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理解焦虑?请看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妮怎么说

猫柳 开智学堂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01 我们时代的焦虑

焦虑也许是二十一世纪的底色。

节奏越来越快,工业文明建立在对人的异化上。读大学时,担心找不到工作;工作后,担心失业;跳槽了两三次,小有成就,又开始筹划步入中产阶层。恍恍惚惚、忐忐忑忑,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结婚了,担心重回职场的困难;三十五岁了,又有末位淘汰的近忧。

要么卷,要么摆烂,人之为人的精神已少有人谈及。

在实际咨询中,我也碰到过不少来访者对未来感到焦虑。小A,重点大学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二十六岁左右,虽然薪酬上万,但他依然觉得工作前景一般,于是报考所在城市及家乡的公务员考试,希望给自己多一些选择。他内心十分矛盾,明知道自己不喜欢体制内的工作,但考虑到前途的保障,强迫自己这试试那试试,前来咨询是希望咨询师为他规划清晰的发展路径。

小B才智一般,普通本科毕业后也选择到一线城市闯闯,工作七八年,职业发展一般。财力不能支持在工作的城市买房,回老家又不情愿,家乡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前来咨询也是感到焦虑,不知何去何从。

小C硕士毕业后已经二十七八岁,工作三四年后,三十一二岁了。三十一二岁,同龄人早有十年工作经验,有能力的早已是中级管理层,而她才刚刚脱离新手期,因此分配到的工作既繁忙又琐碎,有很多的不如意。

不仅如此,三十二岁差不多该结婚,结婚后就要生孩子,刚刚起步的事业戛然而止,让人十分不甘心。何况,她还有一个挥之不散的焦虑源头,来自环境——读书在一流的大学,工作在让人艳羡的研究所,身边都是精英,不进则退,该怎么进呢?

焦虑是心理学家和精神医生眼中的心理治疗的阿喀琉斯之踵。“对于心理学家和精神医生而言,临床经验已经证明,心理治疗的核心问题在于焦虑的本质”——这句话来自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的《焦虑的意义》,他认为适当的焦虑与人的活力、创造性成就有内在关系。

因此,二十世纪起家的心理学家对焦虑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关注。最典型的是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祖师爷弗洛伊德写了一本《焦虑的问题》,认为焦虑与童年、性等这些生物性因素有关,但他的徒孙卡伦·霍妮旗帜羡慕地反对——祖师爷说的不算错,但是他没说到点子上,焦虑(神经症、心理冲突)必须置于社会文化背景中谈论才有意义。

当我们认识到了文化环境对于神经症而言的重要意义,生物条件与生理条件(弗洛伊德认为这些生物条件与生理条件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就退居二线了。——引自《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本文简单介绍霍妮关于神经症的理论及其关于焦虑的观点。神经症是精神分析学家常常提及的一个词,但现代医学早已将之弃用,取而代之关于心理冲突的研究。但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大师关于人格的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人性有着独特的启示。

接下来,先来认识这位一出道就批评弗洛伊德的卡伦·霍妮。

02 那个敢直言弗洛伊德错了的女人

卡伦·霍妮(Karen Horney)出生在 1885 年 9 月 16 日德国汉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挪威人,后加入德国籍,母亲是荷兰人,所以教科书介绍霍妮一般说她是德裔美国心理学家。母亲跟前夫生有四个孩子,跟霍妮父亲结婚后,生了霍妮的哥哥和霍妮。

霍妮自小有些父不亲,母不爱。在她回忆中,她认为父亲很可怕,因为父亲觉得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母亲又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幸好霍妮成绩不错,老师和同学的爱让她免去了自杀的命运。

霍妮的家庭属于中产水平,16 岁时与家人据理力争进入中学学习,后来先后进入弗莱堡大学、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医学,1915 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继续接受精神病学和精神分析训练。

霍妮有一本被评分很差的书《女性心理学》,这本书的文章出自她的手,但这本书却不是她写的,而是她的追随者在她身后整理她的文章后结集出版的。霍妮刚进入学术界,就是站在女性心理学角度对弗洛伊德展开批评。

弗洛伊德有一个让人生厌的观点,认为女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有阴茎羡妒(penis envy)情结,这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在 3 至 5 岁的女孩中最为突出。而霍妮则认为,女性羡妒的并非男性的阳具,而是男性的特权。她们需要更多机会发展作为“人”的能力。

