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透支你的阅读缓冲(赠书)
汤姆·斯塔福德 开智学堂
“ 阅读时,我们是如何理解的?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组一个词组,还是一句话一句话?造成阅读困难的,是句子的长度,还是理解每个词组所用的时间?阅读下文,认知神经科学博士汤姆·斯塔福德和工程师、设计师马特·韦布为你解答。文章摘自作者《潜入大脑》一书。本周末,开智学堂联合「机械工业出版社」举办赠书活动,积极参与留言,就有机会获赠这本书哦~
作者丨Tom Stafford / Matt Webb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造成阅读困难的,不是句子的长度,而是我们理解每个词组所用的时间。
当你阅读一个句子时,你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而是一个词组一个词组地理解。词组是由语法规则约束的一组单词。比如、名词词组由名词和形容词构成,动词词组由动词和名词构成。
词组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就像我们将视觉图像拆成各个物体一样,我们很自然地把句子拆成各个词组。
这意味着,当我们听到某个句子时,我们不是单独理解每个字,而是把字作为词组的一部分。当它们出现时,我们产生一定的缓冲(非常短期的记忆)将它们进行储存,直到最后它们被放进词组中。
句子之所以变得冗长难懂,不是因为它太长,而是单个词组的长度,超过了我们平常理解所用到的缓冲长度。
1
人类语言有着独特的重组特性。组织语言和织围巾不一样,如果你想在围巾上加入更多细节,你需要最后加入。而组织语言更像是搭乐高,每个词组都可以被拆开或与其他句子合并,或在中间断开,插人更多词组。
请看下面几个缺乏想象力的例子。
- 这句话是一个例子。
- 这句无聊的话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 这句长且无聊的话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句子结构的例子。
我们理解句子的方式是将它们拆成词组。一种词组是名词词组,比如句子的主语,在「这句话是一个例子」中,名词词组是「这句话」。在第二个例子里,名词词组是「这句无聊的话」。
一旦名词词组组装充分,它们就会被打包在一起,供大脑理解。不过,当你阅读该句子时,这些字会停留在你的言语工作记忆里——类似一种短期缓冲——直到词组组装完毕。
这和视觉处理有相似之处。对于视觉图像来说,将外在世界一块一块地来理解,会更简单——格式塔组织原则。语言不像视觉图像那样平行出现,而是一个字一个字陆续出现,所以大脑不确定每个词组在哪里结束,你必须把它们放在工作记忆里,储存这些字,直到组装完毕。——马特·韦布
动词词组的处理方式也是如此。当大脑看到「是」这个字时,它知道这是一个动词词组的开头。于是,它会把接下来出现的字放进工作记忆里,直到词组的结尾(在第一个例子中,结尾是「例子」)。
相似地,最后一个例子中的「关于句子结构的」,是一个介词词组,所以把它单独划分开。词组的边界让句子变得容易理解。
最后一个例子中的主语,比第一个例子中的长且复杂(「这句长且无聊的话」对比「这句话」)。主语依然相同,只不过加上了修饰语。
2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来看看下图中的树状图。一个树状图是一句话,对应上文所举的例子,图里的小分支是词组的组成部分。
为了理解整个词组,我们需要把每个小分支连在一起看。因为每个小分支很快就能被处理,所以这些句子理解起来不难。
图:例句中的词组如何形成树状图
我们不只是用语法把句子拆解成组。比如这句话:
- 鲍勃吃了一个苹果在篮子里。
这句话难以理解的原因之一是,当你看见「鲍勃吃了」时,你便期待看见鲍勃吃了什么,这时你看见了「一个苹果」,这正是你所期待的,所以你很开心地把它们组装在同一个词组里。
为了找到词组的边界,我们会检查每个字的含义和排列顺序的可能性,不断修正整句话的意思,与此同时,在缓冲中的字也在增多。不过,即使抛开那些故意迷惑你的句子,将这些字放在记忆中直到词组组装完毕,也会产生问题。比如下面的例子:
- 猫抓住了蜘蛛,蜘蛛抓住了苍蝇,苍蝇被老妇人吞进去了。
- 被老妇人吞进去的苍蝇被猫抓住的蜘蛛抓住了。
- 被猫抓住的蜘蛛抓住的苍蝇被老妇人吞进去了。
