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志平: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社会资本
阳志平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什么是社会资本?它是你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社会资本有哪些?如何评估一个人社会资本的高低?它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呢?下文,开智阳志平老师向你推荐四本书,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社会资本。
作者:阳志平 来源:公众号「心智工具箱」
什么是社会资本
什么是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林南在《社会资本》一书中的定义,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获得的资本。那些处在两个人际网络之间的人,就比只处在一个人际网络之中的同伴,社会资本更大;同样,在单一人际网络中,那些更受人喜欢、影响力更强的人,其社会资本更胜于那些沉默寡言、孤僻独处的人。
假设我要从候选人 A 与候选人 B 之间选拔公司高管,那么如何评估谁的社会资本更高呢?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度量社会网络的方法:看候选人在四大网络——建议网、友谊网、信任网、外界网——当中的位置。
建议网是指这个高管,企业内有多少人愿意寻求他的建议;友谊网是指多少人把他看作朋友,愿意邀请他参加生日晚会;信任网是指企业内部有多少人信任他;外界网则是在产业上下游,有多少信息节点离不开他。在高管评定中,我们往往可以采取董事会网络等类似外界网指标,比如,候选高管与担任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董事会、股东的关系。
社会资本不仅影响人的职业生涯,同样影响国家。日裔美国学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他撰写的《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把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在分析东西方各国文化传统和信任度的差别后指出,在中国及其它东南亚国家培养信任很难,需要很长时间。
1999 年,年轻的杨青刚刚博士毕业,正在硅谷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工作,他读了此书,思考道:
如果能在有志于在生物医药工业领域发展的华人同行间,建立一个会员制的社区,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开始互相帮助,培养彼此的信任度。那么多年之后等会员们职业持续发展,需要在生意上做更大的决定时,他们就可以借助于在这个会员制社区所积累的人脉和彼此直接或间接的信任,拥有更多的资源。如果会员之间合作,也可以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
这一思考成就了生物科技领域的百华会传奇。20 余年后,年轻的杨青博士也成了新药研发公司药明康德的联席 CEO。更容易形成信任的时期是在人的职业生涯早期。入行不久,就与一批内在动机驱动、热爱学习、用好奇心探索世界的小伙伴同行,这是积攒社会资本的最佳手段。
中国处处可以看到对社会资本的重视。中国人发明了成千上万的名词来描述社会关系中的微妙。你比他更有地位,此时,你帮对方忙,这个叫作「给面子」;你和对方地位平等,你求对方帮忙,这个叫作「看我面子」。
你求地位比你低的人办事,结果失败了,你恼羞成怒,叹道「丢脸」「没脸见人」;一个社会地位高于你的人帮你站台,你立即发一条朋友圈晒照片,内心笑道:「真长脸」。
需要提醒的是,在社会学上,社会资本研究常常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常常相提并论,算是近义词,甚至不少社会学者认为社会资本就是我们能动用社会网络获取到的资源。
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三个词,我们看成近义词。随着 21 世纪网络科学的诞生,今天的社会资本研究还常常与网络科学紧密关联。
那么,如何更好地认识、积累你的社会资本呢?推荐四本书。
书 1:《社会资本》
二十余年前,我第一次接触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时,还是个学生。那时,我发表的第一批学术论文,聚焦在这个当时非常小众的研究领域:社会网络分析。
我在 2001 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社会网络分析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中,如此引用林南老师的著作:
可以说,在这一研究领域,社会学领域的人才辈出,著名人物至少有:提出嵌入性概念的格拉诺维特(Granoveter,1973) ,提出市场网络观的怀特(White,1988),提出社会资源理论的林南(Lin,Nan)以及提出结构空洞理论的博特(Burt,1992)。
今天,社会网络分析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斐然大观。从微博、微信,我们无不处在一个又一个复杂人际网络之中。而在社会网络研究最困难的时候,有一批学者依然坚持,最终导致今日盛行景观。他们就是:格拉诺维特、怀特、林南、博特四位关键学者。
之前我的文章,写过格拉诺维特提出弱联系理论的《找工作》;写过博特的《结构洞》,但一直遗憾没机会介绍林南老师的成果——社会资本理论。可以这么说,林南老师的《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分析领域的一个集大成者,整合了格拉诺维特的弱联系;博特的结构洞等等。
林南是谁?
