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的思想为什么很危险?请看这本书

李万中 开智学堂

作者:李万中 来源:公众号「认真想」

若不是编辑赠书,我都不知道丹尼特 1995 年的作品,《达尔文的危险思想》,已经有了中译本。我目前已经收到了该书,还没仔细看。虽然它的大小和我手上的英文版差不多,但却厚了不少,也重了不少。当然,作为新书,与我那本发黄的老书相比,它也白了不少。

图片

我很想大谈特谈本书的全部内容,只可惜时间有限,我重点聊聊第 12 章。

01 达尔文的思想为什么很危险?

达尔文,他改变了一切。

在生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医学以及你能想到的一切学问当中,他犹如开天辟地的巨人,举手投足间,天翻地覆。

达尔文的思想,是对人类世界观的革命。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要推翻旧思想,建立新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旧思想的主人会感到震惊、恐惧甚至愤怒。此时,危险就来了。考虑到丹尼特此书的许多目标读者还是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们对“达尔文主义”的敌意甚至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思想是一种模因,它寄生在你的脑中,拒绝被你删除。如果你认识不到这点,就会一直沦为模因的奴隶,并且还毫无自觉。模因会操纵你,让你去攻击那些对它们有害的对象,同时还让你误以为自己是心智的主人,这一切全都是你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言:

The ideas of economists and political philosophers, both when they are right and when they are wrong, are more powerful than is commonly understood. Indeed the world is ruled by little else. Practical men, who believe themselves to be quite exempt from any intellectual influence, are usually the slaves of some defunct economist.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对错,其影响力都比通常理解的要更加强大。事实上,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具支配性的东西了。实际行动的人们,他们自认为免于任何智力影响,通常都是某个已逝经济学家的奴隶。——翻译自 ChatGPT」

那些认为自己不受某些思想影响的人,往往是一些过时的思想的奴隶。

而只有当你认识到了思想的影响,真切地看到了那些隐藏在你头脑深处的奴隶主,你才有可能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02 达尔文过程的基本原理

丹尼特将达尔文发现的自然选择过程视为一个机械化的算法。而这个算法是如此简单优雅,仅仅用三个词就能概括:

  1. 复制:个体不断自我复制,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其他个体。
  2. 变异:个体在自我复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差错,导致新个体与自己会有些许差异。
  3. 选择:因为这些差异,有些个体比另一些个体,复制出了更多自己。(这看起来就像是自然母亲在做选择。)

如果你愿意浓缩一点,也可以用个短语来概括:因差异而导致的差异化复制。

这个过程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看似智能的设计,其实可以来源于一个毫无智能的机械化过程。绝对的智慧,居然来源于绝对的无知。

而人类,正是达尔文过程的最高级产物。

03 我是什么东西?

人类不是地球上唯一拥有文化的动物,但绝对是地球上最擅长利用文化的动物。也可以反过来说,是最擅长被文化利用的动物。

文化就像是 app,文化环境则是应用商店,而人类则是智能手机。

与一万年前的古老智能手机相比,今天的智能手机在硬件上没什么进步。但今天的人能建立国际空间站,而一万年前的人才刚刚学会农耕,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然而,我们与文化的关系,究竟是一种互利共生,还是偏利共生,亦或者寄生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时取决于另一个问题的答案:“我”是什么?

我并不是这具肉体。我并不是这台智能手机。

我是一个心灵。我是这台智能手机上的软件,尤其是操作系统软件。

换言之,我是运行于这台手机上的文化。

所以,我们与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共生或者寄生。我们就是文化。

04 我是这些观念的作者吗?

丹尼特在第 12 章中引用了一句口号:

一个学者不过是一栋图书馆制造另一栋图书馆的的方式。

如果把这个口号改得更适合普通人:一个人不过是一句话(以及基因)用来自我复制的工具。

而这恰好印证了那句名言: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道金斯脑中的模因复制到了丹尼特的头里。这些模因再复制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异,同时还和丹尼特脑中的其他模因深度“交配”,导致丹尼特不由自主地搞出了一大堆新模因,比如这本书。而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又导致这些模因进入到了我的脑子里。这些模因又导致我做出了一些与没有这些模因的人不一样的行为,比如在编辑想要赠书的时候,欣然答应,并且写这篇推荐性的文章。

我并非这些观念的作者,反而是这些观念复制自己的工具。

不是我想要写这些话,而是这些话成功控制了我,导致我写了它们。

当然,人类不是那种高精度的复读机。实际上,人类是那种极容易出差错的复读机。我不能 100% 地复读丹尼特的观念。可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件好事,因为差异化的观念或许能更好地适应你们脑袋中的其他模因所形成的文化生态环境。

05 我失去自主性了吗?

