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找到当前这份工作的?社会网络的经典研究
猫柳 开智学堂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非熟人关系,用社会学家格兰诺维茨的术语来说,叫做「弱关系」。1970年,格兰诺维茨师从社会网络分析创始人之一哈里森·怀特( Harrison White )从哈佛大学博士毕业。1974 年,他将博士论文修订后出版了《找工作》一书。这本书是格兰诺维茨的成名作,也是社会网络新社会经济学的里程碑之作。
在《找工作》中,格兰诺维茨提出“弱关系假设”,指出人们主要通过社会关系找到工作,并且通过弱关系获得信息的人最终得到的工作,地位较高、收入较高。
01 你是如何找到当前这份工作的?
初出茅庐的格兰诺维茨在美国波士顿郊区的牛顿城,随机调查了 282 名男性白领就业者,其中 100 名是线下访问,182 名通过邮寄问卷方式获取答案。
他发现,最近一次有职业变动的被访者,其中 56% 是通过社会关系渠道找到目前的工作,18.8% 通过正式渠道如广告等找到工作,18.8% 通过直接申请即直接到公司面试的方法找到工作。
而在未考虑变动工作的人当中,有 72.1% 通过关系找到目前的工作;而曾经考虑过换工作的人当中,有 57.9% 的人通过关系找到现在的工作。
我回想了我的职业生涯,当前这份工作也是通过社群关系获得信息,然后投递简历后获得的。
除了我,前一阵跟一位三十五岁左右的 A 女士聊天,她提到当前这份工作是通过前领导的关系得到的。
她的经历是工作了十多年的求职者的典型。A 女士三年前因生育受到单位欺负,加班更多,领导要求更不合理,让她愤而离职。她先是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但是长达三个月回应者寥寥。
在几乎绝望之际,她向前同事们发了一条信息,请求他们介绍工作。这时她的前前领导回复信息,但彼时因创业未稳,没让她过来。
当她经历了一段短暂的不满意的工作,一年又过去后,这位前领导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扩张业务时,终于把她招了过去。
在跟我交谈时,A 女士对目前这份工作十分满意。
02 为什么社会关系能带来更多工作机会?
其实,找工作是一种信息匹配的过程。格兰诺维茨认为,个人高度依赖其现存的个人关系来获取工作变动机会的信息,尤其是弱关系。
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理解什么是弱关系。
格兰诺维茨所说的关系,是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由于交流和接触而实际存在的一种纽带联系。关系有强弱之分,强关系维系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和组织之间建立纽带关系。
区分强弱关系,有四个测量指标:
- 互动的频率,互动多的是强关系,反之则是弱关系;
- 情感密度,情感较深的是强关系,反之则是弱关系;
- 熟识或相互信任的程度,熟识或信任程度高的是强关系,反之则是弱关系;
- 互惠交换,互惠交换多而广的是强关系,反之则是弱关系。
强关系通过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建立,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建立。
因此不难理解,通过强关系获得信息往往是雷同的、同质性的,而弱关系带来的信息重复性更低、异质性的。弱关系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一道「信息桥」。
我的老板经常督促我输出作品,一个重要原因是作品能够飞跃强关系,到达其他群体中,带来额外的、意想不到的机会。
03 强关系?弱关系?不同文化的差异性
格兰诺维茨的研究对象是美国白领,他认为通过弱关系获得信息的人最终得到的职位地位较高、收入较高,而通过强关系获得信息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大大减少。
日本的研究者率先起来反对。1985 年日籍学者渡边深在东京研究 2500 人如何找到工作。他发现,大部分日本白领劳动者通过强关系搜集职业信息;在职业流动方面,日本白领越是通过强关系找到工作,更能得到报酬丰厚的职业,对新职业的满意度更高。
中国的研究者边燕杰得到的结论也似乎「证伪」格兰诺维茨的“弱关系假设”。1997 年,中国社会学家边燕杰在天津开展了一个样本数为 948 名的调查。他发现 45% 以上被访者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第一份工作。其中,43.2% 是通过亲属,17.8% 是朋友,而 71% 被访者与帮助者的关系「非常熟悉」或「很熟悉」。
边燕杰认为,这可能跟中国社会网络的特点有关。中国是人情社会,社会网络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人情或影响,信息则只是人情的副产品。如果中间人中间人与求职者和最终帮助者的关系越熟,最终帮助者资源背景越高,求职者的工作的安排更有利。
但是,格兰诺维茨研究更多是关注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机制,而边燕杰更多是聚焦关系网络的人情和影响作用。
04 小结
林南在《社会资本》中提到一个反常识:技能资本的积累呈算术速度增长,而社会资本的呈指数速度增长。社会关系就是一种社会资本。
- 当社会资本很低的时候,技能资本对收入的影响很大;
- 当社会资本很高的时候,技能资本对收入的影响最少。
所以,如果想下一份工作找得好,现在就要开始积极经营你的社会关系人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