那么,林南是谁?林南,1938 年出生于中国重庆,1960 年在台湾东海大学获得本科学位;1963 年在雪城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66 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于 1976 年成为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79 年至 1982 年担任系主任。1990 年,他在杜克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同时担任亚太研究所所长。
在 1979 年之后,他帮助了中国社会学建立了各个学科体系,比如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都受到林南老师的影响和资助。还帮助组织了第一个美中社会学博士项目。
今天的南京大学社会学家和南开大学的社会学家,从事的研究话题跟林南老师有比较大的关系。林南老师因为对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研究在世界影响比较大,也担任过美国社会学协会的副会长。
林南老师被引用最多的文献就是本书,在整个学界被引用上万。被引用上万的文献相对数量是比较少的,可以理解为是 20 世纪和 21 世纪初最重要的社会科学著作之一。
如何阅读《社会资本》
本书的阅读难度是四星级,因为它不是面向大众读者写的,林南老师也没有做任何通俗化解释,实际上本书是林南老师的很多篇论文的合集,将社会资本相关的重要的论文编在一起,最终形成本书。
所以本书的阅读难度较大。阅读难度四星往往指的是硕士生、博士生必须读的,超过了社会学本科生的阅读水平,当你是社会学系的研究生,要研究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分析,这是绕不过的一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补林南老师关于中国的一些新的研究、论文,更加严谨。
如何阅读《社会资本》?本书整体结构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理论和研究。在这里林南老师提出了他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是林南老师两篇高被引论文组成。
第二部分是概念的扩展,对模型进行了扩展讨论。
第三部分是总结。
林南老师这本书是论文合集,章节和章节之间的区分度不怎么大,论述的层次结构没那么清晰,时而讨论社会学的宏观话题,时而讨论中观话题,时而讨论微观话题,导致整本书阅读难度较大,很难理解哪里好哪里不好。 我在自己的人生资本阅读课上,做了一些阅读示范,以下为部分阅读要点。
阅读时可以先忽略第三部分关于理论的未来。重点考虑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从不同的层次来看,应该如何去理解社会资本。第一章是综述,主要讲他人是怎么研究的社会资本,比如提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理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推理的基础。第五章提出了核心理论,第六章、第七章理论的应用性研究。
很明显,在第二章到第七章出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研究对象,这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主要写的。到了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甚至第六章、第七章,变成了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但书中把这些词汇都省略了,完整补齐应该为「社会资本理论与社会地位的获得」。但是书中写的比较简单,只写「社会资本与地位获得」、「社会资本不平等」,这时理解社会资本关键的点变得有点难度。
再看第二部分,也存在类似问题。第八章到十二章都是进阶阐释。第八章、第九章研究从微观到宏观,介绍怎样从个人的行动最终生成了社会结构。第十章反过来,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研究一个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个人的行动。
小白读者,尤其是社会学小白读者,在不同层次之间跳来跳去的,想理解透彻、把握核心思想太难了。
因为学者写论文时,并不会考虑到整本书的结构。写论文时,主要是与社会学家同行对话,需要把关键的思想讲明白。最终组织成一本书的时候,省略了大量过渡性的知识,省略了大量相关的知识。
到了第十一章、十二章,又变成一个中观的问题,介绍资本构建与社会转型的动态过程。
整本书跳来跳去,最终让读者作为小白理解很困难。即使是社会学研究生,只觉得这本书似乎什么都讲了,但是把这本书关上之后,再想这本书讲了什么,发现什么都没 get 到。
这就是绝大多数的社会科学类经典著作的一个常见的问题,书中其实讲了非常多重要的问题,但是这种写法使得读者很难 GET 到关键信息点。
那么怎么理解到关键的点?
