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春天,关于人生发展的24条心得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关于人生

1

人生终究忧伤多于快乐。年少时,懵懂无知;青春正好时,却又被各种社会欲望规训,既要钱,也要名,还要伴侣——来自肉体的欢愉。人到壮年,却又开始面对亲人病痛与伤逝;而走到一生终点,生死面前有大恐惧,终究很少有人能释然。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也不利于快乐。我们喜欢嘲笑他人,很少鼓励他人。当我们受到伤害,我们喜欢将自己受到的气撒到另一人身上。拥有朴素的快乐,在今天这个时代,日益困难。

向死而生,因此成为智者思考的基本命题之一。而智者们的共识则是,未经反省的人生或许是一种不够真实的人生。而人一旦开始反省,那么就意味着,快乐必然减少,忧伤必然增多。即使身处顺境,也会居安思危。因此,有的智者也会质疑:人真的会比猪圈中的那头猪更快乐吗?

唯有诗歌与小说,将忧伤处理为美。诗歌将人世间的艰难凝固为触动人心的诗句;小说将伤害、悲痛的经历凝固成一个安全的平行世界。我们很少见到沉溺于酒色财气的大诗人、大作家,而那些流传千古的诗歌、小说无不出自作者较为艰难的一段时期。忧伤吗?快乐吗?那些情绪,那些经历,都是因为被文字雕琢而成为人类共同记忆。

2

中年人的上有老,下有小,上是病痛、衰老、伤逝的确定;而下是活力、健康、成长的不确定。两头都依赖你。因此,中年人如履薄冰成为常态。

每个人生阶段,若要从容自如,安然度过,都颇为不易。所以才需要居安思危,需要未谋先筹,需要人生资本总量的全盘规划。

储备足够丰富的养老知识、育儿知识,以及相关人力,而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又是在经济资本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又建立在身心健康以及稳定的婚姻、家庭基础之上。

3

就像阅读有主动阅读、被动阅读一样,做人其实也有主动做人、被动做人之分。比主动做事更重要的是主动做人。事千变万化,人却只有一辈子。

主动做人:努力成为自己。虽然刚开始,往往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想法,但就是打破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就是坚持做自己,慢慢地,最早那个模糊不清的想法,逐步变得更清晰。

有同学调侃我,我的人生叙事一直很稳定。他在 10 年前认识我,我就是这样——努力成为一代大宗师。10 年后,还是这样。其实,10 年前,对如何成为一位大宗师,完全是抓瞎与摸不清头脑。只是知道,那些位高权重的人,那些我认识的所谓大佬,不是我要走的路。摸着模糊不清的想法,慢慢过河,10 多年后,就非常清晰了。

被动做人:被本能束缚或努力符合社会规范。我曾说,人有两次青春期危机。第一次受荷尔蒙制约。事实上,多数人难以完全摆脱荷尔蒙等生理本能的影响,活得较为初级。不怎么张扬炫耀,努力追求人类高级智慧的人,屈指可数。

一些商界大佬之所以被人瞧不起,是因为他们一直没能摆脱荷尔蒙的影响。而容易被忽略的是,符合社会规范其实也是在被动做人。按点结婚、按点生娃,最终获得的人生自由其实颇为可怜。

4

今天的热搜上又出现了两条关于抑郁症的话题。一位明星自曝曾患抑郁症。一位诗人不幸因此离世。

抑郁症未来的发病率只会越来越高。我的一位朋友是中科院心理所的一名研究员,每年主持全国抑郁症的调查,她发布的数据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时代流行病。

这里的关键是:

人们的脑力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现在连外卖员和保安的脑力劳动强度也显著增加。更不用说知识工作者。

无数社会潜规则进一步加重了脑力劳动强度。比如,很多工作毫无意义,很多环节毫无意义,很多汇报毫无意义,很多开会毫无意义。然而,就是一本正经,假装在忙。而大多数人对自己所做事情是否有意义,是有判断力的。这样不断加剧了自我怀疑和抑郁的概率。

无数 APP,在引导我们消耗注意力。今天看到某个购物 App,提出一个口号:星期一购物就在某某。我想,这家电商巨头的营销策划真是天才——强行将星期一与他们家品牌关联在一起。

你会发现,在这个社会,这类天才实在太多了。于是,我们的日子被早就挤满了。消费着,消费着,习惯了浅层次的满足,深层次的快乐再也体验不到了。或者说,那些简单而深层次的快乐,被消费主义思潮,抬高门槛了。

