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请看这本书
猫柳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你经常读书吗?能否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是否知道,不同类型的图书,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那么,怎么有技巧地去阅读呢?经典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一本介绍了阅读方法技巧的好书。这本书说了什么?来看开智课程教研团队的猫柳的读书笔记~
作者:猫柳 来源:公众号「自由特质协议」
01 你真的会读书吗
人人都会读书,只要他识了字,但未必人人都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我是近几年才感觉到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渐入佳境,说来还是因为身边有不少会读书的高手,耳濡目染了很多技巧,并有不少机会在工作中进行实践。
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就是个小书迷,暑假捧着一本作文选就能在门槛上坐一天。上大学时,我成了深度小说迷,小说提升我的气质,但对我的阅读水平帮助却有限。工作后,越发感到知识不够用,受限于阅读水平,自我进化的速度跟不上职业身份的发展。于是我返回来重新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一本书,由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要思想来自莫提默·艾德勒,他是一名出版人,曾与查尔斯·范多伦一起编辑《美国编年史》(Annals of America)。
在这本书中,作者们提出四个阅读层次。这四个层次自 1940 年在该书第一版被提出后,直到今天仍未过时。毫不留情地说,很多人读了多年书,仍未学会这些技巧。不信?我们不妨测试一下,你是否仍用以下方法在阅读:
- 读任何书都花同样的时间。
- 从头读到尾。
- 很少读难书。
你阅读时,是否仍然从第一页老老实实翻到最后一页?不,或者从第一页,老老实实翻到,嗯……一百多页就停止?
从头至尾的阅读,我称之为线性阅读,是读小说最佳打开方式,这有利于我们跟随作家叙述慢慢进入故事。但如果拿这种方式来阅读知识型图书,大多数情况下,你止步于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图书的位置。为什么,因为兴趣会随时间下降。
打破「读不完一本书」的魔咒就是不去读完一本书。读完一本书并非我们阅读的目的,从来都不是。获得理解或为了消遣才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技巧。
我们来看看《如何阅读一本书》教了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有什么技巧。
02 阅读的层次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 基础阅读;
- 检视阅读;
- 分析阅读;
- 主题阅读。
之所以称之为层次,而非读书类型,因为阅读的层次是递增的,高层次包含较低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
接下来再说说各个层次的含义及目的。
第一层,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又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需要回答「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这个层次阅读比较简单,如果你阅读的是母语图书,一般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第二层,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又可理解为速读或略读,准确来说,是系统化略读。这需要你在短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架构或主题,回答「这本书在谈什么」。
这个层次的阅读常被人忽略,说简单又不那么容易,是后两个层次阅读质量的基础。当中有很多技巧。
第三层,分析阅读(analysis reading),这个层次我们普遍意义上的阅读一本书。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要咀嚼与消化。」分析阅读就是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这个层次的阅读能分辨出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当中也有很多技巧。
第四层,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又可称为比较阅读。主题阅读不是读一本书,而是读一批有相似主题的书,十分考验阅读能力。
这个层次的阅读需要进行一定训练,如果养成习惯,会获益良多,值得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接下来对各个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03 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的目的是回答:「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这个层次阅读技巧是探索如何提高句子的阅读速度。有的人是颅内发音,有的人是视觉法。在我看来,提高句子阅读速度,关键在于「捉到关键词」,借助关键词串联对一段话的理解。
标准的句子结构是「主语+动词+宾语」,信息量大多落在作为宾语的名词上。但是掌握这个技巧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所以我认为这只是理论上可以追求的技巧,在实际阅读时不必刻意追求。
如果希望提高阅读速度,更应该在篇章或整本书上努力,这就是看第二个阅读层次——检视阅读的技巧。
04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分成两个步骤:一是速读/略读,二是粗浅地阅读。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结构。
我的本职工作是教研,教研需要阅读大量资料,并快速找出资料的核心思想。检视阅读是我经常要做的一件事。
略读并非草草翻书,而是有目的地翻书。检视阅读的目的是构建出一本书的结构,就像前去某地旅行,看地图明白某地的方位。你要做的是借助图书边角料确定图书结构:
- 读书名;
- 序言或后记;
- 目录;
- 第一章(有的图书,作者会在序言或第一章向读者讲解其写书逻辑);
- 封面的营销语、封底的专家推荐语。
借助这些边角料,你能在脑海中快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
- 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 这本书的写作逻辑是怎样的?
- 这本书值得深入阅读吗?
熟练的阅读者通过目录就能看出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在参与公司的阅读课教研(《人生资本阅读课》)时,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该课程每个月共读一本书,第三个月共读的图书是《人类网络》。
《人类网络》由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所著,是一本以人类关系为例子讲述网络科学理论的科普书。老板为我们教研人员拆书时,仅看目录就能下判断该书的特色章节。
下图,我将《人类网络》与其同主题的优秀作品——巴拉巴西教授所写的《链接》的目录进行对比,你认为前者的写作特色在哪里?
