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夏天,关于人生发展的 24 条心得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关于做人
1
30 岁以后,珍惜每次相遇,再大的恩怨,再深的爱恨,都会在生死面前变得不堪一击。30 岁之后,面临亲人伤逝的概率急剧上升。先是爷爷奶奶,再是外公外婆,以及爷爷他们这一辈的亲人。接着就是爸爸妈妈及更多亲人了。所以,珍惜吧。没有解不开的仇,没有放不下的怨。
同理,30 岁之后,珍惜每天的创作时间,那也许是好不容易挤出来的时间,在孩子睡后,在亲人病床旁,在公司开会前夕。点点滴滴,汇集成川,方能奔涌成势。没有人真正能陪你走到老,也没有事物能永恒不变,逝去的,涌现的;存在的,不存在的,最后,能证明你的,只剩下作品:你曾经来过这个人世间。
2
心的修炼
- 放下评判心
- 放手人与事
- 放松身与心
- 对自己接纳
- 对他人善意
- 对世界探索
- 沉浸于当下
- 亲近大自然
- 创作好作品
- 怀感恩之心
今日起草的 10 条,供各位读者参考。
3
在健康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 20 分钟效应,大概意思是什么呢?人在自然界中接触森林、植物 20 分钟左右,自然会心情变好,有一定疗愈效果。
其实,不仅是接触自然,我们每天任何时候,都要保证自己有足够沉浸的 20 分钟。阅读的 20 分钟、写作的 20 分钟、跑步的 20 分钟、甚至做家务的 20 分钟、带娃的 20 分钟、深睡小憩的 20 分钟,都会达到类似效应。
这里的关键是放下杂念,专注此时此刻。再就是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比如植物、花香、鸟鸣、新鲜空气、开心的娃娃等等。
今天,你有几个足够沉浸的 20 分钟?
4
做学问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需要我们通过漫长的积累,逐步建立一套知识体系,反驳前人或同时代的同行,提出或解答一些问题。
在古代,学者其实从来不是一种职业。中国的张载、朱熹、王阳明、王船山,西方的柏拉图、笛卡尔、达尔文等人的主业从来不仅是学问,而是「生活」。过好自己的一生,中间碰到一些问题,那么就看看前人如何解决的,同时代的人如何解决的,继而,写作成书,讲学于外。这就是一种最自然的治学姿态。
今天 21 世纪,学术的专门化,使得我们往往容易忘记问题本身,将维护学科利益当做学术本身。更容易忘记知行合一的一生。这类学者,本身是被学问异化成功的人。
而以独立学者的姿态做学问,压力自然大,科研经费从哪里来?养家糊口压力如何解决?作品如何得到同行与大众承认?我比较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对我虽然有影响,但较弱。
有所舍弃,必然有所得。最终获得的是极大的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安排,用整整 36 年来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道统、学统、文统。
如果说在我的三统中,以四大分析、人生发展学、认知写作学为代表的知识体系是对人类理性活动极限的探索,那么,未来以唐句、情绪剧、人性剧、情境剧、情绪舞蹈为代表的知识体系是对人类感性活动极限的探索。
5
我这几年对学生说得较多的另一句话:人千万不能被动等死。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明明现在不够好,但依然不够大胆去改变。做了第一件事,效果不好;继续重复,依然效果不好;再继续重复,还是效果不好。而每次重复几乎都是低水平重复,没有改变什么关键变量,更谈不上换一个系统。这难道不是被动等死吗?
这类例子在职场人士身上格外多见。发了一篇公众号推文,浏览量很低,第二天依然差不多的思路继续发,浏览量继续很低。卖一个产品,销量很低,下一次还是差不多的思路继续重复,依然销量很低。没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被动等死,不仅浪费了自己的生命,也浪费了同事和顾客的生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被动等死,还以为自己活得很开心。
6
我这几年说得较多的,还有一句话:活人不能被尿憋死。
当整个社会都在唉声叹气,说经济下行,有一碗饭吃就不错了,你还敢指望赚钱吗?创业这么困难,你看,多少公司倒闭了,那么大的老板破产了,你还不赶紧去考公务员?