首先看最重要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这是推理的基础。第三章把为什么要提出社会资本理论的前提逐一介绍,讲了结构,如个体行动,当你想取得成功,需要差异化地获取社会网络中不同的资源,而有的人特别善于获取人脉,有的人不太善于获取人脉,一个成功的行动者往往是善于巧妙地获取人脉,这就是一个结构。
第三章还讲了资源,有价值的资源在社会中的分布并不是一个均匀,最典型的是国内的教育资源明显北上广深比其他城市会好一些。资源的不分最终在这个社会上是一个不平等的分布,于是在第四章中导致了行动的不同。
行动的成功与社会资本正相关,这是整本书的一个核心的推理逻辑。但是想把这个核心的推理逻辑梳理出来,会发现必须要忽略大量的问题,才能理解到。
因为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因为社会资源是不平等的,所以要采取差异化的行动。要取得成功,要重视社会资本,其实就是这么回事。
在这个基础上,在第五章中林南老师提出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模型。但是写得太复杂了,这种写法其实不太理想,很难理解本书在讲什么,会发现似乎什么都讲了,但什么都看不懂。
在 13 章,林南老师这个模型进行稍微扩展了,扩展之后,似乎简单一些了,但是依然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为什么?
因为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学术术语,并且没有给出一个极其简单的隐喻,比如你需要去理解集体资产、结构变量、位置变量,牵涉陌生的学术的词汇太多了。
林南老师其实在 2012 年,对他的模型进行了更新,更新之后变得简单了。这个更新的模型在这本书里面其实没写。这里也提醒一些同学,读这种经典的著作,要去查论文,不要以为经典著作写的就是真理,作者本身会不断完善自己理论。新的模型如下:
这个模型是什么意思呢?用大白话来说,社会资本,它是一种投资的行为。
那么通过哪一些投资行为能够获取到你的社会资本?有四大类,结构地位、网络位置、内嵌的资源、行动目的。通过四种投资行为,可以获取你的社会资本。
之后你是不是要去使用你的资本?比如,你努力存了 10 万元,这 10 万可以用于买电脑,也可以用于上课,也可能考虑买房。
社会资本类似,你一旦激活去使用它,它有两种回报,第一种是工具性回报,财富、权力、地位、声望等等,相当于怎样让自己更有钱、更有权力、更有名望。另一种回报是情感性回报,你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你发现林南老师在 2012 年写的论文、模型更容易理解。但是他整本书不是这么写的。所以很多同学读书读得不通透,懒得去查论文,最终跟着林南老师在书里面绕来绕去,绕来绕去,最终就是发现陷入林南老师的复杂模型中,最终就是什么都没 get 到。
再回头用这个新的结构来看这本书,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原来社会资本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完之后就会激活。其实,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是在讲投资行为是怎么发生的?第五章是介绍这个投资模型。第六章、第七章和第二部分,讲投资行为有什么用途,比如能增加你的社会地位,能增加你的社会声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明白了。
这本书读到这个地步,就算越读越明白。当然我们无法阻止林南老师某一天又更新他的理论模型。这个时候有可能变得更简单,也有可能变得更复杂,并不是每个模型更新会变得越来越好。
比如,像自我决定论的一个模型,现在更新的版本越来越复杂了,在三种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又加了一种心理需求,但新模型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承认。
林南老师在 2012 年更新的这个版本,我认为还可以。这便是把一本书真正读得通透的方法,并不是围绕一本书去读死书和死读书。
- 中文书目:【美】林南 著. (2020). 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 (张磊 译, Trans.).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英文书目:Lin, N. (2002). Social Capita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书 2:《找工作》
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叔本华如是说,所以穷人才谈命运,成功者更喜欢将意外之喜归结于自己的能力。然而,真相出乎所有人意料。
美国社会学家 Christopher Jencks 在一本少为人知的著作《不平等》中认为,运气超乎人们想象的重要,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成就,跟家庭出身、阶层地位关系不大。