何以解忧?唯有成为创作者。当你忙着写作、忙着开发,而且是自己想写的文字,想开发的产品,那么,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并且更容易享受事情本身,而不是关注事情带来的名利等外在结果。

这正是我在深圳演讲时所说的:在 21 世纪,成为创作者越来越有必要。如果你不创作,就有无数人、无数 APP、无数事情抢走你的注意力、你的时间,最后就是你的生命。

5

可能现在大家对 AI 的预判都太早了,结论也都太绝对了。建议大家都不要早下预判、早下结论,而是更深入开源生态前沿,了解更多实际操作细节,那么,你的心态就完全不同了。

类似什么市场派、技术派;类似什么某某 AI 不会影响我所在的行业,其实都是扯淡。

当我们站在浪潮最初时,只能感受到一个小浪花,丝丝凉,当然不会影响到你的体感。然而,当浪花席卷而来,成为滔天大浪时,你已经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会被时代的浪潮彻底淹没。

只有那些更早感知时代浪潮趋势的人,更深入开源生态技术细节的人,才更易成为弄潮儿。

此外,过早的预判、过多的结论,实际上会影响我们的思维:为了捍卫自己的预判和结论而固执己见,最终不易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

6

暴力不等于真实。一个学力到位的人,即使没有学历,依然可以成为院士、知识分子或诺贝尔奖得主。

我在《聪明的阅读者》里面记录了很多这样的人,然而,同学们统统没有注意到,2023 年 6 月深圳演讲,当晚与同学们吃饭时,我现场给同学们翻阅了,指出了这些人的厉害。

会计行业的祖师爷罗伯特·蒙哥马利,没有正式的大学学历。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没有正式的大学学历。

史学大师钱穆,依然没有正式的大学学历。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仙学创始人陈撄宁,还是没有正式的大学学历。

暴力就是用语言学的修辞,告诉大家:想成为一位有文化的人,你必须去读大学、拿到博士学位。

然而,这并不等于真实,不意味着学力。

它只是一种文化暴力、语言暴力、教育暴力而已。

真正善于突破暴力束缚的人,是自身早就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了,那些暴力压根伤害不到你了。这就是人生的自由。

关于做事

7

我做事很多,然而,所有事情到了最后,其实就是我在 2023 年跨年演讲中提到的那个评判标准:亲近道还是远离道?帮助自己、他人与宇宙、社会、自然更好地融合为一体,体验到那无名、神秘而永恒的存在?还是远离它?

这些年,这个做事的原则变得益发清晰。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情,坚决不做。即使来钱快;即使会让你的名气变得更大。

慢慢地,如今做事有种越来越顺畅的感觉,很多 30 岁时的梦想逐步实现,一些当初看似格外困难的事情,现在已经初步完成。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得道多助」。

8

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无论是产品还是事情,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然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却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我们将重心都放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最终的方向就会越来越偏离。

宁愿保持简单而清晰的价值观,得到简单而清晰的收入回报,与少数人维持简单而清晰的关系。坚持做那些简单而清晰的事情。

这样才不会被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乱花迷了个眼。

9

个人:做正确的事。

团队:与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生态:创办一个正确的生态,与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

这是做事的不同阶段。

而正确的事,是指善的事、创新的事、有助社会公益与人类福祉的事。

很多未来看似复杂的大事发源其实不复杂,关键是在一个诱惑多的时代,保持初心、快速行动,并不容易。

10

今天走出会场时,跟同学说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师」。他们都是直面那个时代的难题,展现了人类卓越的智慧与勇气。然而,那个时代过去之后,那个难题也许就不再那么重要了。其他的问题变得更加重要。

例如,钱穆在民国时期,致力于解决一个积弱已久的大帝国的民族自尊心问题。

那时,许多人都不相信中国能够强盛,甚至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从未强盛过。历史学上的造假和翻案层出不穷。

而钱穆,通过著述、讲学、办校,最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让民国时期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脉络,现在的积弱只是暂时的。

这正是大宗师的气度与远见。而钱穆的学生,如严耕望、余英时,继承老师的精神不断前行,也成为了大师。

而在 21 世纪,再去撰写类似的文章,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是其他大问题,要想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那么就要解决那些独属于一个时代的大问题。

