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差异来自哪里?凯利理论的独到见解
猫柳 开智学堂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01 前言
2002 年,一份调查问卷向美国心理协会的心理学家们发问:魔镜啊魔镜,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百位心理学家是谁?获得心理学投票的名字,再综合大学教材出现的次数、论文引用率等,得到一份有一百个名字的榜单。
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一的行为主义代表人B.F. 斯金纳,第三是弗洛伊德。而在 2021 年,艾尔伯特·班杜拉还能被称为“在世”的引用率最高的心理学家,而在 2021 年 7 月 28 日之后,这个说法就不成立了。罗杰斯排名第六,埃里克森排名第十二。
你猜,本文的主角乔治·凯利(George Kelly)排名第几?
答案有些出乎意料,凯利不在这份名单中。这是否意味着,凯利的理论没有影响力呢?
恰恰相反,我寻找资料时有一句话指出了凯利的厉害之处:大多数人格理论在 50 年后都落后于时代,而凯利的理论领先于时代。
凯利提出的人格理论叫作个人建构理论(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崛起前的先驱性的力量。他的理论当中,没有“潜意识、自我、需要、内驱力、刺激、反应、强化,甚至动机与情绪”这些概念。你是否好奇,如果不考虑这些概念,尤其是动机和情绪的前提下,我们如何理解人格?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乔治·凯利及其理论。
02 乔治·凯利是谁?
也许天色刚刚亮起来,小凯利就起床挤牛奶,旭日初升,小凯利站起来,向远处眺望。他看到了什么?他是否能看到外祖父给他讲的冒险故事,看到了另一外世界?
凯利没有邻居,没有朋友,但他有很爱他的父母和外祖父。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徒,拥有坚定的信念。凯利的父亲曾经在帕森斯学院接受传教士的教育,与凯利的母亲相识后,就搬到这座郊区的农场里居住。
与他们住在一起的,还有一位老人,一位老船长,他是凯利的外祖父。这位外祖父可能时常让小凯利坐在在他的怀中,给他讲航海的神奇故事。也许有爱与恨、生与死、忠诚与背叛的冒险故事。
广阔的土地给了凯利想象力的自由。虽然生活孤寂,但凯利在丰富的想象力中长大。凯利很聪明。直到十六岁前,凯利的义务教育都是毫无章法,但他对知识保持着好奇心,一路升学直到博士毕业。在义务教育阶段,他“只有在父母进城的几周顺便上课”——但受过教育的父母在家应该给予了凯利应有教育的补充。
直到十六岁,凯利才固定在一所学校学习,在此之前,他已经换了四所中学。凯利在自传中写过这段受教育经历,他说:
十六岁时我转学到威奇塔的教友大学专科,开始在学院与专校修课程,所以我事实上并没有从中学毕业。这件事很时候很难解释。一九二六年,在教友大学三年学业、密苏里派克学院一年学业,我终于以主修物理学和数学完成学士学业。
1926 年,凯利二十一岁,他大学本科毕业,学位是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在接下来五年,凯利修了很多学位。看起来他跟罗杰斯一样,几番改变自己的兴趣,但凯利似乎更擅长读书,他在每个兴趣都能让自己取得一个学位,或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比如,1927 年,凯利在堪萨斯州大学学习教育社会学,取得教育社会学硕士学位。1929 年,获得奖学金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教育学,取得教育学的高级学位。也正是这段期间,凯利对心理学兴趣逐渐浓厚起来。从英国回到美国后,1931 年,凯利在爱荷华大学深造,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我们看到一个清贫、对知识保持强烈学习热情的凯利。
博士毕业后,凯利在堪萨斯州立大学担任教职,从事心理辅导服务。正值美国大萧条,凯利创办了一个建立流动诊所,为穷人提供心理服务。
工作十年后,凯利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期间,凯利在海军服役,研究甄选海军航空兵的方法。战后凯利在马里兰大学工作一年后,就转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工作。
凯利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作为教授和临床心理学系的主任。他在这所高校工作了二十年,主要从事人格障碍及其诊断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临床实践。这期间,凯利出版了两卷本共 1200 页的《个人建构心理学》,标志着个人建构心理学体系的正式诞生。
《个人结构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 )一书写成后,凯利把书稿打包成十二份,由他和几位学生用他的旅行车载到邮局寄送。几天后,他收到了几份出版社寄来的合约书,他显得很高兴、很惊讶,显然他从没想到出版社居然愿意出版自己的著作。他的学生回忆:
他一生的生涯有一点龟兔赛跑的味道。有很长一段时间,临床心理学家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他曾经发表过几篇论文,却不是学术会议、研讨会的常客。我觉得,出版社对他这本书的反应,不但他自己惊讶,他的同事也一定感到很惊讶。
1965 年,美国心理学会为他在临床心理科学和职业的贡献授予他杰出贡献奖。同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邀请凯利前去波士顿的布兰迪斯大学的行为科学院当主席。但是两年后,1967 年 3 月 6 日,凯利病逝于马萨诸塞州,享年 62 岁。
03 个人结构心理学
个人结构心理学,又称个人构念理论,英文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这里的 construct,既可以看做是动词,译作建构,也可以看做名词,译作构念、结构或构想等。
从词义上来说,构念就是你对世界的解释。
阅读舒尔茨《人格心理学》教材时,相信大家很容易会有一个发现,那就是,理论家提出的理论与他的经历有关系。比如,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因为弗洛伊德在 1900 年左右,父亲的去世让他意识到心中对他的敌意。埃里克森关注同一性理论与他是个私生子的经历有关,他的亲生父亲从没试图来了解他,身份认同困惑了埃里克森一生。
