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昱鲲:劣势场景下,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
赵昱鲲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发挥自己的优势,能提高我们处理事情的效率,但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处在被动的劣势场景,影响我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怎么办?下文,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昱鲲,为你支招,告诉你如何利用优势给自己赋能。
作者:赵昱鲲 来源:《无行动,不幸福》 图源:Unsplash
如何发现并发挥你的优势是一个需要花时间投入的过程。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地发挥优势,但外界总是不可控的,我们常常必须面对很多让自己处于被动或者不利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劣势场景。
这些劣势场景,有时候是内部因素导致的,比如,擅长独自思考、收集信息的内向型的人,对着大众演讲时,有点尴尬,无法挥洒自如。有些时候则是外部因素导致的,比如,年轻、未婚的销售人员因为业务调整,得向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推销产品。
其实不单单是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碰到的难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些细碎的、消耗你情绪能量的事情,都可能是劣势场景。比如,结束一天工作后,回来还要面对琐碎的家务,辅导淘气的孩子写作业,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你可能会说,还能怎么办呢,忍着呗。然后安慰自己,扛过去,你就赢了。可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情况,除了苦哈哈地撑着,依然别无选择。其实,面对变化,发挥优势依然是最佳策略。哪怕是劣势场景,你也可以通过优势来应对和化解。
01 创造性地发挥优势
当你遇到了劣势情境,提醒自己不要被事情本身困住了视野,告诉自己切换角度,把优势拿出来重新思考解决办法,这就是创造性发挥的开始。
来讲讲我的朋友小唐最近碰到的一个劣势场景。
小唐这些年来一直从事 HR 相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待人友善且善于共情,几年前出于兴趣,也学了些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前两年她跳槽到一家大型国企的人事部门,最近她碰到一件棘手的事。
因为业务需要,她们公司外派了十几个技术人员前往中东,结果赶上疫情,外派员工无法回国,困在当地两个多月。中东疫情不乐观,政局也不稳定,员工们受着身心双重煎熬。所以公司安排小唐跟外派员工做一对一的沟通调节。
这个让小唐感到很棘手:一方面,在当时的状况下,自己很难得到外派员工的信任,他们知道公司无非是派自己来进行维稳,没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这些外派员工几乎全是男性,埋头搞技术,不善言辞,不喜欢谈感受。
小唐知道,员工们最需要的是回国或者加薪调休等实质性的补偿,但这些都不是她能调配的,这让她感到很无力。
显然,如果小唐硬着头皮去安抚,考验耐心和脾气倒是小事,关键是并不能解决问题,帮不了那些外派员工。
怎么办呢?继续想办法创造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为了找到突破口,小唐把这些员工的资料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她发现,这些员工都已经结了婚,而且其中大多数都有了孩子。
小唐虽然不能对外派男员工的处境感同身受,但她自己是一名妻子,也是一位母亲,她能理解家属的心情。外派员工长期出差惦记老婆孩子,又都是搞技术的,确实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
所以,小唐决定从家庭、孩子的教育等她熟悉的话题入手,一边发挥自己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优势,一边运用自己曾经的心理学专业优势,跟这些员工沟通,给他们一些有用的建议。最终小唐的安抚总算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
小唐的例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很多时候,让我们的优势失效的并不是场景本身,而是我们受限于看待场景和看待问题的视角。
所以,在面对劣势场景时,第一,明确当下的情况对你来说,不利条件是什么;第二,认清自己的优势,同时不要轻易认为自己的优势对目前的困难毫无用处;第三,在优势和劣势场景之间寻找联系。以优势为线索全面思考自己的资源,「我能做到什么」,然后把它做好。
02 重新赋义
第二个方法,是利用优势对劣势场景重新赋义,也就是重新把劣势场景赋予意义,把劣势场景转化为优势场景。
我的老师塞利格曼曾经在上课时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他想让家里的三个小孩一起参与家务劳动,比如洗碗筷,可最小的儿子并不喜欢。
通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要么逼迫孩子,要么就苦苦教导,讲各种大道理,然而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家长还会特别苦恼:为什么孩子就是不理解我的苦心呢?
