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心气与耐心——关于《聪明的阅读者》一书

阳志平 开智学堂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感谢各位师友支持,自从我的个人专著《聪明的阅读者》上市之后,已经销售数千册。从昨天开始,各位读者已经陆续收到图书了。经手出版上百本图书,给各位师友写过四十多篇推荐序,终于轮到自己的第一本个人专著正式上市了。多少有些感慨,那么不妨在这里与各位读者聊聊。

图片

01 关于大作品

《聪明的阅读者》无疑是一部大作品。从字数上来说,三十万字,四百八十页,还是十六开大开本。如果按照我的个人文集《人生模式》的开本(三十六开),那么就是一本六百页的书了。这还是刻意将 100 页的人名表、通识千书参考版本做成随书下载的电子版了。否则页数更下不来。

相对字数而言,《聪明的阅读者》无疑在内容上更为宏大。

大在试图一本书正面说透阅读。历史上有无数谈阅读的书。但是很多并没有真正解决阅读的那些难题。比如,如何既要读得快,又要读得好,还要读得多?

《聪明的阅读者》并不回避你在阅读过程中的那些纠结,困惑,迷茫,而是正面解决它,利用我的知识底蕴,强攻拿下这些难题。

大在全书的知识密度。一本书涉及 100 多个学科,1000 多位高人,3000 多本好书。然而,它并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一本足够好看的书。庞大的知识密度并不是以清单体呈现,而是被我用优美的文笔一一道来。编辑用“文笔优美,金句迭出,思想深刻,见解独特”来形容它,某种意义上,《聪明的阅读者》也是我创立的认知写作学、提倡的古典风格的示范文本。

大在直面人之为人的那些难题。这不仅仅是一本谈阅读的书,更是一本借阅读回答人之为人的书。我依然采取了正面强攻这些难题的做法,在第十一章“通识千书”中将其总结为十大难题,人如何理解知识?世界?历史?时代?社会?组织?家庭?人性?身体?信仰?

我在书中写道:何谓“大问题”?那些短短人生百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每个人都会反复面对的大问题。那些人类历史上,智者们前仆后继,始终有人在探讨的大问题。“大问题”因为与每一个人的人生发展息息相关而“大”;“大问题”因为成为人类文明历史基本命题而“大”。

当然,《聪明的阅读者》还有更多立意高远之处,比如大在尝试整合中西文明;大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初次提出人类文明十三经的概念;大在邀请来自 100 多个学科或领域的 420 位智者荟萃一堂。

02 关于写作

然而,再宏大的想法,依然需要你坐在书桌前,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翻出与编辑的沟通记录,编辑的第一次催稿是 2019 年 5 月 27 日。

那时,正是我爱人怀孕,但住院之际。二个多月之后,女儿还是不幸早产两个半月(参见:成为父亲)。于是,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埋头写作。直到 2022 年 12 月 1 日提交定稿版给编辑。

时间如流水,而由于我的所有稿件都同步在 Git 仓库,于是留下了时间的痕迹。总计使用 2 个 Git 仓库,第一个仓库 121 次提交;第二个仓库 288 次提交。整整写了三年。写作仓库尺寸总计 4.96G。

中间,为了激励自己写作,干脆将写作进度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直播,每天给各位同学汇报今天的写作进度。

这是 2022 年 6 月 28 日,定稿“第八章卡片大法”这一章节时写的碎语。

这一章是关于卡片大法的,写了整整 2 周,原本以为上周可以定稿了。结果,又发现一份绝密资料。艾柯谈卡片。里面关于卡片的应用技巧颇多,也不同于纳博科夫、卢曼、梅棹忠夫与我的卡片大法,有自己非常独特的一面。于是,将这个章节再次增补。希望今天能彻底增补完成。否则,无法如期完成这本书稿了。

这是 2022 年 10 月 8 日,写作到了最后阶段的碎碎念。

写作步入到最后攻坚阶段。全书总计三十万字,目前定稿大半,核心内容都写完啦。还剩最后一章、第一章、边角料(附录后记注释参考文献这些)。所以,需要继续奋斗六十天左右。各位同学敬请理解,这六十天暂时不要联系我啦。没时间没心力处理。

我像一个祥林嫂一样,每天定点给各位同学叨唠我的写作进度。感谢所有安人书院读书会的同学们当时的鼓励与陪伴。

03 关于市场

《聪明的阅读者》如今这种厚度,也曾犹豫过,是否拆成两本或三本书。比如,将“通识千书”那部分单独做成一本书,那部分字数高达十多万字,足以独立成书。然而,最终我还是决定都放在一本书里面。

从市场畅销角度来说,书越薄越好。但我也想明白了,我出书压根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在历史长河上留下痕迹。显然,销量对我无所谓,思想的完整更重要。

写书也许是投资回报率最低的事。投入那么多时间,最终能赚多少钱呢?微不足道。但是这个世界公平的地方是什么呢?写书也许又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如果《聪明的阅读者》在五十年、百年后,还会有人不断阅读。生命因此不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划算的事?

