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请看这本书

青豆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我们会对伟大的创作者充满好奇,甚至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伟大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怎么应对创作瓶颈、文思枯竭的情况?如果你想了解创作者的真实生活,不妨读读梅森·柯里的《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这本书描述了 161 位伟大创作者的细碎日常。下文,是开智认知写作学教练青豆阅读此书所写的笔记。

作者:青豆 来源:公众号「宁静之岛」

有一句箴言说,伟大的创作者偏爱在左手边放一支削尖的铅笔。这句话其实是我随口编造的,谨致歉意。

倘若你想了解创作者的真实生活,也许可以读读梅森·柯里(Mason Currey)撰写的《创作者的一天世界》,作者以文字为焦距,放大裁剪了 161 位伟大创作者的细碎日常。

图片

对本书感兴趣的你,也许像我一样关心如何成为更好的创作者

抱歉让你失望了,这本以书信、传记、采访、亲友访问、个人日记的记录,并未透露写出好文章的十大秘诀,或者作出爆款歌曲的五个习惯。

不过,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相信这本书能带给你诸多想象之外,意料之中,对创作、以及个人生活颇有裨益的启发。

01 打磨一道沟槽

伟大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大多数人以为如德国诗人席勒,印象派画家图卢兹·罗特列克、钢琴家弗朗茨·李斯特、以及作家詹姆斯·法雷尔一样日夜颠倒狂热创作;

或者像哲学家让·保罗·萨特、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琼·斯塔福德、以及埃蒙德·威尔逊一样用酒精、药物、性来催生灵感。

翻完这本 363 页小书,你会发现和常人印象大相径庭,众多伟大创作者的生活模式出乎意料的一致:规律的作息、简单的日程

图片Mason Currey设计的「时钟图」

作家如大家熟知的村上春树,早上 4 点起床、写作和跑步,这三件事情雷打不动坚持了 35 年;

诗人如 W·H·奥登,军事行动般生活,准时到难以自拔;导演如英格玛·博格曼,数十年如一日,按照固定的时刻表作息;

即使是在外人看来混沌无序的画家培根,也终其一生保持没有多少变化的日常作息。

单说「早起」,阿西莫夫,一辈子都保持糖果店的作息。早上 5 点起床,整整一周,天天如此,假日亦然。

海明威自成年之后,每天早上五点半或六点醒来,天一亮就动笔。

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专门雇佣老男仆叫醒自己,靠每天清晨写作,一生写了四十七本小说和十六本其他的书籍。

看似散漫依赖飘忽灵感的创作者,为什么要用纪律的铁链将自己的日常画地为牢?

对全心创作《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来说,每天不间断地写,不是为了作品的成功,而是为了不要打断作息。

最精辟的阐释出自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一套坚定不移的作息,能在人的心理能量上形成一道磨得很深的沟槽,阻挡肆意妄为的情绪。」

无论是早起创作,还是深夜疾书,伯纳德·马拉默德说「你要坐下来写,才会有作品,没有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只要适合自己,适合你的本性。只要有纪律,怎么工作无关紧要。」

人的心灵不是靠努力或信念养成,而是靠生活习惯造就。已经忘了这段话出现的背景,只是这句话像黑夜背景中的光,灼目的让人闭上眼睛仍能浮现那层光晕。

这些年受益于简单的生活方式,我培养了更多自动化的模式,让大脑的认知负荷变小,才有心力坚持跑步、普拉提、撸铁、输出。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

02 混乱中迂回前进

世人对创作者的第二个误区是一定要 All in,以至于很多人纠结要不要干脆辞职全职创作。

然而,身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显然缺少全职搞创作的一些「必要」「非必要」的条件。

「必要条件」如——

四十五岁的柴可夫斯基,有梅克夫人的资助,才能在莫斯科郊外别墅潜心创作;

唐纳德巴塞尔姆能辞去职务,全职在休斯顿的平房里写《回来吧,卡里加利博士》,是靠第二任妻子海伦教书,以及在家兼营小广告业务两份薪水过活。

「非必要条件」如——

早上十点醒来的福楼拜,一拉铃仆人就会送来早餐,不必蹑手蹑脚担心吵醒这位作家;

又如孩子们在九点到中午之间严禁吵闹,那是德国小说家托马斯曼最重要的写作时间。

相比而言,卡夫卡在给恋人信中的描述,更贴近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时间很短,精力有限,办公室一团混乱,公寓里喧闹不休。」

图片

如果不能轻易得到愉快的生活,如何巧妙的迂回前进呢?

卡夫卡白天上班,夜间等家人都睡下再写作;在纽约、波斯顿做白领的尼克尔森 贝克,用午休一个小时写《半楼层》;菲茨杰拉德早期的写作生涯是在忙碌的军旅生涯中挤出来的。

压根没指望靠写作维生的菲利普·拉金,大半人生都担任图书管理员,他觉得晚饭后写作两个小时足够,超过这个时间只是在原地打转。

年轻的乔治奥威尔,找了一份伦敦二手书店的兼职工作,不仅有 5 个半小时写作,还能在晚上用「王老五烧烤炉」快乐地招待朋友;

29 岁的 TS 艾略特,每天带着圆形礼帽、穿细条纹西装,搭火车去银行上班。午餐时间和朋友讨论文学,晚上写诗或写评论赚点外快。8 年的银行工作,并没有妨碍这位英国诗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从普通职员做到副总裁,华莱士·史蒂文斯在保险公司三十多年。这位「诗人中的诗人」如此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非但没有扼杀创造力,反而让人生有了纪律和规则,而且不必担心钱的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全职的创作者,也不是必须全职才能成为创作者。白天工作,业余坚持创作,也许更适用于普通人。

