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相见,我喜欢这群人

鱼尾纹先生 开智学堂

作者:鱼尾纹 来源:公众号「鱼尾纹先生」

过去半个月睡眠极少、说话极多,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前前后后见了很多人,他们都有点特别,甚至可以算是异类。但我想说,我喜欢这群人。

01

9 月 9 日,北京秋雨连绵。福尼亚剧院里人头攒动,第四届开智大会即将开始。

“鱼尾纹,终于见到你了!”我正在舞台前做最后的拍摄准备,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突然飘了过来。“衷心感谢去年的咨询,我这一年工作特别顺利!”热闹中我抬头寻找声音的来源,穿过前五六排的面庞,我一下子认出了M君。

图片

去年 9 月底 10 月初,我们在线上完成了两轮咨询,转年二月我们又在线上进行过回访沟通。这是我们第一次线下相见,他专程从南方赶来,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生性内向,生活中来往的朋友不多,所以当他当着众人向我大声报喜时,我多少有些诧异。

他毕业至今 12 年,辗转过 4 座城市、10 家公司。他一直从事电力设计相关的工作,几乎进入过这个行业的所有细分领域,可以像报菜名一样说出一长串术语,但始终没能够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实现技能通关。

为了寻求突破,他在工作之外也有过不少尝试和冒险,或者是沉浸于浪漫的输入型行动而缺少作品输出,或者是投身于自己并不擅长的投资、创业领域而忽略了既有优势。

家庭>个人发展>收入,这是我们最终达成的共识,也是他过去一年的行动方向。他暂时收起离开老家外出工作的冲动,深耕技能之后新入职一家本地公司,现在已经在带领一个五人团队,向建立自己的职场根据地努力。

他不知道的是,他在我去年数十位来访者中难度能够排进前三。他虽然在和真实世界的交互中有过不少冲突,但始终活在自己正直而较真的认知框架中。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逐渐褪去有点强势的沟通方式,去摸索叙事化的咨询风格。我越发意识到,咨询师只能为来访者引路,但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图片

02

这一届开智大会的主题是行动与韧性,一共邀请到五位嘉宾,包括一位特约嘉宾和四位演讲嘉宾。他们普遍都在 40 岁上下,刚到不惑的年纪。而在座的听众则以 24 岁到 36 岁的年轻人居多。

各位嘉宾都是行动力极强的代表,但展示韧性的方式却并不趋同,甚至略有冲突。这便是一场集合演讲的有趣之处。它不强求你一定要认同谁的特定观点,但可以从自己当下的人生状态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那种解法。

你可以钦佩蔡磊老师“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了希望”,你可以羡慕史建刚老师在高速发展的大城市中反其道行之去种菜和练太极,你可以效仿郭歆老师用社会学的方式对自己的某种身份标签进行更有想象力的重构,你可以赞叹范晓蕾老师在苦难之后依旧可以从科研汲取力量、以无用之用为大用,你可以感动于李峻老师在创业之外回归部落点燃篝火以及问答环节的会心一笑。

演讲结束后的晚宴上,阳老师和几位十多年的老友又被同学们围得水泄不通,场面蔚为壮观。满桌的硬菜因此受到了冷落,无人问津。

安替老师当年憧憬的正装舞会依旧没能实现,但三百好学上进年轻人的荷尔蒙丝毫不输于舞会。

图片

图片

图片

而我也被几位远道而来的来访者围住,一路从饭店“绑架”到了酒店。这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在诺大的三人床房间里,几个同性别的年轻人围靠在一张方桌前,没有困意,只是聊天。

人性系统、行为模式、内在动机、简化冲突,这些是他们如数家珍的话语。换在平日,他们或许会为了显得不那么特别而选择藏着掖着。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四位知音和八张耳朵。

人生故事成为最小的聊天单位,这是我作为咨询师与他们相识的起点,也是他们走近彼此的起点。凌晨两点的月光如流水,原本高大、阳光的男子们竟也变得格外柔软、真诚起来。

03

上一届开智大会举办还是 2017 年。随着这一届开智大会临近,四面八方的同学带着积蓄已久的热情纷纷提前涌来北京。就像一场豪华派对的预热,与新朋旧友们的相聚提前一周就拉开了帷幕。

穿过熙熙攘攘的太阳宫广场,我如约来到一家新疆菜馆。到了包间门口我稍有迟疑,因为里面安静得出奇。推开门来,却发现几位满脸胶原蛋白的男同学们已经落座。我并不是一个热衷社交的人,但此情此景,年纪最长的我承担起了串场的角色。

大家的年龄从 90 跨越至 00,正处在第一次青春危机向第二次青春危机过度的转折点上,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身志业、爱情友情亲情这青年的四大梦都还晦暗不明,心理时钟尚受制于社会时钟,不得不按照学校和公司的安排去行动。

图片

轮到自我介绍时,刚才还默不作声的内向者们突然被点燃,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每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都能够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堪称一次个人小传路演。