你是什么时候产生了你拥有自主性的错觉?

不开玩笑了。你无法拥有超自然的自主性。虽然丹尼特很乐意强调我们拥有那种值得拥有的自由意志,并且还和 Sam Harris 展开激烈的辩论,但我依然要推荐你读一读 Sam Harris 的《自由意志》。

详细的解决方案,我会专门再写一篇长文,从“无我”开始,到“我的建构”结束。希望到时候能恢复你对自主性的渴望。因为,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这种模因的拆除和重建的工作,才能拥有自主性。不破不立。

06 那我该怎么办?

警惕模因滤网。

什么是模因滤网?

就是一套信息选择机制。你根据某种机制,某个标准,某套方法,来决定了解什么信息,不了解什么信息。

比如,豆瓣电影 250 排行榜,这就是一种信息滤网。有些人会优先看这个榜单上的电影,不去看没有上榜的电影。

所有关注了我,并且经常读我写的文章的人,也利用了我这个模因滤网。你可能会优先读我推荐的书,甚至也会跟我一起去鄙视那些我所鄙视的思想。

模因滤网是要有的。因为没有人的脑袋里能塞满所有模因。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塞入一部分,过滤掉另一部分。

但模因滤网也是最值得警惕的。因为模因滤网它本身也是一套模因。你脑子里的模因滤网,会偷偷摸摸地把那些有利于它的模因给放进来,把不利于它的模因给过滤掉。久而久之,你就离不开这套滤网了。

07 从模因的角度看

有人会说:“我脑中才没有什么模因滤网呢。我可是一个非常聪明、理智的人。我会根据手头上拥有的证据,运用逻辑学或统计学的方法,客观地评价那个模因的真实度或者美丽度。我吸收或传播这些模因,不是因为它们控制了我,而是因为我成功地鉴赏出它们来。”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请你先问自己这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你手头上的证据算作证据?你怎么知道你学会的逻辑学或统计学的方法,就是评价那些模因的最佳方法?”

我时常会困惑:作为一个教批判性思维的人,我都能接受模因视角,能坦率地承认,我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理性、自主、聪明、睿智。我的许多言论和行为,都未曾经过深思熟虑的反思过程。很多时候,都是模因再利用我来自我复制。而那些批判性思维水平比我低很多的人,却自认为自己是思想的主人。

引用丹尼特的话,我们需要将下面这句话当作是同义反复的真理:

模因X在人们中间传播,因为X是一个好复制体。

而将其他情况视为值得探究的情况:

模因X在人们中间传播,因为X是真的/善的/美的。

08 好书,虽迟但到

今年是 2023 年,离 1995 年已经过去了 28 年。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本书来得有点迟,甚至多余。因为在这 28 年里,已经出现了很多别的探讨达尔文主义的好书,有些甚至已经在中国特别畅销了。我怀疑,这些读者对于“达尔文的危险思想”这一说法会无动于衷:“达尔文的思想不是常识吗?有什么危险的?”

本书中的许多论战式的语调,如今也已经不合时宜了。因为达尔文主义已经赢了。我们已经习惯从达尔文主义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文化和行为了。

不过,本书依然值得推荐。对伦理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重点读 16 章和 17 章。对于语言哲学感兴趣的朋友,14 章是不容错过的。第 1 章到第 6 章适合所有人。第 7 章到第 11 章,学生物学的朋友一定会大呼过瘾。

丹尼特是一个超级强大的模因传播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是一个模因传播者。在本书中,他将综合工程学、生物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模因,为你带来一张开放的模因之网。

最后,我想以一句口号作为结尾:只有承认自己是思想的奴隶,才有可能迎来思想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