她将这些观点写入一篇讨论女性心理学的论文中——《论女性阉割情结的起源》,并于 1923 年发表。两年后,弗洛伊德特意写了一篇《两性解剖差异所带来的心理后果》(1925)对它作出批评性的回应。一位是崭露头角的新秀,一位是学术界大佬的回应,但霍妮的观点并没有落入下风。

十年后(1937 年和 1939 年),霍妮分别出版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和《精神分析新法》两本书,对弗洛伊德观点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精神分析新方法。这引起了纽约精神分析学界的震动,整个纽约精神分析学界宣布与她决裂,她被迫离开当时任职的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

不妨在文字中感受到霍妮的个性:

我认为,严格地拘泥于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论解释,会带来这样一种危险,即倾向于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发现弗洛伊德的理论希望我们发现的那些东西。这是一种停滞不前的危险。——《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坚定、不容置疑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霍妮,字里行间都在表达——“我尊重弗洛伊德,但他错了,如果坚守这些错误,会让精神分析理论陷入僵化停滞”。

离开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后,霍妮创立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宽容、自由的环境让她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代表她思想成熟的作品就诞生在这个时期,例如《自我分析》(1942)、《我们的内心冲突》(1945)、《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

放下女性心理学研究方向后,霍妮后半生都在探索神经症理论,并在这个领域做出了非凡的贡献。由此,她成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和“新精神分析”的主要代表人。

03 什么是神经症?

什么是神经症?它是一种精神疾病吗?有什么临床表现?什么行为称之为神经症,什么行为称之为正常?

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清晰定义,关于神经症的研究只是镜花水月。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第一章直面解答这些问题。

在霍妮时代,很多人随意使用“神经症”,如同现代人随随便便骂人“神经病”,意在表达他人的反应不同于一般人的反应。例如,一女孩安于现状,拒绝接受加薪,也不希望跟她的上司保持协调一致,会被人视为患上“神经症”。这个判断暗含了一个默认假设,即人行为中存在一个正常的标准。

谁来规定这个“正常”?谁有权利说某人的行为僭越了“正常”的范畴?

霍妮批评这些随便定义自己是正常,他人是“神经症”的人:

我们之所以会称这些人为神经症患者,其原因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熟悉,而且只熟悉一种行为模式,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超越他人,赚比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多得多的钱。

所谓的正常,不仅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同一种文化中,也会因世异时移而发生改变。例如,前面的例子中,在古希腊时期,在超出自己需要之外还拼命工作的态度,被视为下贱。

所以,霍妮对神经症重新下定义。她认为神经症有三个典型特征

  1. 反应的僵化;
  2. 潜能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
  3. 冲突倾向的存在。

反应的僵化,指的是缺乏一种灵活性,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反应。例如,正常人感到事有可疑,才会感到怀疑;但神经症患者可能随时随地,都会疑虑重重。当僵化偏离了文化模式时,才会成为神经症的表现。

第二个特征“潜能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指的是觉得自己就是自己的绊脚石。例如,一个极具天赋的人,外在环境也利于他发展,他却毫无建树;一个人拥有让自己幸福的可能性,却不能享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或者一个女人十分漂亮,却仍觉得自己不能吸引男性注意,那么这些就是神经症的表现。

神经症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各种心理冲突的存在,并且患者可能不知道这些冲突的存在,并会自发地对这些冲突加以调节、解决。

但是,这些特征都只是神经症的表象,霍妮认为,在探讨神经症的形成动力后,“存在着一种一切神经症所共有的基本因素,这就是焦虑,以及被建立起来对抗这些焦虑的各种防御机制。”

03 那么,焦虑又是什么?

我们对焦虑如此熟悉,相信与之打过交道的人,宁死都不想与之再相遇。

我在三十岁前常有焦虑,就如开篇的描写,总是担心没有工作后自己该怎么生存。这个担心,让我在不太喜欢的行业呆了七八年,直到将近三十岁才敢于去思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直到近一两年,焦虑对我的侵扰已大大减少。

焦虑与恐惧很相似,都有心跳加速、立即想逃避的生理或行为表现,霍妮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中,对这两种情绪作出了区分,她认为:

恐惧与焦虑都是对危险作出的恰当反应,但是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显而易见、客观存在的,而在焦虑的情况下,危险则是隐藏的、主观性的。这就是说,焦虑的强度与情境对于所涉及之个体而言的意义是成正比的,而至于他如此焦虑的原因,他本人根本就不知道。

