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文:从终身学习到数字永生,要怎么做?

琬文 开智学堂

作者:琬文 来源:公众号「地瓜妈妈聊育儿」

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叫《Lucy》,在电影的高潮部分,主角释放了大脑 100% 的潜能,超越了物质形态,达到了“我无处不在”的存在状态。进入 AI 时代后,我越来越感觉,在电影里看到的思想、物质的“无处不在”正在成为可能。

这篇文章,想分享我在通向“无处不在”的路上,不断实践的一些行动。

01 构建一个外挂大模型

去年 GPT3 刚出来的时候,阳老师就提出了以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外挂大模型,大家比的不是谁的手机更好、谁的电脑配置更高,而是谁的大模型更强大。

当时不太懂,现在一年快过去了,终于有点明白了,做一个大模型其实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难,只要达到 3T 的数据就可以做 token,就能进行模型的微调,所以人人都可以构建一个自己的大模型

要构建大模型,最基本的因素就是“数据”。你得有 3T 的个人数据。我之前比较犯傻,以为是要精心雕琢的作品才能算个人数据,所以每天强逼自己写至少 5 个 flomo 笔记,每天至少输出千字文,每周输出必须达到 2 万字以上,把自己累得苦不堪言,白发都多了好多根。

但是后来和一位产品经理朋友聊天,她说她现在每天都用语音输入替代文字输入,效率提升极大,每天能创作 5000 字以上的文字。终于,从她身上,我终于明白了“最高效的输入是看,最高效的输出是说”这句话的具身认知。

从此我也开始用语音的方式输入,我直接用的 1+ 手机的录音功能,录下来后,它有自动转文字功能,这样既保存了音频资料,又有了文字素材。

阳老师也启发我,给孩子创建一个大模型

我和我家老大每天睡前都会讨论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以前我会在第二天回忆,然后再做记录,现在我会有意识地在睡前就打开录音笔,录下我们之间的对话,因为老大特别擅长思辨,所以我们之间的对话常常让我都感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

未来,输入的量级可能还会再提高,我现在已经有意识得随身携带录音笔,这样一到了对话时间,不论输入质量如何,先保证有数据的输入。

02 让AI像电灯一样融入生活

20 年前,互联网刚出来的时候,那时我还在传统企业工作,出去见创业的朋友都随身带个笔记本,但是那个时候见了一个刚开始做母婴平台创业的朋友,我说到了一个概念,他立马拿出手机在百度、知乎上搜索,他这个举动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那个时候我的惯性动作是把听到的新鲜概念、新鲜人记在笔记本上,但是他很自然的动作就是直接拿出手机进行搜索。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了:你想保持与时俱进的方法就是去用新工具,并且把它用得像你在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我观察我们家孩子,我买了小米的“小爱音箱”之后,我家老大就会去捯饬按键,去研究怎么能按出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老二就会不停地和小爱聊天,聊上半小时。他们不认为智能设备是什么划时代的技术变革,也不认为它有多么得可怕,会取代我们的工作,他们就是很自然地去使用。

网上有一个很有趣的段子:

一切在我们 20 岁前出现的技术,我们都认为它是烂大街的,无足轻重的;

一切在我们 20-30 岁时出现的技术,我们都认为它是伟大的、革命性的;

一切在我们 40 岁以上出现的技术,我们都认为它是妖魔鬼怪,除之而后快。

我们大多数人还希望能与时俱进,那就把 AI 当灯泡一样融入你的生活吧。

03 与敏锐的时代行动者同行

这个划时代的技术变革出来快一年了,但是大家并没有看到很多人被裁员,也没有看到很多工作被取代,并且在听了一些网红大 V 的课之后,很多人也感觉,好像没什么创新,因此逐渐淡化了对 AI 的重视。

然而,变革往往潜藏在细微的进步中,它是在一步一步的迭代中逐渐展现其力量,只有长期坚守 10 年,20 年,我们才能真正分到所谓的时代红利。

我们需要保持对进步的敏锐性,而这种敏锐性不是来自与那些做大模型应用的人并肩,也不是给宣称”掌握 AI 你只要买我的课就够了“的网红付费,而是保持和一直在这个领域里深入实践的黑客沟通。

如何辨别黑客和空谈者?看他曾经是否创作过或参与过自然语言处理类的实际项目,而不是听他说他曾经给多少人讲过什么是 AI。

商业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的艺术,不仅仅是认知。会讲课的人不一定能实现它,但是能实践并将经验传授哦出来的人,一定有一些真见识。在和阳老师的共事过程中,我发现:他能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 AI 的新进展,并把它放到市场中去试错。

比如这次东木人生发展挑战赛,活水笔记、活水会议等近 10 个项目,都是阳老师基于最新的 AI 发展和知识工作者的实际需求提出的商业构想,这些产品也还在不断迭代,精益创新中。

与真正的行动者同行,确保自己始终在这艘时代的巨轮上航行

04 从终身学习到数字永生

500 年前,中国的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概念;100 多年前,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 learning by doing,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终身学习可以更落地到数字层面,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够被数字化记录,你的知识、言论、行为、作品乃至梦境都可以被整合成一个数字化的身份

当我们把这些碎片化的数据整合,创造出一个动态的某某大模型,他们就不仅仅是静态的数据存储,而是能够模拟我们的思考方式、决策过程甚至是个性特征的数字人了。

这个“数字人”,可以被后代不断访问和学习,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我们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将信息和知识传承,完成了永生。

你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