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是怎样实现目标的?教你两个小技巧
原创 Joy 开智学堂
“ 2020 年过了一大半,年初制定的目标,现在实现多少了?你知道怎样制定目标,才更容易实现吗?又该如何行动,才能更好促进目标的实现?开智「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的 Joy 同学,在学习动机心理学这一主题时,思考并解答了上述问题,一起来看~
作者丨Joy
本文 为开智学堂原创作品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心理模拟
我们制定目标之后,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意图-行为的差距呢?你可能听说过,如果女生要减肥,可以想象自己穿上小号裙子的样子,这样就有行动的动力了。但是,这种方法真的有效吗?
想提高实现目标的概率,而想象所期望的结果已经实现的方法,在动机心理学中被称为「心理模拟」(mental simulation)。
「过程模拟」和「结果模拟」是「心理模拟」的子集,指的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进行心理上的预演。
但是「结果模拟」侧重的是目标达成后的情形。
比如一个想要减肥的人进行的「结果模拟」就是 ta 成功减肥后变得光彩四射,更有魅力(吸引力法则「law of attraction 」那一套其实就是典型的结果模拟)。
「过程模拟」侧重的是达成目标的过程。
比如一个要考证的人进行的「过程模拟」就是 ta 要报名,要安排学习任务,要预测可能的干扰和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举个例子,我曾经为了拿到某个岗位的 offer,制定过一个偏向过程模拟的目标。
如果是结果模拟的话,我应该就是在脑海中想象我得到这份工作后的情形,我的狂喜,我的志得意满……但是这样好像对我拿到 offer 无济于事,我需要研究岗位描述,了解雇主需求,需要投其所好修改简历,需要投简历,需要模拟面试,保证在面试中拿出最佳表现。
好几年前看到过一句话:Do not envision success. Envision the steps you will take to make success happen(不要设想成功,设想要采取什么步骤以取得成功。)原来这句话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implementation intention)是由任教于纽约大学的德国心理学家格尔维茨(Peter Gollwitzer)提出的。
它指的是提前决定将会在何种情境下做出何种行为的计划,表述为:
「如果出现了情境 x,我就会执行 y。」
这个表述表明了用什么方式(when, where, in what way )达成目标,用情境提示/线索(situational cues)来触发目标导向的行为(goal-orientated behavior)。
举个例子:如果我因为种种原因,老是无法在每天晚上启动阅读这个任务的话,我制定的关于晚上阅读的执行意图,应该表述为:「如果到了晚上 9:00, 我就坐到书桌前打开《动机心理学》。」
这个执行意图中的情境提示/线索是时间「晚上 9:00」,目标导向的行为是「坐到书桌前打开《动机心理学》」。
将情境提示与行为联系起来,是一个有效执行意图/目标的方式。
图片来源 Pixabay
「执行意图」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
「习惯」或者「潜意识动机」是连接「动机」与「行动」的桥梁,而「执行意图」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习惯/潜意识动机。
意图/目标与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设定目标不代表达成目标。
目标的达成涉及到目标的规划,涉及到行为的启动,涉及到坚持奋斗直至目标达成。而执行意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执行意图/目标的方式,有助于目标的启动,亦有助于目标的坚持。
「执行意图」是如何运作的呢?
它的底层原理在于借助自动动机实现目标:用潜意识触发目标。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过大脑双系统理论:
系统 1 是无意识、自动化的,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做出判断,速度快,消耗认知资源少,但容易出错;系统 2 是有意识的,需要调用大量认知资源来分析、判断、解决问题,速度慢,但不容易出错。
基于双系统理论,养成有助于目标达成的习惯,将原来受系统 2 约束的行为转为自动化的系统 1 行为,可以将认知资源解放出来,去做其它需要经过系统 2 处理的事情。
如果每个行为都需要当下决定的话,会耗费大量认知资源,而且当下做出的决定未必是最佳的行为,因为我们通常是按照潜意识/本能来行事的。
借助事先决定好在何种情境下做出何种行为,「目标意图」的优势在于:
1)事先设定了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可以将认知卸载;
2)事先思考和选择最佳方案,避免按照本能行事。
所以要将那些有效的行为自动化,变成习惯,形成肌肉记忆。这样有助于降低认知负荷,避免行动瘫痪,降低人生复杂度。
「目标意图」如何为我所用?
更好地利用时间,控制注意力。
开智阳志平老师在一篇文章写过一段话,我印象尤其深刻,大概意思是:「目标一点都不重要,习惯更重要。有一个不依赖外力的习惯,让自己随时进入心流状态,是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时,不至于陷入混乱的解药。」
正如《心流》这本书所言:「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就无可避免地要诉诸外在刺激来填满自己的注意力。」
执行意图可以帮助我们事先规划好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
1)控制心理状态:如果做一件事之前感到忐忑和焦虑的话, 那么我就告诉自己,这是因为要尝试新挑战而产生的兴奋和激动,不过它是我的专业领域,我可以应付。
2)应对干扰:如果我开始无意识地刷手机,那么我就打开「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的思考题 。
3)启动行动:如果到了晚上九点,那么我要坐到书桌前读 xxx 这本书(这样可以鞭策我快点把杂事做完,不拖拉)。
4)用良好的新习惯取代不好的旧习惯:如果我肚子饿的话,那么我要耐心等到我能吃到健康的食物。如果我躺在床上睡不着的话,那么我就默诵「春江花月夜」(通常默诵到一半就睡着了哈哈哈哈)。
图片来源 Pixabay
执行意图的两面
「执行意图」为何比「目标意图」更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目标意图」指向的是目标的终点,比如「我要减掉 30 斤」。然而,意向与行为之间存在弱相关,设定目标不代表达成目标。
「目标意图」未指明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缺乏对目标的规划,从而难以执行。「执行意图」弥补「目标意图」在规划与执行方面的不足。
执行意图能够帮助我们:1)启动目标;2)坚持执行目标;3)控制心理状态;4)用良好的新习惯替代不好的旧习惯。
执行意向在什么情况下会使情况糟糕:
1)备择方案:「执行意图」选定了一种达成目标的方式之后,倾向于一条路走到黑,会错过其他可能更好的能够帮助达成目标的途径;
2)意图/目标的质量:涉及到最优解与机会成本,如果意图本身并非好的意图,那么以「执行意图」的计划执行下去,带来的弊可能大于利。
「自我决定论」的子理论「目标内容理论」(goal content theory)也提到,并非所有设定目标并达到目标的过程都会带来幸福,还取决于目标内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