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遇见恰当的人,是谓运气。这种非主流思想,深深影响了一位青年社会学家。既然运气如此重要,那么人们找工作的时候,是不是同样会如此?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这位年轻的社会学家调查了麻省牛顿镇的居民如何找工作。他发现,对于人们来说,找工作最重要的是那些原本不重要的联系。因此,他提出弱联系概念——相对那些经常联系的亲朋好友来说,你在咖啡馆邂逅或者通过电台偶尔听见的那些人,就是弱联系。
这位青年社会学家,他就是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他的经典名著《找工作》中,格拉诺维特如是致谢:
在原稿杀青以后,我才有读到 Christopher Jencks 及同事的《不平等》一书。对我来说,《不平等》产生了一个敏锐的主题,我应该更详细地阐述这个主题……
令人震惊的是,尽管假设和方法与我的研究不同,但《不平等》的论点与我的论点吻合。Jencks 及其同事认为,通常被假定为不平等根源的因素甚至在统计上并非与之密切相关,这个观点得到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分析和资料支持。
了解了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教育层次甚至职业,并不能为我们提供预测其收入水平的显著杠杆作用。问题在于,我们所观察到的极大的收入差异的根源是什么?……
总之,我们认为运气对于收入发挥了比成功人士所承认的更大的影响。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联系。弱联系虽然不如强联系那样牢固,却在数量上更大,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更广。
这本书的核心结论是什么?引用我的学生 stepp,在我的阅读课上的两段笔记如下:
笔记一
马克·格兰诺维特是美国社会学家和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诺维特最近被汤森路透公司的数据认为是引文桂冠得主,并被添加到汤森路透公司预测 201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名单中。
来自《科学网络》的数据显示格兰诺维特同时撰写了被引用次数最多和第三多的社会学论文。格兰诺维特最为人所知的工作在社会网络理论和经济社会学领域,特别是他被称为「弱联系的力量」,关于信息在社会网络中传播的理论。
格兰诺维特的论文《弱联系的力量》是一项影响深远的研究,根据谷歌学术截至 2016 年 3 月的数据,被引用超过 37000 次。在 1969 年格兰诺维特提交给《美国社会学评论》,但被退稿。最终这一前瞻性的研究在 1973 年发表于《美国社会学期刊》,并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被引用最多的研究。
在市场营销,信息科学或政治学领域,弱联系能够接触到通过强联系无法接触的大众和观众。这一概念和发现稍后发表于学术专著《找工作》中,它改写于格兰诺维特的哈佛大学社会关系学院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改换工作:郊区人口中的信息迁移渠道》。
笔记二
社会网络的节点依赖联结产生联系,联结是网络分析的最基本分析单位。1973 年 Granovetter 在《美国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弱关系的力量》一文最先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
他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StrongTie,WeakTie),从互动的频率、感情力量、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四个维度来进行区分。强联结和弱联结在知识和信息的传递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强关系是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身份、收入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相似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而弱关系则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不同的个体之间发展起来的。群体内部相似性较高的个体所了解的事物、事件经常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强关系获得的资源通常是冗余的。
而弱关系是在群体之间发生的,跨越了不同的信息源,能够充当信息桥的作用,将其他群体的信息、资源带给本不属于该群体的某个个体。
弱联结是获取无冗余的新知识的重要通道,但是,资源不一定总能在弱联结中获取,强联结往往是个人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基础与出发点。
网络中经常发生的知识的流通往往发生于强联结之间。强联结包含着某种信任、合作与稳定,而且较易获得,能传递高质量的、复杂的或隐性的知识 (hansen)。过于封闭的强联结将限制新知识的输入,禁止对已有网络外部新信息的搜索,使拥有相似知识和技能的行动者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当中。