请记住,所有这些都只是社会观念而已,它们并不是从你的人性系统出发的,也并非针对你的不可改变的事实。
同时也请记住,一旦你的头脑中引入了太多先入为主的社会观念,你的思考自由空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你就觉得左也不对,右也是错,于是,活人生生地被尿憋死了。当然,在今天,我们发明了无数新名词:拖延症、抑郁症、职业倦怠、内卷、躺平等等。21 世纪的「尿」。
太多的活人都被尿憋死了。平时社会规训我们太多了,大家不敢随地小便了,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即使即将被憋死,还得生生忍着。你都要被憋死了,就在大马路边方便,又怎么了?
关于做事
7
许多人都相信自己不会中彩票,但是却有许多人坚信自己一定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网红。
从概率上来说,彩票概率的确低于成为网红的概率。然而,很多人都大大低估了我们付出的时间成本。买彩票,不影响你正常生活,你成为网红的路上,必须全力以赴,而多数时候,当你还没成为网红的时候,已经坚持不住了,顺利成为炮灰了。
这就是《工作的心智》第七章所写的「平台陷阱」。然而,仍有很多朋友会陷入这个陷阱。
8
我常说,提升认知有三个捷径:读好书、见高人、做大事。
其实,三条捷径的频率大不相同。我们一辈子,可能只能作那么一两件大事;一辈子遇到的最高的高人,可能就是大学的老师与公司 CEO 了。然而,读好书,却是可以高强度地每天进行。长年累月下去,该认识的历史上的高人都认识了,想做的大事也日益清晰,得心应手。
9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的思维方式呢?我从不在一个局部竞争,而是尽量在高维度竞争。以我近期出版的两本新书为例。《聪明的阅读者》用认知科学+科学计量学,去挑战传统阅读著作。《工作的心智》用创造价值去挑战传统侧重分配价值的工作方法论。我的四大分析、四大方法、人生发展学以及认知写作学,那些即将出版的重要专著,无不如此。
这类思维取向,可能是各位同学学习我的风格时,才真正需要注意的点。如果不利用更高维度的优势、系统优势,那么,你就容易陷入到「内卷」。
10
人与人不同的反思能力:
- 第一等级:在一个领域,连错错了四次以上,还无法调整自我模式成功,这类人是社会主流,差不多要错了 10 次以上,才能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二等级:在一个领域,错了四次到九次,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三等级:在一个领域,错了不到四次,就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四等级:在一个领域,没错一次,但通过学习、参考他人的错误,就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五等级:在四个以内的领域,没错一次,但通过学习、参考他人的错误,就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六等级:在四到九个领域,没错一次,但通过学习、参考他人的错误,就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 第七等级:在九个以上领域,没错一次,但通过学习、参考他人的错误,就可以调整自我模式成功。
11
在 21 世纪时代,有两类发展路径,一类依然是沿着:学习→工作→作品,废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考上一个 top 级别的大学,然后开始打游戏,放纵自己,大学之后干嘛呢?不知道,迷茫,于是上山当和尚。
而没考上 top 级别的大学,比如双非本科毕业生或大专生呢?整个社会对你是不友好的。找工作,只能一般般。找男朋友女朋友,只能一般般。你还以为,自己只配拥有这样一般般的人生。
于是,你按照一个一般般的人生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找一份一般般的文员工作,打着无聊的工。到年龄了,碰到一个一般般的老公老婆,凑合结婚,继续过一般般的生活,生了个孩子,基因突变?是不存在的。继续孩子重复自己一般般的生活。你发疯了一样,试图给孩子投资学区房、不想重复你这样的生活,最后发现,孩子中途抑郁了,不得不辍学。
而另一条路径是什么呢?我压根不管我上的是什么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父母是草根还是中产,我一上来就保持心气,全力以赴,掌握成为知识工作者的核心技能,比如信息分析、论证分析等等,继而,阅读、写作、编程、科研等等,然后不断用作品说话。
而中间,可能赶上了一个又一个机遇,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AI 时代。总有一次对了。
你选择的是哪条路径呢?你给孩子选择的是哪条路径呢?
