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就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你应该看看这个
罗兰·福特 开智学堂
“ 你工作了吗?是否曾思考过,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工作的,经济需求、价值实现,或者其它?你是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的?知道有哪些事业发展理论可以指导我们的职业生涯吗?又是如何平衡利用工作与休闲时光的?专业心理咨询师罗兰·福特与教育博士朱迪·阿特,在下文与你聊聊这些问题,一起来看~
作者丨罗兰·福特/朱迪·阿特
本文为开智学堂精选好文
开智学堂(http://www.OpenMindClub.com)
我们为什么工作
工作不仅只是每周大部分时间为之奔波忙碌,以解衣食之忧的谋生之道。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同时,向别人展现的生活方式。工作也可能是我们向自己和别人宣示,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手段。
如果你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觉良好,就会大大提升你的生活质量。如果你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想到花时间工作就如坐针毡,这必然会对你如何看待自己产生重大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在 20 世纪 50 年代研究了工作状态和一个人业余生活之间的关系。
他和其他很多心理学家发现,不仅压抑的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种种挫折,常常被身处其间的人带回家,并一股脑儿地倾斜在家人身上,而且工作环境中的任何权威结构,也会被人在家中仿效。
例如,一个在工作场所鞍前马后供人差遣的人,回到家中可能就要变得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压力重重的工作环境,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且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对自己的工作常常心怀不满的人,会经历更多的病痛,看医生会更频繁,请假的时间也就更多,而且他们也没有那些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的人活得长。
从历史上来看,激发工人卖力工作的动力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经济需求:工人需要拿工资去换取食物、住所和衣服。
另一个是所谓的职业道德:相信没有创造任何价值的生活方式一无可取。
但是,今天的工人常常在经济相对较为宽裕的家庭中长大,很多人似乎想当然地认为经济保障丝毫也不成问题。尽管工作也是挣钱的必由之道,但挣钱却不足以确保人的工作满足感。
今天的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都怀有极高期待,他们还想从工作中获得种种机会,不断学习,施展才华,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实现人生抱负。
过去 50 年,我们对到底是什么激励人们在工作场所努力表现的想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早先时候,麦格雷戈(McGregor)描述了工作动力的两个基本理论。
第一个理论假定人们天生就不喜欢工作,也没什么宏图伟愿。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需要而且愿意被人支配、指使并加以威胁,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相反,第二个理论则假定人们发现工作其实与玩乐和休息一样自然,并且带给人满足。
根据这个理论,当人们致力于实现组织目标时,他们能够并且愿意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尤其是当他们能够同时实现个人对自主、成就和认可方面的需求时,情况就变得更加乐观。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工作对其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最具决定性的影响。事业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制造产品,同时也塑造人,目的是让整件事变成一个学习的过程。
——舒马赫(E.F.Shumacher)
研究工作环境的许多学科现在都认同,一旦身体需求得到满足,促使人们努力工作的就是人类的一些独特追求:
自我实现、快乐——享受和满足感——以及为他人幸福贡献一己之力,包括家人、我们所在的集体和国家。
从上面介绍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选择毕生从事的职业,对这个人整体生活的满足感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探究并理解人们做职业决定和选择终身事业的过程,也就变得极具价值。
图片来源 Pixabay
事业发展的理论
这里我们介绍三个描述人们选择事业方式的主要理论:金茨伯格的发展理论、休珀的自我观念理论和霍兰的人格类型理论。
