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原则,教你习得内隐知识
柳白猿 开智学堂
“ 专家和小白的差别是什么?专家在职业生涯中习得了大量内隐知识。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内隐知识吗?它和外显知识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习得内隐知识呢?阅读下文,开智校友柳白猿,与你分享关于内隐知识的知识~
作者丨柳白猿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我们与虚妄先生的700日战斗」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什么是内隐知识?
一个销售人员,不会在你刚进入商场时就开始行动,TA 会等你转了一圈之后,再面带笑容上前问,你需要什么帮助?然后顺势挖掘你为谁买东西、买来做什么、预算有多少。之后步步为营,打消你每一个疑虑,让你痛快刷卡。
这就是最常见的内隐知识:知道何时、何地、如何做一件事。任何领域的专家,都在职业生涯中习得了大量内隐知识,这些知识常常隐藏在一举一动中,难以转化成书面文字。
所以阳志平老师在教导学徒时,需要当面教授:因为只有靠言传身教,才能捕捉到他语言里偶尔流露出的兴高采烈。没有这些微妙的兴奋点,将难以理解他做决策时,到底运用了哪些思维模型。
开智社群有线下聚会和直播分享,同学们常常分享自己如何把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都是获取内隐知识的绝好机会,在这些场景中,你会感受到分享者的热情,你会记得他们独一无二的故事。
学习内隐知识如同修炼内功,气盛则言辞皆宜,你需要沉浸在热爱知识的人周围,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才能一日千里。长此以往,你成功获得内隐知识时,心中将有舞者狂舞的快意、武人以一当十的豪迈。
什么是外显知识?
与内隐知识相对应的,是外显知识。比如《绝命毒师》这部美剧中,男主角是化学博士出身,同学都是诺奖级别的大牛,后来生活困顿、又检查出癌症,所以走上了制毒的不归路。
他制毒水平和学术水平一样高超,迅速成了毒贩子的「大厨」。但毒贩子担心男主角随时会跑路,所以派了另一个博士,像贴身小棉袄一样天天观察男主角的制毒方法(内隐知识),然后做出一个谁都能看懂的制毒流程图(外显知识)。
我们这个时代的机遇就在于:一旦你下定决心去做非常难的事(比如做全栈工程师),并且做到最好,能取代你的人将寥寥无几。因为那么难的事,很少有人能完成「外」到「内」的转换(哦对了,那个偷学绝命毒师的家伙,最终失败了,根本制不出一模一样的产品,原因你懂的)。
那么,我们要如何习得内隐知识?下面我将介绍两个原则。如果你认真体会文中案例,并化为己用,你会更深沉、更专注、更高效。
原则一:重视证据
阳志平老师在《工作谈》中写到:年轻人最常见的认知误区是「重视理念,轻视证据」。知乎是理念泛滥的重灾区:被赞最多的答案往往缺乏证据,但契合大众三观。
避免误区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三现主义(现场、现实、现物)寻找鲜活证据。比如我之前听闻某领导在开发观光地时,会提出一系列口号、理念,告诉你去丽江是体验古城,去西藏是寻找灵魂。这样做未尝不可,只是太粗糙了,比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还粗糙。
作为对比,我的导师在开发白川乡的观光资源时,搜集了所有白川乡的相关文献,读完以后,深入到白川乡的每个町(町是日本最小级别行政单元,意味着每隔 5 公里就做一次深入考察),召集最熟悉历史的居民,验证文献记载的内容是否准确。除了询问观光资源,还事无巨细地收集了农业、工业、经济方面的资料。
诸如此类的事情,她做了整整 10 年,另一位学者则在白川乡坚持做了 60 年。所以当游客去到白川乡时,总会被仙境一般的风景震撼到,其实这是人们苦心经营多年的结果。
为什么开发一个观光地要询问这么多问题?因为观光地的开发会影响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宣传这种特产,是否可以改善产业结构?宣传此处为观光地,带来多少人流量才好?人流量过多是否会给当地居民带来困扰?最重要的莫过于,白川乡的居民希望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怎样的未来?
小测验
接下来,请看下面三个案例,并向你的朋友解释:他们是怎样找到证据的?