但为了安慰出版社那边,跟他们开玩笑说:如今的作者都出薄书,基于音频节目改编的书、口水书、低认知的书越来越流行,市场上已经多年没看到大书了。我写的这类思想深刻,信息量爆棚的书,也许反其道而行之,读者可能更喜欢呢。编辑心想:阳老师你就使劲忽悠我们吧。

相对台前的作者来说,编辑的辛苦更容易被人忽视。一本好书来之不易。我这本书因为知识密度较大,编辑们都快累死了。出版社不得不安排两位文字编辑:赵灿老师、王金强老师,外加我的御用编辑石北燕老师,三位资深编辑共同作战。

与普通读者不同,编辑们必须一个一个知识点核查,想想看,1000 多个人名、3000 多本书,以及数千条推荐书目、数百条参考文献,这种工作量可想而知。最终,光是勘误文件,我与编辑们共同撰写了不下 300 页。即使如此,依然可能存在疏漏之处,未来烦请各位读者指正。

在这里,恳请各位读者,如果读了《聪明的阅读者》,觉得还不错,帮忙吆喝吆喝,推荐给你身边那些热爱读书的人。别让出版社赔本即可。这样才有出版社敢出版我的下一本大书。1200 页的“人性系统论”。又是一个夸张的体量,市场罕见。

04 关于封面

出版实体书,是一件格外庞大的工程。除了编辑之外,另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幕后英雄是设计师。《聪明的阅读者》封面设计由尹秋羡老师操盘。她设计颇为用心,封面上的猫头鹰,拿我书中的金句拼接而成。我当时一看就很喜欢。这是尹老师挑选的书中金句(按照猫头鹰从上到下的次序):

  1. 阅读,是一场心智的长跑。心流涌现,智识乐趣,是心智的长跑最大的回馈。
  2. 与人为友,青春美丽,盛宴华筵,欢乐终有时;与书为友,安然静坐,促膝长谈,乐哉新相知。
  3. 千千万万年以来的星辰起浮,千千万万年以来的人情世故,好一番读书美景!
  4. 阅读信息型文本与著作,我常常期盼,读到的是作者探索世界的热情;而沉浸于叙事型文本与著作,我常常期盼,与老友围炉夜话,听作者讲述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唯有美感型文本与著作,吟诵诗歌,欣赏画作,欲辨已忘言。
  5. 这条路,看似笨拙,然而它是治学真正捷径。先自上而下,围绕目录书,搭建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全局认识;再自下而上,读基本书、写读书札记,创作作品;不断循环往复,最终学问越做越深,终究有一天抵达无人之境。
  6. 生命何其壮哉,智慧何其浩瀚,420 位智者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也许还有另一种选择——成为宇宙间的智慧生命与人类文明历史上的创作者。
  7. 阅读时,你无须计较得失。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
  8. 阅读时,你无须追求完美。比读书追求完美更可怕的是,放弃了阅读的习惯。
  9. 阅读时,你无须与人比较。阅读既不是一种智识的炫耀,也不是一种与他人的竞争。
  10. 人这一生,总有或大或小的麻烦,但有书相伴,会多一些淡定。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年岁渐长,失意时多过得意时,不妨读书。

尹老师另一个用心之处是,书名采取镭射效果。同样的一本书,读者拍出来却是五颜六色的效果。当将多本图书摆在一起,颇为炫酷。某种意义上,这也暗含了阅读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同样的一本书,不同的人阅读感受大为不同。

05 关于阅读

《聪明的阅读者》这本书用了整整三十万字来谈阅读了。在这里,我只想聊聊一个小故事。

我出生于一个湘南小镇,初中就读学校是一所成立不久的乡镇中学。当地民风剽悍,打架盛行。按照常理,我不应该成为如此热爱阅读之人。

然而,生命中连续碰到贵人,第一位贵人是我的外公,他热爱阅读。而第二位贵人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刘老师。当时我沉迷阅读,学业有所荒废。但她极其负责,经常来我家家访。最后,在刘老师的培养之下,我在初中数学奥赛中获奖,保送湖南省一所知名重点高中,从而人生翻篇。

三十年后,当我赠送《聪明的阅读者》给刘老师,她收到后颇有感触,今天给我妈发来一些感言。征得刘老师同意,分享给大家。也许会有助大家理解如何形成阅读习惯。以下,是刘老师今天发来的反馈:

看到志平的新书,我内心无比高兴,为您们培养了这么优秀的儿子非常羡慕。但我也感觉非常自责和抱歉。想起初中时代的阳志平,有自己独特学习方法,喜爱看厚本的书,大量阅读课外书。

作为我们老师及家长应该鼓励支持才对,他头脑聪明,接受能力强,老师讲课一点就通,一般学生需一节课,他可 10 分完成,其它时间他就低头在看课外书,总被周边同学举报——阳志平上课看课外书。可每次考试志平成绩总名列前茅。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还总说拿阳志平没办法,他成绩好,就是上课不太配合老师。

看您还是否记得,我们俩不但不支持他有这么好的阅读习惯,大量增加课外知识,还总是没收他的课外书,限制他的阅读能力,这全是我们当老师的方法欠缺。我真要慎重跟阳志平说一声,对不起。现在也在告诉我的晚辈及亲朋好友,不管是当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大力支持和培养孩子们阅读习惯,多看课外书,有利孩子们的成长。

这就是真正的好老师。时隔三十余年之后,竟然还在为当年的小事自责与反思。我从屏幕这头,看到的是满满的师者之心。

如果没有数学奥赛获奖,那么就没有我之后的一连串人生发展。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督促我将心力放在数学与学业上,这自然是一位好老师的责任心。难道我当时真的有那么肆意阅读的条件吗?其实没有。三十年后回看,我从小不错的数学训练,反而使得我之后的事业发展如鱼得水。

只有当我们具备某些生存基本条件时,才谈得上肆意阅读。这是刘老师完全没必要自责之处。但对那些原本拥有不错的起点的家庭,是不是,在孩子原本可以肆意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时,我们却在阻止他/她?

这也许是值得每位家长深思的一个话题。

06 关于道统、学统与文统

读了《聪明的阅读者》的后记,也许很多读者会好奇,为什么阳老师在 30 岁的时候,立志重建道统、学统与文统。

当时有几个考虑:

1、赚钱:28 岁已经赚到一些,至少可以保我这一辈子衣食无忧。但是我赚钱能力完全比不上我认识的很多高手。在这条路上,只能说是一个二三流选手。

2、学术:在我 20 岁的时候,合作的老师,已经是足够高的级别了。走学院派学术路线,纯粹为发论文而发论文,兴趣不大。虽然当时我的老师们一致认为我在学术路线上会走得很远。然而回归学院体系,发论文,申请基金,不是自己兴趣。

3、公益:那时刚刚与公益圈的一批顶尖人物打交道,看到的是各种丑陋。从此之后,我对搭理别人的事情也没丝毫兴趣。

4、继续给别人打工:一个 20 岁就开始办公司的人,早就不习惯了。

思考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真正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我真正的优势是:对西方科学足够了解,受的各类训练很硬;但我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足够了解,并且非常不满一些新儒家。

最后选择了一条这么奇怪的路线:重建道统、学统、文统。原来以为是 7 年可以小成,12 年可以大成。哪想到是 12 年小成,可能要 36 年才能大成。

如今道统、学统与文统的进展是,用了 12 年时间,初步干完了学统、文统。其中,2010-2016 年,文统六年,也就是写匠、古典风格、认知写作学这些成果。出版为图书,最关键的是文心三部曲。

2017-2022 年,学统六年,也就是四大方法、四大分析、人生发展学这些成果。出版为图书,最关键的是四大方法、四大分析、人性系统论、人生四论这些。而各位读者读到的《聪明的阅读者》正是四大方法的“阅读大法”。

当时为了约束自己,在 30 岁的时候,将与出版社签约合作的书,统统解约。规定自己:40 岁之后才出书。如今来看,那些书稿当然有出版价值,但撑死了,也就是一个二三流的水准。距离历史上的各位榜样,差了十万八千里。

而 12 年之后,已经自信,超越了 30 岁的自己以及曾经仰望的历史上的一些人物。这就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只是,很多时候,这个鸣,不是为外人而鸣,而是为自己的心气而鸣。

小结

如果说我的第一本文集《人生模式》是一个关乎美感与脉络的故事,那么我的第一本专著《聪明的阅读者》是一个关乎心气与耐心的故事。任何事情都是公平的。你敷衍写书,你写出来的书必然敷衍你。你越投入心力,那么未来在历史长河中必然留存更久。

按照我过往的讲座来说,人,一方面要志存高远;另一方面要脚踏实地。就是要求你的脑子飘在天上;但脚还是在大地上行走。于是,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就精神分裂了。而真正的胜出者是少数,关键在于给自己创造一个隔离噪音,有助出作品、在行动、做大事的环境,并且从这个环境慢慢地拓展为生态,从而影响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