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人生,从自主可控后开始
原创 耀辉 开智学堂
“ 你体验过失序的人生吗?事情都在失控,自己去无能为力。你有过被人操控的感觉吗?隐隐感觉不对,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失控与被操纵,都会剥夺我们的自主性,你要学会合理归因,重获对生活的掌控感。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开智「认知与改变·阅读训练营」的耀辉同学,学习动机心理学这一主题时,分享了他的思考,一起来看~
作者丨耀辉
本文为开智学堂原创作品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归因
你对生活控制感越强,就越能满足你对自主需求。
确定行为的原因,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行为还是别人的,都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自主性。每次我们再尝试确定自己的行为或者他人的行为时候,我们都在进行归因。
根据伯纳德·韦纳的归因理论,当结果出乎意料或非常重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有可能寻找原因。
当这类事情发生时,我们会觉得事情不在我们的掌控中,就好像我们的自主被剥夺,因此我们使用归因思维让自己重新回到可控制的状态。
比方说,每次当你遇到失恋,你会立即开启归因思维,来确认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直到找到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
人们在进行归因时,往往会通过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即:控制点与稳定性。
「控制点」指的是控制行为结果的力量源。分「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简单理解就从自身找原因,还是从外部找原因。
比方说当你考试失败时,如果你认为是自己对考试内容不熟悉或者没复习好,那就是采用内部归因,反之,如果是觉得老师出题太刁钻,则是外部归因。人们对结果的归因会极大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越是把问题或现象归类为内部归因,人们会感觉自己越自主。
「稳定性」是指引起事件的原因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景下是否稳定。稳定性归因经常出现,而非稳定性归因偶尔出现。
例如当你打球的时候运球丢了,你认为自己是偶尔失误,自己不是这个水平,就是非稳定性归因,而承认自己就不擅长打球和运球,十运九丢,那就是稳定性归因。
控制点与稳定性的组合,会产生四种归因的可能性。
稳定度高+外部因素:我们的归因是受到我之外的因素完全控制的结果。
比方说考试题太难,或者今天天气太差(负面归因)等。
稳定度高+内部原因,我们的归因是完全和我的能力相关控制结果的。
比方说我清楚的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稳定度低+外部因素:我们的归因是受到我之外的因素部分控制的结果,有随机性。
比方说我平时可以半个小时到公司,结果今天地铁停运了,所以迟到了。
稳定度低+内部因素:我们的归因是受到我能力相关的因素随机影响造成的。
比如,这道题我可以答出来,但当时我紧张了,所以忘记了。
归因组合的不同,加上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作用,会让人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不一样的结论与判断。
图片来源 Pixabay
过度合理化效应—— 为何奖励会伤人
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你可能听过一种管理人员理论就是胡萝卜+大棒理论。即需要通过奖励和惩罚来驱动员工达成你的业务目的。
这个管理方法最根本的问题在哪里?过度合理化效应向我们揭示了答案。
员工是否有追求卓越工作成果的动力?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被别人指责为什么都不是。但当你引入了奖励机制或惩罚机制后,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首先会想着得到奖励、或避免被惩罚。
久而久之,这种为了得到奖励或者避免被惩罚的外在动机,会逐渐替代他们原本希望把自己工作做的出色,挑战自我的内在动机,这个过程就是过度合理化效应。
过度合理化效应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任务本身是需要有趣的,即前提是人们必须有内在动机出发做这件事情,如果本身没有内在动机,又何谈内在动机被替代为外部动机呢?
这也是为什么胡萝卜+大棒并非不是一无是处,当我们驱动员工做一件毫无乐趣的事情的时候,引入外在奖励或者惩罚反而能促进表现,古语也有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任务的奖励是人们期待的,那为奖励而努力开展行动会削弱人们的自主性和内在动机。反向而言,如果奖励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不会影响其内在动机。
比如:妈妈告诉你洗盘子会得到1块钱,久而久之也许你会觉得1块钱太少了,不想继续洗盘子;而妈妈告诉你洗盘子是培养了自己独立锻炼的能力,并且在你洗完盘子后会得到妈妈的鼓励和拥抱,也许你会在每天吃饭后主动的拿起洗碗布。
任务的奖励是物质的而不是口头的,提供物质奖励(金钱、食物等)会降低内在动机,而口头表扬却不会。
图片来源 Pixabay
控制幻觉与习得性无助
当人们实际不能控制,但能产生可以控制的幻觉时,人们也能获得自主的益处。
心理学家们通过一项实验,发现了紧急按钮效应,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人员安排了一群受试者在一个房间里进行一个拼图任务。但是在拼图任务过程中,房间内会充斥着巨大的噪音。有一半的受试者会被告知,如果你受不了噪音,按一下自己桌子上的按钮,噪音就会停止。但是不建议大家按,因为可能会破坏实验结果。
在整个被试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按下了按钮,当相对于另外一半受试人员,这些被告知了有「紧急按钮」的受试者,在完成拼图任务中表现出的压力更小,任务也完成的更高。
尽管这些受试者没有按下按钮,但是他们知道有这个按钮存在,当他们对环境难以忍受时,他们对情景依然有一定的控制,这样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很大的安危。
心理学家的这一发现告诉我们,感知能够控制比实际能够控制更重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持有过于积极的观点,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事情。
比方说,认为自己彩票选的数字组合高于机选的数字组合,认为自己连赢三把扔硬币游戏手气好,那么后面继续赢的概率,会比连输三把那些手气背的人要高。
但正是这种过于积极的观点,我们越高估自己的控制感,越有可能进行新的尝试。
同样,乐观积极的反面,则是习得性无助。
当我们发现事情失去控制时,我们尝试找回控制会做与失去控制相反的事情进行挽回(逆反心理),而尝试控制的行为进一步失败,则会退化至习得性无助,你会认为承认这种失去控制的情况是无法摆脱的。
如何增强的自主感
根据上面所述,我们总结几个小技巧,hack 自己,让自己增强自主感。
1、在寻找事情的归因时,尽量从自己内部找原因(做内部归因分析),看待事物的方式尽量从可改变可成长角度思考。
2、避免过度合理化效应发生,遵从内心喜好而非外部奖励开展工作。把奖励当做成事情额外的获得,而不是唯一目标。
3、避免过多的选项造成自己决策瘫痪。
4、利用控制幻觉,创造一些小仪式或者小习惯,增加自己的信心。
5、当受挫时,不要扩大化自己的失败,避免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