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就能事成?你需要先掌握这个思维工具

东东 开智学堂

img

乐观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吗?很多人习惯性地认为:心态越是乐观,劲头就会越高,从而付出更多行动,就可以取得更好成绩。但是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单纯的乐观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动力,反而会增加前进的阻力。由此,他提出帮助人们开始行动,实现目标的 WOOP 思维理论。什么是 WOOP 思维理论?它为什么有用?阅读下文,开智校友东东为你解答,这是他阅读《WOOP 思维心理学》所写的读书笔记,一起来看~

作者丨东东

本文转载自简书 donLeon,已获原作者授权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img

积极思维,早已是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这种思想在世界文学中也随处可见。

塞缪尔·约翰逊(18 世纪英国作家)说:「养成凡事往好处看的习惯,比一年赚 1000 英镑还有价值。」苏斯博士(20 世纪卓越儿童文学家)也说:「当大任降临,别担心、别焦躁。顺着做下去,你也会开始踏上光芒大道。」查理·卓别林:「低着头永远看不到彩虹。」

「心想事成」广泛出现在广告、电视剧、电影、音乐等等文化载体中。我们认为乐观的人更有活力、更健康、更有成效、在周围人眼中的形象也更高大。外部环境的不断影响下,让我们感到:「保持乐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WOOP 思维理论提出者厄廷根教授曾经进行过一项减肥项目的调查。项目中的一个环节是向参与者提问:「你刚刚完成减肥项目,今天晚上你要与一位一年未见的老朋友见面,这时你会想什么…」,「如果你们面前有一盘甜甜圈,你们会想些什么?」

在项目结束后一年,厄廷根对这些参与者进行回访,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那些对自己瘦下来了持乐观态度的女士即幻想变得苗条迷人,在甜甜圈面前毫不动心的一组,与幻想减肥效果不乐观的一组相比——平均少减重 24 磅。

类似的调查结果多次出现在之后 20 年的各项调查中:幻想能在数学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相比于对取得高分没有太多把握的学生——前者获得高分的数量更低;沉湎于对恋情乐观幻想的同学,开始一段恋情的可能性更小…

结合各项实验的结果来看:乐观的幻想并没有增强人们的行动力,反而成了人们前进的阻力。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欺骗大脑

为什么乐观的幻想,不能帮助我们提高行动力呢?

厄廷根与同事卡佩斯又做了另一组实验:对女性穿高跟鞋的幻想调查。

A 组展开对高跟鞋的乐观幻想,B 组先对高跟鞋进行乐观幻想,之后再幻想穿高跟鞋带来的痛苦。在幻想开始前和结束后,均对被试的收缩压进行测量(一种显示被测试者投入程度和内心动力大小的方法)。

如果幻想真的会削弱人们的动力,那么就可以解释「幻想」与「行为表现弱化」之间的联系。

结果不出所料:经过交叉对比,两个小组的被试血压起初并无不同。完成幻想测试后,对穿高跟鞋进行乐观幻想的 A 组被试血压降低。经过乐观幻想后,又经过负面幻想的 B 组,血压并无太大变化。

乐观的幻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如果你的目标是真正要实现的,那就千万不能放松!

「心想事成」的说法并不正确,其中的原因在于:乐观幻想后会消解我们的动力,让我们进入一种欢喜、平静、昏沉的状态。

那么,在幻想后,我们的思想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为什么会变得怠惰?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断重复幻想享用某种美食的情景,反而会减少真实情况下对此食物的用量(如果你想戒掉垃圾食品,可以试试这个方法)。

在幻想时,我们的大脑受到了欺骗,对想象中的情景信以为真。对大脑而言,幻想取代了行动,跟真的一样。我们的思维也会更早地到达成功彼岸,于是我们就松懈下来,享受着美梦成真的感觉,对现实中需要做的事情全然不顾。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追逐梦想的明智做法

既然单纯乐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靠,我们是否要换个做法?

其实,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论梦想的大小,是否顺心,都不要把障碍拨到一边,只看到愿望。你应该将两者兼顾:先关注愿望,再考虑现实。厄廷根将二者对峙称作「心理比对」。

为了验证「心理比对」的有效性,厄廷根和同事将德国柏林两所大学里的 168 名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四组:第一组是「心理比对」组、第二组是「幻想组」、第三组是「现实组」以及第四组「逆序组」(即先考虑现实,再考虑幻想)。

让她们写下自己最大的愿望,并评估自己实现愿望的可能性大小;接着,让她们按照要求写出与愿望相关的词语。

测试完成两周后,厄廷根寄出了调查问卷。

得出的结论同样令人惊讶:

心理对比组中,只有一部分学生更觉得有干劲、并立刻采取行动去实现愿望。而其他人并没有这么做。她们的唯一区别在于,对实现愿望的期望值大小不同。

再将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

心理比对组中高期望值的学生,她们的行动力都高于其他三组; 而心理比对组低期望值的学生,她们的行动力都低于其他三组。

厄廷根在之后的大量实验中,也发现了同样的规律:心理比对组中高期望值学生的行动力远高于其他三组的任意期望值的行动力;而在心理比对组的低期望值中,学生的行动力都是低于其他三组的。

厄廷根总结道:「心理比对」能够帮助我们做两件事:一是在愿望讲得通时让其快马加鞭,二是在愿望不合理时抽身而出。

这就意味着,使用「心理比对」后,人们可以更合理的分配智力、精力、体力,不仅是追逐梦想,更是明智地追逐梦想。

基于自己的判断,如果愿望实现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在心理比对的作用下,你的行动力会大幅提升;反之,心理比对会让我们的精力分配到更需要的地方。

img图片来源 Pixabay

调动潜意识

既然,心理比对能使我们的行动力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的认知层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一定先考虑愿望,再考虑现实呢?

「心理比对」的「魔力」在于:调动了潜意识

我们在使用「心理比对」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将「未来」与「现实」联系起来,然后给予自己的判断。

如果我们认为愿望是可以实现的,那么未来和现实之间就构成了一条「纽带」,提高行动力;如果愿望被认为是无法实现的,那么未来和现实就不会结合,行动力也不会被浪费在这个地方。

有了这个思想上的联系,你想到梦想就会立刻联想到实现的障碍。这个阻碍会在潜意识里不断激励你行动。

也就是说,每次想起梦想就会在潜意识里唤起现实,你的脑力精力就会向「实现梦想」这个目标汇聚。

WOOP 你的人生

WOOP 原则实际上是双剑合璧的产物 ——「心理比对」与「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以「如果……那么……」的形式,让人切切实实开始工作,无论是错失良机还是不情愿,「执行意图」都可以克服。而「心理比对」则为工作的人源源不断的提供行动力。

img

既然是方法论,那么自然有操作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记住:WOOP 需要用到无拘束的幻想,幻想的越生动,之后建立的「纽带」也就越坚韧。

下面是 WOOP 思维理论的具体行动步骤:

W:愿望或心事。建立一个私人或工作方面的愿望,虽然有些棘手但是你觉得能够达成。然后把这件事放在思考的中心。

O:结果。你实现愿望或解决心事之后的最佳结果是什么?要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件事。任思绪驰骋,不要有所顾虑。

O:障碍。找到那个妨碍你达成愿望或解决麻烦最严重的障碍。然后,多花点精力挖掘这个障碍最关键的想法或行为是什么?

P:计划。如果要克服这个障碍,你该怎么做?得到一个最有效的想法或者行动,将其以「如果障碍 X 出现了(时间地点),那么我要…」的形式在脑海中复述以指引你行动。

按照上面的 WOOP 理论,现在就说出你的愿望并开始为之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