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不良信息,你要掌握这些工具和方法

霍华德·莱茵戈德 开智学堂

图片

学会识别不良信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你知道如何习得这种技能吗?有哪些工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下文「虚拟社区」概念提出者霍华德·莱茵戈德,为你从三个方面讲解如何识别不良信息,培养信息素养,应对信息污染。一起来看~

作者丨霍华德·莱茵戈德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图片

遵循下述方法,使用下述工具,你就能避免不良信息的毒害。请你使用这些方法和工具,并且以此影响他人。请向周围的人宣传以下的概念:培养信息素养是应对信息污染的可行对策。己所欲者,不忘施于人也。

1、如何界定权威

有了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这就削弱了权威的力量。尽管如此,在对信息可信度的检验过程中,权威仍然是十分有用的线索之一。但我们需要注意如何界定权威。

如果某人是知名高等教育机构的教授、持有真实的医学博士或者哲学博士学位,我会认为他的可信度较高。但对任何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我都不会因其没有头衔就认为他一定不那么可信。

如果你单凭身份来判断可信度,那你就得确定,具有某种身份的确意味着拥有相应的实力。如果你要验证学术方面的可信度,单纯核实某人的教授身份是不够的。

你得结合研究人员效率索引(Faculty Scholarly Productivity Index)来判断,对每个学者,该索引综合其著作、被引用次数、所获的研究资助、荣誉、奖项等方面的情况予以打分。

如果你还想进一步研究,可以免费下载「Publish or Perish」软件,它能根据多重标准来分析「谷歌学术」上的文章的被引用次数。你也可以使用 H 因子来计算某位学者的著作被他人引用的次数。

图片

总之,不要轻信单一的信息源,尽量使用「三点定位法」(即从三个不同的、可信的信息源处验证信息的可靠性)。

搜索引擎、研究人员效率索引以及防骗网站就是我们的刑侦工具,就像福尔摩斯的放大镜或者侦查员用来提取指纹的设备。比如说,你可以搜索作者的名字,在研究人员效率索引中查找某位作者,以及使用 FactCheckED.org 上的资源来核实作者的可信度。

2、如何辨识不良医疗信息

对越来越多的人而言,是否具备垃圾识别技能已经成为性命攸关的问题。医学研究极速发展,这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如今已很少有人能够赶上科学发现的脚步了。

也就是说,为了突破个人能力的局限,追赶医学技术的潮流,有必要建立一个献身医学事业的社区,从而形成和使用集体智慧。而那些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将是这个社区最积极的参与者。

然而,在这种社区中,关于顶尖药品实验的最新消息,同那些未经证实的言论、传闻以及完全的迷信混杂在一起。

诚然,那些接纳不良医疗信息的无知消费者们是在自作自受,但那些不假思索就转发信息的人却让问题更加严重。轻信或传播不良的医疗信息或政治信息是有害的,甚至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在相信和传播网上的医疗信息之前查证一下,究竟要花多少工夫呢?如果有人向你兜售 DIY 的眼科手术仪器,你只要搜一下他的名字,马上就会发现可疑之处,避免了用激光自毁双目的悲剧。

希望加深对自身疾病和治疗方案了解的病人不必淹没于垃圾信息的海洋,他们可以使用相关工具来查找研究报告以及治疗方案。ScienceDirect 就提供免费的学术论文导航服务。

图片

互联网健康基金会(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也是一个稳定的信息源,它提供可靠的在线医疗信息。它甚至还提供了一个浏览器插件,帮助你比对该基金会数据库和其他网站的信息。

图片

曾有聪明的医学院学生撰写了网络医疗信息的质量评估指南。医学图书馆协会(the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也发布过《查找及评估网络医疗信息的用户指引》(A User’s Guide to Finding and Evaluating Health Information on the Web )如果你在查找网络医疗资讯方面是个新手,不妨参考上述资源。

在确诊之后,有谁不会上网去查查自己得的病呢?根据皮尤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的调查,「66% 的互联网用户会在网上查找关于某种疾病或者医疗问题的信息。」

扎加利·迈泽尔(Zachary F. Meisel)是一名急诊科医师和临床学者,他建议专业的医护人员鼓励病人了解更多所患疾病的信息,并且「引导他们浏览那些可靠的网站,这些网站发布的医疗信息应该尚未过时,经过同行评议并且有确凿的证据支持。」

迈泽尔以身作则,推荐了卫生保健质量控制及研究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的网站,这个站点发布了针对不同疾病的指引,并向病人提供了正规的研究报告,帮助他们对比不同的治疗方案。

「搜索引擎观察」(Search Engine Watch)网站是搜索引擎业界的专业网站,我认为它信息非常丰富。该网站发布过迪安·史蒂文斯(Dean Stephens)一篇《用社会化媒体和搜索引擎寻找医学答案》(Turning to Social Media and Search Engines for Smart Health Answers)的佳作。

在搜寻答案方面,史蒂文斯推荐 MedHelp.org 和 JustAnswer.com,因为它们能够针对你的特定问题找到「来自专业医护人员的详尽解答」。史蒂文斯也提到了Sharecare.com和Healthline.com,认为这些都是不错的资源。

