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经典决策模型,帮你应对不同情境

蓝玲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每个人都要决策,但决策的方式千差万别。世界愈加复杂,难以用单一的决策方式去应对,也因此,你要掌握更多决策模型,知道它们分别适用什么样的情境,让你的决策更加高效。下文,作者蓝玲与你分享一些重要的决策模型,来看~

作者:蓝玲 来源:原创 图源:Unsplash

生活有时让人觉得很凌乱,因为无时无刻不需要作出各种各样的决策。其让人抓狂的程度,可以通过下面这段经典但不怎么优雅的台词感受下: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他妈的一个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低糖;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起点,选择朋友,选择运动服和皮箱;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套西装。选择 DIY,在一个星期天早上,他妈的搞不清自己是谁;选择在沙发上看无聊透顶的节目,往口里塞垃圾食物;选择腐朽,由你精子造出取代你的自私小鬼,可以说是最无耻的事了;选择你的未来,你的生活。但我干嘛要做这些?」——电影《猜火车》

如果说决策是一座迷宫,人们在里面晕头转向,兜兜转转走不出来。那至少,可以了解一些方法,带上一些工具,让自己不至于昏头昏脑毫无方向。

01 经典决策:贝叶斯决策理论

斯坦诺维奇说:

「我们在生活中做过数不清的决策,但真正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仅仅是决策总体中的一个很小集合而已。决定从事的职业领域、从事哪一份工作、与谁结婚、如何投资、定居何处、如何置业,以及是否要孩子,当我们几十年后回看人生时,也许正是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全部。」

那抛开旁枝错节斜逸而出的小问题的困扰,对一些重要的「简单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作出决策?或许可以试着了解下「贝叶斯决策理论」。

在了解这个理论之前,先熟悉两个概念:

先验概率 ( Prior probability):是在缺乏某个事实的情况下描述一个随机变量,通常是经验丰富的专家的纯主观的估计。

后验概率 ( posterior probability):是在考虑了一个事实之后的条件概率,可以根据贝叶斯定理,用先验概率和似然函数计算出来。

贝叶斯决策理论是主观贝叶斯派归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概率估计,然后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概率进行修正,最后再利用期望值和修正概率做出最优决策。

贝叶斯理论假设人在世界状态空间、结果空间和行动空间上具有完全的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进行计算而得出最佳行动方案。

贝叶斯决策理论方法是统计模型决策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其基本思想是:

  • 已知类条件概率密度参数表达式和先验概率;
  • 利用贝叶斯公式转换成后验概率;
  • 根据后验概率大小进行决策分类。

举个例子:

比如石油勘探,为了提高钻探的效果,就需要通过做地震试验来判断某区域石油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时以往积累的做地震试验的数据对于确定一个事先假设的概率(即先验概率)就十分重要了。

所以说可以先由过去的经验或相关专家们的估计获得将要发生事件的先验概率,然后通过调查或做试验等途径去获得更多的新信息。这样便可通过贝叶斯定理计算出通过调查试验而获得的新信息之后事件的后验概率。

图片

由此可知,贝叶斯决策理论适用于以下场合:

  1. 样本(子样)的数量(容量)不充分大,因而大子样统计理论不适宜的场合;
  2. 试验具有继承性,反映在统计学上就是要具有在试验之前已有先验信息的场合。

具体来说,因为贝叶斯决策理论方法是统计模式识别中的一个基本方法,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医疗诊断(如疾病判别)、经济决策(如地产开发)、工业产业(如探矿工程)、军事问题(如情报分析),小如人脸识别问题、图像标注问题、车用汽油红外光谱识别问题乃至垃圾邮件的过滤问题,都可运用贝叶斯决策理论解决。

02 挑战经典之:满意性原则

贝叶斯决策理论如此厉害,那是不是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从此可以凭此驰骋江湖所向披靡了?年轻人,看看下面这个段子:

一位哲学家在为如何作出一项决定而冥思苦想,究竟是继续留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还是接受另外一所颇具影响力的大学提供的职位呢?有人劝他:「算出最佳预期收益不就得了—— 你不总是这样做的吗?」这位哲学家略带不满地回应:「拜托,这是件严肃的事情!」

贝叶斯决策理论作为一种以完全理性为基础的规范性理论,虽然在江湖中辈分高资历老、建树颇多,但它并不关心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考方式,也不考虑现实决策中的非理性因素,所以不能很好满足人类日常行为决策要求。