例 1:
设计师青山周平在做「梦想改造家」节目时,要求在房子里住一晚上,随后他做出一套设计方案来解决自己体验到的不便之处。
例 2:
土木工程教授——樋口明彦在改造河岸景观时,找来了二十多位当地居民,请他们回忆四十年前故乡的原风景,比如:以前大家聚在河堤旁举办什么活动?有哪些工艺承载了历史和传统?以前水里有哪些水生物?
接着他做了一个惊人之举:在保证河岸防洪能力的前提之下,把岸上的水泥翻修成草地,必须使用水泥的地方,也在缝隙里种草(之后草会覆盖水泥),如此一来,四十年后人们会认为这是自然的设计,而非樋口的设计。
为了让设计彻底融入自然,他用了整整两个星期到处打听附近哪里有凿石匠人。而后请匠人用传承了四百年的手法,重造一个乱世堆,用作离开河岸的台阶。匠人说,要不是接了这个工程,这份手艺要亡在他手里。
他说:只在人们看得见的地方下工夫是不够的,河岸是人生活的地方,也是鱼类生活的地方,于是他找来水生物专家,根据鱼类的生活习性重新设计了河流流速,确保各种鱼类都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带。
最后,他制定了一份景观设计手册,告诫数十年之后的设计师,再次改造河岸时应遵守哪些原则。
例 3:
青少年发展组织——雷励国际在考察远征项目地时,会有一份厚重的操作手册和清单。Project Manager 按照操作手册考察项目地,并完成清单上的所有任务,比如:
「项目地有哪些野生动物,这些动物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威胁;离项目地最近的医院有几家,分别治疗哪些病症;医院急救电话在哪个时间段保持畅通,打通后多久能够到达项目地;如果医院不能应对所有紧急情况,距离最近的医疗直升机抵达这里需耗时多久。」
队员进到项目地时,也会拿到一份清单,比如:
「在乘车前,确认汽车的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油量是否充足,轮胎上的纹理是否足够清晰(确保抓地力足够);每天确认一次卫星电话和移动 Radio 的电量是否充足。」
雷励国际在远征过程中,看似没完没了地折磨队员,比如每天负重 40kg 在原始森林里穿梭十公里,比如队员在远征最后一天断了腿,却没不派人来救,要他们扛着受伤队员走了一整天——都是多重保障下的冒险。
考察项目地时,领队会提前为队员准备好四重安全保障,再加上大本营提供的终极保障「启用卫星电话呼叫直升机」、「前往紧急集合地点等待救援」。队员在出发时会得到六重安全保障。
原则二:拒绝认知闭合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答案的愿望。相对于混乱和不确定,任何明确的答案都更好些。」
高认知闭合的人在面对模糊情境时,为了消除模糊性所带来的压力和焦虑,即使没有充足证据也会立刻做出决策或确定行动方向。并会有意无意地排斥新信息。
低认知闭合的人对模糊性的容忍程度较高,因而具有更强烈的动机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或者对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高认知闭合度的人在设计产品时,会倾向于迅速确定产品的使命、名称和框架。这会导致产品开发停滞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
十五年前,三得利在开发一款运动饮料时,项目负责人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定了三条原则:「不随便起名字」、「不随便搞设计」、「不随便确定实质内容」。
开发团队坚守这三个原则,一直死磕运动饮料的本质应该是什么。他们折腾了三年,什么产品都没做,只是到处采访,直到开发团队所有人都理解了运动饮料的本质,才开始实际开发。结果这款饮料连续畅销了15年…
所以阳志平老师才一直强调,其他人可以写博客,产品经理最好别写。因为一旦文章公布,捍卫自己立场的产品经理会迅速形成认知闭合,阻碍设计进展。
拒绝认知闭合这一技巧对老师也很有帮助,老师常常会很快判断哪些学生愿意听课,哪些学生不愿听课,却很少倾听学生真正面临的问题。
比如最近我在做兼职数学老师,和学生聊天时才知道,上课玩手机的同学是因为已经考上了大学,上课睡觉的同学是因为每天打工到凌晨三点。如果我急着下判断,就会错失理解他们的机会。所以《玩具总动员》的编剧安德鲁·斯坦顿才说:
「坦白说,任何人都值得去爱,一旦你听过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