听众能够敏锐地发现藏在自我介绍中的有趣的字眼,然后像滚雪球一般,字眼被越滚越大。当最后一位自我介绍完毕,四个多小时已经悄然划过。

在座的几位开智铁杆早在高中阶段就通过认知写作学发现了开智。A君是因为语文不及格想要破局,C君是因为语文学得不错想再精进。很羡慕他们能在那么早的人生周期,就通过主动检索链接到了这样高认知水平的社群。

当Q君回忆起 15 岁同样在读高中的阳老师就已经发现了神作《哥德尔 埃舍尔 巴赫:集异璧之大成》的作者侯世达时,整晚的相聚被推向高潮。

04

如果说上一场是与弟弟们相聚,那么下一场则是与姐姐们相聚。几天后,北京夜雨。穿过淅淅沥沥的什刹海公园,我如约来到一家北京菜馆。到了包间门口我又迟疑起来,因为里面热闹得出奇,心下嘀咕:我要怎么切入才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呢?

这次在座的同学们不仅都是女性,而且半数都要年长我 5 岁以上。原来这样的聚餐会带给我不小的压力,但随着这两年的咨询训练,我越来越珍视完全不同的认知视角。因此常常有同学开玩笑说:我们把你当朋友,你却把我们当素材。

与上一场聚会的同学不同,她们此时已经基本度过第二次青春危机,虽然为人妻为人母,但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身体节拍与时间节奏,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人生发展样态。她们是先实现了在现实世界的从容,才反过来去探索心念世界的更多可能。

关于是否要成为人生发展咨询团队的一员,S君和我深入探讨过多次,而她刚落地北京,却询问我哪里的胡同最适合去街拍。H君在某大型老牌企业担任高管,工作之余还在运营一家演讲亲子俱乐部。D君是一位创业老兵,我曾围观过她向阳老师请教如何创新产品生产线。

年初,我陆续接待过数位已经建立小家庭的来访者,其中有一次还是夫妻都到场的家庭咨询。不要因为婚姻就丧失掉自己的独立性,这是餐桌上这些独立女性们给我的最大启发。

如果要想维持好亲密关系这艘船,应该让夸奖的比例远大于挑剔。从时间成本的角度看,似乎没有太多内容含量的情绪沟通是在消耗时间,可是实际上,因为情绪无法被疏解而引发的后续论争会消耗掉成倍的时间。此外,一定要克制住给对方建议的冲动,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任何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救世主,要相信对方自己可以找到答案。

05

常有人问我,做咨询对自己会不会是一种消耗。幸运的是,这些年来我收获了一批良师益友,他们数量不多,能够真正认可我。当自我调节不再起作用时,这个友好、安全、多元的系统便会开始运转,提供给我真实的反馈和长久的支持。

说起我和开智的缘分,还要特别感谢F君。我们在初入职场时结成了有趣的连接。

他是工科出身,那个时候却对语言学颇感兴趣。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常在同事们异样的眼光包围下“高谈阔论”,从威妥玛注音符号到元音音位变体,从语言习得的大脑黑匣子隐喻到生成学派的句法制图理论。后来,我们离开第一家公司,各自走上冒险之旅。

我的几次职场转型都认真听取了他的建议,尤其是 4 年前到达职业倦怠的顶点,刚在国外站稳脚跟的他主动发起工作研究周会,连续三个月的越洋讨论。

结合工作实际引入“全局认识”“抓大放小”“异步沟通”“外化问题”等等一系列全新的认知框架,通过屏幕共享演示如何用效率工具实现重复性工作的自动化处理。突然有一天,他神秘地告诉我,这些解决方案的背后正是开智。

4 年来,我们往来邮件 80 余封、语音通话数十次,定期分享和交换工作生活中的收获和困惑。他不仅会在我成功时共欢喜,也会在我犯错误或走偏时毫不犹豫地提出批评和建议。他说他要做诤友,不要做粉饰太平的侫友。对此,我深以为然。

结识开智后,我也有幸结交到几位益友,空飞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初次线下相见是两年前的“人生发展教练”第一期线下工作坊。两天 14 节小课加 10 次活动课,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挑战。结束后,我们几个人决定去海底捞小聚,还临时起意给她过了一场引人注目的“生日会”。

那个时候,只觉得她是个乖巧的小姑娘。没想到,她在日后却展示出十足的冲劲,她总有办法把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现实。

现在,她也成长为了活水咨询的主要负责人。过去两年间我们有过数次彻夜长谈。当我忙得晕头转向时,是她条分缕析地让我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重新注入果敢行动的能量。

06

还记得 2022 年 5 月中旬,阳老师宣告认知写作学、行为分析、信息分析全部研发完毕,凌晨两点还活跃于微信群内,清晨七点就又开始灌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他在 35 岁时暗立大志,并在两年后首次对外公布:“我之道统是修己以安人;学统是五大元学科;文统是古典文体。”

7 年过去后,学统、文统近乎于完成,进入著书立说、完善道统阶段。半年后,就正式完成第一本个人专著《聪明的阅读者》,一本足足有 30 万字的 21 世纪科学阅读指南。