前两个例子中,大脑每次只需要缓冲一个词组。想一想哪些词组是不完整的。在「被」和「抓住」这些字词后面,你想要的字总会出现。
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你读到「猫」,便立刻想:「它做了什么?」幸运的是,答案就是接下来的词组:「抓住了蜘蛛」。你的大脑于是开心地将这个词组从工作记忆中剔除,继续处理句子剩下的部分。
最后一个例子则完全不同。当你读到「被」时,被「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回答,一直到「蜘蛛」出现,你才明白答案是「蜘蛛抓住的苍蝇」「被猫抓住的蜘蛛」,以及「苍蝇被老妇人吞进去了」。
因为这些问题属于同一种类型,它们是同一种词组,所以它们在言语工作记忆中彼此碰撞,争夺处理资源,限制了我们理解句子。
3
好的演讲(或者任何口头表述)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便是它们做到了将理解所需的工作记忆量(缓冲量)最小化。
这对于书面文本来说没那么重要,因为你随时可以跳回去重读,将其理解透彻。但对于口头表述而言,机会只有一次,你最好能让别人一下子听明白。这也是演讲的逐字稿(书面文本)易于理解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说你可以不去顾及书面文本的阅读缓冲。如果你想要你的所说、所写易于理解,请好好想一想句子的信息顺序。看看你是否能合并那些在一起的内容,以减少读者的注意消耗。这样,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后,会有更多精力来回味你所写的内容,或去做你所要求的事。■
文章摘自:汤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马特·韦布(Matt Webb)《潜入大脑:认知与思维升级的100个奥秘》,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获授权。
内容简介
你在阅读这段文字时是否想过:你的眼睛是如何聚焦在文字上的?你在思考时,你的手是如何无意识地做出挠胳膊这一动作的?那些吸引注意的动作、噪声等干扰信息又是如何被你过滤掉的?
所有这些似乎是自动发生的,就像变魔术一样。不过,在这背后,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的是你的大脑——一个异常复杂的信息处理环境。它和电脑不太一样,它更像是一个生态系统。
本书的每一节都会为你揭开大脑的某一面向,向你展示大脑内部每时每刻的工作状态,让你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作者简介
汤姆·斯塔福德(Tom Stafford)
认知神经科学博士,谢菲尔德大学心理学系讲师。汤姆喜欢研究,写论文。在此之前,他曾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担任纪录片研究员和自由撰稿人。他也是一本心理学杂志的副主编。
马特·韦布(Matt Webb)
既是工程师,也是设计师。在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与互动音乐部门(BBC Radio & Music Interactive)做研发,同时还以自由职业者的角色参与社交软件领域的项目。他喜欢读书,热衷于打理自己的博客。
阳志平老师推荐语
这是一本有用、有趣的好书,它着力于探索大脑工作的原理,依托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整理了关于大脑的 100 个奥秘。整本书包含了视觉、听觉、注意、记忆、语言、推理等十大领域的内容。相信通过这本书,你会更了解认知神经科学是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的。
留言互动福利
互动话题
读完本文,与大家分享你的感想吧。你有什么提升阅读效率的小技巧,也欢迎与大家分享哦~
参与方式
如果你是开智书友会成员,请以「我是开智书友会 xx 分会成员」开头留言,一休将综合留言内容和点赞数(高质量、用心的留言更容易被选中哦),选取 2 名书友会成员,1 名非书友会成员作为幸运读者,每人获赠 1 本《潜入大脑》(获奖名单将于明日 18:00 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