12
今天有个同学很开心,给我发来红包。因为 TA 通过大模型赚到了第一笔钱。
钱有多少?不多,几百块,哈哈哈哈。
但这类正向激励,其实是无数只领工资的同学,缺乏的一种体验了。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主动搞事,作出一些作品,然后将作品推销出去,获得一定回报。
我们现在默认假设是什么呢:默认将自己设定为「打工人」,搞事的是老板,老板负责去指派做什么作品;负责推销作品的是同事,同事负责去卖自己研发的作品。即使自己参与研发的作品,自己扮演的往往也是一个螺丝钉的角色。心流从何而来?
因此,建议每位 18 岁的成年人,即使在任何一个大组织工作,都不要放弃自己主动搞事、主动研发出一个新产品或新服务、主动推销出去的这种全链条闭环的能力。
这种能力,持续萎缩之后,那么在经济下行期间,一旦被裁员,那么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关于助人
13
托尔斯泰的名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然而,我在最近的人生发展咨询师培训中提到,不幸的人生发展大同小异,幸运的人生发展却都是足够个性化。
不幸的人生发展大同小异,都是违背了人生发展学的规律,比如个人特质与情境的错配,或者是上一个人生发展周期未解决的矛盾拖延至下一个周期,等等。
而幸运的人生发展却都是足够个性化,也就是在个人与情境的磨合中,走出了足够个性化的路线,这条路线,往往只有那么一两个人走通、是这么走的,将自己的个人优势与情境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几乎没有任何竞争对手,也取得了足够令人惊艳的成就。
14
昨天我再次向咨询师们强调了这一观点: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自己创设什么样的情境;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拥有什么样的情境。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常常紧绷的人,想变得更松弛一些,那么先让自己的房间、开的车变得松弛开始。
可以换个房间的颜色,刷成绿色;床品也可以换成嫩绿色。那些在房间里引发自己紧张感的物品可以全部藏起来或者送人。再就是手机屏保没那么商务,更松弛。车也做类似改造。可以完全不做理性分析,随机去一些场所,比如随机地报名参观几个博物馆,看几场脱口秀。在办公室,尝试前所未有的发型搭配、服装搭配,以及不断给同事们讲笑话。
不仅是绝大多数人类,几乎是所有的心理学家都大大低估情境的力量了。只有少数天才心理学家,如吉布森和勒温,才真正重视情境。
15
之前在咨询师培训时复盘,为何有的咨询师的成长为何这么快时,谈及了凯利的固定角色疗法。其实,这是一个极其聪明而有用、容易见效的疗法。然而,凯利的临床实践多半来自大学生,因此,对职场人士其实效果不佳。并且他太强调角色,错了。之后在我的人性系统论中,被我大幅改造了。最后形成一个有趣的思路: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你就先拥有什么样的情境。
今天去办公室开会,提醒同事,其实,可以单独划分一块图书区域,专门用于放置人生发展咨询相关的书籍。同理,我们可以专门留出一块个人时间,用于刻意练习咨询师的基本动作。而这周周六上午,我就要给咨询师们培训,讲讲人生发展咨询的基本动作是什么。你看——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给自己创设什么样的情境。
想成为一流的、杰出的、卓越的咨询师,那么就在空间上给自己创设更多与咨询能力相关的实体区域,在时间上给自己留出更多与咨询能力相关的专用时间;在人际上深入访谈世界在世最伟大的那些咨询师;在情绪上,仔细觉察那些咨询室中发生的喜怒哀乐;在任务上,让咨询师类的任务更密集,比例上去。
这是我对前辈大师的致敬与改良。而这些精妙之处,才是人生发展咨询的独门秘籍。如果你都没有给自己的变化方向留出时间、空间,这不就是在做白日梦吗?一觉醒来,人生发展自然变好?
16
人,如何成为自己?这是存在主义的基本命题。在我与咨询师的讨论过程中,我尝试将这个有趣的命题具体化。也就是:我是谁?我来自何处?我将去往何方?
