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有捷径吗?拨开迷雾,获得你想要的幸福

原创 王竹子 开智学堂

img

幸福是一种规范吗?有钱就会幸福?家庭美满就是幸福?健康就是幸福?或者其他?如果以这些定义幸福,相信你也会看到很多偏离的例子。幸福到底是什么?应该怎样获得幸福?开智「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的王竹子同学,在学习积极情绪这一主题时,写下她对幸福的理解,下文,她将与你,走入幸福深处,探讨如何获得想要的幸福。

作者丨王竹子

本文为开智学堂原创作品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01 迷失的幸福

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我们想到达幸福之地,但却常常迂回婉转,渐行渐远。眼见成功人士豪车大 house 的幸福;老婆孩子热炕头,和乐融融的幸福;肤白貌美身材姣好,颜值炫耀的幸福。

嘈杂的商业广告,一遍又一遍宣说的美好人生,常常蛊惑着我们,让我们奉为圭皋,为之奋斗:金钱、事业、孩子、美貌。我们常常被蛊惑,奉为圭臬,为之奋斗,但似乎哪里不对,这些真是幸福吗?

很多世纪以前,宗教领袖们已经开始探索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幸福。耶稣、佛陀、穆罕默德,以及历史上的智者,提倡为他人、为人类、为众生,才是幸福。生命的意义,在此处,而不在那些身外之物。

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说,当我们健康、吃得好,感觉舒适、安全,日子蒸蒸日上,有知识,受人尊敬,有爱人疼爱,感觉更幸福。幸福需要如此完美吗?

长久以来,心理学过多关注人类的病态。有研究者发现,1967 年到 2000 年这 33 年里,大多数研究都是消极情绪,愤怒 5000 篇,焦虑 41000 篇,抑郁 50000 篇,但快乐只有 415 篇,幸福 2000 篇,满足 2500 篇。消极和积极的比率高达 21:1。

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或精神高度,好像心理学愿固步自封,让自己仅限于研究黑暗低劣的一半。————马斯洛

近 50 年,积极心理学才开始研究哪些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件。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性的善良美好和病态同样存在。我们应该更关注积极的体验、积极特质和积极环境。人生有高山和低谷,如何发现和实现美好生活,如何提升生命的价值,比如何了解人类的病态,更为重要。

02 镜花水月

幸福如此主观,所以我们会走错方向。幸福看不见摸不着,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幸福。我们对幸福越不了解,离幸福越远,如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以为很近,其实很远。

品尝美味的食物、疯狂购物买买买,抚摸带来的身体快感,欣赏音乐和日出等等,都会让我们体验到快乐和愉悦,这是积极情绪的捷径,让我们快速满足,又无法拒绝。暂时的愉悦感官体验,来得快去得快。

随处可见的社交媒体、滚动播放的视频广告,大多希望你产生情绪冲动,不管你的冲动是因为恐惧还是快乐。一时虽无法抵抗,但是事后多会懊恼,要么买一堆用不上的物品,要么吃一肚子垃圾食物,满足了感官体验,但却不幸福。极端的感官体验,比如毒品,赌博,极度的冲动和快感,带来极端的空虚和痛苦。

本能让我们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但是我们却不能准确估计快乐和痛苦。卡尼曼发现人类会高估未来的快乐和痛苦持续的时间,好的坏的最终都适应了。我们最终会回到常态的状态。

同时,人们在评价自己是否幸福时,并非简单加总一生的快乐和不幸的时光,顺序变换,结果大不同:少年得志,老年凄凉,和少年潦倒,安享天伦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这就是幸福评价的峰-终效应,只看过程中高峰和结局,一生的特别的高潮或低谷,人至暮年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你对自己一生幸福的评价。似乎其他平平无奇的时光,不能为一生的幸福添砖加瓦。即使你绝大多数时间是开心的,但晚年消极,一辈子都白活了。

幸福的主观知觉诸多迷障,如同镜中花,水中月,何处见真?

img图片来源:Pexels

03 遇见真实的幸福

要找到真实的幸福,我们需要拨开迷雾。心理学家对幸福理解有三种理论,分别是福祉论、渴望理论和客观清单理论。

最早对幸福的理解简单粗暴,享乐主义即幸福。一个人有多幸福,看看一生中所有的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有多少,人似乎是被动机械的反应生物。与此相反,福祉论强调人有内在自我和美德,鄙视单纯的快乐。

福祉论最早由亚里斯多德提出,提出人类需认识到自身美德并培养它们,为他人和人类的幸福而努力。近期的研究发现,追求美德意义感,比仅仅追求快乐的人,对生活更满意。

第二种解释是渴望理论,幸福就是得到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否带来快乐。人不仅仅是动物,有主观意识,能决定自己要什么。设想当你进入《黑客帝国》的选择场景,给你两颗药丸,一颗红色,走向真实,即使真实没有那么美好;一颗蓝色,回到梦中,在梦中你可以设定你想要的任何人设,比如富有。你会选择那颗药丸?哲学家罗伯特诺西克认为,人们会拒绝虚幻感受,即使幻觉很完美。人类不想被幻觉控制。

