小节讨论三个问题的坏处:致力于描述专业活动而非介绍主题,过多使用自我辩解的语言,以及过度闪烁其词、避做正面表态。之后的第三小节解释使用惯用语的问题。第四小节谈过度抽象化的问题,包括滥用名词化和被动语态。最后,我会评述以上讨论的主要观点。
在上段例子中,「本章」「第一小节」「第二小节」「之后的第三小节」「第四小节」「最后」就是典型的「语篇元话语」。它们多数时候是在给读者「设置路标」,提醒读者该注意什么。写匠标注效果如下:
滥用「语篇元话语」是写作常见毛病。它会导致文章逻辑混乱,催人欲睡。如果你是一位路人,在一个满是指示牌的地方,你很容易迷路,不知所措。同样,如果文本中使用过多「语篇元话语」,相当于在文字中设置了一堆路标。充斥路标的文字,难以理解和记忆,应大刀阔斧地砍掉。
5. 改写元话语:具象与设问
平克举的例子是一个简单的滥用「语篇元话语」的例子,你很容易发现。如何改写?你可以用有内在大小关系的具象事物来代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这种写法。宋代大儒朱熹形容仁者,是这么写的:「仁者如水,有一杯水,有一溪水,有一江水,圣人便是大海水」。
一杯水 => 一溪水 => 一江水 => 大海水,形象生动,层层递进,文气如潮。
另一个我常用的改写元话语的写作技巧是「设问」。你可以用提问代替元话语。 试举一例:
这一章讨论引起名字流行程度上升和下降的因素。
写匠标注效果如下:
你可以改为:「一个名字流行或不流行的原因是什么」,文章更活泼生动。
6. 改写元话语:合并同类项
具象与设问是改写元话语的基础技巧,合并同类项是改写元话语的高级技巧。试举三例。
例子 1
人类追求美,如夸父追日,所以创造文明;人类天生好奇,如天神盗火,所以发明技术。因为「美与好奇」,人类精彩的故事自古流传在篝火边、星空下、山林中……这个精彩故事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创造者。
写匠标注效果如下:
元话语有些多。提高文章文气,有一个万能法门,删掉所有元话语后,如果文章的逻辑依然通畅,那么简洁得恰到好处。
上述例子,删掉所有标记出来的元话语词汇之后,原本读得通的逻辑,一下子变得漏洞明显很多了。变为:
人类追求美,夸父追日,创造文明;人类天生好奇,天神盗火,发明技术。「美与好奇」,人类精彩的故事自古流传在篝火边、星空下、山林中……精彩故事的主角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创造者。
因此,保留逻辑成立的句子,去掉逻辑不稳健的句子。修改后的版本:
人类追求美,如盘古追日,创造文明;人类天生好奇,如天神盗火,发明技术。因为「美与好奇」,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是这个版本,需要继续修改。你会发现,这次的元话语是出在「因为」这里,进一步改为:
人类追求美,如夸父追日,创造文明;人类天生好奇,如天神盗火,发明技术。因为好奇,世界变得更美。
例 2
逻辑、文采与故事。文采,也翻译为辞格、辞姿。它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什么是修辞?所谓修辞,就是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因此,修辞,作为人生意义。有趣的人生也是如此,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有趣生动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伟大作家不仅自身的生命生动有趣,且能塑造千古流芳的有趣,感动一代又一代人。——《致新同学 —— 认知写作学周岁小记》
写匠标注效果如下:
挑出其中的元话语「所谓」、「就是」、「因此」等等,去掉后:
逻辑、文采与故事。文采,也翻译为辞格、辞姿。它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什么是修辞?修辞,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修辞,作为人生意义。有趣的人生也是如此,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有趣生动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伟大作家自身的生命生动有趣,且能塑造千古流芳的有趣,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一个很难发现的逻辑漏洞就找出来了,「有趣的人生是如此」与 「有趣生动的人生是什么样的」重复了。因此,合并同类项,最终修改后的版本是:
逻辑、文采与故事。文采,也翻译为辞格、辞姿。它是修辞学研究的基本命题。什么是修辞?所谓修辞,就是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有趣的人生也是如此,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因此,修辞,作为人生意义。伟大作家不仅自身的生命生动有趣,且能塑造千古流芳的有趣,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例 3
再看一个例子。
你是否已经习惯每天被指指点点工作?你是否已很久没有做喜欢做的事情?你是否已一直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你是想成为外部动机驱动的人,还是想成为内部动机驱动的人?你想做你喜欢的事情吗?你想改变这一切吗?自我决定论来了。
写匠标注效果如下:
挑出文中的「元话语」,如「很久」、「一直」、「还是」等等。删掉后,变为:
你是否已经习惯每天被指指点点工作?你是否已没有做喜欢做的事情?你是否已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你是想成为外部动机驱动的人,想成为内部动机驱动的人?你想做你喜欢的事情吗?你想改变这一切吗?自我决定论来了。
放大之前肉眼难以看出来的逻辑漏洞,主要有两类:
- 需要合并同类项:例如「你是否已没有做喜欢做的事情」与「你想做你喜欢的事情吗?」语义重复。
- 逻辑不够稳健:例如「你是想成为外部动机驱动的人,想成为内部动机驱动的人?」。
因此,可以精简为:
你是否已经习惯每天被指指点点工作?你想成为内部动机驱动的人吗?你想做你喜欢的事情吗?自我决定论来了。
7. 增加人际元话语
什么是「人际元话语」?那些承载语言人际功能的文字。比如,那些表达讲话者的身份的字词;那些表达讲话者态度的字词。
与语篇「人际元话语」不同,写作时要酌情增加「人际元话语」,尤其是那些召唤读者的元话语。比如,「亲爱的读者」、「你」、「你的」等等。
试看一个例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X 会带来持续的累积性毁坏。
这个例子唯一使用的元话语是「持续」,是一个「语篇元话语」,没有一个「人际元话语」。
尝试增加「人际元话语」,改为:
亲爱的读者,请不要使用 X,它在几分钟内就可以杀死你。
删掉了「语篇元话语」词汇——「持续」,增加了「人际元话语」词汇——「亲爱的读者」,文字更活泼。
这种写作技巧,在我的文字中广泛应用,这是我的一些文章的结尾:
- 记忆犹新,欢乐忧愁,人生舞台,理性相随。祝福你,亲爱的读者。——《理性:重新定义人类认知能力》
- 银河哗啦啦倾斜而来,星星蜂拥在花园里落地作响,而我站在黑暗中,邀请你同行。——《认知写作学的前生今世》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那里,你,邀请你的影子,外加月亮,且打来二两心流,酌言尝之。《胜利者一无所获》
小结
多使用那些帮助文章变得更活泼的「人际元话语」,比如「你」;多删减那些令文章逻辑变得啰唆与复杂的「语篇元话语」,比如「第一」「第二」等等。
如何改写元话语?你可以使用具象的序列事物来取代它们;你还可以用设问来改写句子。
删减掉所有「语篇元话语」之后,你更容易发现那些难以发现的逻辑错误,合并同类项,令文字变得更清爽。
这就是在写作中应用元话语标注功能的核心技巧。
但学习写作,需要铭记,自然语言与机器语言并不相同。
自然语言是基于统计的,语言在规则之前,你随时可以发明新的语言范式,制造特例,好作家无不以创作新的语言范式为荣;机器语言是基于规则的,无论是用于写作的 Markdown 语言,还是用于编程的 C++、Python 等语言,都可以借助抽象语法树技术解析为清晰的语法规则。
融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才是王道。写匠作为一款坚持人机协作理念的智能写作软件,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仍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