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频发,我们该怎么去记忆?
蓝玲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大事频发,在当下那一刻,我们惊叹、悲痛,但之后呢?我们能将那些事件记忆多久?能从中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该怎么做,才能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关人类重大灾难的记忆,不应该仅仅是亲历者的个人记忆,更应该成为一个民族、或者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下文,作者蓝玲与你聊聊记忆。
作者:蓝玲 来源:原创 正文共 2822 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01
1978 年 6 月,阿根廷作家、诗人博尔赫斯在贝尔格拉诺大学的一场演讲中说:
我知道我曾在这里作过报告,我曾在这里推理和讲话,而你们也许记得上星期曾和我一起。总之,这些都留在记忆之中,记忆是个人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记忆构成的,这个记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忘构成的。
是的,记忆构成我们人生的连贯叙事,构成意识中那个称为「我」的东西。但是,记忆又会随时光流逝而冲淡,无法回想。无论个人往事,亦或一个时代的大事,过去几年、几十年之后,在人们记忆中,会丧失细节,逐渐变得模糊。
而且,我们的大脑,有时并不那么可靠,它会对虚假记忆表现出与真实记忆同样的激活模式,让你分辨不出哪些是真正经历过的,哪些是想象出来的。甚至,你会把想象事件与真实事件混合建构成新的故事,并对此深信不疑。
一些非常重要的事件,才比较容易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这就是「闪光灯记忆」。这是因为,我们拥有某种特殊的生物学机制,可以强化我们对重要事件的记忆。
闪光灯记忆的产生,关键在于事件要对记忆个体产生重要的后果,所以,亲历灾难的人对当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图片来源:Unsplash
同样,你也会对你人生中经历的创伤有深刻记忆,这是你大脑中的生物价值所设定的,对创伤的记忆,可以让你形成对特定事件的「教训」。
那些对生命带来危险,造成威胁的事件,即便时隔多年,依旧会记忆如新。因此,日后在相似情境中遇到时,你就会快速利用直觉进行预测,及时规避,降低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或减轻伤害。
02
但是,这些仅仅是你个人的记忆,不足以对群体产生作用。只有将它变成集体记忆,嵌入社会知识库,跨越代际的隔阂,才能对一个社会群体,甚至整个人类产生作用。为什么呢?
1972 年,加拿大实验心理学家与神经认知学家 Endel Tulving 将人类可长时存储的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分为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和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
情景记忆包括我们个人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以及对往事的清醒意识。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它是你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特定的个人经历,你回忆起的时候,会想起情节场景,带着或忧伤或欢喜的情绪,这些,就是你个人的自传体记忆。
语义记忆是世界知识,包含对一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通过语言、文字、数字等抽象的方式来形成记忆。你上学时学习的数理化知识,你工作后学习的设计编程技能,你运用的时候,不会自觉地想起学习它们时的特定情境,这些,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也构成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比如,1978 年 6 月,博尔赫斯在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大学做了演讲,对博尔赫斯来说,这是情景记忆,但对我们来说,就是语义记忆了。可以把语义记忆理解为一种公共记忆,它反映的是知道某些事情,让我们形成对事物的抽象认知。
借助语义记忆,我们可以在大脑中模拟、体验未曾经历的事件。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博尔赫斯在演讲时的神态,学生们听讲的样子,当时什么天气等等。所以,不必事事亲历,我们就可以通过学习与记忆,习得经验,获取教训,操纵复杂世界。
图片来源:Unsplash
通常我们会将从有害事件中习得的称为「教训」,从有益事件中习得的称为「经验」。这其中有先天生物价值机制的反馈,也有后天生活习得知识的反馈。
比如,看到毒蛇你会赶紧绕开,这是我们自带的本能;小孩被蜜蜂蛰了感到疼痛,下次再也不敢抓蜜蜂玩了;吃到蜂蜜有愉悦的感觉,所以会偷偷找蜂蜜吃。这些就是后天习得。
人类文明、技术的发展,也得益于能快速学习前人智慧的本领。为什么这种学习可以发生?一是人类个体所拥有的模仿学习能力;二是主动教授,如口口相传、师徒传授、文字传播等方式。无疑,能跨越代际、突破地域,让更多人获益的方式,就是文字传播,当然,在现代,这种传播媒介也更加丰富了。而这种传播发生的前提,就是当事人的记录。
03
在一个区域、乃至全球的大型公共危机事件中,即使亲历,每个人,也只是拥有一个碎片记忆。只有更多人将自己记忆记录、分享出来,才能拼凑出这个事件的全貌,才能跨越地域,跨越时间,让后代或其他民族能从中学习。
所以,有关人类重大灾难的记忆,不应该仅仅是亲历者的个人记忆,更应该成为一个民族、或者整个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此,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图片来源:Unsplash
这种作用有两方面:
1、见证。比如,我们常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你我知晓是哪些历史,而有人否认歪曲历史事实时,我们也可以拿出证据反驳。我们有历史纪念馆,有文字影像资料,有亲历者口述的事实记录。这些,就是见证。即使有一天,当时的亲历者都逝去,这段历史记忆,仍然鲜活留存。
2、预防。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灾难史,比如干旱洪水、飓风地震这些自然灾害;比如鼠疫霍乱,黑死天花这些疾病灾害;又如战争动乱、核电事故这些人为祸害。因为深植记忆的恐慌,人类学会修堤筑坝、加固建筑、发展医疗、提倡和平、加大防范,以避免一些坏事的发生,或降低它的危害。
《鼠疫》中的里厄医生,在疫情散去时,看到欢呼庆祝的全城百姓,看到璀璨升腾的火树银花,突然领悟,疫情时期的那些人,那些事,在这一刻就被遗忘了。也就在这一刻,他决定记录下这个事件。他知道,这个真实记录有一天会成为证词,他是一个忠实的见证人;他也知道,同样的灾害还会再度降临,人们应当吸取一些教训。
故事到此为止,编写的初衷是不做遇事讳莫如深的人;是提供对鼠疫受害者有利的证词,使后世至少能记住那些人身受的暴行和不公正待遇;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在灾难中能学到什么,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比应该唾弃的东西多。
……他认定,这样的普天同乐始终在受到威胁,因为欢乐的人群一无所知的事,他却明镜在心:据医书所载,鼠疫杆菌永远不会死绝,也不会消失。
个人记忆得到记录传播,就成为了公共记忆,集体记忆。你知道喜欢的作家在何时何地为谁做了什么演讲,你觉得这是有用的。但更希望,对重大灾难的记忆,会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警惕;而在灾难中挺身而出的人,会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