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思考与记忆?请看这本书

Taraaa 开智学堂

作者:Taraaa 来源:公众号「Taraaa」

常有读者问我,怎样才能提升思维能力呢?其实,你的问题问错了。应该问:怎样才能不思考呢?也有人问,怎样才能提高记忆力呢?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怎样才能不去记忆呢?

这是《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所提到的。

图片

这本书是认知科学家威廉厄姆(Daniel T. Willingham)所写,颠覆了关于学习的常识。原本是写给中小学教师的,但对成人自学也有很大的启发。

今天我就把这本书浓缩一下,用一篇文章带大家了解这本书。

01 从理解到知识迁移,是记忆发挥重要作用

1、大脑就不是用来思考的

学生时代,做错题老师可能会吼:“这都不会,不长脑子?脑子里面是浆糊吗?”大脑就是用来思考的,这似乎无需多说。

然而,现代人的大脑是为了适应十余万年前的采集狩猎环境而进化的。自此以后,人类的认知架构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思考,只占了我们大脑很小的区域,其他的大部分区域负责我们的视觉、行动等等功能,这些不需要思考,但比思考复杂太多。

我们的大脑,就不是用来思考的。大脑的“人生准则”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让记忆代劳,就用记忆。

回想一下你刚学开车时的场景。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方向怎么打耗费了你大量的注意力。而开了几年之后,这些驾轻就熟,就像在“自动驾驶”。这时候你不需要思考,你的记忆在接管。

思考的过程有很多记忆参与的部分。这是一个思考的简单模型。

图片

为了感受这个模型,试着心算 18×7,你知道该怎么做。我相信你的心算过程类似下面这些步骤:

  • 用 8 乘以 7
  • 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8×7=56 这个事实
  • 记住 6 是答案的一部分,将 5 带到十位上
  • 用 7 乘以 1
  • 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7×1=7 这个事实
  • 将 5 和 7 相加
  • 从长时记忆中获得 5+7=12 这个事实
  • 记住12,后面加上 6
  • 答案是 126

这其中,第 3 步的“记住 6 ”,第 8 步的“记住 12 ”,是放在“工作记忆”中的内容。它可以暂时被理解为“意识”。其他步骤或者是从长时记忆中调取“事实”,或者是调取“步骤”。

要提升思维能力,这里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接下去我们详细说说。

2、理解,就是记忆

福尔摩斯会一种“记忆宫殿”的记忆法。想象一间你非常熟悉的房子,把你要记忆的东西按顺序“放”在房子里,例如门口、厨房、餐桌、沙发上等等。下次,你在脑海里回忆一遍路径,就能想起你要记忆的东西。

这和我们理解事物的过程非常像。我们理解新事物,就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联系它。例如我们学“电流”时,教科书会拿水流来类比。

要增进理解,还和工作记忆有关。

我们再看一下这道题,主要是感受下“工作记忆”被占满的感觉:

图片

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工作记忆里你要记很多内容:几个圆环的位置,移动后的位置,哪些移动是符合规则的。

我们都会有工作记忆被占满的时候,例如总是记不住某个词汇的意思,或者某条路怎么走。对于我来说是这些:

图片

工作记忆的容量实在太有限了,我们是不是只能“断舍离”,不断地“丢掉”信息来维持大脑的运作呢?

如果你的房间空间太小了,但你又不想换房子,你会怎么办呢?对呀,空间改造呀。工作记忆也是一样,可以“组合信息”来腾出更多空间。

尝试读一下下面的字母表,只读一遍,然后遮住它,看看你能记住多少。

XCN NPH DFB ICI ANC AAX

你能记住多少?大多数人能够记住七个左右字母。现在试试这个:

X CNN PHD FBI CIA NCAA X

是不是记住的就多了?

