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行动力?请看这本书
菟葵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如何提高行动力?你要懂得行动科学。《行动科学》是行动科学创始人阿吉里斯的经典著作。普通的学科关心科学家的理论,行动科学关心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理论。那么,这本书怎么帮助大家提高行动力呢?来看菟葵的读书笔记~
作者:菟葵 来源:公众号「一时一刻」 图源:Unsplash
《改变》从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入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需要第二序改变,却没有深入讨论如何修炼第二序改变的能力。而这本《行动科学》更关心如何拥有改变问题情境的能力。
行动科学起源于 1900 年代约翰·杜威 (John Dewey)、库尔特·勒温 (Kurt Lewin) 的研究,是一门探究人类行动的科学,是一门实践导向的科学。行动科学主张学习是为了行动与改变,而行动是由隐性认知决定的,需要经过探究反映而揭露。
行动科学相关的概念和模型非常之多,这本书也超难读,断断续续读了很久也没读完,所以这篇先把读过的整理出来,只是我看过的一部分,有断章取义之嫌。
还是从理论部分开始。
01 行动理论
人们常说「知行不合一」、「说一套做一套」、「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行动」似乎是一种放荡不羁的存在,完全不受思想控制。可行动科学不这么看,行动科学认为人类所有行动都不是偶然的,人类不会恰好做某事,而是经过设计的,这就是行动理论。
任务设计的复杂性,远远超过人类心智对信息的处理能力。(Simon,1969)设计行动要求行动者建构一个可理解的简化环境,和一套可处理的因果理论,以预测预期的结果。人们若只凭他对一个环境的粗略接触,是不足以构建出对环境的理解和行动理论。相反,每个人都储存了许多概念、图式及基本模型,并学会在面临一个独特情景时,从经验库中取出一套程式来设计出自己对环境的了解与行动。我们称这种设计的程式为「行动理论」(theories of action)。
简单来说,行动理论就是人类根据过往经验提炼出的一套行动模式,在面对新环境时,会不自觉启动熟悉的行动模式。
1.信奉理论(espoused theory)& 使用理论(theory-in-use)
行动理论又分为信奉理论和使用理论。信奉理论是人们相信并宣称自己会遵循的行动理论,而使用理论是人们实际行动中使用的理论。大部分情况下,信奉理论和使用理论并不一致,「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区分两种理论有什么好处?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吗?并不是,当「行动」被扯下神秘面纱,开始变得有章法。通过探索个人的行动理论,就能够发现个人隐含的认知图式。
先来看看使用理论模型:
第一型使用理论(Model I Theory-in-Use)
第一型使用理论常被用作实际使用理论,尽管多数人意识不到或不承认。多数人持有的「信奉理论」通常和第一型使用理论相矛盾,一般为第一型对立面。
第一型使用理论:
主导变量:给自己设定目标,并试着达成;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压抑、隐藏负面感受;强调理性,并以此为傲。
主要行动策略:单方面控制他人。对别人进行归因和评价,但却不予说明;告知别人自己的行动过程,但不鼓励别人探究;认为自己的观点明摆着是对的;掩饰自己对他人的归因、评价,采取各种保留面子的做法。
导致的结果:防御性的人际与团体关系、选择的不自由以及不易生产有效信息;不利于学习;自我欺骗。
第一型对立面的主导变量:大家一起参与目标界定的工作;追求多赢,人人皆赢家,无人是输家;表达感觉;压抑行动的认知、智力层面。
这里再次体现阴阳两极,一体两面。第一型使用理论和第一型对立面通常会导致同样的结果,行动者可能在平时使用第一型对立面,一旦遭遇压力,便转而投靠第一型。
也可以用《改变》中群论的逻辑来解释,第一型和第一型对立面始终在一个集合中。同样的,当使用第一型遭遇困难和失败后,调整战略,使用第一型对立面,也会引发第一序改变,形成单环学习。想要跳出这个集合,需要采用第二型使用理论。
第二型使用理论(Model II Theory-in-Use)
第二型使用理论是少数人的「信奉理论」,而实际使用第二型使用理论的人就更稀少了。
主导变量:有效的信息;自由及信息充分的选择;对自己的选择有一个内在的承诺。
主要行动策略:与有能力者及参与设计或执行行动的人共同分享控制权;结合倡议与探究,用可被直接观察的资料说明自己的看法与评价;鼓励揭露双方相冲突的观点。
导致的结果:低防御性的人际与团体关系、高度自由的选择与高风险性。双环学习机会增加。