图片

阳老师精力充沛,信息处理速度飞快,他每天能有多少输入和输出,又有多少时间用来休息,一直是一个谜。

某个仲夏周末的清晨,他先是约咨询师们十点到他的寓所复盘,从前 24 个咨询案例聊到未来半年的布局规划。下午两点,我们边午餐边休息,他又分别在广州大区线下活动和信分结业典礼上致辞各半小时。

那个时候,我参与整理的《高手的习惯》书稿进入瓶颈期,苦于阅读速度远远追不上整理速度,于是向阳老师求助。

午餐后,阳老师从书架上取下一摞新到的高手传记,不到一个小时便抽样读罢十余本,一边翻阅一边提炼出每位高手人生发展中的核心矛盾和对应的巧妙解。

这是“阳式高效工作法”比较典型的一天,七八个小时下来几乎没有停歇,一气呵成。围观的我们大为震撼又身心俱疲,但阳老师却丝毫没有疲惫的迹象。

做人生发展咨询,阳老师常常是下午连续接待两位来访者,当晚就能发出咨询手记,不仅洞察深刻,而且文采飞扬。

还在搜肠刮肚的助理只能在深夜犯难:“阳老师,你把我想到的都写出来了,我该写些什么呢……”助理找阳老师督导,无论面对多么复杂棘手的人生困惑,阳老师的第一句回答永远都是:“其实这个很简单……”

与学生聚餐,阳老师总是很少动筷子,轮流给大家解惑之后,象征性地吃几口抬腿就走。阳老师的记忆力极强,许久不见的同学,他都能立刻说出对方的昵称、行业、优势和困惑。

与阳老师聚餐,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录音笔,否则事后你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脑容量过小,悔得直拍大腿。你必须掌握的流程是先快速进食再大胆提问,否则你要不是会饿着肚子要不是会错过提问机会。

阳老师酷爱冰咖啡,即便是零下十摄氏度的冬日复盘会,冰块依旧会倔强地蹲在拿铁上。

阳老师说话、走路、阅读、写作都很快,但他在给新书签名时却很慢很慢。为了签出满意的效果,他会反复更换签字笔,在书海中一坐就是大半天,为此他甚至决定用 12 年去修习书法。他珍视他的作品,更珍视他的读者。

图片

阳老师签名用的最多的祝福语是“开智又开心”。如果遇到女性读者,他会祝福对方“美丽常在、心流常在、开心常在”。我厚脸皮找阳老师签的第一本书是《人生模式》,看到扉页上的“请鱼尾纹指正”,鱼尾纹惊得大汗都冒了出来。

07

阳老师追忆起自己 30 岁时面临的多个人生选择:继续创业、出国读书或者闭关自修,而他最终选择了最令人匪夷所思的那一个:“在闹市、在乡下、在图书馆,闭关自修四五年……搞出令自己足够自豪,老了觉得没有虚度光阴的大作品。”

我的 30 岁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但有幸与年长我 10 岁的阳老师相逢。通过数十次线下请教,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具身认知。终于在大为震撼之外,渐渐明晰了那些举重若轻的行动背后,究竟内隐着哪些源头知识和高阶模型。

更奇妙的是,在我的自修过程中,又一次次与 10 年前意气风发的欧阳相遇。命运何其眷顾我,同时瞥见一位高手的前世与今生。

反观我的过往三年,30 岁时倍感冲突,31 岁时幡然醒悟,32 岁时自由洒脱。十年之后,我都不敢相信自己会路过如此多的春秋悲喜,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错过黑暗中的那道光,得以重燃对阅读和写作的内在动机,在“成为创作者”的宏大目标指引下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开智大会是一次异类与异类的相聚,平日的特立独行在这里觅得知音。两天如梦似幻,有时候很难理解究竟是什么驱使散布于五湖四海的众人忽然聚于一地,不眠不休地侧耳倾听又滔滔不绝。

这种连接不只是友情。好友久别重逢,免不了寒暄一通历久不变的客套话,然后会再次谈论起那些熟悉到掉渣的往事。我突然明白了,这种连接就是阳老师常常提及的道友吧。

图片

众道友忽闻福尼亚将有开智大会,风尘仆仆,云集而来。

“请问道兄来自哪座名山?何处洞府?”

“在下乃某某山某某洞某某是也。”

“敢问道兄,此番北上可有所得?”

“吾近日修得欧阳真人‘观世界’之法,能助人行动阻力锐减、韧性倍增。”

“此乃高级道法,吾初窥门径,尚未全盘通晓。道兄可否展示一二?”

“此法关键,在不受固有心念世界之局限。请道兄留意此招!”

道友随即结印,口中念念有词。顿时一股清风自他身后升腾而起,周身都变得轻盈起来。

“甚好,甚好!多谢道兄指点,吾有所悟矣!”

“你我今日萍水相逢,既然有缘相遇,自当互为助益。”

“诚然。今日大会已毕,吾等亦应各自踏上修行之路。”

“正是,吾等各自修行去也。”

“祝道兄修行有成,早登真实世界!”

“同祝道兄,后会有期!”

众道友相视一笑,各自飘然而去。福尼亚宁静如初,仿若大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