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重新学会学习?
方军 / 张华 开智学堂
作者:方军 / 张华 来源:《重新学会学习》
01 AI 时代的学习理念——穿透
我们正身处一场学习的巨变之中,这是堪比古登堡印刷革命的巨变。在古登堡变革之前,知识属于少数人,你要学习只能自己去抄写;在之后,印刷书籍让每个人都能更容易获得知识。AI 大模型特别是生成式 AI 带来的变革也正是“让知识触手可及”:你有什么不知道的,问 AI;你有什么想做的,让 AI 做。
我们站在一个历史性的分界线上。从现在开始,学习将再次被彻底改变。有些我们曾经投入大量时间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将只需很少时间去学习,甚至不再需要学习。另一方面,有些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将会凸显,比如学习的勇气与能力、思考与决断力、理解与运用工具的能力等。
未来,人将会被分成两种人:会用 AI 的人与不会用 AI 的人。这放在学习场景中则是,掌握 AI 时代学习方法的人与其他人。
分野是一步步发生的:有人轻视 AI 等新技术,有人则充满好奇。有人对它心存畏惧,而有人有勇气去学习。有人浅尝辄止甚至误用,有人在日常有效地将 AI 用起来。有人甚至学习成为 AI 技术与应用的创造者,从而超越其他所有人。如你所见,每一次分野都与学习紧密相关。
穿透学习法原本是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我们的经验之谈。每天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让我们迷惑,不能确信掌握自己所学知识并自信地加以运用。面对这个挑战,我们聚焦于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之间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出一系列旨在短期、集中、学透的结构化学习方法。
面对 AI 变革,我们最初的感受也正是相关信息的大爆发,因而自然地用自己的穿透学习法来应对。很快我们发现,穿透学习法同样非常适用于 AI 带来的“知识爆炸”。这是缘于“穿透”二字所蕴含的学习理念:真正地掌握,真正地理解,真正地会运用。
我们还有意外之喜,贯彻穿透理念意味着让自己精通一个个哪怕很小的主题,这让我们对学习有信心,因此这一次,我们有勇气面对随 AI 而来的大量全新知识主题。
当然,面对 AI 带来的知识爆炸,面对正在发生的全新学习变革,穿透学习法也需要大迭代。最终,我们的最新探索被凝结成了这本书所介绍的新版本的穿透学习法。值得说明的是,其中的四个要素、三个场景以及几十种具体方法我们都在如下问题的质问下深入地进行思考:在未来的某一天,如果那时 AI 的知识技能比现在强十倍,我们现在应如何学习?
我们将用一整本书来为你介绍这些实用的框架与方法,也就是网络语中所谓的“干货”。在这里,让我们先一起讨论 5 个 AI 时代必备的穿透学习理念。
在 AI 时代,我们需要自问的一系列问题是:AI 能做什么?AI 不能做什么?相应地,我们人应做什么?我们人能做什么?
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是世界顶级 AI 专家,他曾是谷歌大脑、百度 AI 的负责人。在 2023 年他的生成式 AI 课程中,关于生成式 AI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型:“新毕业大学生测试”。
我们可以设想,现在的生成式 AI 大模型就像一个刚迈出名校大门的聪明的大学毕业生。那么,你给什么指令他能有效地完成?你给什么指令他不能有效地完成呢?