- 中文书目:马克·格兰诺维特. (2020). 找工作 (张文宏, Trans.).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英文书目:Granovetter, M. (1995). Getting a Job.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书 3:《独自打保龄》
这本书是 20 世纪引用量最高的社会科学图书之一。作者帕特南通过详细的调查,对 20 世纪美国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状况做出全面评估。
该书译者对本书结构介绍很清晰,摘录部分要点如下,只作简单排版调整:
《独自打保龄》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全书的导论,说明了美国公民参与的状况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在“思考美国社会变化”的主题之下,指出 20 世纪后半期是美国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逐步衰减的时期。
在这里,帕特南为社会资本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上个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关系网络和由此产生的互利互惠和互相信赖的规范”。
他认为,作为社会关系的社会资本与公民美德、互惠信任、社会合作、集体归属感和集体行动有着密切联系;犹如一把螺丝刀(物质资本)或者大学教育(人力资本)可以提高(个人和集体)的生产力一样,社会关系对个人和群体的生产力也会产生影响;社会资本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信任的范围、社会合作的质量、公民参与的可能性,进而影响民主制度的绩效;社会资本具有不同类型,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连接性社会资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和粘合性社会资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或兼容性社会资本(inclusive)和排他性社会资本(exclusive)的差异。
在第二部分“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变化的趋势”这一总主题之下,帕特南采用系统定量的数据讨论了美国社会网络与联系在 20 世纪晚期出现的衰减,描绘了美国人政治参与、公民参与、宗教参与、工作联系、社会联系、志愿活动和慈善活动、社会信任出现的变化趋势。
第三部分“为什么”主要是探求对前一部分所揭示的社会资本衰减趋势的可能解释。在这里,帕特南对代际更替、科技和大众传媒、时间和财富压力、人口流动性及扩张在 20 世纪后半期出现的这些自变量进行了讨论。
第四部分“那会怎么样”讨论了公民参与和社会资本衰减趋势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帕特南指出,“社会资本是否真的有益于个人、社区、甚至是整个国家呢?答案是肯定的,一项令人印象深刻并规模逐渐扩大的研究认为,公民关系(civic connections)能够使我们变得健康、富有、睿智。无论你是一个意大利南方的村民,还是美国内陆城市的一个穷人,或是某个高科技工业区内的一名富有的企业家,缺少社会资本的生活都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一部分,帕特南精辟地论证了社会资本的正面意义:(1)社会资本能够让公民更加轻松地解决集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所谓的“集体行动的困境”(2) “社会资本是社区前进车轮的润滑剂”,在人们能相互信任、以及在社会成员可以重复互动的地方,日常的商业和社会交往的成本将会大大降低。(3)社会资本拓宽了我们的认知,培育我们的健康人格,“那些与他人无论是家庭成员、朋友,还是玩保龄球的伙伴——有着活跃联系并相互信任的人们,培养并维持着一种对社会其他人有益的性格特征”。(4)社会资本还通过心理和生理的过程来提高人们的生活。
在第五部分“那该怎么办”中,帕特南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美国镀金时代(Gilded Age)与“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提出了建设公民社会的政策建议,针对美国公民社会的衰竭开出了拯救的良药。
最后,本书还提供了有助于理解其研究过程和结论的三个附录,详细说明了其测量社会变迁的方法、图表和表格数据的来源以及美国社会组织的兴衰信息。
以上文字全部引自译者前言。
- 中文书目:罗伯特·D.帕特南. (2018). 独自打保龄 (刘波 等, Trans.).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文书目:Putnam, R. D. (2001). Bowling Alone. Touchstone Books by Simon & Schuster.