2.单环学习(single-loop learning)& 双环学习(double-loop learning)
当行动策略的结果与行动者预期不符时,行动者会下意识选择新方法或工具,重新设计行动策略,但不会改变最初始的主导变量,这种学习为单环学习。
而遭受失败时,行动者选择面对冲突和矛盾,深入思考初始的主导变量,甚至直接改变主导变量,设计全新的行动策略。这种学习称为双环学习。
比如说某人想要学英语,抄起一本红宝书开始背单词,三个月后还在头10页徘徊,感觉很痛苦,这时候可以启动单环学习,改变背单词的方法,可以从后往前背;也可以启动双环学习,问自己为啥要背单词?词汇量大不等于英语好嘛,可以停止背单词直接去读原著,甚至放弃学英语改学更适合自己的。
什么情况需要双环学习?书中给出了两个参考:
(1)行动者感受到自己或别人有困窘或威胁时,出现「不容讨论」和「不可告人」时就面临双环学习;
(2)行动者一再尝试各种解决办法,但问题依然存在时,表示有一个双环问题隐含其中。
前面提到过,行动是由隐性认知决定的,所谓隐性,就是不自知,单环学习无法察觉隐性认知,很容易掉入死循环,双环学习却有机会发现并重塑自己的使用理论。
书里有详尽的图描述整个学习过程的不同取向,比较复杂,这里就不贴了,从里面提炼出两个有助于达成双环学习的概念:
框定,包括对角色的框定和对错误的框定。好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导者,有责任克服困难,可能出现的错误的失败是有待研究的谜题,是学习机会。而不好的学习者将自己看成被动接受者,把解决困难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倾向掩饰错误,认为出错会收到惩罚。
反映取向与保护取向。反映取向的学习者倾向公开推理,探究自己和他人的推理过程,并承担应有的责任;保护取向的学习者倾向单方面坚持自己,隐藏负面感觉,并保持沉默,把责任归咎于别人。
02 学习与行动的概念
行动科学中的概念有双重功能:1.描述和认识现实;2.使个体能够采取行动。
行动科学既然是行动导向的科学,就不会只讲理论不讲如何行动。下面的概念能够帮助自己发现第一型行动,迈向新的学习境界。
1. 推论阶梯。说明在了解、设计和执行行动过程中,人类心智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第一层:收集展示可观察到的资料,如言语、录音、录像。
第二层:解释资料产生的文化意义,也就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对此产生的理解。
第三层:听者给它赋予的意义。
2.原型或范例。使人们认识到他们原来不曾察觉的互动模式,可以通过重新框定打破旧有的惯性思维。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原型范例,帮助人们更快识别。
3.困惑介入。是一种指出行动者的推理过程、信奉理论、使用理论以及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的方式。比如,行动者指责别人「言语粗暴,没有考察具体证据和案例」的同时,自己也犯了同样的错误。
4.使用理论的命题。完全理清一个使用理论过于复杂,但使用理论由许多命题组成,可以从不断发现命题入手。
命题的惯用格式:如果……,那么我就……
如何判断命题好坏?叙述简单、便于记忆、好提取;具有普遍性、被广泛应用到重要行动中;帮助行动者打破对行动理论的无意识状态。如果命题正好是自己想要改变的,就设计一个修正命题,然后反复演练。
5.意义-发明-制作-评价。放慢推论速度,在重要的节点上随时慢下来,以便发现问题,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将构想具体化,写出可能会说的实际话语;记下句中意义的独特构想或个人策略;从一个目标语句推论出意义。
6.复合体。有助于提醒参与者:早期学习会产生复合式对话,包含第一型与第二型两种特征。
03 小结
制定目标并努力达成、渴望成功且无法接受失败的自己、隐藏自己不愿表达负面感受、变得越来越理性并以此为傲。咔咔咔,全中。有种淡淡的忧伤的同时,好像也看到了自己的突破点。
除了这些,行动科学还带给我另一个启示:
行动科学认为知识要围绕目标的形成(the forming of purposes)而展开,而不仅只顾及达成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主流决策模式主张列出所有可行的方案,仔细权衡,然后从中选择一个预期收益最高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三思而后行」。
而行动科学主张先行动再思考:人类的行动是由隐形知识(尚未自我察觉、无法表达的知识)决定的,所以先行动,再根据行动的反映推理是什么促成行动,行动是探索情境的工具,并且产生设计未来行动的资料。
下次纠结综合症犯了的时候,可以督促自己先行动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