这个“新毕业大学生测试”背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在未来要与 AI 优雅地共舞,我们每个人都要达到甚至超过名校毕业生的水准线。很显然,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讨论 AI 时代的学习理念时,我们无需重申类似终身学习比学历证书更重要这样的共识,我们需要在这些共识基础之上的一组全新的学习理念。
02 指南针 > 地图
无论是接受学校教育,还是为了应对互联网信息爆炸,我们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经验是,获得一张详尽的知识地图很重要。在穿透学习法中,我们也详细地介绍多种在陌生的知识领域快速获得“地图”的方法。
但使用 AI 给我们的教训是,指南针的重要性远大于地图。也就是说,方向比路径更重要。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知道方向,我们可以让 AI 去尝试十种甚至一百种路径。如果你不知道方向,你不知道如何向 AI 发出指令。
同时,只有当我们知道方向时,我们才能判断 AI 在回答中给出的知识与能力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要,也才能判断它的是否正确。知识的指南针是判断力、判别力、鉴赏力,它们的重要性远大于具体的知识点。
03 刺猬 > 狐狸
学者以赛亚·柏林有个著名的对比:有的人是狐狸,知道很多事;有的人是刺猬,只知道一件事。他还说,狐狸机巧百出,不出刺猬一计防御。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真正理解远大于知道很多。这是因为,如果要拼知道的信息量,没有人能拼得过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在 AI 时代大门初开的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如果要拼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你我将毫无一丝胜过 AI 大模型的可能性。
可是,做刺猬而非狐狸,这个道理看起来简单直接,但它知易行难。我们直面正面的敌人,但麻烦来自侧翼的诱惑。互联网让我们接触到很多新信息,我们被吸引着去学习很多原本不会接触到的主题。现在,AI 的强大助力更让我们觉得,自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很多新学科、新技能。它们带来的后果都是,我们在正面投入不足。
面对这样的悖论,我们唯有靠有效的学习理念和韧性来应对了:但凡启动一个主题的学习,必须真正做到学透。
有人说,现在每个学习者应该成为“T型”人才,即通晓多类知识、精通一类纵向知识。当然,在信息爆炸与知识爆炸双重冲击之下,仅通晓一类是不够的,我们或许应该成为“π型”人才,即精通数类纵向知识。但是,不管怎样,千万不要成为每类纵向知识深度都很浅的“梳子型人才”。
04 苹果树 > 苹果
很多人在学习时尤其重视实用技巧。这的确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马上可用的技巧学起来更便捷,我们也能更快地感受到学习成效。
但是正如在本书中我们所强调的,当我们学习一个主题时,获得知识框架比掌握实用技巧更重要。我们形象地说,获得知识框架就像“种下一棵苹果树”。它长成后,每年秋天我们都能收获很多苹果。
在讨论穿透学习法时,我们重视“知识框架”是从实际运用知识的经验与教训而来的。当我们运用一个知识与技能时,指导我们的是知识框架:在需要复杂知识的问题里,我们在哪儿、我们有哪些可用方法?我们完成任务的一系列步骤或所谓标准操作流程(SOP)是什么?有时候,知识框架会以形象的类比式的思维模型出现,比如学习的过程就像折返跑,做某项任务就像电影导演拍电影的全过程等。
在 AI 时代,我们发现知识框架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比如说,我们要让 AI 完成一项任务,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精通相应的知识框架,这样,我们才知道如何拆分任务为小任务、如何评估每步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我们也可以把知识框架教给 AI,让它即时参照执行。
05 开车 > 走路
我们用开车来比喻使用强大的新技术工具,而用腿走路指用传统的、常规的方式。说起学习时,人们会一方面享受主要由计算机与互联网支持的新技术工具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强调传统学习方式的必要性。这样的立场是有道理的。
比方说,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在线课程比如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我们可以快捷地学习到世界名校与知名教授提供的课程,但在缓慢且成本高昂的线下课堂里,我们能更明显地看到自己的知识变化和个人成长。
但进入 AI 时代后,我们将必须更重视“开车”。这不是谁替代谁的问题,它们二者都同样重要,但接下来发生的将是以谁为主与以谁为辅的大转换。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出现以来的学习变化。如麦克卢汉所说,技术是人的延伸。那么,我们至少经过了四次升级:
最初的电子计算机是手的延伸,它能更快地进行数学计算,这也带来解题方式的变化。互联网带来了记忆的延伸,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想要的信息。社交网络则带来了群体智慧的延伸,我们可以在社交网络或即时通讯应用中向他人提问。AI 则带来了人类智能的延伸,AI 大模型已经能综合人类现有的全部知识与技能,让你用一句问话调用出来。
我们认为,就学习而言,不断涌现的 AI 工具至少能让我们的学习效率与效果再提升十倍。接下来,开车将在更多场景中替代走路。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答案:要去远处时,你会选择开车还是走路?