11

人们常常低估那些智者的另一面:身为美好世界行动者的一面。

赫伯特·西蒙,不仅仅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通才,还是凭借一己之力,将 CMU 从一个新兴的文理学院建设成全球计算机与 AI 领域的顶尖高校。

钱穆,不仅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还是香港中文大学前身新亚书院的创始人。

狄德罗,不仅仅是一位哲学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出版人,主编的《百科全书》带来了西方启蒙运动。

布罗代尔,不仅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韦伯,不仅仅是伟大的社会学家,更是当时最为前沿的学术期刊的主编与核心作者。

而到了 21 世纪,任何一个智者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实验室、一个咨询公司、一个智库、一个大学、一个事务所、一个出版社。

这些智者的行动是被世人大大忽略的一面。

甚至,不少我的学生,颇为向往我可以安心治学的生活。然而,这些依然离不开我的两类行动:一,创业者的行动,在 30 岁之前,已经解决了资金问题。二,通过务实的课程、咨询等产品继续完善我的思想的行动。

思想与行动,相互促进,才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

12

我有时候谈到,有些学生、同事明明跟着我学习或工作也有好多年了,但做事风格特别不像我。反而是我素未谋面的一些朋友,做事风格跟我蛮像的。

后来我才想明白,核心差异在于创业者风格与雇员风格的差异。

从我大三开始创办公司至今,已经创业 21 年了。而多数人从未创业,因此,两者之间的思维方式存在较大差异。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创业者风格与雇员风格,差异在哪呢?

答案是:真正的创业者玩的是一个无边界的游戏。也就是说,我们不会有明确的开始、结束,更不会有明确的成功、失败的概念。

任何一个项目的结束,都是下一个项目的开始。

任何一个小事,都是通往大事的一个垫脚石而已。

任何一次失败的尝试,都是交学费,避免下一件事情损失更大而已。

我自己,我认识的顶尖创业者无不是这种思维模式。

然而,雇员思维模式不是这样的。

他们等着阳老师、阳老板给他们派活,期望明确告知:这个任务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以及能动用什么资源。

他们从事任何一个项目,都小心翼翼,尽量避免失败,自然而然选择了风险小、收益也小的思维模式。要么就赌性很强,选择风险大、收益看似大的项目。然而,从没有思考过,如何控制风险以及如何创新,选择那些风险可控、收益也大的项目。

当你这么一上来想,也许就让自己的人生发展交付在他人手里了。没有什么自由,自然努力也会被他人先拿走一大部分溢价。

关于婚恋

13

成年人心智成熟的三个阶段:

1)经济上独立于原生家庭; 2)习惯上独立于原生家庭; 3)性格上独立于原生家庭。

14

婚前,我们容易放大对方的优点,低估对方的缺点对自己的影响。等到了婚后,双方才开始后悔。

建议大家区分一下,婚前的那些优点、缺点,哪些是婚后可以改变的,哪些是婚后难以改变的,哪些是你忍一忍能接受的,哪些是你始终无法忍受的。

婚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对方的缺点而非优点暴露出来。所以建议多采取一起旅游、登山、共同做项目等更动态的方式来谈恋爱,而非类似吃饭、看电影、聊天这类偏静态的方式。前者更易测试出对方是否合适自己,后者非常不易。

人的行为,在压力情境下容易变形。一个人平时吃饭、看电影,也许对周边的人都很温和,但在高压力情境下,比如赶飞机、又如项目即将结束,这个时候,很多人的本性就更显露出来了。

15

今天收到一位人生发展咨询的来访者的来信,告诉我,领证了。

哈哈,TA 非常感谢咨询师团队,说,没想过害羞内向的自己也会有步入婚姻的机会。我回信说:请快递喜糖,记得要无糖型的。

我跟咨询师复盘这位来访者的案例时,发现,行动与情境的确能促进人的改变

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如果太关心自己的情绪感受,那么会变得更加害羞内向。然而,野百合也有春天。再害羞内向的人,也有合适自己的情境。找到合适自己的情境,那么就容易找到自己最舒适的社交方式,最终慢慢地绽放自己。

