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懂的阅读技巧:读目录
猫柳 开智学堂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目录就像是一本书的地图,它能帮助我们在埋首阅读前规划出阅读路线。
01 目录的首要作用:导航
以阳志平老师的《聪明的阅读者》为例。全书的目录非常清晰,围绕“何为读”、“如何读”以及“读什么”来组织结构。
第一篇包含三章,介绍阅读的科学原理;第二篇包含五章,分别是第四至第九章,介绍阅读的具体技法;第三篇是书单介绍,给出延伸阅读的“通识千书”。
用简单的结构,统领丰富的内容,这是作者的写作风格之一,化繁为简。
面对这样清晰的目录,在阅读前我们很容易做出阅读选择:如果你对“如何阅读”感兴趣,在阅读完“自序”和“后记”后,不妨直接翻到第四章阅读。如果你对“如何选书”感兴趣,不妨直接翻到第十章“如何选书”开始阅读。
对于一本陌生的书,我们时常会持有一些疑惑:它是一本好书吗?这本书值得我花时间读吗?它能解决我的问题吗?
借助目录,我们提出的第一轮抽样阅读假设,往往就能回答上述问题。之后,大脑会做出下一步行动的预测:读下去,还是放下来。如果选择读下去,你将比之前对作者有更多的信任。当你信任作者,就能带着平和的心态与作者交谈,而非像键盘侠那样,带着偏见,处处与作者争锋相对。
这就是目录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好处:导航,初步了解图书结构。
02 目录还会泄露写作秘密
但目录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能让我们窥探更多秘密,例如作者的写作逻辑。
以《超负荷的大脑》为例,这是一本介绍工作记忆的认知科学著作。该书的目录没有分篇目,而是将十五章的内容并列展示。
这也是很多图书会采取的方法。对于这类图书,我们可以先对目录进行一个简单的分类,如图:
科普著作的写作逻辑跟实验思维相似,会这样展开:介绍核心概念(是什么)、核心概念作为自变量(它影响什么)、核心概念作为因变量(什么影响它)。对应到实际阅读中,即介绍核心概念的定义、概念的表现形式以及概念的应用场景。
回到《超负荷的大脑》。在第一章我们很容易读到这样的一段话:“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尝试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以及我们如何通过脑力锻炼而拓展极限。”
这段话大大地帮助我们理解全书目录:
- 尝试理解为什么是这样 —— 即工作记忆是什么。
- 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 即工作记忆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 我们如何通过脑力锻炼而拓展极限 —— 即如何提高工作记忆。
目录泄露了作者的写作秘密,让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目标来规划阅读。例如,阅读《超负荷的大脑》,我们必须先阅读第二、三、四、五章,弄明白工作记忆是什么。这是重点阅读的组块。如果对这个组块理解得糊里糊涂,直接影响后面的章节理解。
我们可以分析另一本科普类作品 —— 美国心理学家丽莎·巴瑞特教授的《情绪》—— 来验证这个方法。
按照前面的方法,科普类作品大多会像实验思维那样组织章节,那么,如果我们将《情绪》章节进行分类,会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同样地,《情绪》主要介绍“情绪建构论”模型,全书按照模型的起源、模型的本质、模型的应用三大部分展开。
简单地分析目录,就能让我们手握了罗盘,在茫茫的知识海洋遨游时,有方可循。
03 像作者一样重新编排目录
一般来说,图书的内容编排会按照纵向和横向推进。纵向指内容按照不同层次来推进,例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介绍核心主题。横向指内容之间是平行的,甚至相互之间可以没有关联。文集是典型的横向推进来组织内容的文本类型。
以保罗·格雷厄姆的《黑客与画家》为例,这是保罗关于机算机时代的散文合集。
看目录,本书共分成三大部分,都与「黑客」有关。
- 黑客的成长、黑客观察世界 —— 第一部分。
- 黑客的实践(即他们如何工作、如何影响世界) —— 第二部分。
- 黑客的工作方式 ——第三部分。
换言之,是站在「黑客」身份立场上,谈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工具。
这是编辑眼中的保罗,或者说,这是编辑认为读者眼中受欢迎的保罗。保持质疑,我们回到源头,找到 2004 年英文版本进行目录对照。你会发现,原版本没有「部分(part)」 的划分。显然,中文版的《黑客与画家》是编辑为了方便中文作者自行添加的,这是一位聪明的编辑,一位懂认知科学原理的编辑。
我们当然可以领受编辑的好意,按照「部分」来逐章阅读,但我认为这样读不出保罗的味道,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作者,重新编辑目录。
如何把自己当作作者呢?需要你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搜集资料,获得作者的身份介绍,知道他的行动实践,或者通过阅读图书的边角料,例如序言、推荐序、后记、封底的推荐语等,获得更多线索。
在《黑客与画家》中,边角料能让我们获得这样的信息:
- 在封面,知道保罗的身份标签——「硅谷创业教父」
- 在封底,看看推荐序的人都是谁?—— 创始人。
我们朦胧有种推测“创业”、“黑客”,是保罗之所以是保罗的特色。
在推荐序,我们获得的信息就更多了。《黑客与画家》(十万册纪念版)的推荐序是由曾任百度总裁的陆奇所写。他是保罗的公司被雅虎收购后的同事,办公座位就在保罗附近。陆奇建议我们从三个维度来阅读本书:1)黑客精神;2)财富创造;3)开拓未来。
在推荐序末尾,他提到保罗对编程语言 Lisp 的重视——这也符合我们在目录看到的事实,书中选取了多篇跟编程语言有关的文章。
综上,我们可以大胆得出结论,与黑客、与创业相关文章最能体现保罗思想。而与黑客精神相关的,还可以细分为设计者的品味——对 Lisp 语言的偏好可以归到这个标题之下;与创业精神相关的,还有创造财富这个话题。因此,我将保罗的核心思想归纳为这四个:
- 黑客精神
- 设计品味
- 创业思想
- 创造财富
以此重新编排目录,得出新的目录:
04 结语
目录是窥探作者写作秘密的窗口,它首先的作用是导航,让我们在正式阅读前有坚定方向感。
目录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通过简单的分类,我们能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从而根据阅读目的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规划。重新聚类后的目录,还便于我们找到重点章节,避免买椟还珠的尴尬。
如果嫌弃作者偷懒,没有为我们划分出清晰的组块,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作者一样,重新编排目录,完成“一千个读者心中读出一千个哈姆莱特”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