06 心灵 > 大脑
各种新技术工具都是人类的“外部大脑”。当下,这个比喻更能触动我们,因为 AI 比之前的新技术工具更像大脑。
这些外部大脑的特点是,它们已经比我们的人类大脑更强大,它们比我们的人类大脑迭代更快。从成本角度看,这些外部大脑也比人类大脑成本更低。想想你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金钱才能学会一项新知识。对比而言,如果能高效运用外部大脑提供的知识与技能,成本将大大下降。
在 AI 时代,我们的学习理念要相应地做出变化,我们这里用“重视心灵要超过重视大脑”来表达这一学习理念。在学习中,我们当然要继续训练我们的大脑,但更重要的是训练我们的心灵。心灵的含义很复杂,这里我们仅是用它的一个方面来与大脑对比:大脑推理,心做选择。
在 AI 时代,我们要学会选择。比方说,读一本书需要的是大脑,读哪本书需要我们做出精心的选择。做一件事需要的是知识与技能,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需要我们做出精心的选择。我们选择接受普通的答案,还是继续寻找更好的答案,这也需要心做出选择。面对一个困难的情境,我们能否做出需要勇气的选择?同样,这是心的选择。
特别地,心的选择还有一点与大脑推理不同。对于由大脑处理的问题,我们通常可以反复演练,直到找到最佳答案。但是,由心做出的选择通常在时间上是单向的。时间无法倒流,这个世界没有如果。
未来,如果多数人都能有效地利用好外部大脑,那么最终决定差距的将是各个人做出的选择。你应该注意到了,你的这类选择是 AI 做不到的事。因此,在 AI 时代,在学习中重点训练自己的选择能力将让我们更有力量。
总的来说,我们所建议的穿透学习是将所学内化为知识体系、思维模式和工具运用能力,它们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选择与行动的依靠。
07 未来学习者与个人学习机器
最后,让我们用两个公式来结束这篇前言,并为你开启穿透学习法的大门。
未来学习者 = (目标 + 认知 + 责任)x 技术工具
在 AI 时代,我们要成为以上公式所示的优秀学习者。它意味着,我们要有目标感,我们要训练提升自己的认知,我们要能承担行动的责任。
同时,有效运用技术工具是一个十倍的变量,这是为什么它前面的符号是乘号。我们现在手上已经有了很多强大的新技术工具,而 AI 是最新、最强大、最具颠覆性的一个。未来将人区分开来的,是能否学会并用好 AI 这个外部大脑的强大智能。
个人学习机器 = 你 x SOP x 技术工具
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自己的高效学习机器。你可以把等式右边看成是一个三角形:你,标准操作流程(SOP),技术工具。你是这个机器中的其中一环,你也是这个机器的设计者与维护责任人。
你会发现这个公式与常见学习观点的不同是,通常的学习将你看成全部,而这里你仅仅是个人学习机器的一环。相应地,我们学习不仅是为了自己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与技能,而是从整体上不断优化这个机器,让它运转得更好。
如果读过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你会注意到把自己看成机器这个想法正是源自于他,当然个人学习机器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我们总结的。
达利欧告诉我们一个迭代机器的方法:持续地观察机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然后返回去调整与优化机器缩小差距。这本书接下来所讲的学习方法,是帮你打造三角形各个角的方法,也是调整与优化个人学习机器的方法。希望它们能帮你在 AI 时代建立自己的学习系统。
总之,面对 AI 时代的学习挑战,我们的建议是:
- 穿透每个学习主题,
- 更新你的学习理念,
- 善用新技术工具,
- 打造你的学习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