有了资源,只要病人和家属愿意将网络医疗资讯的搜索看做一段学习的旅途,而非找到答案的捷径,他们就不愁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了,这些资源还能让他们轻松辨识出不良的医疗信息。

3、如何检验新闻素材的真实性

如果说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那就是自由,正如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所说:

「全民的政府若没有普及的资讯,或者未有普及资讯的方法,即不过是场闹剧或悲剧,甚或两者兼具。知识永远驾驭无知;人民欲成为自己之主宰,必须以知识之力量武装自己。」

麦迪逊所强调的是相对准确、公正、独立的新闻对于民主的重要性。在新闻界,20 亿互联网用户、超过 50 亿部手机、几亿个博客、Twitter 和 Facebook 用户,以及数亿部手机上装载的摄像机已经加入到了新闻发布者的行列。他们实现了新闻的民主化,同时也催生了社会对于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新闻受众的极大需求。

在 Twitter 风行之前,Flickr 和 YouTube 等网络服务商让用户为照片和视频添加关键词。只要互联网用户搜索这些关键词,所有来自「业余记者」的关于某个事件的图像或视频就会显示出来。

Twitter 原本没有添加标签的功能,用户因此发明了用「#」来标记主题的办法,人们在关键词前面添加「#」,以此来标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2007 年,《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The San Diego Union-Tribune)呼吁业余记者在发布当地山火的图片时使用统一的「#」字标识。

使用 Flickr 和 YouTube 的搜索功能,你能够获取一系列的图像和视频,同时自动对搜索的内容启动 RSS 推送。也就是说,你能够实时接收其他人上传的关于同一事件的影像资料。

由于数字化工具和网络的广泛应用,新闻业传统的「守门人」角色已逐渐淡出;但对原始新闻素材真实性检验的需求却空前地强烈,这种检验必须由经过训练的人、甚至专业人士来完成。

任何人都能从突发新闻现场发布视频或者推文,而专业的新闻要求审视这些原始新闻素材,构建事件发生的背景,将当事人的叙述串联成连贯的故事,并且引用代表不同利益的发言人的言论。

不论「记者」是否供职于有名有姓的新闻机构,只要他们在从事上述行为,他们就是在做真正的新闻。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如今新闻变得更像一个开放网络,而非一个封闭的专业。

我刚开始关注公民新闻的时候,老牌记者吉尔默给了我很多相关信息。吉尔默和我经常谈论社会对垃圾识别技术的需要。他的著作《主动媒介》(Mediactive),旨在帮助人们成为更加精明的新闻消费者,并鼓励他们积极、用心地参与新闻的生产,从而改善新闻的公共环境。

吉尔默提出的「消费媒体的五条原则」其实是「将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五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保持怀疑」,这跟我前面论述的内容是一致的;第二条原则是「主动判断」,这让我们在面对不可靠的网络信息时,不至于陷入愤世嫉俗的想法之中;第三条原则是「开拓思维」,这是鼓励我们寻找与自己想法相悖的意见。

学者卡斯·宋斯坦恩(Cass Sunstein)是奥巴马总统领导下的信息与管理事务办公室的主任,他对当前的一种趋势十分担忧:人们只关注那些符合自身已有信念的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回音壁」效应,博主只会阅读和引用自己赞同的博主的博文。

2011年,Moveon.org 的前任组织者伊莱·帕里泽(Eli Pariser)出版了《搜索引擎没告诉你的事》(The Filter Bubble)一书。在书中,伊莱详细论述了搜索引擎如何使用个人兴趣和搜索历史等精确的信息来为用户定制搜索功能。

经常搜索和浏览自由派网页的人因此难以接触保守派的信息,反之亦然。人们在不自觉中就被关进了一个与外界隔离的气泡。要挣脱「回音壁」和气泡的束缚,你就得有意识地去接触自己平常很少接触的东西。

吉尔默提出的第四条原则是「不断追问」,这跟我所倡导的「侦探式的思维」不谋而合。第五条原则「学习媒体技能」则强调,积极地投入社会化媒体,能够让你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让你了解到文化产品制造者们的思维模式,这对你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对社会化媒体在新闻垃圾识别中的作用,已经有人进行了探索。FairSpin.org 上的社区成员会对新闻报道投票,集合群体的智慧来判断报道是否不偏不倚,并识别报道中偏左或偏右的政治倾向。

NewsTrust.net 则是一个网络审稿人的社区,至今集合了大约 2.1 万名审稿人,他们使用经验丰富的记者们开发出来的审阅工具。我是这个社区最早的成员之一,也曾经担任版主。不论 NewsTrust 是否代表了未来人们生产新闻的趋势,它无疑是一项重要的众包实验,发掘了群体的批判性思维对新闻业的意义。

对于专注的数字化公民而言,不良信息并非唯一的日常困扰。太多的信息和太快的信息流动也很成问题。对此,「信息力」将精神力量和实用的工具结合起来,提供了解决方案。■

文章摘录自:[美] 霍华德·莱茵戈德《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本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