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知识工作者该如何聪明地休息,才能真正恢复精力?

北顾 开智学堂

作者:北顾 来源:公众号「东木咨询」

我们谈论休息时,究竟在谈什么?

我的家乡延安,那里的黄土高坡是苹果生长的沃土。每年十月,我的亲戚们忙于摘袋、铺设反光膜,准备收获。他们的休息方式很朴素:在梨树下,品着花茶,闲聊。他们晚上很早就休息。

但在城市,我们这些脑力劳动者的压力并非来自农活劳作后的肌肉酸痛。那么,脑力劳动者如何休息?当我们谈论休息,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许多人认为睡觉、旅行、逛街、美食、聚会就是休息。

  • 为何有人睡了一整夜,醒来却更疲惫?
  • 为何有人旅行归来,身心依旧疲惫?
  • 为何有人宅家数日追剧,精神依旧萎靡?

休息的目的是缓解压力,压力来自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对脑力劳动者来说,释放心理压力,放松大脑神经是关键。对于我们脑力劳动者,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一线、二线城市的职场人士,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面对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这是精神压力的主要来源。

这些信息来自报告、邮件的文字,来自网站、媒体的各类信息,来自会议传递的各种要求和领导的指示等。还有一类是隐形的信息,被大脑默默地“后台”处理,比如上下班开车途中处理复杂多变的路面状况、如何挑选健康的有机食品、购物以及浏览手机时涌入的社会新闻等大量信息,这些都会持续累积压力,带来认知资源的消耗。

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是“效率”导向的,我们被嵌入了一套“控制”体系,长期浸泡其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和行动模式,以高效处理信息,保持适应能力。

假期如何获得更好的休息?关键是要能够并且低成本地跳出原来的“模式”,释放紧张。如同原子中的电子跃迁一样,跳转到另一个“轨道”上。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这三点是关键:

  1. 要从信息量大的场景切换到信息量小的场景。
  2. 从时间紧张、截止日期明确的工作任务环境切换到时间流速慢、时间宽松的场景。
  3. 从需要很强烈的责任感比如工作任务或者家庭教育事务中转移到自带“玩耍属性”的情境中。

在此分享四个锦囊,帮助你更聪明地设计你的假期。

锦囊 1:探索新事物,激活大脑

如果你的工作让你精神紧绷,睡眠质量不佳,那么仅仅增加睡眠时间可能并不能有效缓解压力。这是因为你的大脑并没有真正休息,即使在睡眠中也可能多梦。不妨尝试改变环境,寻找新的兴趣点激活你的大脑,用新的活动来替换工作中积累的压力

心理学家发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疏解对缓解神经紧张的效果有限,而转向另一项紧张的活动可以打破“越想放松越难放松”的焦虑循环。比如有一位长期处于紧张到快要崩溃的总经理,咨询师给出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兽师,结果一个月后完全康复。

大脑喜欢新鲜事物和刺激,与其自我调节,不如借力打力,通过“偷梁换柱”让大脑自然地转移到新的事物上。例如:

  • 学习一种乐器;
  • 尝试溜冰;
  • 加入一个新的社群;
  • 学习蒸馒头;
  • 诸如此类,那些你未曾尝试过的、有点“冒险”的新事物。

锦囊 2:尝试反差强烈的活动

想象一下,在一个非常严肃的、开会的场景下,有位大领导突然屁股一滑,椅子坐空,一屁股蹲在地上,突然整个会议的气氛变得比较有趣、生动,没那么紧张了。生活中能够带来“反差感”的事情常常被称为“幽默”。幽默打破了原来重复的、难以突破的模式。

脑力劳动者常常需要进行规划、计划、策划等大量消耗脑力的工作,这类工作特点是要求时间跨度比较长,且没有及时反馈。假期可以寻找一些反差感强烈的事情,刻意找一些能够有现场感、及时反馈且略有压力的事情,比如即兴演讲、角色扮演游戏等。

如果你在旅途中,可以尝试在高铁、飞机上与陌生人攀谈。有些话因为熟悉不好开口,反而因为陌生而且萍水相逢反而没什么心理负担。陌生可以给你带来新鲜的刺激,陌生的环境,与陌生人的交谈,这种与日常工作生活差异很大的陌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启发。

平时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接触的都是情境和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打交道,当然背后带给我们熟悉的信息,熟悉的体验,有时候会陷入到信息茧房而不自知。

如果高铁上萍水相逢,能够与邻座开启一次深度谈话相信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锦囊 3:用肢体动作代替语言表达

脑力劳动,日常处理的主要是文字信息以及人际关系,要求对工作任务有很强的控制感,需要调用身体资源来控制工作中的任务、领导和客户预期。

最容易忽视的是肢体动作,假期脑力劳动者需要从文字、概念打交道中跳脱出来,将脑力劳动转化为体力劳动,最好又可以给你提供“你说了算”、掌控感强以及社交属性的活动,比如:

  • 体育运动:篮球、足球、或者挥拍运动(如羽毛球)。
  • 舞蹈:跳舞时可以立即感受到身体的动作和节奏。
  • 绘画或手工艺:创作过程中可以立即看到自己的作品逐渐成形。

这里分享一个吴静吉博士的故事,他是台湾第一个小剧场剧团的创始人、台湾艺术界与文化界公认的艺术教父之一。他从纽约回到台湾指导兰陵剧坊的演员们演戏时,指导的方式很特别。

为了让演员能够彻底放松下来进入角色,他让大家不断在地板上打滚,甚至让每一个兰陵的演员互相“马杀鸡”,打破原来的嵌入到大家大脑中、关系中、身体上的“固定模式”“社会角色”,起到很好的放松效果

吴静吉说:“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我要训练他们的创造力,他们首先要懂得放松,去熟悉自己的语言以及他同团体里面的人的语言。”

多年之后,兰陵的演员们回想起当年的训练,觉得吴静吉的方法像在玩儿童游戏,他们只觉得越来越轻松了,演戏越来越有体感、越好玩了。这也彰显出吴静吉的手法极其高明。

锦囊 4:投入有感觉的活动

鱼在水中游,为什么可以不需要休息?

大家通常认为,当我们做一件事情需要投入很大时间、精力、体力时,会消耗大量的身体、精神的能量,而身心能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休息”来“回血”。

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物我两忘”状态时,我们身心全神贯注到打交道的事物中,投入时间很长但我们的精力却保持不变甚至会“回血”

比如,有的人每天阅读半小时来缓解压力,正如毛姆说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的人喜欢穿梭在朋友聚会,有的人通过做手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我有个同事喜欢徒步、爬山,对他而言这些体力活动就是他的“心流时刻”。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属于我们自己的爱好,这是很好的“休息驿站”。那一件自己很有感觉而非人云亦云的事情,需要你在假期花一些时间充分享受。

还有一类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有感觉的事情,那就是回老家。儿时熟悉的故乡山水、美食、亲戚、同学,可以把你从繁忙的工作中拉回到童年时光,再跟三五个儿时小伙伴聚餐聊聊天,分享彼此的生活体会也会给你带来很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

希望大家能够聪明地设计自己的假期,跳出工作模式的围城,才能更好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