03 应对创作者的蓝调

「有没有不想跑的时候?」濑古君怒目圆睁的回答「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如果跑者蓝调是村上春树所言「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失望,理应敞开着的门户不知何时被关上的茫然。」那么创作者的蓝调,不仅有不想写的倦怠,更有等待灵感降临的徒然,体验创作瓶颈和文思枯竭的折磨,以及对自我怀疑的焦虑痛苦。

如果穿越时空,你会看见没有写出一个句子的福楼拜,倒在长榻上茫然若失,陷入绝望的深渊,动弹不得;

做了一连串的努力、犹豫不决和烦躁不安的肖邦,把自己整天关在房里,哭泣、踱步、折断他的笔;

以及威廉斯泰伦直白的告诫:「面对现实吧,写作是地狱。」

不过,还好,他们没有就此止步,否则我们会错过多少经典杰作。当大师都写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

图片

应对创作者的蓝调,恐怕第一要务就是要坐得住。坐得住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如果你有试过就知道这有多困难。很多创作者都刻意锤炼过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叶芝规定自己不论想不想写,每天都至少写两个小时。在几乎什么也写不出来来时候,狄更斯依然谨守工作时程,即使在窗边发呆。

海明威用图表监测自己每天的产量;毛姆规定自己每天早晨要写一千至一千五百字;安东尼特罗洛普把手表放在面前,每十五分钟写两百五十字;斯金纳像做实验一样对待写作,用计时器和图表两种自我强化的行为来制约自己。

当然,不是所有创作者都非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不可,反其道行之的也不在少数。

笛卡尔认为闲散对高效的脑力劳动极其必要。歌德认为没有灵感勉强写作是徒劳,宁可虚掷光阴,或者睡觉度过。文思枯竭时,巴塞尔姆就外出在附近散步。

亨利·米勒总是趁着自己还有东西要说,就起身离开打字机;村上春树则「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两者一样明智。

写不下去时,不妨发呆、睡觉、冥想、洗澡……用认知科学解读:大脑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运行之时正是灵感酝酿发酵期。

应对创作者的蓝调,除了咖啡、音乐、酒、香烟,还有一样纳入诸多创作者生活的是运动。

以跑步闻名的村上春树认为「身体的强健就如艺术的敏感一样必要。」

作家伍德豪斯即使在八十九岁的高龄,也会每天早上 7 点半准时起床做柔软体操。

画家胡安·米罗为预防自己抑郁症复发,做激烈的运动,打拳,在健身房跳绳,以及在海边跑步和游泳。

柴可夫斯基,午餐后无论天气如何都会去散步两小时,古板迷信到他的弟弟都要在信中抱怨一番。

04 围裙抹布烟火里的创作

身为一名女性读者,我更关心那些伟大的女性创作者:她们什么时间洗碗做饭?什么时候照顾孩子?如何在搞创作时排除干扰?……这些我自己为之挣扎的问题。

毕竟阻碍男性创作者的往往只是创作灵感、技巧,至多是生计和贫穷。而其他琐事则交由书中寥寥几笔带过的妻子们: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妻子玛莎,井井有条的整理家务,甚至为他挤好牙膏;马勒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潜心作曲时,他的妻子阿尔玛(婚前很有前途的作曲家)需要克制自己不弹钢琴,以及送邻居歌剧票好让他们把狗拴起来。

相形之下,女性创作者的处境更加捉襟见肘。从未独自生活的简·奥斯汀,在家里客厅写作,随时面临各种干扰,所幸有尊重她工作的家人,以及帮她一肩挑起家务的姐姐。

为了不陷入此种处境,伍尔夫认为「女性作者需要两种自由:有钱,还得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可以锁上门的那种。」

现代的女性相对容易达成以上两种自由(好吧,如果你是位母亲,拥有随时能锁上门的自由还比较奢侈),但保持双重生活的平衡并不容易。

图片

弗朗辛·普罗斯以校车为信号「校车走了,我开始写作,校车回来了,我就停笔。」

托妮·莫里森坐下写作时从不琢磨。因为有太多其他的事要处理,带孩子,教学…她在开车上班、坐地铁或者割草的时候琢磨…

爱丽丝·门罗,是位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成功的作家(获得 2013 年诺贝尔文学奖),应对完家务和育儿,零碎时间赶紧写作。通常是下午大女儿上学,小女儿午睡时,躲进自己的房间写作。

卡森·麦卡勒斯,二十多岁时和丈夫约定,夫妻其中一人全职工作,赚钱为生,另一人则全心写作,一年之后两人交换。结果耐人寻味,卡森的《心是孤独的猎手》一举成名,而她的前夫始终没有当全职作家的运气。

你看,即使是伟大的女性创作者,也不可避免经历这样的挣扎。对于现代的女性来说,好母亲、好妻子、女强人…传统的女性形象逐渐崩塌,在这样的混乱和分裂中,写作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物。

围裙抹布间打转的烟火平庸里谈什么梦想?当被岁月驱赶到不是少年的年纪,当后知后觉中理想之光姗姗来迟,但是,还有写作,用以安放心灵,构建可能的自我。

05 成为创作者,从这里开始

今天是 7 月 10 日,星期日。现在是夏天,清晨 5 点半,趁着孩子还在熟睡,我在书桌前伏案写作,比如说此刻便在写这篇文章,现在写到结尾。我们终于可以聊聊如何开始创作了。

创作不是有名了才开始创作,无名之辈也可以创作。人生没准备好的时候,先干了再说。从哪里开始呢?

对我而言,创作开始于坐在书桌前写文之时,更开始于五年前学习认知写作课的那一天。

于你,我的朋友,或许至少可以本书为参照,拿出人生中某个不起眼的日子,模仿某位创作者的生活日程,开始体验创作者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