我们头脑的构念系统,就像一副有过滤作用的眼镜,它使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看到的世界的不一样。
正因为他们看到不同的世界,提出的人性假设就有不同。为什么呢?这要说到个人构念理论的基本隐喻是“人人都是科学家”。在凯利看来,我们就像科学家一样,不断提出提出并检验假设。科学家试图预测并控制他们的研究,我们也试图预测并控制生活中的事件。
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时候,就会开始判断,他是个好人-坏人,聪明-笨蛋。我们会根据这个人的外表、行动举止作出基本假设,这成了我们下一步与这个人打交道时的最初依据。
我们总是试图弄明白我们周围的事和人,所以为了对事物可预测的需要,我们就会投入一个被凯利比喻为模板匹配的过程,我们对周围的事物的看法好似一些透明的描画版,我们将模板盖到我们所遇到的事件上,如果相匹配,我们就保留这些模板;如果不匹配,我们会对这些模板作出相应的修改。
比如,你可能对你的老板做出过几个假设,比如他是小气的、他是脾气大的、他是爱权威的等等,无论什么时候你见到老板,你都会收集到更多信息,用新的信息与你的假设相比较。如果它被证实,你就会保留这些假设;如果没有证实,你就会放弃旧的假设,用新的假设取代。
这个过程就像科学家在实证基础上保留或修正假设的过程一样。
凯利就是把这种用来解释和预测事件的认知结构称作个人构念。没有任何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建构,也没有两个人以相同的方式组成其建构。
我们来举个例子展开说明。
比如大家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对于同一个人,你和朋友对他的评价会不一样?比如,你认为某人聪明,你的朋友认为他不聪明。这就是因为你们的建构系统不一样。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解释,可能存在一极相似,在另一极却不相同。
比如,我可能使用外向-保守的建构,你可能使用外向-忧郁的建构。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认为的保守行为,在你眼中就成了伤感行为。
人与人的建构不同,可能因为建构不同,也可能是建构方式不同。比如,有的朋友会对我的印象是比较友好与文静,那么,这位同学的建构系统中有一个建构“友好-文静”。示意图可能是:
友好 - 不友好 | 外向 - 文静
你可能先判断我好友-不友好,再判断我外向-文静。当然也有朋友可能作这样判断:
外向 - 文静 | 友好 - 不友好
这就是某为新认识的朋友对我的判断是先判断“外向-文静”,再判断“文静-友好”或“文静-不友好”。
总之,我们可以用无限数目的建构来理解周围世界,而且这样建立、运用的建构方式又是无穷尽的。
04 个人构念的十一个推论
在个人建构理论中,核心假设是:一个人的心理过程由其预测事件的方式所引导。从这个核心假设出发,凯利提出了是一个推论对他的理论展开了说明。
接下来我们简单说说这十一个推论。
1. 建构推论 :过去事件的主题在未来再次出现,我们正是在这些重复出现的主题的基础上形成构念。
2. 独特推论:人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事件。也就是的对事件的知觉与解释,人与人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的构念不能完全你客观地反映事实。
3. 组织推论:我们拥有的不是一个构念,而是一个构念系统。也就是多个构念,会根据构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同点与不同点,组成一个构念系统。一个构念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从属构念,比如大家可以试试问不同的人,“好老板”这个构念,不同的包含构念不一样。也许有人构念系统“好老板 :有能力与及时发工资”,有的人构念系统“好老板:性情温和、做事公正”。
4. 两分法推论:任何建构都是两极的,比如,你第一次见到某人,会使用如友好-不好有、高-矮、可爱-不可爱,来建立对这人的形象。这两极是二元对立的。就像你形容这位女生很美,这句话隐含你认为不美、丑的概念。我们面对某一件事情的社会,个人首先会选择一个二重建构,然后再选择这个二重建构中的一极,一端,根据选中的一极去评价和预测事件。
5. 选择性推论:对于我们一个情境,我们选择最适合我们的一极,预测未来事件。我们做选择,是考虑这些选择能让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对事件进行预测,而并非根据哪个选择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人在对事件做出预期时,可能尝试在越来越少事情上变得越来越肯定,也可以尝试对越来越多事情,从模糊产生更多认识。”
6. 范围推论:构念都有适用边界,适用范围。
7. 经验推论:经验会引导我们不断修改构念系统。比如,十年前的你与十年后的你,随着你遇到的事情,你的构念系统也变得不一样。
8. 调整推论:不同的构念渗透性不一样。渗透(permeability)穿透、进入某物的意思。比如大五人格,开放性的意思,就是对新经验的开放态度。不同的人的构念渗透性不一样。那些固执的、偏执的人的构念渗透性就很低。
9. 片段推论:我们可能会不断地使用多个构念系统的子系统,那些子系统从逻辑上是互不相容的。举例来说,在不同情境,我们会使用不同的构念。又比如,结婚生娃后,你可能对同一个人既有“孩子爸”和“爱人”两个构念。
10. 共同性推论:这个推论强调,人与人相似,并非他们有共同的经验,而是人们以相同的方式对经验作出解释。比如,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11. 社会性推论:一个人在解释其他人的构念过程中,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别人社交过程中的角色。这个推论给予我们的启示,如果我们要与别人进行富于建设性的互动,首先需要理解别人怎样看待事物,然后在和他们打交道时认真考虑他们的观点。有些类似社会性意向。又像是销售,要懂客户,懂他们的怎么想。
05 小结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对凯利的个人构念理论,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有些感觉了呢?
因为凯利强调的建构,就是我们大脑解释世界的方式,这些建构构成建构系统,影响你对事件预测,与行动倾向。
所以在凯利看来,人格差异不是来自大五人格,而是来自人们解释世界的方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