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影响力之父” 西奥迪尼的提醒:承诺有风险

蓝玲 开智学堂

开智君说

我们常听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信守承诺,是文化所倡导的优秀的品质。但是,你是否知道,盲目守诺,可能会给你带来风险。承诺与一致具有的强大的影响力,会在无形之中支配你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又该如何防范?请看下文~

作者:蓝玲 来源:原创

《论语·颜渊》记载,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 ,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可以这么理解,孔子说,一句话就可以替人解决问题,只有子路可以做到。因为子路具有侠义精神,一言九鼎,有约必践,大家都信任他。

也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见,遵守承诺,言行一致,会被大家认为是君子所为,容易获取社会信任。而不守承诺,形成欺骗,则会被大家认为是骗子。

信守承诺,是我们文化所倡导的优秀的品质。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承诺与一致具有的强大的影响力,不仅应用于合作关系当中,更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会在无形之中支配我们的行为。

01

我们认同言行一致是一种好的、被人尊重的行为,所以会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己的行为与此趋同。

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B.Cialdini )认为,这种要保持一致的驱动力,会持续转化成一种杀伤力极强的社会影响武器,在它的影响下,我们甚至会作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

心理学家托马斯·莫里亚蒂(Tomas Moriarty )在纽约海滩上做过一个实验,可以了解承诺规则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海滩上随机选择人员作为实验对象。

海滩上,收音机的主人(实验者)暂时离开了自己的位置,但把收音机留在那儿。几分钟后,一个小偷(另一个实验者)走过来,拿走收音机然后快速离开。在 20 次实验中,只有 4 个人阻拦小偷。

随后,研究人员对实验作了一点修改。收音机的主人离开前,会向受试者提出帮忙照看一下收音机的请求,所有人都答应了。结果,20 个实验对象中,有 19 个人会挺身而出,阻止偷盗行为。他们会追赶小偷,要求他停下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大多数人甚至会冲上去拉住他,把收音机从他手中夺回来。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口头承诺,就可以让人们的行为发生这么大的反差?

诚然,文化因素是一个方面,我们看中这种前后一致的优秀品性,这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有序美好。

其次是,如果一个人作出承诺,却不践行,就容易产生认知失调,心理上感觉极不舒服,这就会驱动他通过改变行为或其它方式,努力减少失调。因此,兑现承诺,也是为了避免认知失调,让心理保持平衡愉悦的状态。

02

无疑,遵守承诺,保持一致有好的一面,但是,盲目遵守,也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让我们做出违背自己利益的决策,给我们造成伤害。

比如上述试验,置换到真实情境中,如果偷盗的人气急行凶,那么,阻止的人,自身安全是不是就会受到威胁?

我们容易保持一致吗?即使是盲目的?是的,它吸引人的一面在于:

1、盲目保持一致就像一种机械反应,可以让我们避开繁琐的思考,快捷应对一些生活事件。人类大脑爱偷懒,一旦对某件事作了决定,固执地坚持,比再伤脑筋去权衡利弊更省心省力。下次碰到类似的事情,同样懒得费脑,按同样的流程操作即可。

2、我们喜欢逃避思考,可能是因为思考过程的艰辛,也可能是因为,认真思考后,会发现一大堆问题,这会让我们无比烦躁。那么,还不如不去想,保持一致,下意识反应,根据大脑中预先设置好的程序处理好了。好避过理性思考,及其带来的一大波问题。

一旦做出承诺,人们就容易按与之趋同的行为方式行事。深谙此道的不只社会心理学家,还有很多商业人员。

有一种通过承诺,然后获得依从的策略,叫「登门槛技术」(foot-in-the-door technique),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请求,就很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请求。比如上门推销的人员,一旦同意他进门,就可能会购买他的产品。

这种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要求人们先承诺一个非常小的、容易被接受的请求,这么做,是为了凸显出那些人们希望自己拥有的形象,比如慷慨大方、乐于助人。

随后,为了继续保持这种好印象,给人呈现前后一致的形象,就不得不接受其他人提出的更大请求,即使这个大请求与之前的小请求毫无关联。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承诺都会影响自我形象,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它们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主选择的。

不过也提醒我们:即使是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也要保持警惕。因为小承诺背后,可能有大陷阱在等着你。

03

承诺如一把双刃剑,心怀善意者使用可助人,居心不良者使用会伤人。要知道如何防范他人恶意利用,就需要先知道如何才能获取承诺。罗伯特·西奥迪尼给我们提供了如下技巧:

1、书面声明

相对于口头声明,书面声明会显得更加正式,它有两个优势:首先,为所达成一致之事提供了一个物质证据;其次,更容易传播,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不知你是否发现,人们有一种倾向,认为声明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态度,哪怕他们知道当事人的声明,并非出于自愿。心理学家爱德华·琼斯(Edward Jones)和詹姆斯·哈里斯(James Harris)就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人员给受试者看一篇支持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被誉为「古巴国父」)的文章,并要他们推断作者的真实态度。同时告诉部分受试者,作者是自愿写的;告诉另一部分受试者,作者是出于胁迫才写的。结果发现,即使是被告知出于胁迫才写文章的受试者,也还是觉得作者是喜欢卡斯特罗的。

2、公开承诺

人们会忠于自己所作的公开承诺。因为公开后,自我形象就会受到一致性原理的双重压力:一是来自自我内心的压力,它会迫使我们,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与公开形象保持一致;二是来自外界的无形压力,它会要求我们,得按照他人看法来调整自己的形象。

比如你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一些商业机构,如减肥机构,也会利用这点,让客户写下近期减肥目标,并把它公开,让身边更多人知道,通常也会有效。

3、付出更多努力

有确凿证据表明,履行一个承诺要付出的努力越多,这个承诺对承诺者的影响就越大。书面承诺之所以有效,原因之一就是,它比口头承诺要付出更大努力。

像军事组织,就喜欢采用这种做法。军事训练都是极其残酷的,但它的成功在于,参与者在经受同样的高压训练时,会形成一种认同感和融合感。同时这种这种艰辛,也会形成一种优势,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并能激励那些害怕接受残酷考验的人。在这里可以思考,一些邪教组织,是不是也会采取类似做法呢?

4、发自内心的选择

如上所述,当一个承诺具有主动性、公开性,并且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兑现时,会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与未来行为。

但有效的承诺,还需具备另外一个特征,并且,它的重要性还超过前三个特征的总和,这个特征就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社会科学家们发现,只有在不存在强大外界压力时,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要对这个选择负责。

让人内心发生变化的承诺具有如下特征:首先,这种内心的变化可以迁移到不同环境中;其次,这种内心的改变是持久的;再次,这种内心的变化一旦发生,就不必再花费心思进行强化。

奖赏会伤人,原因就在于,它是一种外在压力,能够让我们在短期作出一些改变,却不能让我们从内心深处对这个行为负责,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做出了承诺的,也就不能让我们长期执行了。

知道如何获取承诺,就该知道如何防范了吧?虽然多数时候,与承诺保持一致,于人于己都有利,但是,也要避免愚蠢、顽固地保持一致的行为,以免自己为他人所利用。承诺践诺有风险,开口行动请谨慎,我们要做好人,也要练好防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