这些理论中的每一个,对理解我们怎样选择特定职业道路,以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职业道路,都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金茨伯格的发展理论
金茨伯格有关职业选择的发展理论赞同这样的观点:人们在探索和决定一条职业道路的时候,一般都经历截然不同的几个阶段:幻想阶段、试验阶段和现实阶段。
很多孩子在被问及长大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时,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们可能会回答「当总统」、「当明星」、「当超级大英雄」或者「当医生」,其实,他们对这样的选择,实际上可能需要哪些条件根本不甚了然。
在青少年时期,人们经历试验阶段的不同时期,他们在考虑职业时,常常从估量自己的兴趣出发,慢慢进步到估量自己的能力,然后再进一步到估量自己的价值。
到了十八九岁和二十岁出头的时候,多数人进入到现实阶段,开始寻找可以企及的职业,并最终选择较为具体实际的工作。
休珀的自我观念理论
唐纳德·休珀的观点是,一个人的自我观念,在职业选择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有关职业方面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会发生很多变化。
首先,在 14~18 岁,青少年对工作有了一定的想法,和他们已经存在的整体自我观念相一致。这称为结晶化阶段。
在 18~22 岁这个具体化阶段,他们逐步缩小自己的职业选择,并开始着手培养一定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涉足某种类型的行业。
在 21~24 岁期间,年轻人完成自己的学业并进入工作世界,这一时期称为实施阶段。
对某个具体事业的选择常常在 25~35 岁完成,这一时期称作稳定阶段。
最后,到了 35 岁时,人们开始追求在业务能力上不断提高和在工作岗位上步步高升,这一时期称为巩固阶段。
我们要记住这些年龄范围只是粗略划分而已,并不是精确计算。
霍兰的人格类型理论
约翰·霍兰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和他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非常重要。
当人们找到适合自己人格类型的职业时,比起那些从事的职业和自己的人格类型格格不入的人来,他们就更有可能享受自己的工作,而且在工作岗位上做得更为长久。
他提出了六种和职业相关的基本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事业型和传统型。
现实型:
拥有这种类型的职业兴趣的人,喜欢户外活动,喜欢做手工活。他们一般不太喜欢社交,在要求较高的工作环境中会难以施展手脚,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工作,或者是和其他现实型的人一起工作。
这种类型的人和蓝领职业较为匹配,例如体力活、种地、开货车和建筑工等。
研究型:
这种类型的人,对思维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人的兴趣,对社交关系表现得较为漠不关心,对情感环境感到无所适从,可能在别人眼里显得有点儿格格不入。
多数科学的、智力方面的职业,都落在这种类型的人身上。
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有一种创造冲动,喜欢琢磨各种思想和素材,用崭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他们特别不喜欢随波逐流,崇尚自由和含混。
其实符合艺术型的职业相当少,有些艺术型的人退而求其次或者再其次,选取这些较有代表性的职业类型,而把他们的艺术倾向,在自己的爱好和闲暇中加以表现。
社会型:
社会型的人,一般都有乐于助人的倾向。他们热衷于培养别人,帮助他人成长,常常是帮助那些时运不济的人。
这些人对人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对智力活动的追求,往往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显得游刃有余,他们特别喜欢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例如教书、社会工作和咨询服务。
事业型:
这种人所具有的技巧包括,有能耐说服他人去做某件事,或者采纳他们的观点和抉择。因此,事业型的人,特别擅长协调他人的工作来完成某项任务。
他们从事销售、管理和政治这类的职业正是如鱼得水。
传统型: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在组织有序的工作环境中,或者从事这类工作发挥最出色,在这些情况下精耕细作注重细节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数字和文书类的工作。
他们不喜欢和思维或人打交道。他们做组织有序的工作最为合适,比如银行出纳,秘书工作、图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等。
霍兰也同意人们很少纯粹属于哪一种类型,但是将人们的能力和态度与特定的职业相匹配的这一基本思想,是职业发展领域的一个重要贡献。
图片来源 Pixabay
工作满足感
工作满足感既属于个人领域又涉及众多方面。
说它属于个人领域,因为并不是每个人对一份工作的反应都是相同的。说它涉及众多方面是因为一个人可能对其工作的一个方面感到满足,比如说晋升机会,而对另一个方面感到不满,例如工作安全感。
似乎以下四个主要类型的因素和一个人对其工作是否满意密切相关:
1、组织因素:
组织方面的因素包括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工作属性、组织内部的政策程序和工作环境。