(答案:更强调网络的动态)
阅读过程是个马太效应,读得越多越熟练。要一眼通过目录看出一本书的特点,需要建立在两个假设前提上:
(1)你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当你明白这个学科的关键知识后,才容易看出这本书是否谈及这些关键知识点;
(2)读过多本同主题的图书。通过对比,才能一眼看出一本书的写作特点。
平时有意识研读目录,也能骇出很多聪明作者的写作思路。
05 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之后,你确认某本书值得花更多时间阅读,这是分析阅读的开始。这意味着你开始阅读一本书,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读完整本书,或者在每一章节上花同样的时间。
分析阅读的目的,是弄明白作者提出的观点/理论,以及作者是如何论述这个观点的,论述的证据是什么,逻辑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些观点。
分析阅读包含四个规则:
-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
- 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 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
- 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就拿《如何阅读一本书》来说,我们可以先分析这本书的目录:
显然,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和第二十章,你必须阅读。其他章节,你根据兴趣分配时间阅读即可。例如对于第三篇,你对阅社会科学类图书感兴趣,那么翻开这一章快速阅读。如果你对如何读一本历史书不感兴趣,那么第十六章完全跳过,没有问题。
如果你看完上述章节后意犹未尽,大可安排时间从第一章重新读起,或者,第六章依序读到第十二章,扎扎实实地了解「分析阅读」的关键技巧。
在分析阅读时,最好是先弄明白作者最核心贡献是什么,这也一本书的核心价值。围绕核心价值,构建知识体系,也就是规则三所说的工作:「将全书的纲要拟出来之后,再将各个部分的纲要也一一列出」——本文就是我交出的答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像我这样写一篇四千多字的文章,使用大纲视图记录即可。
分析阅读就是将一本书读薄,又将一本书读厚的过程。
06 主题阅读
终于说到主题阅读了,这是我近期实践较多的一个技巧。
我的本职工作是教研。什么是教研?在我看来,就是「信息分析+主题阅读+写作」。
那么,什么是主题阅读呢?主题阅读就是依据一个主题去读一批书。
在准备阶段,主题阅读需要做两件事:
- 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你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专家的建议与书中的书目索引。
- 浏览这份书目上所有的书,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
你看,第二件事就是「检视阅读」。
在「决策分析」教研时,我因忽视这一步,走了一些弯路。让我展开说说这个故事。
在课程教研伊始,我聚合了公司与「决策」相关的半尺高资料,然后一头扎进阅读,忽视了对图书先进行筛选。
其实,我拿到资料确实都与「决策」相关,但是这个主题太大了,以致于看什么都相关。就像媒人问男生,「你喜欢怎样的女孩」,男生回答「女生」。太大的颗粒度对圈定问题没有帮助。
我应该思考得更细致,拿混乱情境决策举例。我需要回答:
- 什么是混乱情境决策,其典型表现是什么?
- 混乱情境下,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得好,有的人表现差?
- 思考问题二,是否能总结出混乱情境决策的重点?
- 「表现不好」是该情境决策的难点吗?都有什么难点?
- 该情境下,研究者提出了什么理论/模型?
- 对于这些模型,批评是什么?
- 我如何评价这些理论/模型?是否适合我的知识体系?
- ……
对资料进行筛选,需要用检视阅读快速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我进一步阅读,或者,找到关键一本书或几本书,然后进入分析阅读。这时候的检视阅读不仅要读边角料,有时还需对重点章节进行「粗浅阅读」。
你可以将主题阅读看作是多次分析阅读,然后对比每次分析阅读得出的结果。你可能需要这样做:
- 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 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 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试着回答每位作者是如何提高他们的回答的。
- 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然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
- 分析这些讨论。
在这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图书可能在不同话语体系下说同一件事,因此你需要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相当于是构建等价尺度,借助这个中介,让不同话语体系能够对话,最终将所读融入你个人的知识体系中。这就是知识迁移过程。
很多阅读新手,要么过于轻率理解作者的思想,要么过于僵化不敢迁移作者的思想,要把握好这个度,关键是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超越知识本相,看到它背后的原理。
07 小结
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阅读节奏,有的书甚至不值得花时间阅读。读一本书,也不只是线性的阅读,可以先速读略读再分析阅读,也可以像个侦探那样带着问题阅读,与问题无关的章节完全不读。
不要总是读简单的书,读一些难书,你会见识到很多有趣的思维。只要踏踏实实把一些好书读进去,你会发现阅读是一件让人很快乐的事。
但读书只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之一,一生不读书也没什么,你还可以通过亲力亲为来体验这个人生。但是你若想在读书上获得一丁点进步,懂一些阅读技巧是笔很划算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