第三种对幸福的解释是客观清单理论,它扩展了渴望理论:渴望之物,需有价值。世界上真正有价值的事物是客观的,比如健康、事业、友谊、知识等,要实现它们才能得到幸福。这里有两个假设,如果不在客观清单里面,得到的也不会幸福,比如吸毒;每个人的清单不同,甚至同一人在不同时期清单也不同,比如年轻时让人冲动的爱情,中年时让人玩命的事业。

好在幸福每一种解释,都有工具能衡量。衡量幸福,我们才能窥视到那条到达幸福的隐秘之路。最简单的是直接问,你幸福吗?你觉得你有多幸福或者不幸。

毫不意外的是,某些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幸福,某些生活事件更能促进幸福。家庭生活越满意,越幸福。但美国青少年更重视对自己是否满意,韩国青少年更重视对学校生活的是否满意(帕克和许布纳,2005)。

美国人对幸福更乐观,即使工作婚姻健康都不好,但孩子很优秀,他们整体是幸福的;但日本人却刚好相反,即使工作婚姻健康都不错,但只要孩子糟糕,整体都是不幸福的(迪纳和卢卡斯,2000)。看来日本人应该学习更乐观的看待生活。

一些生活情境本身比会比另一些生活情境更能给人带来幸福感。心理学家在不同的研究中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与幸福的关联分为三类:较低关联,中等程度关联和较高关联。

img 图片来源: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让人惊讶的是,我们认为的教育、社会阶层、收入和外表吸引力与幸福的关联度较低。我们觉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收入、更好的外形,一定会更幸福。但实际上是积极情绪,如感恩、乐观,工作满意度等才与幸福关联度更高。

总体来说,与人际相关的因素,如朋友、婚姻、外向性、宗教、工作,是让人获得更多幸福的原因。

他人不是地狱,他人是到达幸福之路。

04 幸福的登月计划

我们的理想并不是陷入爱河,而是在爱中停留。爱与幸福并不是一项只要重力在我们这边就会发生的自由落地运动。 ——弗洛姆

人有七情六欲,积极的情绪,点亮我们的天空,消极的情绪,让生活黯然失色。如何在幸福和不幸交织的生活中,登上幸福的繁盛人生呢?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提出幸福 1.0,幸福有三个元素:积极情绪、投入和意义。愉悦的体验,心流投入状态和有意义的人生,能让生活持续满意。但这种解释过多与积极情绪联系在一起,对人生意义追求解释不足。

仅仅生活满意,不足以称幸福,还需成就和人际关系,这是幸福 2.0。成就让人追求目标,即使不能带来任何积极情绪、意义和关系。达到了,胜利了,获得了,就是幸福。

从一个小目标开始,到达一个又个的里程碑;人际关系关注与他人的关系,而大多数与幸福关联的元素都是与他人有关。难怪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彼得森认为「他人」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

幸福元素已知,如何登月,你需要遵循增进幸福的公式:

幸福 = 界点 + 生活情境 + 意志活动(柳博米尔斯基,2005)

有人天生就更幸福,这是每个人的基因基础(界点),虽然基因不能改变,但我们选择与幸福更相关的生活情境,能够让我们更幸福。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努力和选择,这是人的意志活动。意志获得能够获得持续的效果,彼得森修改了幸福公式:

幸福 = 界点 + 生活情境 + 持续的意志活动

img图片来源:Pexels

05 增进幸福,开始行动

积极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些行动练习能够更容易增进幸福。简单说来,有三种方法:

1、三件好事。

每天写下三件进行得很顺利的事情并解释为什么。给自己有意识的体验到积极情绪和成就。

2、用全新的方法使用性格力量。

测评自己的性格力量(VIA 或盖洛普优势识别器),记录排名高的性格优势,尝试在接下来的一周用更新颖的方式使用你的力量。

塞利格曼和彼得森发展了一个 VIA 性格优势分类,发现了 6 种跨文化一致的美德,就像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他提出了智慧、勇气、人道、正义、节制和超越,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测评,了解到这 6 个分类下的 24 中与美德联系的性格优势。

排名靠前的性格优势是你既重视(渴望)又有美德的性格,不断加强这些性格优势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力量,能够让你更幸福。

3、找到你能改变的变量,那些让人快乐的情境和环境。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够乐观,可以尝试换一种解释风格,把坏事件的原因,解释成暂时、特殊的、外部原因;或者每天感恩生活的一切,更努力的工作,找到工作的乐趣,尽情投入获得成效。

06 幸福的未来

幸福与人性中美好的紧密联系,人类有智慧、勇气、有仁爱之心,公平正义,但不意味着人人都是圣人。人性有病态的一面,也有欣欣向荣和繁盛,这是人类的幸福。

幸福不是鸡汤,不是茶余饭后安慰交谈,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学。幸福有方法,有技巧:你应该更了解自我的幸福基数,了解你的性格优势中的美德,在与幸福密切关联的生活领域,强化美德优势的力量。

如果幸福有捷径的话,一定不是即时可得的感官体验,而是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他人即捷径。幸福策略,持续练习,走向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