2、团体因素:
团体因素包括和同事以及上司主管之间共事的性质。
3、个人因素:
个人需求和抱负,反映了一份工作怎样吻合这个人对成功的意义的看法,例如工作地位。
4、达到其他目标的能力:
一个还在读大学的人,可能会因为一份工作日程安排非常灵活而选择这份工作,一旦他读完大学,这个人可能就想换另一份更加稳定的工作。
通常来说,上过大学的人,比那些教育程度不够的人,要拥有更高的工作满足感。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这种工作满足感也会随之不断增长。最常见的模式是不论男女,人们在 20 岁到至少 60 岁之间工作满足感会稳定上升。
之所以工作满足感不断增加,很可能是因为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我们的工资水平日渐增长,职位越来越高,有了更多的切实期盼,而且工作安全感也在日渐增加。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那么你可以:
1、观察哪些活动让你泄气,哪些让你充满活力:
列一份清单,而且随时保持纪录。主要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因素,而放弃那些你改变不了的因素。
2、重新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
也许你能够找到各种方法,在目前从事的工作上取得进步,设立一份更加灵活的工作描述或日程安排,或者获取能让你继续前行的一些技能。
3、换种职业:
换份工作,以便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义,这种选择一直存在,特别是因为当前的现实显示,未来人们一生都可能要从事两三种职业。你可以把每一份工作都当成另一份工作的跳板。
图片来源 Pixabay
休闲
虽然觉得自己干劲十足,并且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让你能对世界有所贡献这种感觉很重要,拥有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同样重要,但是生活中还有另一个领域,值得我们付出同样的关注。
这就是休闲时光和玩的能力。
但是多数美国人都觉得,他们工作的时间正变得越来越长,而玩乐的时间则变得越来越短。
影响这一趋势的一个因素就是,企业和其他机构在实践中正聘用越来越少的员工并且分配给他们越来越多的额外任务。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生产力,但是具体到每个员工,则会觉得工作压力大得难以承受。
很多人正在被工作挤占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无法提供良好的婚姻生活所必需的爱心关怀,无法为成长的儿女提供足够的疼爱关照,无法参加社区所需要的种种服务。
而且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夫妻双方经常都必须或者想要出去工作,最终导致很多事情都不得不积压到空余时间里来完成:收拾屋子、洗碗、修理草坪、各种跑腿活等,这些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时间已经变成我们这个社会的额外奖赏,闲暇时光变成更加珍贵的商品。
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闲暇时光
即使让人倍感收获的工作,也会消耗大量的精力。而在闲暇时光里,我们能对自己的活动拥有更多的控制能力。
很多心理学家都强调玩乐的重要性,强调放开一切和跟着感觉走的这种能力。
闲暇时光就是让自己精神焕发的时间,让自己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苦心孤诣地按照特定的安排,非要让某件事发生不可。闲暇时光同时也能为创造工作中所需要的精力,提供必要的平衡。
虽然工作和休闲之间的平衡,对每个人而言都会有所不同,但有些人会严格计划自己的休闲活动,以致完全迷失了娱乐活动的真谛。
也许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一心一意铆足了劲紧追慢赶,非要找到乐子不肯罢休,最后让你们双方都感到精疲力竭。
这也并不是说休闲活动就不能是剧烈运动,很多参加剧烈体育运动或追逐业余爱好的人,都觉得精神百倍。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些人参加完活动回来会精神焕发,精力大增,而不是怒气冲冲,焦虑十足。
若只是成天坐在电视机或电脑前,这也不是休闲的好办法。
统计显示 2009 年,15 岁以上的成人每天平均花 2.8 个小时看电视(劳动统计局,2010)。尽管有时候电视不失为娱乐的一个好方法,但大多时候电视节目都没有太大意义。
一按下遥控器,就能享受娱乐时光带来的舒适和安逸,这确实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很多大量压缩自己看电视时间的人,都惊讶地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可以去做。
理想地说,创造性的休闲活动,给我们繁忙的日常生活带来短暂的休息,同时又充满趣味和吸引力,足以让我们养精蓄锐,欢欣鼓舞。
但仅仅消磨时光和远离工作,并不总能让人精神焕发。最有价值的休闲活动,往往是那些你时刻期盼,并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和青春活力的活动。■
文章摘录自: (美)罗兰·福特(Loren Ford)、朱迪·阿特(Judith Arter),《相处的艺术:让人际关系提升你的幸福感》(原书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获授权。