我们宁愿忍受痛苦,也希望逃避焦虑。因为焦虑会给我们带来两种我们十分讨厌的感受:无助感与非理性。

为了逃避焦虑,大多数人会采取四种方法:

  1. 把焦虑合理化;
  2. 否认焦虑;
  3. 麻痹焦虑;
  4. 避免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思想、情感、冲动以及情境。

这样做的目的是出于自我保护,可是一旦这样做,就阻碍了“对于那些真正激发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的力量的理解”。

什么是焦虑合理化?它指的是将焦虑转化为一种合理的恐惧。例如一位母亲过分操心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危险,如同我们会在想象中夸大失业的悲惨。

否认焦虑,即是将焦虑排除在意识之外,就像喝醉的人不会承认自己喝醉了。这时也许会出现一些生理现象,如颤抖、出汗、心跳加速、窒息感、尿频、呕吐、腹泻,以及心理方面的烦躁不安、无端冲动或无能为力的感觉。

第三种缓解焦虑的方法是麻痹焦虑。这是有意识地、不加掩饰地通过酒精或药物来达到麻痹的目的。也有其他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例如由于害怕孤独而让自己投身于社会活动之中、沉溺于工作之中,或者借助性。

第四种逃避焦虑的方式就是避免一切可能导致焦虑的情境、思想或情感。就像害怕社交的人回避社交,不想面对家人就将自己放逐到外乡。

一个人可能会意识到焦虑的存在,也可能意识不到,或者只是只是朦朦胧胧感受到。但他会在行为上在那些与焦虑有关的事情上拖延时间,如作决定、去看医生或者写信等。——或者,“假装”不喜欢一些事情,以此为理由躲避这些事情。例如,一个害怕在聚会上被人忽视的女孩,让自己相信她根本就不喜欢社交,而干脆避免参加聚会。

简而言之,焦虑可能隐藏在心跳过速、疲劳这样的生理不适感背后;也可能被一些看似合理或有根据的恐惧所掩盖;它也可能是驱使我们去酗酒,或者沉溺于各种娱乐消遣之中的潜在动力。当我们经常发现,无力去做某些事情,或者无力享受一些事情,其内核可能就有焦虑的身影,或因抑制焦虑的而形成的防御行为。

04 霍妮后续思想的介绍

治疗焦虑,需要考察形成焦虑的原因,其形成比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更复杂。

霍妮认为,产生神经症的个人内心冲突,虽然不排除性压抑、遗传禀赋、童年经历等个人特征,但本质上却来源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对个人施加的影响。

随后(十多年后),她在《自我分析》一书中,列举了 10 种常见的神经症需要,并能在《我们的内心冲突》将这 10 种神经症表现归为三大类——趋向他人、反对他人和逃避他人。“每种倾向都代表着对待他人及对待自己的一种基本态度和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神经症的人格类型。”

1950 年,霍妮出版了《自我实现: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再次反对弗洛伊德的「本我-超我-自我」的三我人格结构,认为由于个人生活经验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自我意象,即人的自我具有潜在、理想化和实在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由此她把自我分为真实自我(real self)、理想自我(idealized self)和现实自我(actual self)三种形式。

霍妮对人性具有一种乐观的色彩,她认为: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生来就具有进化而来的建设性力量,而且,正是这种力量促使人类实现其既定的潜能……人生来就会主动地为实现其自我而奋斗,并从这种奋斗中发展出一套自己的价值观。

就像橡子成长为橡树,人类个体的发展需要“温暖的氛围,这种氛围能给予他内心的安全感和自由感,使他能够拥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能够表达自己。”

后期的霍妮的思想开始有人本主义色彩了。所以,我们还能把霍妮归入精神分析阵营吗?霍妮早在在《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做出解答:

由于我的许多解释偏离了弗洛伊德的那些解释,一些读者可能会问,这是否还是精神分析。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你认为什么是精神分析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如果你认为精神分析完全是由弗洛伊德所提出的整套理论所构成的,那么这里所呈现的就不是精神分析。

不过,如果你认为精神分析的本质在于某些基本的思想倾向,这些思想倾向涉及的是无意识过程的作用、无意识过程得以表现的方式,以及将这些过程带入意识的治疗形式,那么,我在这里所呈现的就是精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