咨询师刚开始帮这位来访者设计的目标是,18 个月到 3 年脱单,没想到超前完成任务了。这就是情境对了,行动也对了。

16

年轻时,我们对婚姻很看重,其实有个较大的思维误区:希望从婚姻中得到更多。

然而,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不奢望从婚姻中得到什么,而是伴侣会如何减少给自己的麻烦。显然,健康的伴侣、情绪稳定的伴侣、上进的伴侣,理性温和的伴侣,给你带来的麻烦最少。

先保证婚姻的下限,再谈上限。婚姻的下限才是 10 年、20 年、30 年的时间尺度,而婚姻的上限则是荷尔蒙最高潮的那么 18 个月。

漫长的婚姻生活,是先下限不出问题了,才有更高的上限。

而一旦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不应该对婚姻奢望太多,而是转为对自己有更多期望: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独处?一个人能否很好地生活?一个人能否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一个人能否很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17

谈朋友,有时候会忽略一点:对方的健康程度。比如是不是喜欢运动,是否有长期健身习惯。

年轻人常常不够重视健康。等到了 40 岁、50 岁甚至 60 岁,才意识到健康有多么重要。

其实,一个健康的伴侣,容易活到 90 岁,给家庭带来更稳定的、更长期的支持。

同样,一个健康的伴侣,那么心理健康也更易做到,收入也更稳定。

健康、自律、温和、上进,这样的伴侣至少省心四十年。

18

今天中午,我请一位外地来京进行教研的朋友吃饭。跟席间的几位小伙伴谈及婚姻,给大家总结一下要点:

1)降低对婚姻的期望是第一要务。

2)不要奢望对方长得好看,人脾气还好,赚钱能力还强。在婚姻市场上,溢价能力越强,实际上意味着出轨机会越大,婚姻稳定性越低。

3)找对象不要先想着找一个完美对象。而是保证对象不会给自己添乱、找事。这才是更重要的。因此,神经质、尽责性始终是排第一的。一个神经质高的、尽责性差的人,就容易给婚恋添乱。当对象不给自己找事,给自己留出足够多的个人空间,这才是好的伴侣。

4)对女生来说,孩子的重要性大过丈夫。婚姻对自己的最大意义可能是,临老了,不会孤老一生,有个孩子问候自己。席间,跟同学们聊了两个案例,张爱玲、胡因梦,孤老一生。这种生活是可以避免的。

5)与孩子相处时,首先要做朋友,而不是一上来指望孩子养老。在今天这个时代,指望孩子养老越来越不现实了。但在人生的 30 岁到 60 岁这个阶段,有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就是你的孩子,会给你带来无数愉悦心情。

6)婚恋中有一个「身边人」效应。我聊到李敖追胡之前,都是女神。追到手之后,天天在一起生活,发现女神也是要拉屎的。所以,婚恋中,我们格外不易发现对方的优点。因此,感情自然容易淡漠,放大对方缺点。这是需要刻意去经营的——多看看伴侣的优点,尤其听听别人眼中,自己伴侣的优点。

祝愿年轻的朋友们在婚恋和事业上,2024 年都能顺利。

关于育儿

19

一个秋天

最近闭关写作,又有三天没见到小美妞了。

刚才回到家,见到她很开心。然后顺便考她一个数学题。

爸爸:爸爸有几天没见你了?

小美妞:三天。

爸爸: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没看到,隔了三个秋天,那么,你跟爸爸隔了几个秋天没见了?

小美妞搬着手指头,数了半天,终于数出来了。

小美妞:9 个秋天?

爸爸:真的吗?我怎么感觉你数错了?

小美妞不确信地回答道:那一个秋天?

妈妈在旁边偷偷地笑起来了。

小美妞恼羞成怒:我根本就没想你,你这个臭爸爸,赶紧去写书吧。

20

两个缺点

小美妞:爸爸,你会写书好厉害啊。

听到小美妞这么说,我本来以为她要表扬我,心里美滋滋。没想到,她马上画风一转。

小美妞:不过我要指出你有两个缺点。

爸爸:啊?

小美妞:第一个缺点是不会陪我玩;第二个缺点是经常装鬼吓唬我。

爸爸:人有缺点,那怎么办呢?

小美妞:你可以改正缺点。

爸爸:好,我答应改正,以后多陪你玩,也不装鬼吓唬你了。不过爸爸要问你,那你发脾气,这个缺点能改正吗?

小美妞:你这个臭爸爸,走一边去!