我们怎么才能提升信息组合的速度呢?一个方法是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

有一个实验,研究者让学生阅读一个棒球比赛的故事。一半的学生阅读能力强,一半阅读能力弱。阅读完进行答题。

有趣的是,一些学生对棒球了解很多,一些知道的却很少。谁答对的题多呢?结果是这样的:

图片

可以看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黑条)确实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白条)理解更多,但是差别并不是很大。而懂棒球的人(左边两条)显然理解力比不懂棒球的人(右边两条)高很多。

也就是说,阅读能力的差异,在背景知识的差异面前微不足道。书中有个例子,美国小学生成绩在 4 年级前都差不多,在 4 年级后就拉开了,而且有钱人家的孩子成绩会比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好。这是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体验和知识面更广。

背景知识之所以有这个作用,是因为它加快了工作记忆中信息的组合。

3、专家不思考,调用内化了的模式

专家和初学者的一个区别在于,初学者看到表层结构,专家看到深层结构。

有一个实验比较了象棋高手和初学者。被试者用很短的时间看一盘象棋,之后他们需要把棋面摆出来。

研究人员观察到初学者是根据位置分块的。他们可能从棋盘的一个角落开始摆,先放 4、5 个棋子,回忆一下它们的位置,再放下一批。

专家则不同,他们是根据功能分块的。也就是说棋子之所以归于同一个区域不是因为它们靠得近,而是因为一个棋子对另一个棋子有威胁,或者一个棋子在支持另一个棋子防守。

图片

象棋专家对局时,会调用大量的这样的功能模块。这些不需要重新思考,已经成了内化了的模式。

领域技能是如此,思维方式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批判性思维者,需要把一些基础技能练到可以肌肉记忆。像开车时“自动驾驶”一样,只需要记忆接管。

所以,与其问:如何才能提升思维能力?不如想想:如何才能不思考?如何达到肌肉记忆?

02 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

“为什么学生记得电视里的每个细节,却记不住我教过的知识?”这是书里的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

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让内容更有趣;二是怎样记忆,才记得更牢。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二个问题。

学过的东西没记住,那是因为我没有花太多精力去记,如果我花更多精力,我就能记住。事实是这样吗?

认知科学家做过一些实验:屏幕上每出现一个单词,被试都要做一个简单的判断:这个词是否含有字母 A 或 Q。实验的关键是,实验者告诉一半的被试,一会要测试对这些单词的记忆。在另一些类似实验中,实验者告诉被试,记住单词就有报酬。

无论是事先知道会被测试,还是知道有奖励,都不能提高被试的记忆。所以,“愿意记住”对提高记忆的效果几乎是零。

那怎样才更能记住呢?情感唤起?如果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很痛苦或者特开心,是不是更能记住?认知心理学家表示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

那是什么?是重复吗?如果一段内容我反复看到,是否更能记住?

微信你每天都打开吧?现在,不要看手机,把微信打开后的主界面都画出来呢?搜索框在什么位置?底部有几个栏目(Tab)?都叫什么?如果你没有仔细留意过这个界面,即使每天都用,你也不记得一些细节。

让我们看另一个例子,假设你在教室看到一个学生,他站在一个打开的柜子前自言自语。你听不到他在说什么,但能从语气感觉到他很生气。有几件事你可以注意:这个学生的声音、长相,或者这件事的意义——他为什么生气,你是不是应该和他谈谈等等。

第二天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取决于你注意了哪些方面。如果你注意了学生的声音,第二天你可能记得声音而不是长相;如果你注意了长相,你可能不记得声音而只是长相。

书中有一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教案:带领四年级学生在“地下通道”里做饼干,因为这是当时黑人逃亡奴隶的主要食物。这位老师请教作者对教案的看法,作者回复说:学生可能花四十秒的时间思考饼干和“地下通道”的关系,花四十分钟称量面粉,搅拌起酥油等。

你思考什么,就记住什么。记忆是思考的余烬。

记忆,就是烟花过后,留下的那些。一层一层,就这样慢慢地覆盖在你的大脑皮质上。没有努力燃烧过,怎能留下痕迹?同样,记忆也是如此。没有反复提取过、没有刻意练习过,怎能记住?

——阳志平博客

以上是关于思考、记忆的核心内容。还有一些刻意练习、学习风格的内容没有放入。这本书信息丰富的同时可读性也很强,语言通俗,翻译流畅,强烈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