因此,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提出「有限理性」观点,其用来描述在时间紧迫、知识匮乏和计算能力有限条件下成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有限理性观点包含两种成分:1)人类头脑的局限性;2)头脑在其中发挥作用的环境结构。

图片

基于此,西蒙 1947 年在《行政行为学》中提出以「满意性原则」为导向的决策模型,该模型认为:

  • 人们的行为序列计划有限,认知能力有限且操作环境复杂;
  • 面对期望,决策目标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 短期记忆瓶颈使目标实现呈顺序趋势而不是同步;
  • 选择行为标准是满意而非最优化(满意指在各方面属性达到期望要求 )。

满意性原则考虑人类决策时间与知识的有限性,使决策更符合现实决策环境。它是如何进行的?请看下面例子:

为了扑灭一场公寓楼地下室的火灾,指挥官不会反复比较和审视所有可能的行动措施,而是选择一种行动方案,迅速在头脑中预演一遍。如果足够有效——即它的效果达到期望的要求,指挥官就会实施行动。如果没有,指挥官就继续搜索下一个方案,重复上述预演过程,直到找到一种满意的行动方案。

03 挑战经典之:快速节俭启发式规则

「满意性原则」足够好了吗?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吉仁泽认为,虽然满意性原则不像最优化模型那样需要发现和推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所有选项和结果,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决策者进行审慎细心的思考,比如要设置一种适当的抱负水准(即期望要求),还要计算当前的选择怎样才能与抱负水准相匹配。

因此,同样是基于有限理性,吉仁泽提出「快速节俭启发式规则」,快速节俭启发式利用最低限度的时间、知识和运算能力作出现实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

它们能够通过设定目标或选项来解决系列搜索问题(就像满意性原则所做的那样),也能够在同时出现的适用目标之间作出选择。吉仁泽自信地认为:快速节俭启发式以最完美的形式代表了有限理性的含义。

问题是,它是否真的有效可行,理论基础是什么?对此,吉仁泽提出「概率心理模型」。

概率心理模型理论假定,关于现实世界未知状态的推断是以概率线索为基础的。该理论将以下三种观点联系起来:

  1. 归纳推理需要参照自然环境来研究;
  2. 归纳推理是借助满意性算法规则来实现的;
  3. 归纳推理是以一个参照集内的事件的频数为基础的。

概率论心理模型假定的基本心理机制是「单一理由决策」,单一理由决策是有限理性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推断或决策仅建立在一个单独的好理由基础上,无需任何线索之间的代偿。它意味着每项选择都完全基于一个理由(线索),但这个理由也许会因作出的决策不同而不同。

基于概率论心理模型,辅以实验,吉仁泽证明了快速节俭启发式借助能够满足有效时间、知识和计算能力要求的简单心理学原则行事,同时,因拟合环境结构,虽快速而节俭,却仍能作出准确推断。

图片

既然如此,人们会在何时使用节俭启发式呢?如下:

  • 时间紧迫性;
  • 任务特征影响。一种重要的任务特征是任务的类型,如选择还是判断,在选择性任务上人们会更频繁地使用不可代偿性的启发式原则;
  • 社会场合的影响。一种重要的场合因素是策略的可解释性,即必须向别人证实自己观点的压力;
  • 个体特征的影响。主要有知识经验、情绪和动机、认知能力和性别等,如专家的策略就明显区别于新手策略。

快速节俭启发式的使用,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案例感受下:

一个由于心脏病发作而感到胸闷的男人被急急忙忙送进了医院。医生需要迅速决定他是否应该被看成是高危病人。如果他确实生命垂危,需要给予更高级别的治疗与更细心的监护,那么,他就是高危病人。

尽管这种决策人命关天、意义重大,但医生却没有进行广泛审慎考虑的奢侈特权,他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依据仅有的可利用的线索(每条线索至多只是病人危险程度的不确定指标之一)作出判断。

04 绝地反攻:RPD 决策模型

世界上有一些人,他们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没有盔甲的勇士、籍籍无名的英雄,他们用仁爱勇敢之心、精湛熟练技能,守护我们的生命、国家与财产,他们是守疆卫土的战士、是以命相拼的武警、消防员等在高危高压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他们常常需要在极端的情境中快速做出正确决策。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美国军队、国防部、心理学会权威专家加里·克莱因通过对消防指挥官的研究,深入了解他们如何应对时间压力及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并作出决策,从而提出「RPD 决策模型」——也称识别自动决策模型。