哈哈哈哈。

21

陪孩子玩

以前,我一直陪孩子玩的不好。玩着玩着,小美妞经常甩摊子不干了,不想跟我玩了。

最近才发现原因是,我跟孩子玩的时候,依然像大人思维,比较在意结果,比如,今天上午她去大姑姥姥家拜年。大姑姥姥送了她一副中国象棋。回家来小美妞想跟我玩,但得按照她的摆法来,扔掉图纸。

我说那怎么行呢。

于是,开始教她认识象棋的子。一个子一个子摆在图纸上。

结果她一下子就跑了。不愿意跟我玩了。

但今天下午陪她捉鬼的时候,明明家里没有鬼,但一本正经,按照她的指挥:这里有一只大鬼,那里有一只小鬼,结果她玩得越来越来劲了。

供其他爸爸参考。

22

激将法

小美妞出生之后,继承我的神经质高的特点,外加小朋友正值情绪脑成熟之际,有时情绪不稳定。

那么,这个时候,小美妞妈妈怎么对付她的呢?两个招数,我较为佩服,分享给其他家长。

第一个招数是激将法。

比如,我故意逗小美妞,说,爸爸将你的好吃的都吃掉了。结果小美妞就大吼大叫。那么这个时候,小美妞妈妈就会这么跟她说:你看,你又中了爸爸的激将法了吧?你还记得西游记里面,中了激将法的八戒吗?没好结果吧?

果然,小美妞这个时候就开始消停了。

其实,人长大成人后,照样会碰到无数激将法。

有故意起哄看热闹的,让你尽快离婚、尽快离职、尽快与人吵架、尽快与人干架,这类激将太普遍了。

另一类激将就是我们自身的家人、父母,常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怎么还没发财/考上好大学/结婚呢?

这也是一种激将法。

23

二级音量

再说一下第二个招数。当小美妞在公共场合大吼大叫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告诉她:你现在使用的是三级音量,请改为二级音量。

当小美妞在家对大人大吼大叫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告诉她:你现在使用的是三级音量,请改为二级音量。

这个做法非常聪明,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看看其他家长的做法,一旦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妈妈们一般这么说:

  • 说法 1:别闹了!(只给出消极指令,但没有积极指令)
  • 说法 2:再闹打屁股!(只给出恐吓,并且是有条件的爱)
  • 说法 3: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礼貌!太烦了!(给孩子直接贴标签)

其实,孩子是不知道这么复杂的概念的,但一旦具象为二级音量、三级音量,孩子就明白了,我说话可能过大了,应该调为更小的音量。这么一来,不容易给孩子贴标签。

一般来说,一级音量是跟妈妈说悄悄话;二级音量是跟妈妈聊天;三级音量是大吼大叫;四级音量是尖叫。

这样孩子就容易执行了,并且一级音量、二级音量应尽量与孩子和妈妈的美好时光关联在一起,比如一起愉快地阅读绘本时使用的音量大小。

而这套做法,背后抽象出模式,就是我在人性系统论的行为改变部分介绍过的「量尺游戏」。

很多人给自己贴标签太多了:我不够漂亮,但漂亮究竟是七分还是八分呢?我做一些什么,可以从七分改为八分呢?

24

四岁小朋友谈人生

昨天晚上,小美妞在那里悠闲地玩着。

翘着二郎腿,坐在懒人沙发上,吃着棒棒糖,看着动画片。

妈妈问她,你怎么这么享受呢。

小美妞说,你怎么这么不享受呢。

妈妈:……

哈哈哈哈。

然后小美妞来了一句总结:人生就得听自己的。

我发现这个小孩,从小太有主见了,太自信了,哈哈。

有趣的是,我下周即将上市的第四本书,也是献给小美妞的,而自序结尾正是这么写的:

谁是人生的主人?谁是人生的客人?

小结

从冬到春,窗前的花开了,树绿了。而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我的第四本书彻底完成,即将正式上市;同时,我也顺利讲完了「人类基本知识工程·元知识」系列课程的前三讲。首届东木大会、首届人生发展咨询师峰会、上海读者见面会也成功举办,这是我开创的「人生发展学」与「人生发展咨询」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的雨已落在未来,过去的事已落入历史。我享受人群中的热闹,大会上、晚宴中、聚餐时,我们畅谈、欢聚、相互激荡,爱在当下。我也享受独处的愉悦,月光下,书桌前,森林间,我阅读、写作、跑步快走,沉浸在当下。渐渐地,此时此刻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