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信书不如无书,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文森特·拉吉罗 开智学堂
“ 大约 400 年前,培根警示过不准确阅读的危险性。他建议人们不要一味怀疑某位作者的观点,也不要照单全收,而是要「权衡和思考」。那么,应该怎么阅读呢?国际公认的「使思考课程成为教育的重点」运动先驱文森特·赖安·拉吉罗,为你讲解批判阅读的五个步骤,帮助你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丨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批判性阅读的五步策略:略读、反思、阅读、评价和表达判断。下面,我将依次进行介绍。
第 1 步:略读
略读就是有选择性地浏览书中部分内容和标题以便获得对整本书的概览。一般来讲,略读一本书需要 15~20 分钟,而略读一篇文章则只需 5~10 分钟。
当效率高时,略读不仅会让阅读简单有效,而且能抽出需要精读的内容或一部分,从而帮你节省时间。
略读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作者写的是什么主题?作者对该问题的观点是什么?书中或文中主要部分(小标题)是什么?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作者提供了多少论据?论据是什么类型?
以书为例,略读前言或绪论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基本信息,略读目录部分可以了解各章内容以及内容的顺序,略读一两章的开头与结尾可以发现,作者是否进行了综述或总结(如果有,略读每一章的总结部分),而略读脚注或参考书目则是要看作者在书中使用了什么资源,对这些资源是如何编排的。
如果时间允许,略读整个结尾章节,就能知道作者做了什么评价或建议。有时,最后一章会总结前几章的主要论点。
对于文章来说,略读就是需要读引言、标题、每个标题下的第一段以及结论部分。
第 2 步:反思
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持有什么观点使我对作者的观点产生了偏见或敌意,使我不能公正地对待和接受他的观点?
出现偏见可能由下面两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所导致。
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是对该问题持有严谨的想法,考虑与其相反的观点,明确更有说服力的支持信息。从思考的目的,即得到结论的角度来讲,这个过程并不可耻,而是值得赞赏的。
但是,我们不去理会作者的观点,仅仅依靠先前获得的结论就预先判断该作者的观点,这公平吗?不公平。这位作者可能加入了新的证据,或者可能解释了我们思考中的一个错误看法。让我们确信的做法唯有抛开先前获得的结论,以确保阅读的公平性。
偏见出现的另一种方式不太明显,有时会被我们忽略。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没能形成自己观点的观念,不经意间,这些观念就出现在我们的大脑中。
这些观念包括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的表达,谈话节目中某人说过的话,或者电影中的字幕、广告歌谣以及所有我们的因果知觉、印象、预感和假设。
毫无疑问,许多这种观念慢慢消失了,但那些不断出现的观念则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如我们经常一次次重复听到的内容显然就成了流行的观念。这种重复出现的观念是如此熟悉和舒适,以至于我们倾向于为其辩护,甚至从不对其进行评价。
因此,这不是我们真实的观念。由于这种偏见既是无意识的,也是不合理的,所以会比第一种偏见产生更大的问题。
反思的目的是要明确偏见的两种类型,并在后面的过程中控制偏见。
第 3 步:阅读
如果你已经略读完毕,下一步就相对简单了。你会了解作者要说什么,也会明白作者阐明观点的顺序、呈现论据的类型和数量。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加深和精炼你的理解。
如果可以的话,一个人坐下来,认真阅读所有内容。手边放一支钢笔或铅笔,读的过程中,随手在最重要的句子下划线做记号。尽量限制你画线的内容,每几段划一个句子。读到有用的地方,在空白处写下你的问题和思考。
以书或一篇长文章为例,总结你读了哪些不错的观点。为了做到这一点,回看你标记的那些重要句子,对其进行合并,只要不改变其意思就行。
接下来,用完整的句子写出你的总结,尽可能保持其原有词句和顺序,以免曲解。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对作者提到的例子进行简短的注解。不要试图像作者一样详尽例证,那样你的总结就长而无用了。
如果你高效地完成了总结,那么你应该有了原文的简略版,简略版要忠于原版内容,但应使对原版的分析更为容易。这样,整本书就可以被简化为几句话,长篇文章可变成七八句话甚至更少。
但是,不管你什么时候进行总结,要谨防曲解和过度简化的危险。对作者没有说过的内容进行批判不仅不公平,而且也毫无意义。
第 4 步:评价
从认真阅读你的总结入手,这样你就能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以及支持每个观点的论据。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注意:有的问题需要你不单依靠总结,而且还要再核查原作。这时,总结就有利于你判断需要查看哪一章的哪个部分)。
作者用的术语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吗?