反复追问、纠结于「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主动做事」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家长自己陷入劣势场景中走不出来。
怎么办呢?塞利格曼想通过利用孩子的优势,对劣势场景进行重新赋义。他给小儿子做了优势测试后发现,小儿子最突出的一项优势是领导力,喜欢并且擅长领导别人。
于是,塞利格曼想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在家里成立一个洗碗小组,小儿子担任组长,指挥两个姐姐。小儿子特别兴奋,每天都把收拾碗筷的分工安排得有模有样。对孩子来说,洗碗这件枯燥的体力活,从此变成了施展优势的一个途径。
前面我提到了,人在做一件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事情时,往往最能获得满足感,而且越做越有激情。「重新赋义」其实就是利用了优势的这些特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就像你想打开一扇上了锁的门,盯着锁孔看是没有用的,关键是找到那把钥匙。对我们来说,「优势」其实就是那把万能钥匙。通过重新赋义,我们不再把劣势场景当成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填补的缺漏,而是一个新的激发潜力的机会。
我的一个学员小杰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单位做实习助理,其他事情倒还好,但是整天都要给领导贴发票,这让他觉得枯燥又乏味,怎么办呢?小杰的优势是分析能力很强,所以他琢磨着,在贴发票的过程中汇总分析领导的出行安排,一来二去真的找到了不少规律,也了解到领导的一些习惯。
后来,他把这些涉及领导出差、会务和招待等相关的细节整理成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清单,在一次周会上提出优化建议,最终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凭着这股干劲,小杰在实习期未满的情况下就被破格转正。
重新赋义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对问题重新赋予意义的过程。有了它,那些对我们来说烦人、有压力的劣势场景,就能因为个人的优势,变成对我们有意义、有积极情绪的场景。
所以当你在面临劣势场景时,第一步,先用积极的语言来定义自己面对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再想想你的核心优势能否跟第一步重新定义的新议题联系起来。
03 团队优势互补
利用优势来应对劣势场景的第三个方法,是运用团队的力量。具体来说,就是去深入了解团队中其他成员的优势,利用周围人的优势来帮助我们克服劣势场景。
我曾经和一位 IT 项目的负责人有过短暂的合作。当时在聊天的过程中,他告诉我每次和项目团队开会进行头脑风暴时,自己总是感到力不从心。
要么大家聊得太热烈导致跑偏了,要么大家的想法僵持不下,作为负责人的他,夹在会议里的各种声音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知道如何推进。结果往往到了会议结束都没得出可行的方案,总是需要再花时间讨论。
低效率的会议让他这个负责人感到很有压力,项目推进起来也很艰难。后来我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他可以对他的团队做一次优势评估。不需要花很长时间,但说不定能帮他化解这个局面。
一开始他还对优势评估持怀疑态度,没想到看到结果后他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团队里大部分的成员,排名前三的优势都是思维能力,他们有很强的创造性、判断力,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他自己本人的优势是很强的纪律性和责任感,擅长去推进项目、管控流程。
这让他明白了为什么会议的效率总是这么低,团队总是这么难磨合:因为他的团队成员几乎都是高级思考者,会时不时迸发出各种各样的创意和想法。而自己是负责人,总希望在会议结束前得出一个明确的方案。
了解了自己和团队成员的优势之后,他调整了自己在会议里扮演的角色,他说自己要做一个「穿针引线」的人。会议前帮大家明确议题,大家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他会迅速引导团队一起评估,最后达成一个有效的结论。
当认识到别人和自己的优势之后,他对彼此行为背后的原因有了更深的理解,而这也成了他调整工作方式的参考。
在刚刚的故事里,这位朋友是通过优势评估去了解他人的优势,如果条件有限,我们也可以通过平时的观察,或者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去了解他们的优势。
在团队中,我们的关注点需要从个人优势转移到团队的协作上来。在合作过程中,利用别人的优势来帮助我们克服协作中的劣势场景,这是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过程。
04 优势充电
研究表明,优势不仅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且在使用优势的过程中,能体验到积极情绪和自我价值感,是一剂使人幸福的良方。
在应对和处理劣势场景下的问题时,如果能在过程中穿插一些发挥优势的事,或者在休息的间歇做一些发挥优势的事情来调节,可以让情绪上升,自我价值感增强,从而更好地面对劣势场景。这个方法就是优势充电。
比如说我自己。我特别讨厌做财务的报销的事情,但是又非做不可,以前每次到了要走财务流程的时候,我都要拖到最后一天,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开始做。每次一弄这些财务流程我就很容易情绪崩掉。但报销事务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处理,总是这样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也不是一个办法。
于是我换了一个方式来处理:我不再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而是会提前两天就开始填写各类文件,每做一小时,我就穿插着看会儿书或者写作一小时。创造力和学习,都是我的优势,无论是从书里吸取新的观点,还是通过写作输出自己的想法,都会让我觉得充实和快乐。
所以处理财务文件消耗的心理能量,通过发挥优势就能得到一些恢复。等心理能量恢复了,我再去做财务相关的事情。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耗时长了,但其中一半的时间是在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也没有浪费,而另一半的时间,原本让我害怕的任务也完成了。
当我们处在劣势场景时,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这个时候可以利用优势给自己赋能。把自己的心理能量给填充了,你才能更好地去面对。■
文章摘自:赵昱鲲《无行动,不幸福》,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