- 我是谁:是一个身份认同问题。它的负面是丢失了自我,没有名字的人。
- 我来自何处:是一个心理发展问题。它的负面是混乱、分裂的自我。
- 我将去往何方:是一个人生意义问题。它的负面是无聊、疲倦、只想躺平的自我。
而身份认同、心理发展、人生意义,都受制于个性化与社会化两者之间的反复博弈——人类的存在感由此而来。
17
人在世上,首先是成为自己,然后才是某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兄弟姐妹,再扩展到更多的社会角色:比如某人的同事、老板、好友等。
而成为自己,第一步最重要且最难的是什么呢?无条件接纳自己。我并不需要讨好谁,也并不需要谁的肯定,我自己可以愉悦自己,就可以肯定自己。
生而为人,如果对自己都是「有条件」,我必须为自己付出点什么、做了点什么,才能自己肯定自己,那怎么能指望别人对你也是无条件的爱或接纳?显然,一个人无条件接纳自己的人,更容易自信、高自尊,最后反而更易得到他人的爱或接纳。
无条件接纳自己,就是要承认自己的优点、缺点,承认自己的工作记忆有限、人体自由度有限、社会认知能力有限、情绪劳动有限那四大有限。
无条件接纳自己,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之下,颇为困难。因为,儒家文化影响下的自我,是镶嵌在天地君亲师之下的。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得到天地君亲师的认可。
然而,当我们一旦奢望天地君亲师的承认时,我们就开始陷入一种新型的异化之中了。任何非异化的关系,其实有一个极大不同,它是双向回应的。当你说工作异化你了,意味着在工作中,你是单向被当作人肉电池的那方,你是疲惫的、乏味的、牺牲的。当工作与你的关系是健康正常的双向关系,显然,工作会回报你以自主、快乐、成长的感受。
所以,摆脱儒家文化影响,无条件接纳自己,就要思考:如何让天地与你共鸣,而不再是你单方地奢望天地承认你,之后你再来愉悦自己。而是你做了什么,愉悦了自己的同时,又增益了天地。同理,从天地到君王、亲人、老师也是如此。
18
神经质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单来说,就是指那些事情多、挑剔、敏感、脆弱、脾气大且情绪不稳定的人格特质。神经质高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比一般人要惨一些,不太容易体验到很多积极情绪。按照我的「情绪情境论」,情绪概念可以分为时间的、人际的、任务的、空间的。
时间的?神经质高的人对过去是不满意的,对未来是不安的。
人际的?神经质高的人容易挑出自己与他人的错。我在督导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本来别人给你 100 分的表扬,在神经质高的人耳中愣是听成了负分的批评。你还别说,这是一种神经质高的人的常见行为模式。别人对自己的表扬,自己容易转换为负评;而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更容易转换为灾难片。如果神经质高的人还赶上童年创伤、伴侣分手,那么简直是天打雷劈级别的灾难片。
任务的?神经质高的人一般伴随完美主义,总觉得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工作有无数可以改善和完善的细节。
神经质高的人在时间、人际、任务上产生积极情绪都颇为困难,需要经历漫长的自我训练以及机缘巧合,情境的刻意设计与引导,才能达到自如的境界。例如,在时间上给自己留出整块时间;在人际上处在心理地位高的情境;在任务上,处理信息类和审美类任务。
然而,老天爷是公平的,既然时间的、人际的、任务的都这么艰难,老天爷在给你关上无数扇门的时候,又给你打开了一扇窗,这就是空间的。神经质高的人在空间上更容易获得积极情绪。
所以,我一直强调,让神经质高的来访者多接触更空旷、更自然、更灵性、更安静、更绿化、更高远、更辽阔的空间。在这类空间下,神经质高的人特别容易产生积极情绪,比其他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自得其乐以及获得强烈的巅峰体验(或超越性体验、灵性体验等等)。
关于育儿
19
表扬自己人
人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对自己人更容易批评。今天反思我这一特点,其实也较为明显,哈哈。
我们对外人,反而更客气一些,对自己人,说话更随意、更严厉一些。其实,这是一个不够好的习惯。
小美妞今早见到我,说,哟,爸爸你今天真精神(我穿了一双新布鞋、一件新衬衫),五道口第一帅啊。
所有人都知道,阳老师肯定不是「五道口第一帅」,然而,我听了这话,是不是也很开心?哈哈。
其实,连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但我们长大成人后,反而做得不够好,以后对自己人更要多表扬、多肯定。
20
踩背
小美妞:妈妈,今天你累了吧?我来帮你踩背。
于是,她沿着床边,扶着床头,帮妈妈踩背。妈妈感叹道,很舒服。
我看了,说,可以帮我踩背吗?
小美妞说,当然可以。
哈哈,踩背太舒服了,我说,还能再来吗?