在这种情况下,你决定用哪个意思。
作者是否用了情绪化的语言来替代论据?
例如是否使用下面这些易于激发情绪反应的词语:困扰、审查机构、差异、多元文化、人权、家庭价值观、公正、授权、自由、自主、权力和选择。
说服性文章(议论文)能让我们感觉和思考,但这些词语会让我们感觉到欺骗,感觉代替了思考。
作者的例证与主题有关吗?
无论例证有多广泛,或者有多权威,它在讨论中不承接话题,就不值得我们考虑用它。
作者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例证?
争辩的缺点常常就在于作者自己没有说什么。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某位作者提到,几年前一位美国工程师和他的妻子去刚果参观,试图找到疑似恐龙的生物在那儿生活过的证据。他们带回来一张照片,说可以以此证明他们看到了这种生物。这对夫妇的说辞一切都没有错,然而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细节:照片严重曝光不足,不能作为支持资料。
作者的例子是否典型和全面?
有时候,作者对一些例证的引用似乎不能很好地表达争论的有效性。如果有些例证非常特殊,不具有典型性,那么这些例证的价值也就微乎其微了。
同样,如果例子只代表了问题一个很狭隘的方面,可能就不足以支持作者的论证。
假如作者引用了一项科学研究,该研究是否被反复验证过?
任何研究者的发现,只要能够被独立证实,都会受到科学界的认可。这种做法很明智,因为一些研究被证明是「偶然的结果」。
假如作者引用了一项调查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该项研究呢?样本量有多大?是随机抽取的吗?
不符合已有统计原则的调查不值得当作例证。
作者引用的信息源现在还有吗?
并不是说陈旧资源一定就是错的,1800 年写的东西可能对今天仍然有用,但后续的发现可能已经修正或颠覆了以往的观点。
作者引用的专家权威可信吗?
众所周知的事实并不能让一个人成为权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心理学或政治学领域就完全不能胜任。
甚至可以说,有人在某问题上引用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但假如这个人过去犯了错误、不被信任,那么引用其观点就成了一个问题。
作者引用专家的观点是否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赞同?
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很少出现专家之间的支持多于非专家之间支持的情况。一项小调查可能会发现作者引用的专家持有少数派的观点。
作者是否承认逻辑上的错误?
例如,作者过度概括化、过度简化,或是在没有例证的情况下假设某事是真的。
作者关于例证的结论最合理或更合理吗?
作者跟大家一样,有时也会根据自己的偏见解释证据,倾向于偏爱先前已有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对例证的客观评价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毫无疑问,你会发现,从你要评价的书或文章中不可能找到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的大脑中也没有答案。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要求你自己做进一步的调查。要相信,在做出最后的评判之前,进行什么调查都是必需的。
第 5 步:表达判断
在评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犯错误的读者常常假设他们一定要完全同意或完全不同意作者的观点。
通常,最合理的反应是接受作者论证的一部分观点,反对另一部分,或许还有一部分是不确定的。下面的指导策略会帮你做出评判。
1)如果你部分同意,部分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请确切地解释并论证你的立场。记住,好的思考者评判你的论证就像是你评判他人的论证一样。
2)如果作者的论证中有一些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内容,让你不能给出一个表扬的反馈,那就不要试着表扬。
相反,你可以说「这取决于……」并继续作解释。假如有人写「人类是动物」,你也许会有下面的反应:
这取决于你所说的动物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意思是说人类包括在广义分类的动物中,与植物和矿物相对,那么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如果你的意思是人类只具有动物的属性,没有智力和意愿,不同于其他动物界的成员,那么我不同意。我认为……
3)如果你必须处理相冲突的论据,你不能确定自己确切的立场,那么发现冲突并解释为什么你不能确定。如果你认为环境好像有点利于其中一方,那就解释环境因素,以及你为什么这样评判。
这些指南乍一看有点怂恿大家逃避问题或脚踩两只船之嫌,但实际上本意并非如此。当某种场合需要有质量的答案时,你可以采用上述方法应答,但这绝没有暗示你逃避回答之意。■
文章摘自: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思考的艺术》(原书第 10 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