书 4:《人类网络》
作者马修·杰克逊(Matthew O. Jackson),1984 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8 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斯坦福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也是知名的复杂网络研究基地圣塔菲研究所的外聘教师。
同时,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院士,博弈论学会研究员和经济理论研究员。所获荣誉包括古根海姆奖学金、社会选择和福利奖、拉杰克·拉斯洛学院冯·诺依曼奖、图卢兹经济学院让·雅克·拉丰奖、B.E.Press Arrow 高级经济学奖。
他最经典的研究,是把社会网络用到经济学领域,也称之为社会与经济网络研究。
你为什么要关心人类网络?理由很简单,因为整个世界是以网络的形式交织在一起的。作者在书中使用的人类网络,与我常说的社会网络、社交网络大同小异。作者在这第一章的注释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人类网络是远古时期就开始的,比社会网络是更早的一个概念,所以他更倾向于使用人类网络。
今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是网络科学,这是在社会网络分析基础上诞生的一个学科。人的行为表现出的规律会导致带有某些特征的人类网络。人类网络的几个主要特征对于人的行动原因有深刻的解释力。
比如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无标度网络,三个主要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简单、符合直觉、可以量化的。网络科学这一很大的技术进步,让我们对于人类网络的规律可以理解更深刻。
为什么挑选的是人类网络这本书呢?可以对比一本同类型的书,巴拉巴西的《链接》。
《链接》共十十五章,第一章网络让世界变得不同,第 15 章一张没有蜘蛛的网。该书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五章,谈复杂网络的起源。第二部分,是第六章到第九章,复杂网络的本质。第三部分,第十章到第 15 章是复杂网络的影响,分别谈到复杂网络对病毒,对觉醒和分裂互联网的影响,对生命科学的影响,对经济学的影响。
《人类网络》总共是九章,聚焦在人类网络上,没怎么涉及互联网,也没有聊生物网络,更多谈的是人类网络。
这是这本书的第一个特点。让你更容易理解人类网络的本质,人类网络是如何形成,有什么关键特征,网络特征如何影响你的社会地位、社会观点、社会行动。
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谈了很多人类网络的坏处。不像是巴拉巴西的《链接》,谈的绝大多数是网络的好处,只有极少章节谈网络的坏处,比如富者越富、病毒与时尚、分裂的互联网,差不多只占了 1/5 的篇幅。
而《人类网络》中的章节扩散和传染、密而不能倒、社会固化与不平等、集体智慧及其愚蠢、我们朋友与局部网络的影响,有很大比例都谈到了网络带来的不好影响。这是本书很不一样的地方。
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是社会学、经济学视角。巴拉巴西的《链接》更多是一个宏观的、物理学家的视角。但《人类网络》这本书是社会学、经济学视角,谈到很多是人类的经济网络如何受到社会网络的影响,还谈到社会网络如何受到同质性的影响,这使得本书和市面上其他的书都不太一样。
再看一些同行和权威媒体对本书的评论。小世界网络的提出者,社会学教授邓肯·瓦茨这么谈本书的优点:
该书涉及众多话题,从传染病和金融危机的流行、政治两极分化,到经济上的不平等,通过网络的透镜对社会生活做了深刻而形象的评述。
传染病和金融危机的流行、政治两极分化,到经济上的不平等,这些都是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
再看纽约时报作为一个权威媒体的评论:
为什么钱买不到流动性? 《人类网络》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是最吸引人和最令人信服的……杰克逊教授不仅设法引人入胜地介绍了很多复杂的研究,还展示了网络理论的关键概念如何与从金融、传染病到假新闻传播等一系列当代问题相关联。
通过该评论,可以明白整本书特点是不仅谈到复杂网络,更重要的是把复杂网络、网络科学的研究跟金融、传染病、假新闻这些社会不良影响结合在一起,并且将社会不平等、社会阶层,作为理论的核心。
作者在慕课平台 Coursera 开了两门课,「社会和经济网络」和「博弈论」,都非常受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参加。
马修·杰克逊写的另一本书《社会与经济网络》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写给专业研究人员的教材,这本教材和他的慕课「社会和经济网络」一样,都是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网络科学的方法改变以往的经济学的基本观念,感兴趣者可以深入学习。
- 中文书目:马修•杰克逊. (2019). 人类网络 (余江, Trans.). 中信出版社.
- 英文书目:Jackson, M. O. (2019). The Human Network. Pantheon Books.
阅读建议
了解社会资本,如果只读一本书,从集大成者林南的《社会资本》入手。想了解更多的观点,参考《找工作》和《独自打保龄》。了解网络科学视角的相关研究,可以参考《人类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