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时间管理法为什么总是失败?试过无数方法后,我只推荐时间块管理法
李仁冲 开智学堂
作者:李仁冲 来源:原创
01
为解决拖延,搞定时间管理,我曾尝试从《拖延心理学》、《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等书籍中探寻答案,但都难以坚持。
为什么总想搞定时间管理,却始终没有办法搞得定?
利用认知科学、行为分析和人格特质的相关理论,结合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情境,主流时间管理方法搞不定时间管理的答案,终于水落石出。
先看时间记录流派。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耗时 56 年,不间断地详细记录了每天的时间开支。对普通人来说有什么问题?时间记录的初衷是为了优化时间管理,减少时间浪费,却又因为这套方法,每天在时间记录这件事情上耗时费力。所以鲜有人能做到,而且收效也不大。
再看任务清单流派中最成熟的 GTD(Getting Thing Done)方法论。它是由戴维・艾伦在 2001 年提出的一套完整的事务处理流程,按照收集、整理、组织、执行、归档等步骤,有效管理日常事务。
戴维・艾伦在《搞定》一书中提到,最早认同并采用 GTD 方法的人,相当一部分是程序员。毫不奇怪,因为 GTD 很像电脑:输入-处理-输出,像机器一样执行。机器按照指令执行,不存在拖延症。人却不是机器,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会被大量外界情境因素干扰执行。
戴维・艾伦出书以后,靠教授 GTD 赚钱,主要客户是大企业管理层和企业主。我最近才意识到:GTD 的理想用户是职场精英或者企业主。学生、基层员工、自由职业者、创意人士,还有爱拖延的人,都不是 GTD 最初设定的目标用户。
这说明什么?能够用好 GTD 的人,除了需要像柳比歇夫一样,在人格特质层面拥有超高的尽责性,能严格执行每一个事件和日程外,还需要有不那么高的开放性,每天能坚持做同样的事情还乐此不疲。
理想的 GTD 工作环境,通常是五百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每一项任务都有数十年积累形成的标准化操作程序。这样的大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通常也是名校毕业,拥有不错的智商和认知能力。但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哪怕不用 GTD,也常常会有不错的工作表现,而大多数的人,并不适合 GTD。
02
有没有新的时间管理方法?与你分享我的时间块管理法。
你每天会睡觉,你需要一日三餐,要工作,你的时间块随即就被清晰地划分为 4~5 个:晨练创作块、上午工作块、下午工作块、夜校文娱块和七小时睡眠块。
为什么有的人会只剩下 4 个时间块?因为他们选择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在本该用于休息,恢复心理资本的夜校文娱时间块之后,又安排了熬夜时间块,向深夜索取不受干扰的时空情境,追赶一个又一个 Deadline。
通常,夜校文娱时间块和熬夜赶工的时间块之间,界限模糊,难以分割。比较可能的分割方法,是一顿容易让你变胖的夜宵,因为熬夜脑力工作是需要血糖支持的。
某次给一位女博士解忧咨询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个人每天不同的时间块,都需要匹配对应的情境,做这个时间块更适合去做的事情。
来访者的烦恼是,在育儿情境倾注了过多的时间精力,以至于忽略了伴侣、限制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根据她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将她每天的生活工作情境分为五种:
- 工作情境(学校上课):有时间(课表)、空间(教室)和人际(一群学生)三大情境约束,到点上课、下课就好,没什么需要顾虑的。
- 社交情境(师生互动):并非重要紧急的事情,有空时集中回复即可,减少时间浪费。
- 脑力情境(学术研究创作时间块):没课的时候,在家里独处,但不知道怎么安排。有论文写作创作技能层面的问题,也有不懂得如何创造心流的问题。
- 亲子情境(育儿陪伴):过度倾注时间精力资源,需要调整认知和时间分配,确保每天30分钟高质量有效陪伴的前提下,给其他事情留点时间。
- 两性情境:与伴侣的沟通交流互动,来访者说自己和伴侣每天都没什么沟通。
工作情境归于上午或下午的工作时间块,按学校安排的时间表执行即可。社交情境虽然也在这两个工作时间块,但权重很低,可以闲时集中回复,减少注意力线程切换带来的时间损失。
亲子情境和两性情境,主要是在三餐与晚上文娱时间块。当忙完一天之后,一起晚餐,饭后遛娃。用成人的语言沟通,关于当天发生了什么事、见了什么人、推测别人的想法,让孩子潜移默化中习得更多成人的思维和语言,提升心理理论能力。一举多得。
由于访者是一位早起者,她更需要规划出早起之后可以专注学习创作写论文的专注时间块,以及在上下午工作时间块中穿插 50~120 分钟屏蔽微信社交的专注时间块。
当时间块与情境梳理清楚,她赞叹道,“重新制定时间块,把原来具体到每天几点的行动安排放在大的时间块中,更有弹性,且容易记忆和执行了。”
03
为什么时间块方法更有效?
因为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普通人最舒适的记忆容量在四个组块,时间管理同样如此。古代中国人把时间分为十二时辰,现代则是 24 小时的划分方法。而高端的 GTD 时间管理爱好者,更有可能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切割到 10 分钟、5 分钟的细小单位。
这些可以安排的时间碎片数量,远远超过人类的工作记忆容量。所以,GTD 时间管理者们,必须使用日程表、清单软件、时间管理软件,罗列所有的任务,把自己精力和注意力琐碎地分配到每一小块时间碎片里。更何况,GTD 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而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却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
时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时间,结果却让人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时间管理,然后又因为时间管理不善而自责,削弱自我效能感,让自己的心理资本时不时亮起红灯。
换成我的时间块方法,只需要将每天的时间,按照睡眠与一日三餐的自然规律,分割成睡眠时间块、早起创作时间块、上午工作时间块、下午工作时间块和夜校文娱时间块。
每天晚上你只需要简单规划一下,在第二天的四个清醒时的时间块里,自己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是什么。写下最重要的三件事,按重要程度、紧急程度排序,用大脑简单预算一下,把这些任务放到第二天的时间块里。
当你经常利用时间块方法处理自己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也就是那些从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尺度上,对你的人生发展更重要的技能提升、作品创造任务。几年后再回首,你会变得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