这一模型融合了两种认知过程:一是决策者衡量当前情景,以识别哪种行动方案较为合理;二是通过心理模拟,评价各种行动方案。RPD 决策模型假定,经验丰富的决策者:

  • 重点针对情境进行评断,并判断先前是否处理过类似情形;
  • 快速评估行动方案是否可行的办法,是在脑海中模拟其实施情况;
  • 决策者通常会选择最先映入脑海的可行方案;
  • 鉴于最先映入脑海的方案通常可行,因此决策者不必再去费力构思出诸多方案;
  • 决策者每次仅会构思并评价一种方案,而不会将其与其他方案进行优缺点的比较;
  • 通过在脑海中模拟行动方案的实施情况,决策者可以及时发现其疏漏所在并予以避免,借此进一步优化行动方案;
  • 时刻做好行动准备,而不是执着于各个选项之间的比较而踟蹰不前。

其基本策略如下:

决策者将当前情境归结到某一典型类型或者自己所熟识的类型当中,之后再采取行动。

由于信息不足,无法将当前情况归结到某一典型案例或者类别中,又或者当前情况符合多种类型的特征,那么决策者就需要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评估当前情境之上。为了评估和判断情境,决策者或许应该收集更多信息。

还有一种情况是,决策者误解了当前局势,直到与预期不符的情况出现,才意识到错误所在。此时,决策者必须再次核查当前局势的特点最符合哪种类型,借以应对这种异常或者模糊状态。他们会考虑到与预期不符情况,重新构建出故事进程;

决策者会设想出行动方案的实施的进程,进而评估单一选项。如果预见到困难出现,决策者就会调整行动方案,甚至舍弃此方案,另择他路。

图片

RPD 决策模型给人们在现实约束、时间压力、高风险、个人责任、条件转移等情况下如何快速作出正确决策,并稳妥地采取行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本,具体情境下的使用,可以通过《脏衣物通道失火》案例了解下:

最开始火警响起时,火情还局限在一座四层楼建筑的地下室,仅仅有火苗出现,一般火灾而已。指挥官迅速到达,却没看到异常状况,没有冒烟的痕迹。他找到了楼房侧面通向地下室的门,进去之后发现火焰正从脏衣物通道中冒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处理,因为垂直燃烧的火焰会沿着直线蔓延。

对付垂直燃烧火焰的方法是从高处洒水。因此,指挥官派一名队员上到一楼,另一名队员上到二楼。两个人都说火势已经蔓延过去了。

(指挥官看到火势垂直蔓延后,马上就知道应该怎么进行处理)

指挥官走出楼外,走到建筑正面。现在,他看到浓烟已经从楼房的屋檐处冒出来了。很明显,火焰一路向上,冲到了四楼,遇到屋顶阻碍后,浓烟遂喷涌而出。

指挥官很清楚地意识到,迅速扑灭火焰的可能性此时已经消失了。他需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搜救上,将楼内的每一个人都疏散出去。同时,他呼叫总部请求支援。

(情况发生变化,之前的决定被即刻否决,指挥官迅速调整行动方案,并立刻实施行动)

脏衣物通道附近的楼梯先前是工作重点,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则转向了正面的楼梯,将其作为疏散通道加以使用。

(乍看,指挥官从来没有决策过任何事情,他没有按照双选项假设所预测的那样,将最优选项与其他选项进行对比。但是,如果将决策的范围拓宽,把决策看成是其他合理选项出现时的选择点,虽然指挥官主观上没有意识到其他选项,但只要其他选项存在,而且指挥官了解该选项,那么这也属于一次决策。RPD 决策模型关注这些决策点,不关注琐碎选项,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选项上。)

05 小结

最后,以吉仁泽一段有趣的话结束吧:

「构成莱布尼兹人类思想元素表的大量简单概念都是借助于概率论之类的单一通用工具起作用的。但是我们无从找到这样一种通用工具。犹如一个机械修理工在维修汽车发动机时所做的那样,时而拿出了老虎钳,时而拿出了扳手,时而拔出了火花塞,而不能仅用一把大锤子敲敲打打。

不同的思想领域也需要不同的思维工具。这就是适应工具箱的基本思路:把自然进化赋予人类头脑来进行各种推断活动的具体认知机制(包括快速节俭启发式)集中起来,形成思维活动的工具箱。」

是时候,往你的思维工具箱里放进一些决策工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