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行为分析,我的三点收获:接纳自我、情境先行、学以致用

知了 开智学堂

作者:知了 来源:原创

01 缘起

经历 56 天高密度的学习,行为分析终于要结业。虽然课程有 100 节视频,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觉得很漫长。

在英才四课中,我最期待的课程也是行为分析。还记得在社群看到行为分析课程的简介时,感觉非常惊喜:这就是我一直想找的东西!当时的感觉就像一把火在煎烤着内心,十分焦灼,为不能尽快开课而焦灼。

为什么我对行为分析如此渴望,因为在步入社会后走了不少弯路,也一直在反省自己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于是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关注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博主,一些相关大 V 的内容也经常看,也陆陆续续了解过一些学科知名人物,比如弗洛伊德、荣格等等。

了解到了精神分析、家庭系统理论、身心灵等各种流派,但是了解的越多越困惑,也对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没有太大帮助。

我一直在想,有没有一个理论体系,能够解释清楚一个人性格的成因,并且真正能够改变人的行为,实现人生发展?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行为分析,所以我也能理解为什么阳老师看到斯坦诺维奇的理论后为何如此激动。

行为分析课程的信息量很大,但我却并没有觉得太枯燥,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之前的一些经历。慢慢明白了自己性格的成因,开始觉察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也开始意识到阻碍我自身发展的一些因素。

如果用 3 个词汇来总结课程学习后的感受,我认为有三点:接纳自我、情境先行、学以致用。

02 接纳自我

一个人,只有在认清并且接纳真实自我后,才能不自己和自己较劲,减少内耗,把时间精力分配到产出比更高的地方。

曾经,我一度为自己的性格感到烦恼。

  • 为什么我不可以脾气不那么急躁,情绪更稳定一些呢?
  • 为什么我不可以更外向一些,认识更多朋友,多积累一些人脉呢?
  • 为什么我不能更顺从亲和一些,让更多的人喜欢我?
  • ……

为了改变这些,也会强迫自己多去社交,多讨好别人,什么时候有脾气也忍住不表现出来,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心真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学完行为分析的“大五人格”后,我意识到了那些外显的性格(行为线索),都是受到大五人格影响的。而大五人格,有些都是天生的,是基因决定的,并不是我的错。

比如我苦恼的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的问题,与神经质高密切相关,但这点往往是天生的,并不是我能决定的。

如果不能短期内完全扭转它,那就减少可能引发这项人格特质负面影响出现的情境,多创造神经质高这项人格特质能够发挥正面作用的情境,比如危险意识强,对人情绪变化比较敏感。

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也是阳老师在人性系统论中一直强调的理念。

阳老师在课程中说:人性的迷人之处在于冲突。而阻碍一个人向上成长的心理问题,往往也来自于三重冲突。

人们意识到的,才会改变。学习行为分析,让我觉察到自身的存在的一些冲突,开始反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内耗。

当能够正视自己内心众多的冲突、矛盾后,明白他们的来源之后,才能真正的接纳自己。不会再用单一的对错好坏标准来评判自己的种种行为,而是去深深地体察行动背后的情绪、个人概念、情境之间的关系。

当我能够理解自己的种种行为后,也更加能够理解和接纳别人。

02 情境先行

在行为分析的课程中,「情境行动周期」无疑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每次看这张图,都能够想到一些新的应用场景。

图片

曾经的我,总是过于迷信个人能力和意志,即使身处不合适的情境,也会强迫自己坚持下去,很迷信人定胜天这类话。

长此以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肯定会事倍功半,自己的人生发展比较缓慢。

其次人都是趋利避害的,长期处于一种感觉做事情很辛苦,缺乏正反馈的情况,属于责任大功劳小的模型,行动概率越来越小,再叠加神经质高的人格特质,情绪也越来越消极,进一步减弱了行动力。甚至形成了情境记忆之后,对什么感觉都没太大兴趣。

而行动,才是促进人生改善的关键环节。知道很多却不行动,等于不知道,甚至还会增加认知负荷。

其实从「情境行动周期」这张图上,我们就可以找到改变结果的方向:情境是源头,其次才是个人概念,人是环境的产物,在适合自己人性系统的情境里,才更容易发挥优势,产生心流,创造作品。

情境先行,重视情境的力量要高过重视自己的个人概念。

即使是改变自己,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选择让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情境中,让情境的力量带动自己行为的改变,相对更简单。情境—个人—情绪的三角形,时常觉察,会更加了解自己。

03 学以致用

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在开智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阳老师和团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无论是信息分析还是行为分析课程中的知识,都能够在整个社群的情境和阳老师的种种做法中找到应用。

比如行为分析的课程,是用无数个小的信息分析框架设计,开课前的行为合同、课程中的活动课设计、学习社群等都是行为分析中妙招的运用。

阳老师本身的一些做事习惯,也有种种妙招的影子,比如群内灌水和公开答疑,是理性助人的运用;要成为心理学大宗师,是成为榜样;每年生日会,都会认真做个演讲,是重视生日的运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这说明阳老师是真的在践行知行合一。

这给我的一个启发是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观察阳老师是怎么运用的,另一方面要思考自己能够用在什么场景。

最小目标、最佳情境、最小行动,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生成碳基机器人全新的操作系统,自然会带来一些正反馈的结果。

最后,很开心能够跟开智和阳老师和各位同学结缘,多年以后,再回忆起这段时光,也许我就会把它定义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