她说先不行了。
于是,我去找妈妈拿筋膜枪帮我打背。
结果她说,爸爸,你先别让妈妈劳累了,我帮你打筋膜枪,行吗?
我说,这个比较危险,还是让妈妈来。
小美妞说,那我继续帮你踩十次背,你不麻烦妈妈,妈妈今天比较累了,行吗?
我说,当然可以。
于是,小美妞就真的又帮我踩了十次背,哈哈,还挺舒服的。
结果没想到的是,踩完后,她说,爸爸,你一会儿是不是要发朋友圈。
我说,哈哈,爸爸的确会发朋友圈,不过爸爸的那个朋友圈,叫做知识星球……
实在服了这个机灵的小棉袄啦,哈哈。
21
时光机
- 爸爸:小美妞,今晚能给我踩背吗?
- 小美妞:爸爸,我今天骑了很多圈车,累了。
- 爸爸:那明天呢?
- 小美妞:明天也不行啦,我明天出去玩一圈,回来估计也很累了。
- 爸爸:那后天呢?
- 小美妞:后天我跟同学去博物馆参观,回来也很累啦。
- 爸爸:那昨天呢?
- 小美妞:什么是昨天?(儿童心理学知识小黑板:四岁的小朋友还没形成很清晰的时间认知观念啦)
- 爸爸:今天是星期五,昨天是星期四啦。
- 小美妞:昨天也不行。
- 爸爸:为什么不行呢?
- 小美妞:我们回不去昨天啦。昨天已经过去啦。
- 爸爸:那我有时光机啊。可以带大家回去。
- 小美妞:但我还是不想给你踩背啦。
- 爸爸:为什么不行呢?你得以理服人。
- 小美妞:你没有时光机啊。
- 爸爸:妈妈,你帮我证明一下,我有时光机吧?
妈妈偷偷笑,不敢开口说话。
小美妞眼看着无法说服「有时光机的爸爸」,就开始耍赖啦:不行!昨天也不行!
哈哈。
22
授权费
小美妞的画越来越好看了,很有灵气,哈哈。当爸爸的看到了很喜欢,想拿她的画放到我的诗集里面当作配图。
结果,昨天晚上跟她谈授权费没谈拢。
我说 50 元一幅画,她不答应。估计嫌便宜了。
没想到的是,今天晚上,小美妞上幼儿园回来,主动找到我,说,爸爸,我的画免费授权给你啦。哈哈。
建议情感充沛的孩子学习画画,这是一个很好的情绪表达途径。
23
第一篇文章
今天,接小美妞从幼儿园回来时,她的绘画本上被老师贴了一篇文章。是她今天画画之后,给老师口述的一篇文章,老师觉得蛮有趣的,就打印出来了,贴在画本上。哈哈,我看了,也觉得很有趣。
红樱桃萝卜长得好高好高啊, 都快跟我一般高了。 中午了, 你看大大的太阳正好照着我的红樱桃萝卜。 右边是我们的班牌, 我正在看萝卜呢。 我在想,一会儿我就能吃掉它了。 我种了 4 个萝卜, 要和妈妈一起吃。
这个小孩,现在还会给自己的画配文了。
24
两块钱的快乐
今天晚上,请小美妞吃潮汕菜,喝完粥之后,带着小美妞回家。
路上,她说想吃冰棍。
于是,带她进小卖部,让她自己挑了一根 2 块钱的绿豆冰棍。
她吃得特别开心。
然后在路上手舞足蹈地跳舞了。
以前花那么多钱给小美妞买礼物,都不如这根冰棍。
小孩子的快乐就来得这么简单直接,哈哈。
小结
上半年,继续在学术上高歌猛进,「人类基本知识纲要·元知识卷」前五讲完成,提出了一套 21 世纪的知识论;「情绪情境论」实践篇讲完,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情绪科学理论,「人生发展咨询实务」系列讲座顺利结束,确定了一套不同的咨询技术体系。正值学术壮年期,那些心理学史与哲学史上的难题正被我逐一解决。
偶尔看看闲书。或是叶芝、洛夫、佩索阿的诗;或是一两本有趣的小说,到了每天下午,就去散步。柔和的风,欢闹的小孩,绿意盎然的林间小径。渐渐地,就小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